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課堂巧設開放式提問

2016-12-05 08:27舒烈強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9期
關鍵詞:數學課堂思想方法

舒烈強

摘 要: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好的教學問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更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展開與深入,并且能給課堂帶來高效率。

關鍵詞:數學課堂 思想 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基本要求、數學教師的作用等方面都作了明確的闡述:在數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必須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以及大量練習題的數學教學模式,教師必須轉變角色,充分發揮創造性,設計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學會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眼觀察,通過這樣的形式,使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得到落實。

所謂開放式提問,是指教師提出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或解決問題的思想與方法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要使學生產生盡可能多的,盡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獨特想法。這樣的提問,激發的正是發散思維,培養的正是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在這種開放式提問的推動下,學生必然會展開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維活動。結合各方面的信息,在產生多種答案的同時,獲得新奇、獨特的反映,從而培養了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一、巧設開放式提問,讓學生的腦動起來

古語云:“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打開課堂思維之窗,放飛想象家的翅膀,以知識點為起跳板,讓學生到太空翱翔。自主探究性學習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也是廣大師生所期望的。

再如,以教學認識梯形為例,把梯形置于四邊形的系統中來類比,引出梯形的概念。首先給出一組圖形,其中有兩邊都不平行的四邊形、一般平行四邊形、矩形、正方形、梯形,提出如下問題:①這些圖形的共同點是什么?②我們已經認識哪些圖形?這些圖形的共同點是什么?③最后一個圖形與我們認識的圖形對邊不平行”的本質。

筆者按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地設計了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這樣不僅突破了難點,更有利于弄清同類事物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會使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更加透徹,學生的課堂生成也顯得自然流暢。

二、巧設開放式提問,讓學生的手動起來

數學教學通過動手操作,把活動積累的經驗轉變成豐富的表象,促使學生自主探索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概率的教學中,可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從事試驗,收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獲得事件發生的概率,消除錯誤感覺。

比如:小明和小亮星期天去公園游玩,被公園門口的一種游戲所吸引,其游戲規則是:如圖,是一個轉盤,交一元錢玩十次,在轉轉盤之前,自己先決定按正數還是反數,然后轉一下,轉盤停下后,找到指針所指的數,從這個數開始,數到與該數相同個數的位置,凡數到17這個位置的交攤主3元錢,數到其他位置的得相應錢數,請你從概率的角度,并結合實際圖形,說明小明和小亮玩這各游戲能贏嗎?

不能贏。因為若轉出9和17,不論正數還是反數,必輸,若轉出其他數,輸贏概率各為50%。但輸時交3元錢,而贏時只得一元錢,其他錢數無論轉出的數是多少都得不到。因此,轉的次數越多,輸的錢越多,有的學生很可能認為只要運氣好,就能贏,要消除學生的錯誤感覺,“轉盤”能有效的讓大家體會概率的意義,在“猜測—試驗并收集試驗數據—分析試驗結果—開放設計方案”(不是每個問題都必須進行所有的這些程序)這些有趣的活動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不確定現象和確定現象的特點。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地快樂。這樣,我們的教育才可能真正地沒有負擔,學習就會成為孩子們最大的快樂。

三、巧設開放式提問,讓學生的心動起來

古詩有時反映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和知識點的本質,引入古詩來創設題的情境,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講解勾股定理時,我們可以引入古詩《池葭(jia)出水》“湖靜風平六月天,荷花半尺出水面,忽來南風吹倒蓮,荷花恰在水中淹,入秋農夫始發現,落花距根二尺整,試問水深尺若干?這是數學中的一道趣題:有一個正方形的池子,池中心一株荷花,露出水面半尺,當南風吹來時,荷花倒在池邊,它的末端剛好與水面一樣平,當荷花落下距根二尺,試問水有多深?

巧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興趣。巧設問題情境,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所變化。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需要教師不斷的探索,才能提高數學的教學水平。

四、巧設開放式提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如在“平行四邊形”的復習課中,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問題:

問題1 在平行四邊形中,能作一條直線將其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嗎?

學生1:只要畫出它的一條對角線所在的直線即可。

學生2:也可以過平行四邊形一組對邊中點作直線。

學生3:只要過對角線的交點任意畫一條直線都可以。

問題2 對于矩形、菱形、正方形,是否也有類似的畫法?為什么?

多數學生的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是這些圖形是一個共同點特點:都是中心對稱圖形。

問題3 你能否用兩條直線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分割成四個部分,使含有一對頂角的兩個部分面積相等?

問題4 對于問題3,滿足條件的直線有多少組?從中你發現有什么規律?

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高漲,回答問題爭先恐后,并且通過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讓學生用自己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在不斷地成功與失敗中享受學數學的樂趣,也體驗到探索發現的樂趣。

再如每次學生解題完成后,我都會提出以下類似問題:

(1) 你能用幾種方法解決此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2) 此題用到哪些知識,運用的方法有哪些?

(3) 你還見過哪些題與些題類似?

(4) 你不能夠迅速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 以后你再解決此類題時有什么經驗要告訴大家?

通過這類問題的逐步參透,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反思意識,促進反思習慣的養成,更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及學習的樂趣。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在提倡創新教育的今天,教師應該領會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好提問這一重要環節??傊?,巧設開放性問題,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可以根據數學現實,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思考,并作出各種猜想,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加深對數學學科課程的理解和熱愛。

猜你喜歡
數學課堂思想方法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可能是方法不對
張揚學生個性,展現課堂活力
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活動實施研究
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我見
數學課堂信息化中的“三適”探究
用對方法才能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