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善法》視閾下“互聯網+慈善”模式探究

2016-12-07 04:54徐舒寧陳為旭
行政與法 2016年11期
關鍵詞:慈善事業慈善公眾

徐舒寧+陳為旭

摘 要:經過30余年的發展,我國慈善事業進入了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新階段,呈現出諸多新特點。2016年3月16日,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出臺為新時期“互聯網+慈善”模式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此背景下,如何構建合理路徑,發揮優勢,攻克屏障,以推動“互聯網+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關 鍵 詞:《慈善法》;慈善事業;“互聯網+慈善”模式

中圖分類號:D922.1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07(2016)11-0062-06

收稿日期:2016-06-08

作者簡介:徐舒寧(1991—),女,福建寧德人,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陳為旭(1963—),男,福建龍巖人,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州大學211工程高水平建設項目“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踐行”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520080。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開啟了“依法治善”的新時代。這也標志著,我國“互聯網+慈善”模式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

一、“互聯網+慈善”模式提出的

背景、內涵及其特點

在“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已經延伸至各個領域。以此為契機,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正悄然發生變化,既呈現出新的特征,也綻放出新的活力。

(一)“互聯網+慈善”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國傳統的慈善模式以政府主導和企業捐資為主。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20世紀末,慈善組織大多脫胎于政府或黨群社團,帶有明顯的“官辦”色彩。慈善活動的開展以“單位動員”和“被動參與”為主,欠缺獨立性與志愿性。從21世紀初至2008年,我國經濟蒸蒸日上,各類企業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在政府倡導下,許多企業及企業家投身到慈善事業中,成為我國慈善捐贈的主力軍?!捌髽I——慈善組織聯盟”成為最主要的慈善運作模式,其本質是多方基于利益最大化達成的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與政府資助相比,該模式更具市場化和開放化,但在其運行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公眾參與的重要性。2008年,“512汶川地震”激發了公眾慈善的潛力,隨著公眾慈善意識的覺醒,個人捐款首次超過了企業捐款。[1]2008年5月12日18時,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開通的快速捐款通道,總計募得善款1738萬元,隨后,各大互聯網平臺相繼開通線上捐款平臺,籌得了巨額善款??梢哉f,以“512汶川地震”為界點,我國互聯網慈善事業開始興起。而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更是極大地影響了公眾對官辦慈善組織的信任度,互聯網慈善事業就此承擔起“打破僵局”的重任,再一次將互聯網慈善的發展推向了高潮。據2015年11月20日發布的《2014年度中國網絡捐贈第三方平臺研究報告》統計:我國主流網絡捐贈平臺在2014年籌款達4.26億元,捐贈人次較2013年增長了6.8億次,其中80、90后成為網絡捐贈主力軍,90后尤為活躍。

(二)“互聯網+慈善”模式的內涵

在2015年3月5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盎ヂ摼W+”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慈善”模式指的是將互聯網信息平臺與慈善事業深度融合起來,為慈善事業創造新的發展生態的慈善模式。相較于傳統的慈善模式,“互聯網+慈善”模式在傳播性、便捷性、交互性、經濟性等方面都呈現出顯著優勢。一方面,以互聯網為載體的競爭、共享模式為慈善事業提供了無限可能,人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相互聯系,凝聚共識,共享資源,實現互幫互助、志愿服務,最終形成人人都可能成為捐助者和受助者的新型關系鏈條;另一方面,利用互聯網平臺,可以在捐助者和受助者的“碎片化”交流中搭建起友誼的橋梁,使雙方在情感認知上達成一致,并逐步從情感上形成對慈善理念的認同,從而推動慈善事業的多元化發展。

(三)“互聯網+慈善”模式的特點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0.3%,其中手機網民達6.2億。由此可以看出,互聯網蘊藏著巨大的能量。而“互聯網+慈善”模式為有能力回饋社會的愛心人士提供了便捷通道,將慈善事業從“匝道”推入了“高速公路”,其顛覆了傳統的慈善模式,呈現出諸多新特點。

⒈慈善參與主體的廣泛性。一方面,在互聯網平臺發布的慈善項目通過微博、微信、朋友圈、網站瀏覽等方式擴散、輻射后在短時間內即可獲取大量關注,從而匯集公眾的力量;另一方面,無論是國家層面的抗災賑災還是社會層面的福利權益抑或是個人層面的求助救助,“互聯網+慈善”模式不僅能強化公眾的參與感,而且能在慈善活動推進過程中傳播慈善理念,以此引發公眾對慈善行為的認同與思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梢?,“互聯網+慈善”模式能夠使公眾更加積極地關注公益事業并參與其中,進而養成全民常態化的慈善習慣。在此模式中,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慈善項目的參與者與推進者(包括實施捐贈者、信息傳播者、跟進監督者等等),這種良性的循環也有助于形成全社會范圍內的慈善生態鏈。

⒉慈善實施方式的便捷性?!盎ヂ摼W+慈善”模式是求助者、慈善組織及捐贈者最便捷的信息通道、勸募工具及捐贈模式。一方面,“互聯網+慈善”模式不僅可以為募捐者免去繁復的申請審批程序,還能以相對便捷、快速、高效的方式發布相關募捐信息,從而幫助募捐者更快、更好地募集善款;另一方面,“互聯網+慈善”模式能夠幫助捐助者及時獲取信息,并通過線上便捷操作來奉獻愛心。此外,在“互聯網+慈善”模式中,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與普及也為線上慈善活動開通了便捷通道,不僅實現了捐贈零門檻,而且為草根慈善及個人求助提供了平臺。

⒊慈善環境的復雜性?;ヂ摼W的虛擬性使得“互聯網+慈善”模式面臨的環境十分復雜。一方面,互聯網為慈善活動提供了公平公開的環境,公眾在互聯網平臺上不僅可以自由表達意愿、自愿選擇慈善項目,還可以自主監督善款去向、項目進度,這大大提高了慈善活動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互聯網的虛擬性也使得網絡上的信息難辨真假,容易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不僅如此,在互聯網環境中,施善者和受善者往往是一種間接的、虛擬的、碎片化的關系,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穩定的信任關系,一旦捐助人或者公眾發現求助者信息或者善款使用存在瑕疵,就會導致信任關系破裂,從而直接影響到網絡慈善的公信力。[2]

二、《慈善法》出臺給“互聯網+慈善”

模式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樂善好施、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伴隨著《慈善法》的誕生,中國人民存善念、行善舉的樸素意識統一上升為國家意志,現代中國在社會主義法治不斷完善的進程中又將社會文明向前推進了一步。[3]對于“互聯網+慈善”模式而言,《慈善法》的出臺在給其帶來巨大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巨大挑戰。

(一)強勁推力——《慈善法》帶給“互聯網+慈善”模式的機遇

“互聯網+慈善”模式以公平競爭的市場思維打破了我國傳統慈善事業的瓶頸,而《慈善法》則規范了“互聯網+慈善”模式的運作方式和慈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其提升公信度和透明度的助推器。

⒈規范行為,保障秩序?!洞壬品ā返谌碌诙龡l規定:“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臺發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時在其網站發布募捐信息?!苯y一互聯網信息發布平臺,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慈善信息的真實性,而且能為“互聯網+慈善”提供一個可靠、穩定的平臺。這既有利于促進募捐行為的規范,也有利于提升“互聯網+慈善”模式的公信度。另外,《慈善法》第十一章對法律責任進行了詳細說明,對一些騙捐、誘捐、詐捐等不當行為的追責進行了明確界定,這也有助于為慈善活動營造一個穩定、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慈善法》將個人求助排除在慈善活動的范圍之外,認為公開募捐是用別人的錢辦善事,個人是沒有資格組織募捐的。這就使得慈善活動的概念更加明晰,慈善活動的規范性特征更加明顯。

⒉公平競爭,激發活力。無論規模大小,背景如何,所有慈善組織都應遵從市場思維進行公平競爭,這就使慈善組織的競爭與發展回歸到一個公開、公正的環境中?!洞壬品ā返谌碌诙l規定:“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應當取得公開募捐資格。依法登記滿二年的慈善組織,可以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公開募捐資格。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決定。慈善組織符合內部治理結構健全、運作規范的條件的,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不符合條件的,不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并書面說明理由?!边@打破了原來由少數慈善組織掌握公募權的局面,使互聯網慈善在市場博弈中贏得了平等競爭的機會。同時,《慈善法》第八章對信息公開的職責作出了明確規定,要求慈善組織每年向社會公開年度報表,真實、完整、及時地公開各種法定信息。此外,《慈善法》第十章對監督管理也作出了明確規定,鼓勵公眾、媒體對慈善活動進行監督,對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騙取財產以及慈善組織、慈善信托的違法違規行為予以曝光,發揮輿論和社會監督作用,這無疑推動了慈善活動透明化的進程。就“互聯網+慈善”模式而言,這些規定恰好契合其“透明、公開”的優勢,有助于其在市場博弈中贏得主動。

⒊簡化程序,擴大范圍。長期以來,登記難、資源少一直是民間慈善組織發展的阻力,導致包括互聯網慈善組織在內的大多數民間慈善組織成為“黑戶”,甚至被迫“非法行善”。[4]《慈善法》第二章第十條放寬并簡化了慈善組織的登記和審核程序,規定“設立慈善組織,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申請登記,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決定”。同時,《慈善法》第二章第十一條也對慈善組織章程作出了明確規定:“慈善組織的章程,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并載明下列事項:(一)名稱和住所;(二)組織形式;(三)宗旨和活動范圍;(四)財產來源及構成;(五)決策、執行機構的組成及職責;(六)內部監督機制;(七)財產管理使用制度;(八)項目管理制度;(九)終止情形及終止后的清算辦法;(十)其他重要事項?!狈艑挕皽嗜霕藴省?,做到“有章可循”,《慈善法》的頒布使得更多的民間慈善組織可以名正言順地進入慈善領域,在擴大慈善主體范圍的同時,也保護了民間慈善組織依法行善的權利。

⒋稅收優惠,鼓勵善行。為促進慈善事業的發展,《慈善法》在第九章中提出了諸多鼓勵措施,其中與稅收優惠相關的措施更是出現了五次之多。如在第七十九條至第八十二條中,《慈善法》規定對慈善組織、依法捐贈的企業、個人、受益人、慈善物資進出口等實行稅收優惠,并規定有關部門應及時辦理相關手續。這不僅有助于促使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也有助于提高公眾參與慈善活動的積極性。慈善是公民為了追求更高尚的精神進步、推動社會發展而盡己所能地幫助他人進而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行為,鼓勵、幫助公民實現這一愿景,是政府的職責所在。而《慈善法》的出臺在滿足這一現實要求的同時,也為“互聯網+慈善”模式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實施屏障——《慈善法》對“互聯網+慈善”模式提出的挑戰

《慈善法》的出臺無論是對慈善事業還是互聯網慈善事業來說,無疑都是進步的。但應看到,《慈善法》對政府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關部門能否適應新要求,將直接影響到該法的實施效果。就“互聯網+慈善”模式而言,由于網絡募捐信息只能在民政部門的網絡平臺發布,這就需要民政部門網站的管理水準、技術要求及監督措施要提升到較高的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公信力,從而吸引公眾利用這個平臺開展慈善活動。筆者認為,如何吸引公眾的注意力,如何引導公眾的行為習慣,如何有效應用現有平臺,如何高效建設新平臺,如何加強自身監管、提高技術水平,如何準確、合理實施《慈善法》,等等,都是互聯網慈善事業面臨的挑戰。只有跨越這些屏障,才能真正發揮《慈善法》的作用,使其成為“互聯網+慈善”模式發展前行的動力。

三、《慈善法》視閾下發展“互聯網+慈善”

模式的路徑構想

(一)宣傳法律知識,培養慈善意識

筆者認為,現代化的慈善文化理念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掌握慈善法律知識。應由政府牽頭,利用高校、企業單位、社區街道、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平臺進行廣泛宣傳。特別是要利用好互聯網平臺,通過開設《慈善法》條文解說專欄等方式深入淺出地為公眾普及法律知識,尤其是對于公眾關心的問題、常用的慈善途徑以及與其切身利益相關的條文要詳盡解釋,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公眾認識《慈善法》,認同《慈善法》,并在實施過程中遵從《慈善法》,而且還能使公眾意識到我國的慈善事業正在逐步進入有序、規范的發展階段,從而增強信心。二是培養慈善意識。使公眾把慈善作為個人義務,即完成社會慈善文化的個體內化。通過學校教育將慈善理念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之中,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探尋慈善文化的傳統根源。通過互聯網、電視等載體,采取宣傳教育、樹立典型、表彰報道等形式來倡導慈善行為。借助微博、微信等載體推送慈善信息,激勵慈善行為,提升慈善組織公信力??傊?,應引導公眾樹立助人為樂的教養觀、樂于奉獻的志愿觀、回饋社會的財富觀,使其以施善為樂趣。從美德到義務,再從義務到本能,要讓慈善成為公眾的一種習慣,一種意識。只有這樣,才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隊伍中來,加入互聯網慈善活動中來。

(二)強化專業意識,提供技術保障

嚴謹的工作態度、專業的知識水準、有針對性的運營手段是《慈善法》有效實施的保證,而提升專業化意識、建設專業化平臺是“互聯網+慈善”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要實現“互聯網+慈善”模式的“專業化”,首先,需要引入專業化人才,為互聯網慈善工作的運營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這其中既包括有計算機專業背景的網絡平臺維護和運行人才,也包括有社會保障相關專業背景的人才,還包括有管理專業背景的策劃運營人才以及宣傳人才。其次,要搭建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的互聯網募捐平臺。應以技術為保障來強化包括咨詢推送與檢索、幫困結對、捐助查詢、客戶服務等在內的應有功能,同時采取嚴格的安全保護措施,以確保資金與網站的安全。再次,要促進整個行業的規范與成熟發展。慈善行業內的所有組織都要樹立專業意識并遵守法律規范,以共同推進行業規范化和專業化發展。

(三)利用互聯網思維,優化用戶體驗

《慈善法》基于公平競爭的準則為慈善組織的多元化發展帶來了新契機。在符合法律規范的前提下,掌握互聯網用戶的心理并利用其思維來優化用戶體驗設計,是發揮“互聯網+慈善”模式優勢贏得主動權的有效途徑。對于慈善參與者來說,好的用戶體驗設計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網站環境的舒適度。網頁的視覺美感、格調的統一、對文字的情感認同度、信息的新鮮度以及網頁瀏覽的流暢度等都是吸引用戶、增強用戶體驗感和訪問粘性的重要因素。二是網站使用的便捷度。本著一切為了用戶使用感著想的理念,捐款方式的便捷度,信息查詢的簡易化,前期咨詢、獲取信息和后期進度查詢、跟蹤情況等都應放置于網站主頁的顯要位置,對于網頁鏈接等細節的設計也應做到簡潔、明了。三是使用方式的多元化。近年來,公眾特別是互聯網慈善活動參與度最高的80、90后群體對于手機的依賴感越來越強,對此,民政部門及慈善組織應在慈善手機應用軟件的開發上下功夫,如開通慈善微博、慈善微信公眾號等,以此來擴大互聯網慈善事業的輻射范圍。

(四)構建并完善監督與反饋機制

建立健全運行機制既是《慈善法》對慈善組織提出的要求,也是“互聯網+慈善”模式發展的必然趨勢。筆者認為,在探索“互聯網+慈善”模式可持續發展路徑的同時,應在系統化管理和規范化運作上下大力氣,通過不斷完善監督機制和信息反饋機制來真正實現“互聯網+慈善”模式的透明化運行。

⒈監督機制。在互聯網環境下,構建慈善事業的監督機制需要政府、慈善組織、媒體、捐贈者等多方主體的共同配合。就政府而言,要充分發揮行政監管職能,在法律框架內以強制性的手段對相關信息披露實行監管;就慈善組織而言,一方面要主動向社會披露信息,另一方面要與競爭對手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就媒體而言,要對慈善組織披露信息的真實性和及時性進行核對、調查、監督,充分發揮輿論的引導與擴散作用;就捐贈者而言,應對捐款情況進行跟蹤,即其有權通過互聯網平臺掌握真實的公益信息、明確的慈善對象以及善款去向。

⒉信息反饋機制。評價和反饋是提升互聯網慈善組織質量的有效路徑之一。對慈善活動進行全方位的評估是衡量慈善活動效果的重要依據,評估結果很有可能會影響到下一次慈善活動的決策。而對評價信息的及時反饋則是體現組織效率、增強用戶體驗、建立穩定信任關系的主要方式。

(五)銜接線上線下,協調發揮作用

在“互聯網+慈善”模式中,利用互聯網平臺助益于現實生活中慈善事業的發展是其最終目的。因此,銜接線上線下平臺,打通傳統慈善模式與“互聯網+慈善”模式的連接通道是實現慈善資源有效整合的重要途徑?!洞壬品ā烦雠_后,各種慈善組織的運作將更加規范,這就為實現線上線下合作提供了契機。例如:可以利用線上平臺的優勢,將一些傳統線下慈善組織的物質捐贈慈善活動在互聯網上進行宣傳、推廣,并將后期使用情況公示于相關網站,其他工作則由線下實體組織來進行。這樣,通過線上線下協調配合,既能使慈善事業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也能提升互聯網平臺運作的效率,最終實現傳統線下慈善與線上慈善的有效貫通。

【參考文獻】

[1]王凱茜,王大洲.我國互聯網慈善中的信任重建機制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6):1-3.

[2]汪丹.我國網絡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社會工作,2014,(06):91-98.

[3]讓法治之光照亮慈善事業——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通過之際[BE/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6-03/17/c_128805584.htm.

[4]慈善法出臺后,公益界或將重新洗牌?[BE/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6-01/06/c_128600282.htm.

(責任編輯:劉 丹)

Abstract:After the 30 years of development,Chinese philanthropy has stepped into a new stage of combination with internet.In this stage,philanthropy appears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On March 16,2016,China issues its first Charity Law which br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pattern of “Internet+Charity”.Under this vision,how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take full advantages and make up a reasonable strategy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Key words:charity law;charity career;“internet+charity” pattern

猜你喜歡
慈善事業慈善公眾
推動慈善事業發展 促進社會向善向上
肩負使命的奶奶
古代詩人玩轉公眾號
慈善事業法與社會治理現代化
追蹤潮流前線,一定不能錯過這幾個公眾號
魔鏡告訴我,你缺少時髦的APP公眾號
慈善晚會4
慈善晚會3
慈善晚會2
慈善晚會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