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有盡而意無窮

2016-12-05 08:44徐培培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9期
關鍵詞:項脊軒歸有光枇杷樹

徐培培

明人王錫爵評歸有光說:“所為抒寫懷抱之文,溫潤典麗,如清廟之瑟,一唱三嘆。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于言語之外?!?/p>

項脊軒是歸有光青年時代的書齋,它同作者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作者曾在這里讀書休憩,在這里聽老嫗講述母親的故事,在這里聽祖母的教誨,在這里同妻子閑談。這些就是《項脊軒志》一文的主要內容。文章所記述的這些人事并無什么獨特的地方,然而恰恰是這樣的內容成就了《項脊軒志》被譽為“明文第一”的傳奇。閱讀此文時,常在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動,我想本文“明文第一”的榮譽應該就和這份莫名的感動相關吧。感動源自何處?下面從幾個方面進行簡單解讀。

一、平常的屋子——于平常處見真淳

《項脊軒志》中真正以項脊軒為這一老屋為描述對象的文字,只有第一段。未曾修葺之前的項脊軒,“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其狹小不言而喻;而“塵泥滲漉,雨澤下注”,又足見其破??;“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更是寫出了項脊軒的不宜居住。于是作者打算整修項脊軒:“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帶來了“室始洞然”的效果,又因“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而使得“舊時欄楯,亦遂增勝”,還因“庭階寂寂”而引得“小鳥時來啄食”,于是現在的庭院每逢“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整修之后的項脊軒,面貌稍新,但較之于大戶人家書齋清幽雅致、古色古香的特性,這個項脊軒依舊很難引起讀書人的喜愛。

但對于這一片小天地,作者卻有著別樣的領受:從“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到“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再到“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從這些文句中我們分明能看到作者寄托在字里行間的喜悅。這種喜悅是不帶有任何功利之心的喜愛,這種喜悅恰恰折射了作者的真性情。一個人面對榮華富貴的選擇可以折射其品性,同樣,在困厄的環境中還能有如此高雅的情懷,還能固窮守節,不能不說更是一種境界。歸有光的家族經歷過繁華,而到他這一輩卻早已家道中落,不復往日的繁華景象,甚至連作者的書齋都在向人們傾訴著這個家族如今的敗落。而對這種敗落,作者有著別樣的解讀:“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這句話中雖寓有作者生不得志的感嘆,但更多的傳達出作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高尚的志趣以及作者怡然自得的情懷。再加上蘭、桂、竹的陪襯,就讓我們看到,雖處陋室,作者卻能安貧樂道;志不得伸,作者依舊不以己悲。故而,唯其品性高潔、不汲汲于功名利祿之人才能有如此的境界,真正是“于平常處見

真淳”。

二、平樸的語言——于平樸中見情致

本文的語言平淡自然。作者不刻意求工,但筆隨意到,寫來情真詞切,別具風韻。正如方苞所說:“不俟修飾而情辭并得?!睂懢皵⑹?,遣詞造句,簡潔準確。如以“下注”形容雨澤,以“斑駁”描繪桂影,以“影動”暗寫風吹,都非常貼切。同時作者還善于捕捉一些生活中細節加以描摹,使得本文描寫人物淡而傳神。如寫母親的往事,通過老嫗的回憶,抓住扣門扉、問饑寒兩個細節,就把慈母疼愛兒女之心寫得那么深切感人。

三、深厚的情感——于時光的流逝中見情感的綿延

《項脊軒志》全篇分正文和后記兩大部分,共七段。前五段,寫于作者18歲時。后兩段為后記,補敘了正文寫成以后十余年間的事,作時當在作者31歲以后。時間相隔這樣久,但通篇的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一氣貫注。據此,可以說,作者的這種對家族命運的關注和憂慮之情、對故去親人的思念之情、對自己落魄的感傷之情是從未停止過的,這樣的人注定是活得最累的人。就像本文為人稱道的結尾“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將無盡的思念融入到尋常的敘事中。枇杷樹本屬無生命之物,并不會因為妻子的亡故而放棄了自己的生長。如今,物在人亡,樹蔥蘢茂盛而人音容早逝,不盡的悲涼便盡在樹的每一片綠葉、每一根枝丫之上。這棵枇杷樹,在文章中不但傳遞出光陰易逝、真情難忘、睹物思人、痛何如哉的無限情思,而且移情于物,讓情感隨著枇杷樹的成長而成長。這樣,情感也就絕不會隨了時光的流逝而逐漸轉淡,只會如這枇杷樹一樣,經歷的歲月曰長久,心中的情感便愈濃烈。

四、獨特的構思——“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跡”

《項脊軒志》是一篇借記物以敘事、抒情的散文。所記內容又分屬兩個時期,但是通篇的思想感情是一脈相承的,讀來毫無阻滯隔澀之感。這種情形,在古今散文作品中都是很少見的??v觀全文,以項脊軒起,以項脊軒結,其間不斷點示,用一間舊屋作線索,將人物、事件聯系在一起。粗看,作者似乎是信筆而書,無拘無束,漫無章法,實則經過精心的提煉和嚴密的構思。內有身世之感和思親之情貫穿,外有項脊軒的變遷綰合,雖然全文所寫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屬三代,但是讀來卻沒有一點散漫瑣碎的感覺,反而顯得非常凝練和集中。清人梅曾亮評此篇云:“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跡?!闭虼?,這篇散文做到了人們常說的“形散而神不散”。

明代的文壇,以雕琢為工,以剽竊為能事,在這樣的文壇風氣下,本文卻表現出平易自然、質樸清新、感情真摯、毫不裝腔作勢的新氣象,這無異于給當時的文壇吹去了一股清新的空氣?!捌匠5奈葑?、平凡的人事、平樸的語言、深厚的情感、獨特的構思”,所有的這一切,看似普通,卻成就了本文“明文第一”的地位??缭焦沤?,這篇文章至今還時時撞擊著讀者的心扉。同時這篇文章也讓我們看到瑣碎平淡中更易寄托深情。只要我們用心貼近生活,我們就能透過瑣碎平淡進入美麗的人生境界,我們的生活就處處充滿感動?!昂脮粎挵倩刈x,熟讀深思子自知”,本文當屬此列,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猜你喜歡
項脊軒歸有光枇杷樹
枇杷樹
《項脊軒志》的人物描寫
枇杷樹
《項脊軒志》教學設計
淺談《項脊軒志》的人性美
校園里的枇杷樹
《項脊軒志》細節的秘妙淺析
“知人論世”與文言文釋義案例分析
寒花葬志
枇杷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