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龍點睛促“生長”

2016-12-05 20:02王琳玲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9期
關鍵詞:生長

王琳玲

摘 要:在課堂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圍繞近年“教育即生長”的課改理念,通過“生長課堂”的要求,改革教學環節,語文課堂中的點評,可以興起高漲的學風,活躍思維的浪潮,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語文課堂的點評藝術,要求教師要做到真情、實在、明辨。以教師點評藝術、學生互評藝術、師生點評的意義來謀篇布局,結合教學中的實例,有針對性的論述課堂的點評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難題。進而將傳統課堂教學轉變成“生長課堂”,實現真正的課改,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的自主導學的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生長課堂 依學導學 教師點評 學生互評 探究提升

在《新課程標準》要求和實施下,新課堂教學模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學形式。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教育教學的價值追求主要通過課堂這個主渠道實現,而近些年圍繞“教育即成長”提出“成長課堂”的教學理念。圍繞“學”展開,實現了“教師知識傳授”向“學生自我導學”的逐步轉型,從“知識課堂”到“能力課堂”,再到“生長課堂”的層層轉變。對于其中的點評藝術淺談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的觀點。[1]

一、教師的點評藝術

1.教師點評存在的問題

(1)不作為點評——冷漠敷衍,流于形式

在常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本應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作客觀的點評,不能漠視學生的真情表達。但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有的以簡單的“哦”“嗯”“好”“請坐”,甚至是不回應來敷衍學生的精彩發言;有的只是為了課堂環節的完整,流于形式的點點名,不去有的放矢地去評價學生的發言內容。長此以往,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對語文學習喪失信心。[2]

(2)過分作為點評——虛夸做作,放任自流

對于學生的發言,以鼓勵為主,并不是虛夸、甚至是信口開河、言過其實。同時對于學生發言中的錯誤和缺點,點評時更不能因鼓勵學生,培養學生所謂的自信心,就不分青紅皂白、毫無原則地予以賞識、鼓勵。例如:

一個平時沉默寡言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回答了一次問題,老師鼓勵地說:“你的音色真美,是我們班的代表發言的表率者?!边@樣的點評,虛夸無度。對于學生來說,有些學生就會自我感覺太好,變得心浮氣躁;有些學生則會覺得老師可能是在諷刺。

同時,對于有個別學生的信口開河、胡編亂造的回答,如果一味的以“很風趣”“你真會想象”來放任自流的鼓勵,是教師不能明辨是非的表現。在課堂中,學生答錯的地方,往往是學生不懂之處,更是課堂在“生長”過程中值得探討的地方。

2.教師點評的作用

生長課堂講究“依學導學,共同生長”,依據學生學情,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學生積極、高效地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根據學生的學情,即學生學習的知識經驗、學習能力、態度習慣、實際需求;學生的課堂生成與生成的發展等。無論是先學后教、邊教邊學,還是先教后學,教師的教最終是服務于學生的學;“導”是指教師對學生的認知活動進行恰當的引導、指導、輔導?!耙龑А笔侵附處煘閷W生的認知活動起向導和帶領的作用,“指導”是指教師適時對學生示范、點撥、糾正,“輔導”是指教師在學生認知過程中進行

幫助。

二、學生的互評展示

圍繞“教育即成長”提出的“成長課堂”的課堂教學改革理念,讓一線教學展開以“學”為中心,實現“學生自我導學”的教學模式。其中,學生要在充分自學、探究、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把自己和小組總結的知識網絡和解題思路,通過一定的方式表達給老師和其他學生,其他同學則在互評中來幫助自己判斷正誤,或者及時改正錯誤。使知識深化或充分內化,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在體驗學習快樂的同時,達到自我知識的提升,最終促進課堂的生長。

1.學生互評的方式

(1)在預習和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在小組內做好點評的充分準備后,根據教師的課堂任務分配和要求,進行小組的代表發言點評。

小組內部在討論交流時,有小組長提供討論思路,進行筆錄,最終形成條理清晰的發言內容,再向其他學生進行展示性的發言點評。代表發言點評,要盡量脫稿,以自我的最合適的方式展現。點評的內容是集中了全組的精神思想,因此要具有典型性,要能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有疑問的要展現自我的困惑;有探究的要表現過程;有新意的要突破創新。

(2)由小組代表發言點評后,利用生生互評,可以形成組內的補充點評和其他組的補充和反駁性點評方式。

學生在教師的提示和要求下,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補充式和反駁式互評。糾正其中的錯誤,補充答案的不足,規范答題的思路;探究不同知識的思路和方法規律。在互評中,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在質疑中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

2.教師補充提升點評

由生生互評的內容中,往往會有“我的疑問”的環節,也有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新的“生長”問題,在學生不能解決的情況下,應該由教師進行補充的解釋性點評;另一方面,在已經解決的生生互評中,對一些總結性的點評,或者創新的思維想法,更要教師進行提升性點評,從而將學生引導到生長課堂的新高度上。

三、師生點評意義

“教育即生長”,主要強調教育必須順應學生的天性發展的自然歷程。提出“教育應當培植生活力,使學生向上長”。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交互作用而生成的一項具有生命意義的活動,這是課堂教學的應然選擇。[5]課堂應該根本上追求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課堂教學是有生命意識和體驗的,在與生命的交往和互動中,不斷地完善和超越。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恰當,符合原則性,促進課堂的生長,這是現代高效課堂的必然趨勢。從認知心理學角度看,學習的快樂,是要發自內心的快樂。生長課堂點評,更應該在教學環節中通過巧妙地鋪墊、引導、點撥,讓學生入情入性。評價的模式是沒有固定的,點評的藝術更是一項浩大,需要完善的工程。只有不被眼前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熱鬧美景所迷惑、停步,才能在歷經艱難后獲得“豁然開朗”的境界。

參考文獻

[1]林波:《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點評技巧》,《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2卷增刊。

[2]孟慶波,張曉玉:《探究式課堂教學中的點評藝術》,《課堂教學》綜合天地2008年版。

猜你喜歡
生長
碗蓮生長記
生長的樹
自由生長的家
美是不斷生長的
共享出行不再“野蠻生長”
生長在哪里的啟示
野蠻生長
生長
趙又廷:暖男的自然生長
快遞業野蠻生長背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