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對一年級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與引導

2016-12-05 08:11李薇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9期
關鍵詞:青蛙小朋友創設

李薇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興趣象柴,即可點燃,也可搗毀?!比绻虒W方法恰當,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他們的思想就會活躍起來,記憶和思維的效果就會大大提高;反之,則把學習看成是精神負擔,效果必然降低。

剛入學的小學一年級學生天真好奇,求知欲強,注意力又不穩定,易分散,并有明顯的情緒色彩。如果老師能夠讓孩子們一進入小學就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小培養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對孩子們來說,將受益匪淺。要讓一年級的兒童喜歡上數學課,首先必須激發、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下面就從以下七個方面進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共同的活動,教師應該是學生最忠實的學習伙伴。老師一旦從居高臨下的強勢位置上走下來,與學生平起、平坐、平等的交流,那么學生的心理上不會再因為你是老師而使他害怕,他就會大膽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說出來,敢于提出問題,積極思考,更樂于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習該是輕松、愉快的。

一年級的小朋友,才剛進入小學,對老師也十分熱情,因此在剛開學時就應該抓住小朋友對老師好奇和熱情的這一機會。對小朋友既要嚴,樹立教師的威性,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要會哄,讓他們把你當好朋友,更喜歡你,才會喜歡上你的課。

在上課時,老師可以創設一些需要解決問題的情境,然后故意裝作不會而需要學生的幫忙,于是這些小朋友便會積極主動地搶著幫老師解決這些問題,并且思維比平時更活躍;在做題時還經常讓學生來當小老師;在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該積極地參加到他們的學習活動中去;和他們一起玩一些數學游戲等等。除此之外還經常在課余時間和他們進行隨意的交流或和他們一起開心,讓他們覺得老師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在無形中學生就會喜歡這種授課模式,對數學的學習也會產生興趣。

因此,建立親密的師生關系,產生愛的感情,有助于喚起孩子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習效率不斷提高。

二、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興趣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廣大數學教師提出的教學建議。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知識,體驗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從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以故事創設情景,營造濃郁的課堂學習氣氛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走進學校開始學習文化知識,還沉浸在童話故事的世界里。他們很愛聽大人給他們講一些小動物的故事。教學時經常將書上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編成一個個故事,創設一種情景,再進行一組富有啟發性的提問,來導入新課,激發孩子們動腦筋為故事里面的小動物想辦法解決困難,解答問題。

例如,在“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題:小兔子的好朋友給他過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處,一大早就趕來了。他帶了兩桶最好的蜂蜜送給小兔子???,隔老遠,他就喊起來了,“小兔,小兔,快開門,你看我給你送什么來了?”小兔子早就聞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趕忙迎出來,“謝謝、謝謝,快屋里坐吧!”不一會兒,小花貓也來了,送給小兔5個蘋果,小猴也趕來了,他從果園里摘了4個桃給她。小雞也趕來了,但她什么也沒送,還偷吃了3個蘋果,小兔子不高興了。請小朋友們算算看,小兔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還有幾個蘋果?學生們聽完了這個栩栩如生的故事,學習積極性可高了,很快他們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結果:5+4=9,5-3=2,我又鼓勵學生用編小故事的方法,利用書上的圖片編故事,學習算術,學生們學得興高采烈,積極主動。

2.創設生活場景, 體驗學習生活中數學的樂趣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分類時,我采用小朋友逛超市的視頻引入,并對超市物品的擺放進行觀察,再對一些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分類。讓小朋友在感受到生活場景中的數學,體驗學習生活中數學的樂趣,又如,在教學第一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它們的含義,特地創設乘車的情境,讓他們進行模擬乘車,現場表演,有上車下車的人,應該如何計算,這樣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更容易理解。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學生熟悉的數學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直接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的教學內容較抽象、枯燥、無味,它沒有形象生動的語言及生動的故事情節,不易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生動的語言以兒歌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看圖解決問題的時候,我采用了讓小朋友先看圖念念童謠再列式計算的方法,小朋友輕輕松松地掌握了此類應用題。如有一題是這樣的一幅圖:3只青蛙停在荷葉上,1只青蛙準備跳入水中。小朋友能理解意思,知道要用減法計算,但在列式的時候就要寫成3-1=2。因為他們就看到了停著的3只青蛙和準備跳入水中的1只青蛙,想當然的認為就是用3減去1。而不會想到這只青蛙跳水前是屬于“4個青蛙”這個整體的。如何解決?“講解法”試過了,不會理解的還是不會;“變靜為動”,效果不錯,動一題會做一題,不動呢,有些學生又犯錯了。變靜為動是借助學具進行情境回放,效果不錯就是麻煩。是否存在新的教學方式既達到同樣的目的,又減少操作的困惑。小朋友不是喜歡歌謠嗎?嘗試通過歌謠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效果真不錯呢!瞧,我讓小朋友看著圖,一邊手指著那只準備跳入水中的青蛙,一邊有節奏的說:青蛙你先別跳,等我數好你再跳!數一數,原來有幾只青蛙呀?“1、2、3、4,原來有4只青蛙?!薄皫字惶胨?,怎么列式?”“1只跳入水中,是4-1=3”小朋友迫不及待地喊著。這樣一來,小朋友再沒有出現過錯誤了。而且一看到類似的題目,就興致勃勃地這樣說一說,念一念,讓小朋友覺得仿佛在跟小動物一起玩游戲,學習也變好玩了。

四、動手操作學具,激發興趣

思維科學的開拓者錢學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維也是從形象思維開始,然后到抽象的?!备鶕湍昙壓闷婧脛拥奶攸c,上課時,老師應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讓學生在操作中動用多種感官,通過積極思維,獲取知識。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每讓學生進行一種操作時,必須首先要求學生看清題意,再想一想,根據題目要求,你在操作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該如何做。堅決克服不經思考,盲目動手的毛病。

例如,在教學“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時先讓學生擺一擺,第一行擺4個,第二行擺要求擺的△比 ○ 多2個,在擺的時候,要想一想先擺幾個△,再擺幾個△,一共擺幾個△,讓學生把自己擺得結果,到展示臺上展示。老師再在黑板上擺。通過觀察、操作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由具體到抽象,逐步理解數量關系,圖和數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擺出來的6 個△,是由與○同樣多的4 個△和比○多2 個合起來的。在學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給學生一個反思的時間,讓他們對照自己所擺的結果想一想:我是先擺什么,再擺什么,得出什么樣的結果。這樣由“物化”的過程轉化為“內化”,兒童的思維由感知表象到抽象,讓實際操作的全過程在學生頭腦中有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在擺一擺和想一想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擺的過程。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差,所以在學生講述時,一般先讓學生照自己所擺的學具,或是與同桌講講“悄悄話”,做到人人都有機會講,從而得到鍛煉。

五、開展豐富的游戲活動,激發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考慮到一年級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去“做數學”,體現學習過程活動化。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游戲是他們不可缺少的活動,人人都感興趣,當他們在課堂上也能玩到游戲時,會覺得多么開心,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也就是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放到他們喜歡的活動中去學,讓死板的東西變得直觀、有趣,學生會學得更輕松。把一些教學內容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做”數學的過程,同時萌發一種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的學習要求。

例如教學“12”時,請一小朋友到講臺前舉起自己捆好的一捆小棒說:“我的朋友在哪里?”其余同學都立即舉起兩根小棒說:“你的朋友在這里”。再請其中一同學送到前面來放在一捆的右邊,最后大家查一查,看他(她)放得對不對。對了,便齊聲說:“對!對!對!請回位!”同時要求小朋友講清:左邊的一捆是1個( ),右邊的2表示( )個一,所以讀作十二。然后出示直尺圖,讓學生先讀出10以內的數,再接著往下讀,這樣就把10以內的數與11——20的數聯系起來。再通過一些練習,使學生對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有比較清楚的認識。

這樣的學習學生邊玩邊學,樂在其中。這體現的也正是新理念中的“讓學生在玩中做,做中學”。因此,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也培養了學生在“動”中求知的能力。

六、培養競爭意識,提高學習興趣

對于一年級兒童來說,當他們的需要未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熱切的向往之情,進而產生一種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情緒。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來喚醒他們的學習需要。

例如,可以制定一個獎勵制度,首先幫他們建立榮譽感,讓他們渴望受到表揚、得到獎品;其次,讓他們明白想要受到表揚、得到獎品必須要把數學學好,把他們對獎品的欲望轉移到學習數學上來;最后在教室的某一固定地方設立光榮榜,在各方面表現好的學生就可以將自己的照片貼上去,不能堅持的小朋友就將他的照片從光榮榜上那下來。這樣做了就可時刻激勵學生要學好數學,避免產生階段性學習,逐漸培養、鞏固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

七、感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自信心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要特別注重鼓勵,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句小小的鼓勵。聽到鼓勵后,學生會表現得更好。除語言鼓勵外,還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鼓勵學生。如:送給學生小紅花或掌聲;讓做得好的學生給自己畫一朵花、一個笑臉圖、一面小紅旗;人多時可以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夸夸自己等。這樣鼓勵的方式變換運用,學生覺得新奇而高興,同時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越學越有趣。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多鼓勵,讓他們永遠充滿學習的自信心,體驗學習成功的那一份獨特的快樂,學生更會想學、樂學。

總之,在一年級的數學課堂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做到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猜你喜歡
青蛙小朋友創設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小青蛙捉蟲
找茬兒
海邊玩一夏
誰能叫醒小青蛙?
Let’s DIY Poster
青蛙便簽夾
驕傲的青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