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教育熱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新的認同分析

2016-12-05 09:24王新菊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9期
關鍵詞:思想文化分析

王新菊

摘 要:國學不僅是我們悠久的傳統文化,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血液和靈魂,更是我們立身處世之本。近幾年,“國學熱”迅速升溫,不僅在學術界、大眾文化中掀起了一股熱潮,作為一個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中華傳統文化的優勢,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是我們當下要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國學教育熱 思想文化 分析

國學教育的內容是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和學術傳統,不僅包括儒家思想,還包括道家等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國學教育的宗旨是培育年輕一代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識,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近年來,“國學熱”迅速升溫,不僅在學術界、大眾文化中掀起了一股熱潮,更激發了所有國人包括中小學生、家長,企業員工的熱情。央視的《百家講壇》收視率飄紅,《弟子規》、《詩經》等典籍進入小學課堂;不僅如此,各大高校也開設了一些與國學知識有關的講座和經典誦讀活動,激發了學生們學習國學的熱情。[1]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高,我們高興地看到我國

傳統文化有了回歸的趨勢。如,200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充分展示了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四大發明、中國畫、武術、中國戲曲、皮影戲、古代音樂等等。開場戲《擊缶而歌》,更向全世界展現了我國古老而熱情的迎接貴賓的喜慶儀式,表達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意蘊。[2]

“國學熱”讓久已不講的“孝道”重新開始宣傳?!翱鬃訉W院”在許多國家的建立等,都為我們弘揚傳統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以人為本, 建設和諧社會、和諧世界, 亦成為中國政府的施政理念和目標追求, 在世界上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它,融合了新的時代精神, 內涵是新的,但也是對中國古老文化傳統價值和儒家思想精神的繼承。

二、“國學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在經濟水平日益壯大的今天,中國人對于自身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也頗感自豪,況且許多外國人也非常喜歡中國具有優秀歷史的傳統文化,內在心理要素與外來需求相結合,共同促成了“國學熱”的產生。國學與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是有區別的。國學是指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指的是中國固有的學術,而傳統文化是一個大文化。我們不要把國學和傳統文化等同起來。其實,隱藏在“國學熱”背后的是中國民眾對于民族自信心的增強,是中國民眾對于自己文化自豪感的重現,這是一次文化自覺現象,也是一次民族靈魂的歸位。在傳統文化的回歸潮下,越來越多的國學書院、國學活動開始普及。自從央視的《百家講壇》收視率一路標紅,越來越多的人對國學有了新的認識。各地方電視臺也效仿《百家講壇》,播出了一些有關國學的節目,它們好似一壇老酒,聽眾聽的如癡如醉。再看看書店,有關國學教育的書籍也是鋪天蓋地,讀者讀得津津有味。對于普及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國學熱”起到了促進作用?!皣鴮W熱”的出現同時也是在昭示在當前社會形勢下, 應該重新認識傳統文化在現當代文化中的地位。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綱要也將傳統文化教育列入其中,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從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到教育行政部門都說了很多。因此,我們應當分析造成當代學校缺失良好傳統文化教育的原因,從而明確改進的方向,使學校成為有效普及傳統文化的主體。[3]

三、“國學熱”下如何傳承中國的思想文化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無處不在,是在相見、離別、恭喜或致謝時相互表示情誼的禮節。傳統禮儀教育在當代學校里幾乎是空白。這就失去了從行為方式上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一個有力的抓手。隨著民間大眾的禮儀正在急劇地西方化,如果傳統禮儀完全被大眾所遺忘,那么認同民族文化傳統就成了空話。所以在現代學校教育中重建傳統儀禮教育是必要的。不過,這絕不是要重新搬出繁復的傳統禮儀,而且儒家禮儀的宗法等級色彩也是不足取的。重建傳統禮儀教育,首先要將傳統禮儀中蘊含的合理思想提煉出來,如反對把踐行禮儀當作外在的形式,而要以內在的德行修養為靈魂,即“德輝動于內”而“禮發諸外”的觀點;再如強調禮儀的“節文”作用,即對情感、欲望起到有所節制和美化的作用。這些珍貴的思想應當在今天學校教育的教育中發揚光大。其次,可以借鑒上述司馬光、朱熹等對傳統禮儀簡化、改革的經驗,首先選擇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禮儀,如家庭禮儀、人際交往禮儀、書信禮儀、婚喪生日禮儀、公共場所禮儀等,融入一些具有傳統色彩的禮儀,使傳統禮儀在與時俱進中得到延續,還可以借鑒上述傳統的韻語化蒙學讀物,編寫能夠郎朗上口的中小學進行禮儀教育的課本。再次,學??梢院蜕鐓^聯手,定期舉行體驗傳統禮儀的課程,類似于傳統的民間鄉校、社學。以此來達到傳承傳統文化、傳統禮儀的目的。古代漢語是高等院校中文類專業的主干課和基礎課,承擔著培養學生的古代漢語素養和古代典籍解讀能力等教學任務。這門課程涉及到哲學、歷史學、文學、語言學的內容,甚至包括天文、律歷、娃氏名號、職官等文化常識,可謂內涵豐富、外延廣闊。而以上這些內容正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古代漢語課程的教學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通過古代漢語教學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必須適時地對高校古代漢語課程進行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改革。這種改革的重點正如東北師范大學張世超教授所講:“我們的古漢語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字、詞、句、語法等知識的講解上,我們更要通過《論語》、《古文觀止》、教材中的優秀篇目來塑造學生的品格,了解我們華夏悠久燦爛的文化傳統,并要將之發揚光大。

結語

對于國學知識的傳播與講授,當細加遴選,仔細實驗。有選擇性的讀一些國學著作,國學經典不同于網絡上速生的文化產品,它是一種智慧的結晶,歲月的沉淀,蘊涵著豐富的知識與深刻的哲理,唯有細細咀嚼,才能領悟其中的真諦。而縱觀當下,隨著國學教育的盛行,國學也在商業化,如果能助推國學的普及,讓國學成為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樂見其成;但是,國學的研究,有關國學傳統思想的弘揚、探索乃至讓國學更好地商業化,有待我們研究,任重道遠。[4]

參考文獻

[1]畢天璋.國學教育熱——對中國思想文化傳統的新的認同 [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任靜.“國學熱”--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啟示[J].《學理論》,2010

[3]袁建瓊,沈小碚.基于文化視角下的國學熱透視[J].《文教資料》,2014(15)

[4]李愛香.國學熱—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信息教研周刊》,2011(3)

猜你喜歡
思想文化分析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淺談如何打贏思想文化陣地主動仗
西漢關中崛起的原因及其啟示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淺談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建設工作新途徑
在新形勢下,增強宣傳文化工作輿論引導能力的思考
生態經濟與思想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探究
淺談怎樣做好企業黨建思想文化工作
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100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