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大學語文詩歌教學的體會

2016-12-01 13:52侯艷紅
情感讀本·理論篇 2016年10期
關鍵詞:曉風白居易感情

侯艷紅

【摘要】詩歌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大學語文課堂上應充分重視詩歌的教學。本文從兩個方面論述了怎樣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詩歌:1、補充知識,引導學生深刻體驗作者的情感。2、加強誦讀訓練,幫助學生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關鍵詞】詩歌教學;情感音樂美

詩歌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它們蘊涵豐富,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特別是一些膾炙人口、廣為傳頌的名篇,哲理深刻,能給人以啟迪,深受學生喜愛。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詩歌呢?

一、補充知識,引導學生深刻體驗詩歌情感

我國詩歌的傳統以抒情為主,因此在詩歌的教學中,必須讓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從而更深地體驗出作品情感的深度,提高對詩歌的感悟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為一名詩歌鑒賞者。但我們的學生僅靠自己極少的信息儲存,僅靠課本上的注釋和不多的背景介紹,以及照本宣科的講解,是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的。所以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豐富學生的知識:

首先應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詩歌的作者,包括作者的經歷、所處的時代以及創作情況。如白居易的《長恨歌》,這首詩既表達了對唐玄宗、楊貴妃淫歡誤國的諷刺與批判,又表達了對李楊二人真摯愛情的同情與歌頌,學生如何才能理解詩人復雜的情感呢?我們來看看詩人的經歷。唐朝中期由于安史之亂使得人們飽受戰亂帶來的痛苦,眾多家庭妻離子散,白居易就生活在這一動蕩的年代,十一歲離家漂泊,孤零異鄉。而安史之亂的導火索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貪戀楊玉環的美色,不理朝政,因此白居易對他們的痛恨就是不難理解的了。另一方面,詩人又親身經歷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白居易少年時與鄰家姑娘湘靈相戀,但因為母親極力反對不能娶心上人為妻,白居易心中極為痛苦,直至35歲寫這首長恨歌時仍未婚娶。白居易在寫給湘靈的詩中無不表達了有情人被迫分離的苦痛。正因為如此,詩人在寫到李隆基、楊玉環最終落得生死兩茫茫的悲慘結局時,情不自禁地用虛幻的手法賦予了故事一個浪漫的結尾,寄托了對不幸愛情的無限同情與歌頌。

再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表達的情感何以如此凄惶迷惘?若能讓學生了解到元朝種族歧視以及貶斥儒家的史實,就能讓學生更深地體驗出作者內心的悲憤。元朝統治者將人按民族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又按地位和職業將人分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八娼、九儒、十丐。馬致遠作為漢人是三等人;作為文人屬九等的儒。由此可見元朝漢人知識分子低下的地位和可悲的命運,那么作品所表現的迷惘和凄苦就不難理解了,“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悲哀也就深刻地體驗出來了。

另外還應適當補充文化積淀的內容。在我國文化史上許多具體的事物都打上了文化積淀的烙印。如“黃昏”表現的是孤寂傷感的情感基調;“秋天”是對逝去青春的感嘆。教師在教學中若能適當地展示這些事物所承載的文化積淀內涵,必將把學生對作品情感的體驗提到一個更高的境界?!队炅剽彙返拿洹敖裣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笔窍胂笾袆e后的情景,之所以使人動容,“楊柳”“曉風”“殘月”文化積淀的豐富內涵,也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折柳送別早已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風俗習慣?!对娊洝ば⊙拧げ赊薄分小拔粑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睏盍团c痛苦和離別聯系在一起。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敝小傲备教砹朔蛛x的悲壯與傷感。柳永的這首詞繼承了這一文化積淀的部分內涵,甚至其情更濃更深,因為詞中所描繪的楊柳是故人已遠、只余詩人形影相吊時的楊柳,豈不比送別之景更為凄切?“風”在中國文學中總是和人的或悲或喜、或憂或怒、或嗔或怨等情感相應和,此詞中的“曉風”是詩“冷落清秋節”之“曉風”,是作者獨處異鄉客地之“曉風”,此種孤獨無依,落寞傷感,不是更進一層?

二、加強朗誦訓練,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韻律的和諧,節奏的鮮明,使得詩歌的語言具有突出的音樂美,因此朗讀成為了詩歌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必須抓好。朗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藝術欣賞水平,而且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全面體會是的意境,從而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得到美的感受,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朗讀的基本要求是準確、流利、動人。要達到這個要求,就需先理解和分析作品,反復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沒有感情也朗誦不好詩。必須先引導學生弄清楚作者的感情,然后再引導學生運用恰如其分的聲音和語調進行表情朗讀,這樣才能準確完整地展示詩的形象。

朗讀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作品的主題和感情的基調,而且也要求他們對作品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要弄清楚其含義。例如新詩中,我們常常會看到許多“吧”字,這些”吧”字在不同的作品中或者在同一作品的不同詩句中,是表達贊頌、疑慮、嘆息、回憶還是表示不解、發現、醒悟、失望?它為什么要這樣表現?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學生反復體會、反復琢磨。例如魯藜的詩《泥土》“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有時時怕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边@首詩可以看成詩人的自勉,也可以看成是對他人的勸誡,詩中的“吧”字是讀好這首詩的關鍵,這個詞雖然是虛詞,但詞虛義不虛,含義深刻,語重心長,把詩人的自勉及對他人的善意勸誡都體現了出來,讀好“吧”字,意境全出。

朗讀主要是運用有聲語言來學習作品,因此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首先在發音方面,要做到吐字清晰,準確有力。其次體現在詩的節奏和韻律方面,要根據詩歌的內容和感情表達的需要而變化,要運用好聲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如艾青的《我愛這這土地》的最后一節,只有兩句,但卻是全詩感情的升華?!盀槭裁次业难劾锍:鴾I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詩人目睹國土淪陷,以一只鳥生死眷念土地為喻,表達真摯深沉的愛國之情,感情十分濃烈,作者的感情在最后兩句詩中達到高潮。朗讀時要加以處理,在第一句末尾用一個升調,讀好這個問句,再停頓、吸氣,深情地讀出最后一句,尤其是末四個字“愛得深沉”應重讀。這樣朗讀就可以找到那種深沉、濃烈的感覺,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如果不反復朗讀體會,這種欣賞的高潮時無論如何也出不來的,年輕的學生也就很難理解作者的感情。

猜你喜歡
曉風白居易感情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早春(節選)
雷家民作品
帶著感情
雷家民作品
帶著感情
即事
感情強烈的嘆號
你永遠等得起一份對的感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