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職模具專業課程體系重構與實踐

2016-12-05 19:29張俊召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9期
關鍵詞:校企融合

張俊召

摘 要:高職院校與企業能否深度融合,取決于雙方利益平衡點的尋找和把握。我院模具專業與多家企業開展深度融合,整合和開發出一套適合企業需要的課程體系,實現校企共贏,有效地推動了校企合作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分析了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職模具專業課程體系重構的思路。

關鍵詞:校企融合 高職模具專業課程 體系實踐

近年來,模具工業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在國家重點扶持下取得快速發展,模具設計與制造領域工作流程及崗位工作方式都發生重大轉變。行業內對熟悉數字化先進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的高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強烈,而目前,高職院校模具專業按學科邏輯關系構建的傳統課程體系所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已不再適應模具行業人才市場的新需求。[1]

一、課程體系的現狀

1.課程設置理實分離。課程設置理實分離,割裂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聯系。在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沒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和以學生為中心。傳統觀念總認為先上理論課,再上實踐課,通過理論指導實踐,實現理論實踐相結合。但是多年的教學實踐證實,這種課程設置并不理想,上理論課學生覺得枯燥不愿意學,上實訓課只顧埋頭做而忘記將理論運用其中,導致理實分離,理論和實訓不能有機融合。[2]

2.課程間缺乏聯系。課程間缺乏聯系,不利于學生建立對工作過程的整體認識。在單門課程的建設過程中,盡管有些課程進行了項目化改造,但各課程所開設的項目相互獨立,課程間的項目沒有相互聯系。導致學生對工作過程沒有整體的認識,只能完成一個個小的孤立的任務,一旦要完成一個綜合性任務,又會束手無策。[3]

二、校企深度融合課程體系重構思路

1.新技術先知,專業課前移。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含實習)順序分別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講授。這種安排具有明顯的“從理論到實踐”的傾向,沿襲了普通高校的一般做法,脫離了職業活動的過程,沒有反映出以職業崗位為中心的職業教學特點;同時學生到三年級才開始規劃就業,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比較模糊,不知道自己適合從事什么樣的工作,甚至有的學生到了三年級才知道“模具是什么”。根據合作企業對學校的課程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使學生一進校就能接觸專業知識與技能,學到想學的東西,提前感受“職業氛圍”。同時將企業文化內容前移,使學生進校后即開始有計劃地實施“職業生涯”,突破就業指導工作只在畢業生中開展的局限。

2.構建以技能體系為主、理論知識為輔的課程體系。模具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職業,從事模具工作需要理論的指導,但理論知識只有通過實踐訓練才能由外在的知識轉化為工程師內在的素養。更為重要的是,模具行業要求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以積累經驗。模具設計師往往要經歷幾年的時間才能走向成熟。根據模具行業的特點,適當加大專業教學技能與實踐訓練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比例,并將實踐訓練課程用“模具制造”這條主線貫穿于整個模具專業教學的始終,在理論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安排理論與實踐多重循環,實現課內試驗、課程實訓、技能實訓、綜合訓練、分層次實習多種實踐形式并存,并將技能實訓與(模具工)職業技能鑒定相統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使理論教學課程與實踐訓練課程比例達到1∶1.2。

3.整合課程內容,探索貫通式教學新體系。由于加大了專業教學技能與實踐訓練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比例,優化及整合理論課程內容成為重構課程體系的必要所在。優化及整合理論課程體系的原則為:一是因需設課、模塊組合,對各相關課程的內容按需取材,并按課程內容的內在邏輯組成少學時、多模塊的課程體系;二是課程設置的系統性,以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在借鑒國內課程體系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我院提出了模塊式一體化教學新體系。該體系思想是以模具設計與制造為主線,通過設置專門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寬廣的專業技術知識(如模具設計基礎、模具CAD/CAM、模具項目管理、模具制造技術等),使學生既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又具有寬廣的專業知識面及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同時通過設置專業基礎模塊的《機械制圖與CAD》、《機械創新設計》以及《計算機基礎》、《應用文寫作》和《模具專業外語》等公共模塊,培養學生掌握模具專業必需的制圖、計算機和外語等基本技能。一是增加AutoCAD課時和上機練習時間,保證學生的制圖基本功更加扎實,CAD繪圖更加嫻熟,更能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將金屬切削機床、刀具、機械加工工藝、夾具、特種加工等內容整合為《模具制造技術》模塊。二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廣,將模具營銷、模具材料、模具價格估算、6s管理知識融入《模具項目管理》模塊中。將《公差與配合》融入《模具拆裝測繪》實訓模塊,根據模具零件相對運動講解公差與配合要求。

4.將企業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具有職業性、區域性、實踐性、開放性等文化特征,與企業文化有著天然的聯系。在課程設置上,要基于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需要,開設企業文化概述、模具項目管理等選修課,邀請企業知名人士開設相關講座,介紹企業的經驗理念、企業精神、價值觀念,進行就業和創業的輔導。同時有意識地將企業文化相關內容滲透到教學內容中,將企業真實職業崗位的知識能力要求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以企業真實項目和產品為導向設計課程,采用案例教學、仿真訓練、現場教學等方法創造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不斷感受、熟悉和認同真實崗位的要求和企業文化。

三、校企深度融合的實踐

我院在2010年對課程體系進行深度優化,探索模塊式一化教學,并與深圳鴻超準精密模具開展“鴻準定向班”。經過幾年的實踐,學生的培養質量明顯提升,畢業生融入企業的能力明顯增強,用人單位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也切實享受到校企融合對職業教育改革各方所帶來的“紅利”。

實踐證明,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職模具專業生產實訓,更適合現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更容易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對完善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曹將棟.高職類院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開發[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

[2]何亮.高職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5(14).

[3]姜大源.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認識基礎與課程體系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5).

猜你喜歡
校企融合
轉型:實現省屬示范性軟件學院特色發展的有效途徑
校企融合:從“職校端菜”走向“企業點菜”
淺談“三年行動計劃”指引下實現校企深度融合的制度設計的幾點看法
圍繞山東半島機械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
校企融合 建設現代學徒制的“雙導師制”的實踐與探索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企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究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淺析
第二課堂建設有效推進職校學生職業素養提升
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校企深度融合對策研究
淺談計算機專業群校企融合共育人才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