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化酵母吸附劑處理鹽酸四環素廢水研究

2016-12-07 08:24高琦白波王洪倫索有瑞
工業水處理 2016年11期
關鍵詞:氨化等溫常數

高琦,白波,王洪倫,索有瑞

(1.長安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西安710054;

2.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青海西寧810001)

氨化酵母吸附劑處理鹽酸四環素廢水研究

高琦1,白波1,王洪倫2,索有瑞2

(1.長安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西安710054;

2.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青海西寧810001)

120℃下將廢棄酵母與尿素混合,半干法制備了氨化酵母吸附劑,SEM分析表明氨化酵母產品呈橢球狀,分散性好,粒徑約為3μm。FT-IR表明在3 300 cm-1左右出現氨基峰。以鹽酸四環素模擬廢水為處理對象,考察了各因素對吸附過程的影響,研究了吸附動力學和吸附等溫模型。實驗表明最佳吸附pH為7;3.0 h后吸附量達到平衡;吸附過程遵循準二級動力學方程,受顆粒內擴散控制。飽和吸附后的氨化酵母吸附劑在強酸條件下可實現再生。

尿素;酵母;鹽酸四環素;吸附;再生

抗生素是人畜常用藥物,鹽酸四環素是抗生素的典型代表。由于新陳代謝的不完全,部分鹽酸四環素會在環境中殘留。殘留在環境中的少量鹽酸四環素為水體生物、動物以及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安全風險〔1-3〕。殘留在水體中的抗生素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最終進入動物或人體內。過量的抗生素攝入則表現出較強的藥物毒性,具有致癌、突變等風險〔4〕。據此,開發高效處理環境水體中抗生素廢水技術是抗生素行業發展的急需。

酵母作為一種優良的吸附劑,具有價廉、易得、環境友好等特點。長期以來酵母在重金屬離子、染料廢水的選擇性去除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其顯著優點是表面吸附位點豐富、吸附選擇性好、穩定性高、吸附劑再生過程簡易等。近年來,通過表面物化改性,進一步提高天然酵母的吸附容量和性能是酵母吸附劑利用的重要方向。研究證實,表面氨化技術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吸附性能,其主要原因在于引入的含氮官能團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基體表面化學組成,豐富表面吸附活性位點。已經報道的可改性的基體材料包括碳纖維〔5〕、木質素〔6〕、秸稈等〔7〕。這些材料通過表面氨化處理后,吸附性能均獲得了增強。然而,氨化酵母技術還未有報道。

據此,筆者嘗試以酵母為基體,與尿素混合,經半干法在120℃下制備了氨化酵母吸附劑,利用

SEM、FT-IR對氨化酵母形貌、尺寸等進行表征。鹽酸四環素廢水是傳統生物處理技術難以應對的廢水之一,實驗選擇鹽酸四環素溶液為吸附處理對象,評價了氨化酵母的吸附去除性能。

1 實驗部分

1.1 儀器與試劑

主要試劑:廢棄酵母,青島啤酒廠;尿素,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開發中心;乙醇,天津市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氫氧化鈉,鹽酸,西安化學試劑廠。

主要儀器:多功能磁力攪拌器,上海第一儀器分析廠;TE124S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101-1AB恒溫干燥箱,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TDL-60B-W臺式高速離心機,湖南星科儀器有限公司;S-480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日本日立公司;Spectrum Two紅外光譜分析(FT-IR),珀金埃爾默公司,掃描范圍420~4000 cm-1;752N型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光譜儀器有限公司。

1.2 氨化酵母樣品的制備

稱取3.0 g的干酵母,分別用水和無水乙醇清洗、離心3次,隨后將處理后的酵母與9.0 g尿素充分混合;隨后將混合物轉移到50mL的不銹鋼聚四氟乙烯反應釜中,在一定溫度下于烘箱中加熱5 h,當冷卻到室溫后,將得到的產品分別用蒸餾水和無水乙醇清洗3次,然后放入80℃的烘箱中干燥,最終所得的產品為氨化酵母固體粉末。

1.3 鹽酸四環素的吸附試驗

在室溫條件下,通過去除水中的鹽酸四環素來評估樣品的吸附去除性能。用天平稱取一定量的鹽酸四環素固體,放入燒杯用適量的蒸餾水溶解,再將燒杯中的溶液注入到1 L的容量瓶中,輕微振蕩,使溶液充分混合,制得一定質量濃度的鹽酸四環素溶液。將0.1 g的原始酵母或氨化酵母置于盛有100mL的鹽酸四環素溶液的燒杯中,磁力攪拌30min使懸浮液達到吸附平衡,之后每隔30min取少量懸浮液以3 000 r/min離心5min取上層清液測吸光度(λmax=360 nm),計算鹽酸四環素的最終濃度。分別用式(1)~式(3)計算吸附量和去除率。

其中:qe——平衡吸附量,mg/g;

qt——t時刻的吸附量,mg/g;

η——去除率,%;

C0、Ce——分別是吸附過程中鹽酸四環素的初始、平衡質量濃度,mg/L;

V——鹽酸四環素溶液的體積,L;

m——氨化酵母的質量,g。

2 結果與討論

2.1 SEM分析

原始酵母、100℃氨化后的酵母的SEM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SEM分析

從圖1(a)可以看出,原始酵母是一個橢圓形球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大小均一的粒徑,粒徑在2.5~4.5μm之間。由圖1(b)可以看出,氨化后的酵母依然維持了橢球形形貌,粒徑大小2.0~3.5μm,且分散性較好。其與原始酵母相比粒徑減小了大約10%,這可能是由于高溫加熱作用使得酵母表面形成了具有松散交叉的鏈接結構。而在高倍下氨化酵母的掃描電鏡圖中,可以明顯觀察到氨化酵母顆粒大小均一、粒徑分布窄,其呈分散形態,表面光滑,形貌呈橢球狀。

2.2 FT-IR分析

圖2為原始酵母、100℃氨化后的酵母、120℃氨化后的酵母的相應的FT-IR光譜曲線。

圖2 FT-IR光譜

在圖2(a)中,可以看到在3 303 cm-1處出現一

個寬而強的吸收峰,是由酵母的—OH伸縮振動形成的〔8〕。氨基峰的峰值在3300~3500 cm-1之間,且會和—OH出現重合的現象。在2 923 cm-1和2 852 cm-1處出現的吸收峰對應于—CH2—的對稱和不對稱伸縮振動。1 053 cm-1處所出現的吸收峰歸結于C—O基團的伸縮振動。在圖2(b)、(c)中,與原始酵母相比較,可以發現100℃和120℃氨化后的酵母的光譜曲線上的特征吸收峰都出現了輕微的移動,據此可以推測—NH2已經成功地通過化學鍵負載到酵母上〔9〕。

2.3 pH影響

鹽酸四環素溶液的pH在靜態吸附實驗中起重要影響,pH不僅控制著吸附劑的表面特性,而且極大地影響了水溶液中四環素分子的電離程度〔10-11〕。實驗中,用NaOH和HCl調節初始質量濃度為20 mg/L的鹽酸四環素溶液的pH分別為3、5、7、9、11,分別將0.1 g的原始酵母和100℃氨化后的酵母加入到相同濃度的鹽酸四環素溶液中,振蕩吸附。

結果表明,在相同pH條件下氨化酵母相比于原始酵母對鹽酸四環素的吸附量有顯著提升,其主要原因在于氨化后的酵母引入了大量含氮官能團,豐富了其表面吸附活性位點。另外當溶液的pH從3增加到7時,吸附劑的qe從10.1mg/g增加到27.5 mg/g;當pH大于7時,qe在pH=9時下降到22.8 mg/g。在pH較低的溶液中,鹽酸四環素的吸附量較低的原因可能是:低pH水溶液中存在豐富的水合質子(H3O+),氨化酵母表面富含電子的π鍵吸附缺電子的H3O+而發生質子化,形成表面正電荷,同種電荷之間的斥力導致其吸附量降低。

2.4 接觸時間和鹽酸四環素初始濃度對吸附的影響

圖3為在室溫,pH=7的條件下氨化酵母對不同初始濃度的鹽酸四環素在不同時刻的吸附量。

圖3 接觸時間和染料初始濃度對吸附的影響

由圖3可以看出,隨著鹽酸四環素濃度的增加,吸附劑的吸附速率明顯提高,吸附量逐步上升。這是因為隨著鹽酸四環素濃度的增加,溶液與吸附劑之間的驅動力增強,四環素分子與吸附劑之間的碰撞幾率增大,有效碰撞次數增加。另外,由圖3可知,在60min之內,氨化酵母對鹽酸四環素的吸附速率較快,吸附量增長快,這是由于吸附劑表面存在的結合位點較多。隨著吸附時間的延長,吸附速率變緩,是因為隨著吸附量的增大,氨化酵母吸附的鹽酸四環素分子與溶液中的鹽酸四環素分子發生排斥,使吸附劑表面剩余的結合位點較難被占據。

2.5 吸附等溫模型

吸附等溫曲線是描述在一定溫度下溶質分子在兩相界面上進行的吸附過程達到平衡時它們在兩相中濃度之間的關系曲線〔12〕。在本實驗中,分別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溫吸附模型對吸附過程中的數據進行擬合。

Langmuir等溫吸附模型,非線性表達式見式(4)。

式中:qe——平衡時吸附質的吸附容量,mg/g;

qmax——單層吸附容量,mg/g;

Ce——平衡時吸附質的質量濃度,mg/L;

b——Langmuir常數,L/mg。

Freundlich等溫吸附模型,非線性方程表達式見式(5)。

式中:Kf——與吸附量和吸附強度有關的常數,mg/g;

1/n——測量吸附強度的經驗參數;

qe——平衡時吸附質的吸附容量,mg/g;

Ce——平衡時吸附質的質量濃度,mg/L。

獲得相關系數如表1所示。

表1 氨化酵母吸附四環素的等溫吸附曲線的擬合常數

吸附質的平衡吸附容量(qe)與染料濃度之間的關系見圖4。

從等溫吸附實驗結果可知,氨化酵母吸附鹽酸四環素的數據對Langmuir吸附等溫方程擬合良好(R2>0.95),表明氨化酵母對于鹽酸四環素的吸附是

在吸附劑表面上發生的單分子層吸附。

圖4 不同溫度下吸附鹽酸四環素的等溫線圖

2.6 吸附動力學

為了證明吸附過程中吸附質在吸附劑表面的吸附機理,使用一級動力學和二級動力學模型對實驗數據進行擬合,其一級、二級動力學模型分別見式(5)、式(6)。

式中:k1——一級動力學平衡速率常數,min-1;

k2——二級動力學平衡速率常數,g/(mg·min);

qe——平衡時吸附質的吸附容量,mg/g;

qt——t時刻吸附質的吸附容量,mg/g。

根據式(5)、式(6)繪制ln(qe-qt)對t與t/qt對t的數據如圖5所示,相應的動力學常數總結見表2。

圖5 氨化酵母對不同濃度鹽酸四環素吸附動力學的擬合

表2 動力學線性擬合常數

由表2可以看出,在所研究的濃度下,二級動力學相關系數明顯高于一級動力學相關系數;另外,將計算所得數據qe,cal的值與實驗所得數據qe,exp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在二級動力學模型中,兩者數據幾乎相等。據此,可以得出此吸附過程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模型,而且是一個化學吸附。為了查明影響吸附過程的擴散機理和速率控制步驟,進一步將動力學數據用粒內擴散模型來分析,其表達式見式(7)。

式中:Kid——粒內擴散常數,mg/(g·min1/2);

C——與邊界層厚度相關的常數;

qt——t時刻的吸附容量,mg/g。

Kid和常數C的值可以通過qt與t所繪制的圖6的斜率和截距所得,所得數據見表3。

圖6 氨化酵母對不同濃度鹽酸四環素的分子內擴散模型

表3 在不同初始濃度下粒子間擴散速率常數和擴散系數

從圖6觀察到不同濃度下的顆粒內擴散擬合曲線均未通過原點,說明內擴散并不是唯一的控速步驟,邊界層擴散對吸附速率有影響。另外由圖6可知吸附過程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表示四環素主要通

過吸附劑的外表面和邊界層進行擴散;第二階段表示四環素通過吸附劑的孔隙進行緩慢的粒內擴散。由表2可知,擴散速率常數Kid,1值均高于Kid,2值,這說明隨著時間的增加,吸附劑孔道可能被四環素分子堵塞,導致有效路徑減少,吸附速率降低。此外,隨著初始濃度的增加,常數C也隨之增大。這說明隨著鹽酸四環素溶液濃度的增加,邊界層吸附的厚度增大,邊界層影響效應增大。

2.7 吸附劑再生

為避免二次污染和循環利用吸附劑,必須采取適當的方法使吸附劑再生。由前面的分析可知,pH對吸附有很大影響,當溶液的pH較低時,氨化酵母吸附鹽酸四環素的效果很差。這是因為在較強酸性條件下,鹽酸四環素主要以陽離子TCH3+形式存在,H+與TCH3+競爭吸附劑表面的結合位置,導致吸附量較低。本次實驗通過加入鹽酸來降低溶液pH從而使吸附劑再生。結果表明,經酸再生循環使用第1次、第2次、第3次時對應的吸附率分別為74.3%、65.8%、58.4%;而未經再循環使用第1次、第2次、第3次時對應的吸附率分別為56.1%、42.6%、21.7%,其原因在于吸附次數越多,吸附劑表面的活性位點被越多的鹽酸四環素分子占據,導致吸附劑的吸附能力減弱〔13〕。

3 結論

(1)以酵母為基體,尿素為氨化劑,通過半干法制備了氨化酵母吸附劑。氨化酵母維持了酵母橢球形形貌,顆粒大小均一,粒徑大小2.0~3.5μm,且分散性良好,無明顯團聚現象。

(2)氨化酵母吸附劑吸附去除鹽酸四環素廢水的研究表明,隨著鹽酸四環素溶液的pH從3增大到7,氨化酵母對四環素的平衡吸附量也逐漸增大,當pH為7時,qe達到最大值27.5mg/L;隨著吸附劑投加量的增加,吸附量減??;接觸時間和染料初始濃度的增大,吸附量增大。吸附過程遵循準二級動力學方程,對Langmuir吸附等溫方程擬合良好。強酸環境下吸附劑可再生循環使用3次,吸附效率下降不明顯。

(3)酵母本身是一種天然微生物,我國廢棄酵母資源數量巨大。以酵母為原料制備氨化酵母吸附劑有效地利用了廢棄酵母。該吸附劑處理抗生素類廢水具有成本廉價,可循壞利用等優勢,具有廣闊的商業開發潛力。

[1]Fernández C,Alonso C,Babin M M,et al.Ecotoxicological assessmentof doxycycline in aged pigmanure usingmultispecies soilsystem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4,323(1/2/3):63-69.

[2]Sarmah KA,Meyer TM,BoxallABA,etal.A globalperspectiveon theuse,sales,exposurepathways,occurrence,fateand effectsofveterinaryantibiotics(Vas)in theenvironment[J].Chemosphere,2006,65(5):725-759.

[3]MajewskiM.A currentopinion on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doxycycline includingparenteraladministration:A review[J].Polish Annals ofMedicine,2014,21(1):57-62.

[4]李曉平,吳鳳清.納米TiO2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機污染物的研究與發展[J].功能材料,1999(3):242-245.

[5]胡培賢,溫月芳,楊永崗,等.氨化處理對碳纖維表面性能及其復合材料的影響[J].紡織學報,2009,30(2):18-23.

[6]張潔,孫艷,黃建禮,等.氨化木質素處理油田污泥的實驗研究[C]∥第九屆中國油田化學品開發應用研討會暨全國油田化學品行業聯合會年會論文集.西安:中國化工學會,2010:5-7.

[7]劉瀾.改性稻稈吸附劑表征及處理亞甲基藍溶液的吸附性能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1.

[8]Tian Yu,JiChuyi,ZhaoMaojun,et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baker's yeastmodified by nano-Fe3O4:App lication ofbiosorption ofmethyl violet in aqueous solution[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0,165(2):474-481.

[9]羅建斌,陳順強,呂金豆,等.碳納米管表面的胺基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5(1):124-126.

[10]Saikia J,Sikdar Y,Saha B,etal.Malachite nanoparticle:A potent surface for the adsorption of xanthene dy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Chemical Engineering,2013,1(4):1166-1173

[11]Mahmoud D K,Salleh M AM,Karim AW A K,etal.Batch adsorption ofbasic dye using acid treated kenaf fibre char:Equilibrium,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studies[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2,181/182:449-457.

[12]Pal S,Ghorai S,Das C,etal.Carboxymethyl tamarind-g-poly(acrylamide)/silica:A high performance hybrid nanocomposite for adsorption ofmethylene blue dye[J].Industrial&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2012,51(48):15546-15556.

[13]Kyzas G Z.Commercial coffee wastes asmaterials for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from aqueous solutions[J].Materials,2012,5(10):1826-1840.

Research on ammoniated yeastadsorbent for the treatm ent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Gao Qi1,BaiBo1,Wang Honglun2,Suo Yourui2
(1.Collegeof Environmental Scienceand Engineering,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54,China;2.Key Laboratory of Tibetan Medicine Research,Northwest Plateau Institute of 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ining 810001,China)

Ammoniated yeast adsorbent has been prepared by semi-dry process,mixing waste yeast with urea at 120℃.SEM analysis show that ammoniated yeast is distributed uniformly,and they are in ellipsoidal shape with particle size of about3μm,and FT-IR shows that the amino peak appears ataround 3 300 cm-1.Taking simulated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as research target,the influencesof the factorson adsorption processare investigated,and adsorption kinetics and adsorption isothermal model are studied.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pH of adsorption is about 7.The adsorption capacity reaches equilibrium after 3.0 h.The adsorption process follows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equation,being controlled by intraparticle distribution.The ammoniated yeast adsorbentafter saturated adsorption,can be regenerated under strong acidic condition.

urea;yeast;tetracyclinehydrochloride;adsorption;regeneration

X703.3

A

1005-829X(2016)11-0039-05

高琦(1993—),碩士。電話:13259775258,E-mail:568555271@qq.com。通訊作者:白波,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納米復合物的制備及應用。E-mail:baibochina@163. com。

2016-08-12(修改稿)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176031);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5JM2071);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310829162014)

猜你喜歡
氨化等溫常數
關于Landau常數和Euler-Mascheroni常數的漸近展開式以及Stirling級數的系數
飼喂氨化草喂肉牛效果好
萬有引力常數的測量
快速檢測豬鏈球菌的環介導等溫擴增方法
納米CaCO3對FEP非等溫結晶動力學的影響
養殖奶牛學問多
等溫成形
威寧地區玉米秸稈的氨化制作及應用
酰胺類β成核劑對PP-R非等溫結晶動力學影響
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芒果苷苷元的解離常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