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怎樣上好小學數學課

2016-12-05 08:25梅小龍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9期
關鍵詞:激勵性數學知識分類

梅小龍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我們的數學教學內容變得更加靈活、更加生活化,學生也自始至終的在愉快、輕松的狀態下積極學習,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的變化。

關鍵詞:小學數學 改革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教師要善于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如何上好數學課,使數學課靈動起來。

一、從生活經驗入手,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密切聯系的,人教版的教材給出了許多生活中的例子,教師只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學生很樂于接受而且非?;钴S。如果讓學生自己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生就更加好奇、更加感興趣。數學教師就要充分地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例如,我上一道應用題的時候,我是以講故事引入:一個炎熱的夏天,8只蜻蜓在草地上飛來飛去捉蟲子吃,忽然又飛來了9只美麗的蝴蝶,它們在一起玩得很開心?,F在草地上蜻蜓和蝴蝶一共有多少只?這樣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去探究。

二、動手實踐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為只有通過自己的再創造活動而獲得的知識,才能真正被掌握和靈活運用。根據費賴登塔爾的觀點,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圖形或物體,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實踐,同時教給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思維去思考,從中自我發現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認識圖形”,這是一節比較枯燥的概念課,我讓學生用彩色筆畫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而且讓他們標出四條線,并且讓學生觀察這四條線有什么規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加強操作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順應他們好奇、好動的特點,而且能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幫助他們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

三、實行民主教學,構建輕松和諧的師生雙邊活動

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松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我。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同學們爭相發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致縝密。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贊許,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于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如教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分類一課時,在教學生明確什么是分類知識之后,我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主動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30多支不同顏色、不同長短、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的鉛筆打亂放在一起,讓學生去分類,看誰分得合理。同學們爭先恐后搶著去分類:有按顏色分類的;有按長短分類的;有按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分類的;也有胡亂分的。再找學生說明這樣分的理由,對講不清理由的學生予以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主學習、主動實踐。教師還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抱有一種想學、樂學、會學的態度。

四、幫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學習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數學本身包含了許多枯燥無味的東西,特別是計算題的學習,學生的領悟能力都是有差異的,同樣的計算題,有些學生可能幾分鐘就學會了,而有些同學可能一節課甚至更長時間也學不會,如果老師不及時去關注這樣的學生的話,那么這些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信心,課堂對于他們來說就會變得很無聊,在課堂上他們會轉移注意力,去干別的事情,如我班一位女生,數學基礎差,學習態度不明確,很要面子,別人幫助她學習她還不愿意,認為很沒面子。問她懂了嗎,都是說懂的,作業往往又是錯的,看得出做作業時很急躁。我從寫字開始,要求她把字寫端正,允許作業少做,要求做一題對一題,不會做的重新做,做對了繼續,讓她認識到她也能做對,慢慢地樹立學習的信心,發現優點及時大力地表揚,使她嘗到成功的喜悅,并且認識到學習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不能有任何虛假的行為。漸漸的,她對數學有些信心了,字寫端正了,成績也提高了。數學老師要去關注每一位學生,當學生學習遇見困難,要及時熱情地伸出雙手去幫助他們,讓他們恢復自信。

五、適當的表揚獎勵是上好數學課堂的添加劑

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機會,尤其是應“偏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善于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補以適當的表揚。激勵性的評價、表揚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的創造、創新火花才能迸發、閃爍。如在練習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老師獎勵“小紅旗”給學困生,有時還主動與他們說上幾句悄悄話。學生得到老師的獎勵,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就會更進一步地去發現問題,發揮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從而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極大地發展創新能力。

總之,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經驗入手,講要通俗的講,練要多而精。把比較有代表性的題,多變化幾種形式練,直到搞懂,練透。形式要多種花樣,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動手實踐中,學生能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在民主教學中,學生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數學的方法,而且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猜你喜歡
激勵性數學知識分類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分類算一算
集體教育活動中教師激勵性語言運用的調查研究
集體教育活動中教師激勵性語言運用的調查研究
激勵性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小學習作教學激勵性評價的運用策略
分類討論求坐標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數據分析中的分類討論
教你一招:數的分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