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村法律援助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2016-11-30 11:00趙俊平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9期
關鍵詞:法律援助對策農村

趙俊平

摘 要:隨著和諧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國家對于農村的基礎建設關注和投入力度地不斷加大,各項惠民政策、惠民工程大批量投入到基層農村,逐漸覆蓋到千家萬戶。這也就使得農村中各種類型的矛盾糾紛大量涌現,同時由于農村中各種類型矛盾糾紛具有多樣性、涉法性、群體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導致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展開更加艱巨,同時責任也更加重大。本文就農村法律援助工作開展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并尋找出一些適合解決問題的對策,為構建和諧社會新農村、維護社會穩定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農村;法律援助;對策

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保障經濟困難公民和特殊案件當事人獲得必要的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但是由于現階段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仍然不夠平衡,社會矛盾糾紛比較突出,農村文化基礎和法律意識淺薄,與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援助需求相比,法律援助工作還存在制度不夠完善、保障機制不夠健全、援助范圍擴大等問題亟待解決。

一、農村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法律援助人力資源嚴重短缺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較大,而服務于基層的法律援助機構以及人員相較于城市少之又少,其中大部分人員多采用司法行政機關內調形式配備,而這些人員往往不具備系統的專業法律知識和素養,不能夠滿足法律援助機構大量而且類型多變的法律咨詢和訴訟服務,這也使得農村法律援助人力資源嚴重短缺,不足以應付龐大的服務群體,且法律援助人員缺乏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素養,加之辦案經驗不足,積極性不高,導致農村法律援助工作效果相對較差。

(二)缺乏外部監督機制,案件質量不高

由于法律援助案件是無償的,致使一些法律服務機構及人員在承辦村民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出現敷衍了事、走過場等現象,工作不認真細致,進而影響案件質量;而我國現有的法律中并未對這種行為提出一定的約束和制約,導致法律援助案件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案件質量直接影響人們對法律援助的信任度。

(三)經費嚴重不足

從目前實際情況看,農村法律援助工作的經費很有限,只是一種補助形式,這一問題如果不得到有效解決,勢必會影響整個法律援助工作的在農村的開展。

(四)群眾對法律援助制度認知度低

由于一些偏遠地區農村教育有限,大部分村民文化程度偏低,對法律援助的認知程度普遍也不高,對于法律援助這種無償的服務存在一定的誤解,并且由于受到居住環境、生活習慣以及交通條件、文化等因素的制約,導致村民對法律話題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因此遇到糾紛或者沖突時,通常是私下解決,導致了矛盾沖突的進一步升級,甚至違法。

(五)法律援助訴訟費用高,農民維權難

法律援助實踐中法院大多采取緩收受援人訴訟費的方式,很少做出減免決定。此外,為了收集證據材料,農民可能要到國土、房屋管理、工商等行政機關查詢資料,交納查詢費;為了調查取證,農民也可能要進行工傷、交通事故、人身損害、醫療事故等各種鑒定,上述種種鑒定收費,少則數百元,多則數千元,對收入本來就不高的農民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不菲的費用。農民交不起相關費用,案件無法進入仲裁、訴訟程序,即使進入了司法程序,也會因為缺少關鍵證據而敗訴。這些高費用無疑讓多數家庭貧困的老百姓對法律援助之門望而卻步。

二、進一步嘉慶農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對策與措施

(一)加大對法律援助知識的宣傳

法律援助是一項保障社會貧困群體合法權益的重要工作,直接關系到廣大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法律援助中心要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通過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法律援助工作,使縣委、政府領導更加重視、支持法律援助工作;將法律援助宣傳向基層延伸,將法律援助制度、受援范圍及流程在法律援助工作站上墻公告,利用農村集會設立宣傳咨詢服務站進行宣傳,使法律援助家喻戶曉,讓需要法律援助的人知道怎么尋求法律保護,讓社會弱勢群體及時得到法律幫助,以使他們“請不起律師,打不起官司”的難題得到解決,使得農民對法律援助知曉度不斷提高;并定時定點進行法律援助宣傳,讓社會力量都來積極關心和參與法律援助工作,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二)加強法律援助中心建設和鄉鎮司法所的建設

由于法律援助面向的是廣大的人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體,因此,縣政府應建立專職的法律援助隊伍,承擔起法律援助的責任,政府應對其進行事業編制,并薄款,解決獨立辦公用房、核算經費等等,以此來緩解農村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為順利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司法所是設置于鄉鎮人民政府的國家司法行政機關,是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司法所在農村開展法律服務工作具有天然的優勢和客觀的需求。一方面農民迫切需要法制宣傳,只要工作有針對性和實用性,農民都會樂意接受;另一方面,從黨政部門來說也需要司法所做好參謀,以實現依法治鄉和依法治村。

(三)建立健全的農村法律人才保障制度

一是增加法律援助機構的人員編制,容納更多的法律援助人才,做到基層法律援助機構至少要配備3至4名專職法援律師,以此緩解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二是加強對法律援助專職隊伍的管理和監督,努力提高隊伍的素質和專業化水平。明確社會執業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法律援助年義務量,將是否完成法律援助年義務量與年檢注冊掛鉤,并作為社會執業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年終考評的一項標準。且不斷加強法援律師法律法規相關業務培訓,努力提高辦案人員的辦案水平和能力。三是積極支持和引導社會團體和法律院校畢業生參與法律援助工作,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壯大法律援助力量。

(四)建立農村法律援助經費保障制度

一是爭取更多的法律援助經費,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提高律師辦案補貼;二是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對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律師采取精神嘉獎的辦法,例如定期評選“法律援助先進個人”、“優秀法律援助工作者”等稱號,增加社會律師的知名度,為其贏得社會聲譽;三是依托司法所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特別是對于經濟落后確實無法增加法律援助機構人員編制的農村地區,可以通過司法所工作人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為農民提供咨詢、代書、非訴訟調解等形式的法律援助。

參考文獻:

[1]梁單秀.我國農村法律援助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9(12)

[2]史亞洲.農村法律援助的困境與出路[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

[3]王濤.論農村法律援助制度的構建[J].行政與法.2007(02)

猜你喜歡
法律援助對策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江西在全國首推法律援助“全省通辦”服務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法律援助是農民工的剛需
論有效辯護在法律援助中的實現
做大做強做優法律援助事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