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中國畫的構圖和透視

2016-12-05 08:00于環宇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9期
關鍵詞:探討研究

于環宇

摘 要:中國畫在構圖上的特點,大都與藝術形式有關,形式應服從于內容,這是無可懷疑的,但有了好的內容,沒有找到完美的術形式,也是不能很好地表達出這一內容的。我們要學習研究中國畫,就應該認真地研究中國畫獨特的有關表現形式與技法的“藝術語言”。

關鍵詞:中國畫欣賞 構圖與透視 探討研究

作為繪畫藝術,各個畫種之間,有著許多共性的東西,同時各畫種也有各自的個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特點,必須認地探討、研究。

一、中國畫的構圖

中國畫構圖的獨特形式與規律,是在我們民族長期的生活內容和欣賞習慣中逐漸形成的。由于適應中國形式廳堂建筑的需要,將較大的畫配上對聯,布置在中央,稱為“中堂”。兩邊墻壁各配四幅字和畫稱為“四扇屏”。有些大的墻壁式屏風,也以四扇或更多幅屏的形式出現,但不是四幅獨立的畫,而是連成一幅完整的畫面,稱為“通景屏”。稍小的長直畫面, 稱為“條幅”。畫面構圖短的,稱為“立軸”。橫幅構圖稱為“橫批”。小方形構圖稱為“斗方”。也有裝裱成冊的,稱為“冊頁”。還有外形變化多種多樣的扇形構圖 。此外還有一種長橫幅構圖,稱為“長卷”,高可一、二尺,長可丈余或數丈不等。這種長幅繪畫,便于敘事、寫景、欣賞時順序展開,有人、有事、有景、有情,臥游千里山,近在咫尺,人物、山川、建筑,歷歷在目。此外在中國民間繪畫和古代洞窟璧畫等形式中,還有一種敘述一個連環故事的獨特構圖形式,可謂十分豐富多彩。

除了具備形式上的特點,在中國畫里還有一些經常被采用的獨特手法,這些表現手法是:

以大觀小——打破常規透視法則的限制,猶如乘直升機鳥瞰大地,也如俯視盆景中假山小樹一般,以大觀小,一覽無遺。畫面前景不畫大的景物,以免擋去太多的中、遠景,影響畫的氣勢,這種處理手法,便于描繪大地景物和眾多人物活動的大場面。以少見多——在畫面主要突出的位置,重視“質”的刻畫; 而在整個構圖的安排上則重“勢”的描繪,近處求質,畫不在多; 遠處取勢,感覺甚多,使合乎“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宋·郭熙《林泉高致》)。中國畫花卉,常畫摘枝,“觸目縱橫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以很少見很多,也是這個道理。計白當黑——中國畫在構圖中經常安排一些空白,空白成為畫面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而空白也是畫,畫黑易,畫白而見內容難。作畫要講究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這也是對比效果), 這虛處,往往是通過空白來表現,留出這塊空白使人去聯想更多的內容,留有無限的回味余地(空白背景后,煙云,有另一天地)。因此作畫時要把空的當作黑的部分一樣認真去畫,同樣給予十分重視。

舍去背景——西洋畫法大都有背景,一束花、兩個果也要一塊襯布。中國畫為了突出主要部分,常常舍去背景,舍去了具體環境背景,畫面會顯得更加明快,主要物象會更加突出,藝術效果更顯豐富。民間戲曲很懂這道理,沒有繁雜的背景,反而能讓人們專心致志地聽唱腔、欣賞舞蹈動作,聯想到更豐富的藝術內容。對比變化——對比不單指色彩,構圖中也貫穿有許多對比手法。如: 疏與密。在筆墨、線條、色塊的繁簡布置上常要求做到“密不容針,疏可跑馬”,用疏密對比,求得畫面的節奏感。大膽破格——為了更好地體現內容,求得更高的藝術效果,中國畫常不受自然法則和生活現象的束縛,破格進行創作。藝術上的夸張和生活中的真實從來都是有距離的,如用朱砂的艷紅色去畫竹子或松;把幾千里江山畫進一幅畫里(《長江萬里圖卷》);把不同季節的四時花鳥畫在一起; 把同一個人物幾次出現在畫面上,這都是一種破格的處理手法,群眾在欣賞習慣上也認可。

二、中國畫的散點透視

與中國畫構圖特點相聯系、相適應的還有透視上的特點。在工程制圖上,一直沿用斜投影透視法,繪畫上則采用焦點透畫法,而在中國畫運用和處理透視關系時,可以按常規畫法,亦可以打破常規畫法,以自己特殊的態度與見解來處理。中國畫畫法主張: 每當自然科學的透視法則與藝術科學發生矛盾時,則經常是采取舍去自然科學而重視藝術科學的辦法,以求達到表現上的最大自由。只要是不違背生活,合乎畫理,能為群眾在欣賞上接受,約定俗成,往往就被認可。因為科學與藝術,都是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現實生活的,繪畫不同于照相,道理亦在于此。藝術創作的目的,不是為了表現自然科學的透視原理,而是反映作者按照自己的審美觀,表現其對客觀現實的認識與感受,這才是藝術創作的真義。因而學習中國畫,既要學習繪畫透視畫法。了解它的規律、法則,必要時如使用它,又要不為其束縛,必要時還要丟開它,使自己進入創作自由的王國。

古代在山水畫里有高遠、深遠、平遠的“三遠”畫法,把空間、遠近關系安排得十分妥帖,是傳統畫法解釋和處理透視畫法的大創造。人們游覽名山大川時,不外仰觀、俯察、平視一切景物,由此逐漸形成了散點透視畫法,散點透視畫法不受一個固定的視域和視點的限制,它將根據需要與可能,在一幅畫中出現幾個不同的視平線和視中心點,并且視點還可以在畫幅上隨意移動,猶如飛鳥在天空鳥瞰大地,因而有可能把多方面觀察到的不同時間、空間、地點的事物,集中起來畫在一個畫面里,它有助于表現廣闊的空間、復雜的內容、眾多的場景和容納豐富的情節(如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傳統人物畫也都繼承和發揮了散點透視這一特長,使人物畫創作避免了自然的、刻板的焦點透視法則,以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其典型代表作品《韓熙載夜宴圖》(五代,顧閎中)采用了長構圖,用斜投影和散點透視相結合的畫法,使主題人物韓熙載幾度出現在畫面上,有助于步步深入地刻畫人物的內心精神世界, 從而在藝術表現上形成了更大的敘述性,把賓朋滿座、秉燭夜談、尋歡作樂、飲酒歌舞、杯盤交錯等生活里錯綜復雜的情節連貫起來,并把作者對事物的全部印象與感受變成藝術語言,真實面充分地得到表達,猶如一首美麗的敘事詩,這是其他透視和構圖截取一個有限的畫面所無法解決無法辦到的事。

中國畫的特點是豐富多彩的,對于這些寶貴的術遺產,要研究、學習。尤其是對現在的中學生,他們接受信息的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了以往的教學手段。所以,實時地進行傳統國畫教學時非常有必要的。

猜你喜歡
探討研究
能否用斐林試劑鑒定“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
企業倫理文化與企業管理分析
武警基層指導員非權力影響力探討研究
探討對比語言學在英漢翻譯中的運用分析
提升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的若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