?

關于加強大學與城市交流與融合的研究與建議

2016-11-30 10:48劉鳴張馨月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9期
關鍵詞:學習型市民交流

劉鳴+張馨月

摘 要:當今,大多數的大學都依托城市而建,大學與城市的關系也日漸緊密。大學不單單是城市的智力支持和知識儲備,城市也不單單是大學的財政支持與后勤保障。大學與城市的關系不僅僅是包含、容納,更重要的是相得益彰。聯動發展,二者互利共生的關系使得大學與城市需要更多,更深層次的交流。

關鍵詞:大學城市;發展交流

1加強大學與城市交流與融合的意義

1.1更大程度實現大學與城市資源共享

“開放性大學”的概念由來已久,然而目前國內大學無論是教育資源還是基礎設施,仍然處于較為封閉的狀態。加強大學與城市交流與融合的目的便是更大程度實現大學與城市,大學與大學之間的資源共享。其內容包括:基礎設施共享,教育資源共享,體育文化設施共享。

共享是交流和融合的物質基礎和前提,資源共享可以節約建設資金,使資源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減少設施的保養和維護費用,減少閑置而造成的損失

1.2彌合校園文化與城市文化沖突,促進共同進步

不可否認,大學文化與城市文化在內容和形式上存在著差異甚至有一定沖突。城市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外緣,從廣義上講,也是大學文化的一部分。彌合文化沖突可以大大降低市井的享樂文化,低俗文化對于純凈校園的侵蝕。此外,大學肩負著文明的孕育、交流、傳播的使命,責無旁貸的繼承著城市文化,并創造發展著城市文化。

1.3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措施

學習型社會建設是我國的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內容,而學習型城市建設作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作為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先行者。進一步擴大大學的開放性程度,加深大學與城市的對話與融合。全面提高市民的整體素質和學習能力,從根本上增強城市的創新活力和持久發展的能力,營造“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文化氛圍。

1.4減少人才外流,提高城市競爭力

人才是經濟能夠發展的保障,也是城市競爭力的基礎。城市是為人的更好生活而存在的。因此人的發展也就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如果一個城市在滿足市民物質需求的基礎上還能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能夠使大地市民甚至外來人員獲得文化認同、文化歸屬,那么這座城市必然成為一座能夠聚攏人才并具有發展潛力的城市。

大學具有城市明信片的功能,大學對于城市品牌價值的提升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大學與城市的交流與融合,對于提升城市的文化競爭力,人才競爭力,環境競爭力等諸多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促進作用。

2加強大學與城市交流與融合建議措施

2.1城市書店與大學圖書館資源整合統一

一方面,將城市書店整編,并建立與大學合作關系,組成大學圖書館的分館。使書店書籍納入可供大學生借閱的范圍之內,被借閱的圖書根據折舊程度折價賣給讀者,書店店主可同時獲得政府和大學的適當補貼。這樣可以更好的利用城市的圖書資源,使更多圖書處于流動狀態,在減少大學圖書館每年購置新書的同時,使大學生獲得更大的閱讀范圍。

另一方面,大學圖書館對市民開放,豐富市民的學習機會,提高大學圖書館的利用率。對于部分珍貴資料、書籍可采取適當保護措施,如限制市民只能在館內閱讀,不可帶出等。

2.2針對城市需求開展大學生實踐活動

服務社會是大學的重要職能之一,參加社會實踐則是大學生在校的必修課程。但是當下大學生的實踐內容與城市需求存在著很大程度上的脫節。存在著實踐形式化,學生敷衍應付,熱情不高實踐內容單一,缺乏創新,實踐結果成果轉化低,意義作用不明顯等問題。

建議學校與當地政府建立相應的合作機制,積極引導實踐活動應以服務社會為立足點的核心價值取向。其次,結合城市需求,向大學有針對性提供實踐內容建議,使得大學生實踐不再盲目,更具有現實意義。

2.3積極參與當地的城市文化建設

一方面,學??梢岳矛F代信息技術,依托遠程教育網絡,開展一些非學歷教育,包括各種講座,培訓,學術交流,促進城市的終身教育,連續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等全面教育體系的發展和完善。

另一方面,大學應積極倡導一些市民喜聞樂見的文化休閑活動和科普教育活動,如科技展覽,文化匯演等等。在潛移默化之中優化當地人文環境,發揮城市文化發展的源頭和龍頭作用。

2.4與當地產業聯合定向培養人才

大學是城市的科研基地和創新源泉。專業人才通過產學研,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參與城市的經濟和文化建設。另一方面,構筑良好的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渠道不僅利于企業創新,也利于學校的學科實踐與發展,產業化應用更夠反過來崔進知識的創新。

通過大學優勢專業帶動地方產業和地方優勢產業和根據地方需求而開設、改革相關專業設置這兩個角度出發,加強學校學科建設與城市經濟,人才需求的聯系,在提高學校就業率,減少人才流失的同時,降低了人才的培養成本,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3總結

筆者深知,加強大學與城市交流與融合的構建,需要充分依靠政府的力量,切實調動當地的社會資源。筆者水平有限,對于該合作模式的具體落實中存在的大量細節問題,未能深入思考。大學與城市攜手合作,共同推動人類社會文化的繁榮,卻是不爭的必然趨勢。借著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東風,衷心的希望高校在加強與城市交流,融合這一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朱君.淺議大學城對城市文化的影響

[2]劉寧.大學園區對城市發展的影響研究

猜你喜歡
學習型市民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做學習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長
話劇的盛會·市民的節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實踐與思考
創建學習型教師團隊
建設學習型關工委的回顧與思考
“交流”等5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