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版小學美術三年級案例

2016-12-05 08:43王麗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9期
關鍵詞:食肉本課恐龍

王麗

教材分析:《恐龍世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湘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的第8課,是屬于“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铸埵呛⒆觽兏信d趣的話題,因此,這節課從題目上就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今天,隨著恐龍化石的不斷發現和對它的研究不斷深入,有關恐龍的影視、圖書更是備受少年兒童的酷愛,使我們感到繁榮的恐龍時代仿佛就在昨天。然而,由于環境的變化,恐龍的消亡之謎對我們人類的現在和未來尤顯得神秘而重要。了解過去,把握現在,關注未來,是《恐龍世界》編入教材的初衷。

教法設計:本課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以課件為主,教師配合演示法,探究法、示范教學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科學奧秘的精神,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學法設計:針對小學生的對新鮮事物好奇心理特點,本課設計采用了“自主發現、談論法、模擬嘗試”等學習方法,主要引導學生以觀察為主,結合教師的講解以及配合課件演示的內容,指導學生在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中學習知識。

學情分析:小學三年級學生的知識點還比較籠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知識點循序漸進。三年級學生對恐龍這個2億多年前的生物是抱著極大地興趣的,學生已經從課外的科普知識中了解一些零碎的和恐龍有關的知識。教師在教授時能在學生中產生知識上的共鳴,很好地利用這一點可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課題:《恐龍世界》

課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肉食恐龍和食草恐龍身體結構特征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并能用簡單的幾何形體進行概括。

2.能力目標:通過掌握恐龍的基本形體結構,能運用泥塑的技法,完成一只泥塑恐龍塑造。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恐龍的進化史,增強學生的對地球生物的探究精神和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恐龍共同的形體結構由哪幾部分組成,有什么區別和共同點

教學難點:正確塑造恐龍各部分結構特征以及細節動態,并成功組合、黏結。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上節課的恐龍繪畫作業、泥塑恐龍的范作、PPT。

學生課前準備:

1.陶泥、各類小型的恐龍玩具、有恐龍圖片的圖書。

2.查詢百度網站收集的有恐龍的圖片和有關知識資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走進了恐龍世界,并成功的畫出了屬于我們自己恐龍??铸埵澜绶N類繁多,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有關恐龍的秘密?”生:“想……”“好,這節課就讓我們重返史前世界,去了解更多關于恐龍的知識吧!”

二、新授內容

1.觀察了解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區分出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的外形區別

(1)觀看圖片,師:“這些恐龍大家認識么”?(生回答)

師:“真不錯,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獨有的外形特征猜出它們!”

(2)師:“至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千多種恐龍??铸埛N類太多,我們不可能一一認清,但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飲食習慣來區分一下:把它們分為肉食性恐龍和草食性恐龍兩大類?,F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以下圖片中,你認為哪些是食肉恐龍?哪些是草食性恐龍?從哪些特點來進行分析和判斷的?”

(3)學生們觀察圖片,并大膽發表個人的見解,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鼓勵性、肯定性評價。

(4)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歸納總結:食肉恐龍的前肢短小,長有鋒利的爪,后肢健壯,末端也有鋒利的爪,這樣的結構特點有利于他們捕捉獵物和進食;草食性恐龍的身軀龐大而笨重,粗壯的四肢,有利于支撐他們的身軀和保持穩定。

(5)繼續欣賞部分圖片,讓學生們來進一步觀察食肉恐龍和草食性恐龍的前后肢、頭部的不同特點。

(6)教師:無論是食肉恐龍,還是草食性恐龍,他們在結構上都有共同的特點,看看誰能看出來?

(7)學生們觀察并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8)教師歸納:無論是什么樣的恐龍,它們在結構上都具有:頭、頸、軀干、四肢和尾巴這些共同的結構。它們體型較大、后腿粗而有勁、尾巴粗長、身體流線型等。(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結構的、共同點)

(9)欣賞圖例、觀察不同類別的恐龍共同的結構特點。

(10)師:你最喜歡哪只恐龍?你能說一說它的結構特征么?還有什么地方它與眾不同?

(11)學生們根據自己所知道的知識來說說看,大家暢所欲言。

(12)教師進一步引導:恐龍身上的各種不同體形各有什么作用?長頸龍的長脖子;三角龍頭上的角;劍齒龍背上的刺;冀龍的翅

膀及翅膀上的爪子……(共同結構特點下的細節、特點區分)

2.方法探究

[設計意圖]:在了解恐龍結構的基礎上,探尋塑造的方法并讓學生掌握。

(1)任選一只恐龍,讓學生嘗試說說恐龍身體各部位可以概括成什么樣簡單的幾何形體,如何塑造恐龍身體各部位?

教師根據學生的描述用陶泥做簡單示范:

[設計意圖]:把復雜的形體結構幾何化、概括化、更便于泥塑塑造。

①頭部—橢圓形(較?。陬i部—圓柱狀 ③身軀—橢圓形(較大)

④腿部—肉食恐龍的前肢和后肢有很大差別。 ⑤尾部:長長的圓錐體

(2)教師讓學生嘗試將捏制好的幾個部分進行組合,粘貼,最后幫助進行學生細節調整,師生共同完成泥塑恐龍的捏制。

(3)展示范作,強調恐龍的動態特征,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3.課堂練習

[設計意圖]:在了解并掌握了恐龍基本構造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創造。

教師:“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都想親自來做一只恐龍?好,接下來,就把時間交給你們,把你最喜歡的恐龍塑造出來吧!”

(1)布置作業:按自己的喜好與興趣捏制一頭恐龍,動態生動,特點鮮明。

(2)背景音樂、教師巡回輔導。

三、作品展評

以操作臺中心為展臺,把所有學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進行學生互評,大家互相欣賞,請優秀作品作者做簡單介紹:龍的名稱,造型特點,細節塑造,教師歸納,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四、課后延伸

欣賞視頻《恐龍的滅亡》片段,了解恐龍是如何消失的。

通過了解恐龍消失的原因,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生存的地球實際上也是很脆弱的,很多的物種都瀕臨滅絕,所以,關愛生命、保護環境要從你我坐起,從現在做起。

五、課后反思

1.本課成功之處:通過本課學習,學習目標達成比較好。學生的學習興致很濃厚,在制作過程中達到學習和探究高潮,最終作品完成效果比較理想。

2.本課不足之處:雖然學生們都抓住了恐龍的特征并進行表現,但是由于時間關系動態和細節特點處理不到位,不同種類恐龍的圖例展示偏少。

3.改進措施:在下節課學習過程中,通過觀察大量的圖片,讓學生進行深入觀察,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專項練習,使表現效果更生動。

猜你喜歡
食肉本課恐龍
Let’s play football.(部級優課)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從“聽唱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
Meat-eating plant discovered in Canada加拿大發現食肉植物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tzsch ring in Rn
看看你是不是天生“食肉瘦” 解開DNA之謎&重回瘦身正軌!
恐龍笨笨
恐龍跑的快嗎?
恐龍大逃亡
老僧也食肉——懷素草書《食魚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