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沁潤了生命血液的母親河

2016-12-06 00:27蒙新庭
唐山文學 2016年5期
關鍵詞:花山母親河

蒙新庭

一條沁潤了生命血液的母親河

蒙新庭

如果智慧允許,我想寫寫我的母親河。

我不止一次的在心底深處與自己對話,什么時候,能夠靜下浮動的心,沿著平西河——我的母親河,逆流而上,回顧一下“知天命”之前的生命歷程和心路歷程。只是,人性中固有的惰性讓我的想法一直未能走筆,常常尋找借口安慰自己,公務繁忙啦,文友活動多啦,家庭瑣事多啦,不一而足。反正,一直沒有形成文字。

感謝機緣?;ㄉ浆幾遴l成立三十周年鄉慶,要出版《圓夢花山》一書,作家出版社的,我便有了一種創作的沖動,這種沖動是真實的,發自內心的,因為,我是名符其實的花山人,花山,是我永遠的根:這是無法改變的出生地事實。更重要的是,我喜歡這個事實。

兩江交匯處往往會誕生一種文明、一種文化,至少會誕生一個居住地,這是中國傳統的人文思維和居住思維使然,重慶,柳州,鐘山,無不如此。這不難理解,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源,水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條件。榜冠河,自東向西;平西河,自西向東。一樣的彎彎曲曲,一樣的寧靜清澈,兩江交匯處,叫大橋頭,便是花山政府的所在地,解放前曾經叫三江鄉?;ㄉ秸倚凶咭焕锒嗦?,是平西村委下平村,我1967年出生的地方。依山傍水,半山而居,有青磚瓦房,有古樹翠竹,有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村后是起伏的群山,村前是潺潺的小河,河那邊也是延綿起伏的山巒,目前,村前和村后樹木雜草都郁郁蔥蔥,滿目綠意。

感謝上帝,我終于可以寫寫我的母親河了。

不料,此時我的思維有些停滯,竟然不知道從何寫起,也不知道寫些什么。想來想去,還是從童年寫起吧,童年往事,印象最深的應該是關于水的記憶。平西河的發源地在周家腦,距我家相距甚遠,上世紀80年代的周家腦,當時是一片廣袤的森林,林木茂盛,水源充足,娟娟細流匯成的西江,迢迢幾十里流經我家的河段依然是晶瑩剔透、清澈見底,我童年之夢是在河水中嬉戲中仰望蔚藍浩渺的天空時萌生的:什么時候,到山的那一邊,上一趟縣城,并在心里對縣城進行素描:高樓大夏,人來人往,汽車到處跑。不怕大家笑話,我真正第一次到縣城非常滯后,竟然是初中畢業,在縣二中(公安鎮)考完中考,放下了與考試有關的所有包袱,踩著家里唯一的一輛五羊牌自行車,與幾個玩伴,一路興致勃勃,歡聲笑語。到了縣城,卻有一種不過如此的感覺:第一次縣城之旅只是完成了童年時的一個夢。童年,在平西河光腚子洗大涼是一種常態,養牛就不用說了,天氣熱得要命,牽牛久了也厭煩,把牛繩綁在樹根或者木樁上,為的是不讓水牛吃稻谷,“撲通”、“撲通”,一個個撲下了深淺不一的河水中,從腳底到頭頂,全身的愜意,唯一不愜意的,是洗完大涼之后,還要回到樹根下牽走水牛,繼續在河邊牽養,如果牛掙脫了繩子偷吃了別人的水稻,那情況就糟糕透了。養牛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牽養,一種是放養,牽養很辛苦,象上面的敘述;放養就舒服多了,多為收了稻谷之后,可以放心地玩,當然也包括洗大涼、打水仗、在河中沙丘地上修彎彎曲曲的水渠或者筑堤壩。

說到玩,我的童年還是有不少游戲的,比如“爬樹比賽”、“斗蟈蟈”,比如“捉迷藏”(躲貓貓)、“車飛輪”(一種用廢棄圓竹簸的外框當輪子的游戲),比如“甩陀螺”、“彈弓擊鳥”,比如“圓銅比遠”、“甩煙包”(以香煙價格比大?。∠笞钌畹氖怯幸荒耆雇?,吃飽一餐難得葷菜充足的晚飯后,閑著無聊(當時是沒有電視的,收音機都買不起),便到鄰居的家里玩,幾個玩伴用稻草蓋了一間小屋,一起在里面睡覺,為的是等到半夜又吃個夜宵——饑餓、胃口好,幾乎成了兒時味覺的全部記憶,而能吃,則是“60后”所有人的通病。關于童年,我一直固執地認為,沒有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沒有游戲的童年不是真正的童年。想想也是,農村長大的“60后”基本上沒上過幼兒園,但他們卻擁有了真正的童年?,F在的孩子,在幼兒園程序化的教育中,失去了個性和創造性;特別是各種興趣班的誘惑下,過度開發智力,過早成熟,迷失了童真,變成“小大人”,過早地失去了童年。試著想想,如果一個兒童合唱團在聲情并茂地唱著“我愛你愛你卻難以開口,只好偷偷地走在你身后”時,你會有什么感覺?此外,當今還有這么一個群體,名叫“留守兒童”,當別人的孩子衣食無憂還在父母身邊撒嬌的時候,他們卻還在溫飽的邊緣上游走。從這一角度而言,“60后”真的值得慶幸,上面所說的各種玩法和游戲,不管是那種游戲,只要是臟了累了,我們都可以跳進平西河,所有的疲憊和不快樂,瞬間灰飛煙滅;而且,融入平西河的,不僅是整個軀體,更包括我們純潔的夢想以及幼稚的心靈:水的靈性與人的靈魂,已經融為一體。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不同場合和不同文章中,只要提到以前和過去,總會說自己能吃且吃相難看。別人有些微詞,我是相信的。說實話,小時候的我也能吃,有些東西我也想不清楚,父母親一共生養了五個孩子——我們五姐弟,姐是老大,四兄弟中我最小,也許是我能吃的緣故吧,身高最高。母親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她生下我一歲的時候因身體原因把我交給我外婆照顧,后來我知道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我的生辰八字與母親不合,母親給我寄了一個養媽,養媽現在已經82歲了,我母親81歲,身體都還不錯。關于能吃的記憶,我的印象有兩次,一次是夏天,上山砍柴回家,滿身臭汗,我一口氣吃了7碗粥,且根本不用伴菜,那粥太稀了;一次是冬天過年,早餐吃過12個大肚粑,那時的大肚粑個大,不是現在餐飲攤賣的1元2個的大肚粑所能比的。能吃好不好,真的說不清楚,我是很單純地理解為它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

溯江而上,說說讀書的事了。小時候我最大的特點是老實怕事,包括學習,包括勞動,也許是遺傳基因使然。我母親是一位允許她做壞事也不會做的女人?!澳阈『趧诱娴氖强细膳?,別人大多都休息了,只有他還在不停地刮草”,這是我母親過問我在學校表現時女班主任的回答原話。讀小學幾年,記憶中要交給學校每學期的學費好像都不用超過10元。但是,就是這現在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學費卻耗盡了父母親的精力和汗水。小小年紀的我竟然無師自通學會了砍柴,到上平和大彎附近的山上砍雜樹,因為力氣小,蹣跚地背下河邊,依托河水順流而下,艱難的拉著一根或幾根雜樹,走走停停,累了就沖一下大涼。到花山政府供銷社過磅,50斤,2角5分,心里涌起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暖暖的。有個細節值得一提,當時不懂生活常識,拿著柴刀劈河水玩,手腕稚嫩無力掌握不了方向,一不小心,砍到了自己的膝蓋,至今疤痕還在。為了賺些小錢,我們還學會了撿破爛,以廢舊鐵器為主,去平西河對面山的那一邊撿爛膠鞋,只要能賣錢的都撿。當時是農業學大寨,鳳凰嶺有一個引水工程,鉆了一個隧洞,那里住了許多民工,有不少破爛,我們用背簍裝每次能賣一塊多或者六、七角,自己身上有幾塊錢心情總是很快樂,蹲茅廁沒事干都有拿出來數一數。有時老實,交點給父母親,圖個夸獎;有時不老實,偷偷買冰棒吃,圖個快樂。讀初中,還是很窮,要到平西河山那邊的燕塘中學讀書,上學第二個星期去菜地干農活,便和母親說不想讀書了,一是路程遠要走十多里山路,二是同村的一個成績較好的伙伴也不讀了,母親當時好像既不贊成也不反對,說由你自己想想再決定。其實我不想讀書還有一個真實原因,因為小時候聽村里老人講鬼故事多,很怕鬼,一個人走山路還是頂害怕的。不過后來為什么還是沒有輟學,也許是植根于骨髓深處的求知欲使然吧。伴隨著初中讀書生涯始終的只有“饑餓感”三個字,曾經有過百米沖刺式地沖向食堂而摔了跟斗的記錄,有過揀老師菜地的白瓜吃而被嚴厲批評的歷史,更有過飯菜票超前吃完后的焦急和無奈,“學習不用功,吃飯打沖鋒,加了一盅又一盅,肚子不飽不放松”,這些流行口語成了當年經典的校園民謠。菜譜一般是南瓜、豆角、蘿卜、青菜等,包菜經常會發現有蚯蚓。難得加一回菜,肥肉2角一份,瘦肉2角5分一份,我不假思索地要肥肉,從來不點瘦肉,肚里缺油啊。因為肚子永遠是餓的,學習的記憶倒是不多,有幾點印象,英語課永遠不聽,因為聽不懂,看課外書,老師也不管;最佩服的是地理老師,上課從來不用看課本,記憶力太好了;還有音樂老師,當時五音不全的我們,永遠想不清楚老師腳踩著踏板、雙手敲著鍵盤,嘴里還能唱著樂譜或者歌詞?太神奇了;可惜現在他們都已經離我而去。有一次上語文公開課,老師提問,“高尚”的反義詞是什么,別的同學都用兩個字的詞回答,問到我,“低級趣味”,四個字的,得到了老師的特別表揚,不要小看這次表揚,它影響了我對語文課的樸素喜愛和對文學的朦朧啟蒙。

沿著平西河,終于到了走出農村的時候,當時讀桂林民師戶口要遷出來的,當時時值包產到戶,我的田地沒有了(其實學生還是消費者,當時應該分一份的,后來我一直耿耿于懷生產隊的不公)。因為肯干活,放暑假回家的我成了大家庭的重要勞力,主要農活是收稻谷和插秧,半個月左右,那種疲勞真的是刻骨銘心、無以言表,至今我都不想回憶和敘述,好在當時年輕,體力容易恢復。之后便是干活攢學費,因為學費問題永遠是個問題。除了父母,兄弟姐妹的資助匯成了心底永遠的暖流。有一個學期開學時為學費不夠而發愁,遠嫁他鄉回娘家的姐從媽無奈的臉上讀懂了什么似的,轉身掏出了身上僅有的10元錢塞到我手上,我握著散發著姐體溫的10元錢說不出話,一種融融的溫情遍布全身。從那以后,我的成績一直很好。大姐去世得早,這是父母親心里揮之不去的傷痛,為此我寫過一篇散文《寫給姐》,表達我靜靜的哀思。讀師范時我可以沿著平西河到上游更遠的山上砍木頭了。記憶中攢學費好像有多種方法,最捷徑的方法是下半夜和三哥各背一根杉木到公安鎮趕圩,要20多里路程,不能走大路,或走山路,或走水路沿著河水順流而下,天亮時背到公安鎮江臺村,實在背不動了,有人想買,一番討價還價,15元一根,走人,回家。突擊式的是開學前和大哥、三哥一起去山上鋸松樹板,只要有貨,不愁賣,價錢也不錯,記得有一次開學,突擊了幾天,然后用人力車運往公安鎮,賣了40多元,可以返桂林回校了。最笨最累的方法是把松樹鋸成一節一節的,再破成兩半,用斧頭和銼子把中間挖空,弄成“豬槽”去賣,工序多,很耗體力。最要技術的是斗木頭人力車,我大哥木工技術好,車身扎實耐看,能賣好價錢;三哥的技術沒有這么好,價錢低一些,但都能賣錢變學費,我是不會的,只能當副手干些下活。最遠的是到平西河上游很遠的大田叉深山老林,和父親、二叔等幾位前輩人一起,一住就是1個來月,仍然是為了生活,為了學費。

我必須要寫寫我的父親了。父親離我們而去已經7年,“父愛如山”,“如山的父親”,對這些樸素的詞語,我是有切實的體悟的。讀中師后的我童心未眠,好奇心強,玩心很重,放暑假沒事做時總愛做一些在大人看來很幼稚的事,或是用父親木工活廢棄的木頭做成各類小汽車,或是用竹子做成飛機的模樣,都有輪子,可以在曬谷坪推著拉著玩;還大膽買了一個玩具電動機,裝在木頭輪船的尾部,連上電池,可以在魚塘里行駛,只是無法操縱方向,任其行駛?!袄纤悖ㄎ业膲颜Z名音),你明天都要當老師了,還天天玩雞公車???”,每每看到我玩車,長輩們總愛這樣揶揄我。也許是我太貪玩了罷,也許是家里經濟又窘迫了罷,也許是父親要鍛煉我的生活能力了罷,我不得而知,反正,有一年暑假,父親帶著我,和上文提到的幾位長輩,一起進入了大田叉深山老林。干什么?鋸沙發板。在我年幼的記憶中,父親身材高大而強壯,農村的活幾乎無所不能,犁田,鈀田,砌工,木工,編竹器,樣樣都是行家里手。父親只上過三年夜讀班,但鋼筆字寫得不錯,毛筆字也中規中矩,數學學得好,當過村里的會計、生產隊長,他常常在我們面前吹點牛,說當會計的幾年里,生產隊稻谷的收支從來沒有出現過差錯,群眾也沒有什么意見。吹牛是要資本的,別人吹我可能不相信,但父親吹我是不懷疑的,因為父親是中共黨員。我作文同樣優秀的女兒讀大學選擇了會計專業,冥冥中也許有父親的引導,當然,我岳父珠算也打得好,能雙手同時打的,快而準確。在深沖里,我們把一棵直徑1米多的松樹放倒,再鋸成幾節,2米左右,放上一個大木架上,用墨斗把木頭分成若干片,然后木頭上下各一人,一推一拉,上位的技術要求高一些,不然會“跑線”,父親常常在上位,我在下位,都滿頭大汗。期間的辛苦不用我用太多的語言描述,大家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住的是簡陋的茅屋(臨時搭建的),蚊蟲特多,鋸沙發板主業之余,父親還砍些雜樹修成扁擔,或者鋤頭把,都是可以賣錢的;最辛苦的是完成鋸板任務后,父親制造了一個特殊工具,我們把沙發板一塊一塊地背到公路邊(后來用手扶拖拉機運到公安鎮),都是上坡的山路。在長達一個月的山沖苦力生活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關于味覺的記憶,用山沖水煮飯、煮菜,又是鐵鍋,飯香,菜更香,這種味覺是解決了溫飽之后的現代人永遠感受不到的,其實菜譜無外乎是些腐竹、茄瓜、南瓜、辣椒之類的東西,極少肉類,沒有任何佐料;父親能吃,我也能吃,幾位長輩都能吃,吃了個鍋底朝天。和父親一生的生活點滴,這一個月是最深刻的。但是,就是這么一個如山的父親,在2006年作了一個手術后,果醫師所言,過了幾年,離我們而去。我不想再描述父親去世前的生活狀況,那是令內心隱隱作痛的痛苦回憶,我永遠想不清楚,曾經象山一樣的父親,走的時候竟如此微???父親走后,母親用顫抖的手拿出一根鑰匙,叫我們打開父親烏黑發亮的木工箱,拿出父親平時省吃儉用的一扎錢,8000多元,說是分給四個兒子。我的上帝,我勤勞節儉的父親,高大如山的父親,平凡而偉大的父親……我知道,對于我,父親有一個未了結的夙愿,我內心充滿了不安,那么,就讓它成為一種遺憾吧。人生與命運,圓滿,是一種美;殘缺,也是另一種美。青山永駐,綠水長流,愿父親在地下安息,永遠快樂。

與平西河有關的,還可以說說村前的魚塘和兩次洪災。我的童年其實是在村前的魚塘度過的,游泳自不必說,撐竹排,踩蓮藕,摘蓮蓬,用簸箕撈小魚,不一而足。這方面我二哥是老手,只要有機會,晚餐可以多一份葷菜。最高興的是過年之前,生產隊用抽水機抽魚塘水,幾天幾夜才抽干,那魚可真大真多啊,撈完魚兒,就挖蓮藕,我那時年幼,撈不著好東西,只有看的份,不過那時濃濃的年味,是現在過年遠遠無法比擬的。不料,1971年,上游遠處的九牛塘水庫決堤,平西河洪水泛濫,肆虐地漫過了河堤,涌進村莊,沒幾天,把這片美麗的魚塘填滿了,如今,村里人就是在那片被沙子填平的魚塘上面,建起了參差不齊的水泥房,魚塘只能成為兒時美好的回憶了。1994年洪災是全縣性的,回花山采風的過程中,我無意獲得了一個當年的民間傳說,說的是平西河上游的一個村落,有一位村民(已去世),當年某一天的下午四點,出門去廁所小解,抬頭看村對面的天空,無意中發現天空中隱約有一位老人,背著一個農村殺蟲器之類的東西,向村莊灑水……8點多鐘,雨水更大更猛,村后泥石流滑坡,該村有幾個人被掩埋,我的村也有1個人被掩埋。這僅僅是一個傳說而已,但我們應該清楚,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任何事物都有個度的問題,自由、平安與和諧,是整個人類共同最求的一個夢。

因為愛情,有必要提一下榜冠河及其它河。1985年,中師畢業的我在花山河邊的寶鹿完小當了一年的小學老師,之后順流而下,到榜冠河邊的花山中學(后改址到毛段村)任教,一直做到1992年夏。期間戀愛,結婚,并有了可愛的女兒,其樂融融,天地悠悠。工作成績不好張揚,可以吹點牛的是曾經當過兩個班的班主任。92年秋又順流而下,沿著思勤江,出到了縣二中(公安鎮)任教,95年出到鐘山中學任教,結束了與河水有關的曲折流動的工作和生活,一直到2002年夏,告別教師生涯,改行從政。如今算起來,從教18年,從政12年,今年剛好30年,時值花山成立30周年,傾力編撰《圓夢花山》,其政治意義、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應該不言而喻。

“從政后為行政語系所困,文學語言有所遲鈍,但仍有堅持,自得其樂而已”,緣于愛好文學,從政之后的我在一些場合中總喜歡這樣介紹自己。沿著心靈的意識流之河,從政后,除了反思教育問題和環保問題、做好本職黨務工作之外,我還進行過廉政黨課、國學課、道德講堂課等社會教育工作,回故鄉平西河的機會逐漸減少,隨著平西河河水的日漸減少和日漸渾濁,近幾年,我更多關注和思考的是“環?!?、“生態”、“和諧”等關鍵詞,對于生態村建設,我以前支持,現在支持,將來還永遠支持,且發自內心。對環保問題的反思,我曾經寫過《守望那片綠色》、《遠逝的村莊》、《故鄉的小河》等詩歌。

關于生與死、對與錯、是與非,關于儒釋道,告訴大家一個最簡單的理解,儒為“拿得起”,兼濟了天下;釋為“放得下”,看透了生死;道為“看得開”,通曉了宇宙。而我是黨員,我只知道,“從來沒有什么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一切只能靠自己”,《國際歌》中的這句經典歌詞,業已成了我入世立命的行為準則。放下執念,保持一份平常心,按照社會使命的召喚和心路的指引,去完成自己想說的話和想做的事,只有這樣,我才能擁有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古人云,“三十而立”,我不知道,我立了什么;“四十而不惑”,我尚有不少疑惑;“五十而知天命”,已近五十的我,卻不知道,真正的天命是什么?

也許,只有平西河,這條融入了父母親勤勞節儉品格的母親河,這條蘊藏了父老鄉親祖輩愿望祈求的母親河,這條沁潤了我生命血液和文化意識的母親河,可以告訴我一個答案。

感謝母親河。

蒙新庭,瑤族,中國國學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21期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培訓班學員,現任鐘山縣文聯主席。有詩文入選《中國國學十杰精編》《共和國詩典》《鐘山狀元峰之歌》《思香垌風情錄》《人民文摘》《今日南國》《賀州文學》《春泉》等。

猜你喜歡
花山母親河
母親河、憶江南
這兒真美
“五花山”的由來
花山戰鼓(壯族啵咧重奏)
黃河,孕育文明的母親河
中華母親河——黃河
題花山寺壁
“母親河”到底有多長
我愛母親河
出神入畫——全國知名畫家走進花山作品選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