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黨梆子耀太行

2016-12-11 10:09程燕廣
藝術評論 2016年1期
關鍵詞:上黨晉城劇團

程燕廣

上黨梆子耀太行

程燕廣

上黨梆子流布于山西省晉城、長治二市,此二地古稱上黨,故名上黨梆子。它在道光年間被官家稱為土戲,民間稱大戲。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時稱作上黨宮調,1954年定名為上黨梆子。上黨梆子并非單一聲腔,其實是以演唱梆子腔為主,是“昆、梆、羅、卷、黃”五種聲腔劇種的統稱。在長期演出過程中,形成了州底和潞府兩大流派,也就是分別以晉城和長治為中心的兩大流派。

一、源遠流長 一枝三花

上黨梆子與晉劇、蒲劇、北路梆子,并稱為山西四大梆子。雖也稱梆子,但卻與其他三大梆子并無直接的血緣關系。另三個劇種,追根溯源,皆是發端、演化于晉陜豫三角地帶中原官話區農村形成的原生梆子。而上黨梆子卻是自有源流、自成體系。

提到晉城戲曲、上黨梆子,絕對繞不開中國藝術史上一個響當當的人物——孔三傳。他是北宋時澤州(今晉城)人,他在實踐中將唐、宋以來的大曲、詞調、繞令以及當時北方民間流行的樂曲和上黨曲調搜集起來,按其聲律高低,歸納成不同的宮調,稱諸宮調。諸宮調演唱起來變化無窮,豐富多彩,表現力大大增強。作為諸宮調的創始人,他這一藝術創造,對當時的大曲演唱形式是一個突破性發展,很快風靡京都波及全國,并對推動元代雜劇的興起和中國曲藝及戲劇的繁榮,起到巨大作用,作出杰出貢獻。

孔三傳早年和成名后一直活躍在澤州縣大陽鎮一帶,或許每天都興致盎然地向鄉民們傳唱他的諸宮調。離大陽鎮不遠的高平市(晉城所轄縣級市)王報村有一座修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的二郎廟古戲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戲臺。而且,晉城古戲臺的實物遺存,無論創建年代之早還是存量之多,均為全國之最。這些都不可置疑地告訴世人,晉城地區是中國戲曲的發源地之一。

從歷史的煙塵中一路走來,歷經數百年的發展衍變,到明末清初,上黨梆子已經成型。以冶底天齊廟、李寨三教堂、高平二仙廟等為代表的歷史悠久的古戲臺,都是晉城上黨梆子源遠流長的見證。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有其特殊的審美情趣。晉城扼晉豫咽喉,乃中原屏障,兵家必爭之地。千古以來,因在悠悠歷史中飽經戰亂,這里的人民形成了崇尚英雄豪杰、彰顯人間正義、高揚民族正氣的審美情趣。這種情感表現在文藝上,即是土生土長的上黨梆子高亢明朗,粗獷樸實,音響強勁。在表演上則多呈直出直入,強烈明快,側重唱念工夫。很多傳統劇目都以表現古代英雄、忠臣良將外抗侵侮、內懲奸賊題材為主,忠奸易辨,善惡分明。許多劇目浸透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富有積極意義,代表性劇目有《闖幽州》《雁門關》《三關排宴》等。

上黨梆子的唱腔以板腔體為主,亦間用曲牌體。正因上黨梆子其實是“昆梆羅卷黃”五種聲腔劇種的統稱,故其唱腔板式變化可能在梆子腔系中是最豐富多彩的。板式中運用最多的是“大板”和“四六”,其他尚有“中四六”“垛板”等。曲牌體唱腔有“靠山紅”“一串鈴”等。男女同腔、同度、同調,調式是微調式。除“緊大板”和“介板”外,其他各類板式中的過門,都是宮調式的。伴奏樂器中打擊樂是音響強烈的大鑼、大鼓,弦樂是巨琴、二把和二胡。

上黨梆子花腔類也很豐富,包括疊句花腔、花腔數版、并句花腔和小旦、花旦、三花臉等行當多用的四六板類唱句中的“四六花腔”,又名“小花腔”?;ㄇ桓挥谇屐`、嫵媚、委婉、輕柔的美學特點。它與大板類慷慨激昂、明亮豪放、氣勢恢宏的陽剛唱腔對比,形成了上黨梆子中剛柔相濟、文質相輔的美學效果。正是這種審美特點,才使上黨梆子大量傳統劇目中金戈鐵馬、忠奸正邪相斗與難解難分的兒女情長摻合在一起,形成某種大起大落的效果,更加動人心弦,賞心悅目。

上黨梆子歷史上最著名的班社,當屬澤州東四義村的鳴鳳班。有確切證明表明,鳴鳳班前后行戲至少一百六十余年。一個班社能長存行戲這么多年,這在整個中國戲曲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上黨梆子從明末清初成型后,不斷發展壯大。清咸豐年間至抗日戰爭以前,是上黨梆子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職業班社多達兩百多個,有劇目千余,并造就了郎不香、申灰驢、曹火柱、都歧歧等名演員。而號稱“一代戲王”的趙清海,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且行當全能。他在太原演出時,曾獲得“宮調泰斗”“涵蓋一切”的稱號。有“山西梆子大王”之稱的晉劇大師丁果仙,與京劇界諸多名角交往甚密,亦對趙清海甚是了解。丁曾感慨地說,趙清海的實力與周信芳、馬連良等京劇大師相比也毫不遜色,可惜他英年早逝,未能走出山西。

但是,上黨梆子卻早已走出晉城、走出上黨、走出山西,長期活躍演出于晉、冀、魯、豫四省,甚至“山東棗梆”和“永年西調”這兩個劇種的誕生就是直接源于上黨梆子。上黨梆子與兩個兄弟劇種“永年西調”和“山東棗梆”,同根而生,異地而長,而今皆被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可謂一枝而三花,一源而三流。從上世紀末以來,晉城市上黨戲曲界加強了與另兩個兄弟劇種的聯系。每年雙方都要互訪探親演出,加強溝通交流和學習,這已形成一個“定例”。

二、乘勢復興 梅開五朵

日本侵華戰爭發生后,百業凋零,上黨梆子亦未能免難。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大力發展文化,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黨梆子第二個輝煌期到來。此時核心人物有郭金順、段二淼、吳婉芝、郝同生、郝聘之等。他們從劇目到表演,都形成了比較鮮明的風格,至此,上黨梆子初步形成了流派。但“文革”期間,上黨梆子再度陷入低谷。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電視電影、晚會、KTV等現代娛樂方式的出現,使戲曲觀眾大大分流,上黨梆子受到極大沖擊,仍呈疲態。

為使這一地方傳統文化得以復興,多年來,黨和政府大力扶持,梨園人士積極努力,社會各界眾擎易舉,上黨戲曲發展史上的嶄新一頁也從此翻開。在時間上來看,上黨梆子最新的這一輪振興,恰是與實行市管縣體制改革緊密伴隨的。1985年,晉城升格為地級市,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乘著百業新興的東風,晉城戲曲界積極準備,成功參加1986年的全省四大梆子青年團調演和1988年的全省振興上黨梆子調演,打了兩個漂亮的翻身仗,引起全省梨園行的刮目相看,被人視作上黨梆子歷史上兩次重要飛躍和兩個重要的節點。其中,在1986年的調演中,市上黨梆子青年團技壓群芳,一舉奪冠,榮獲全省“綜合治理獎”;1988年的調演中,又大獲豐收,吳國華、張愛珍、郭孝明、張保平等均獲得主演金牌獎。此四人由此成名,后成長為上黨梆子的領軍人物。

政府重視,大力支持。晉城市政府出資,在晉城職業技術學院設立了學費全免的戲曲班;號稱“梨園之鄉”的高平市也在該市中專辦起了免費戲曲班。實行戲曲惠民工程,每年擇選一些優秀劇團送戲下鄉,每場演出政府都要進行補貼。每周五在市文體宮舉辦周末大劇場,讓全市各劇團輪流上演。還投資排演了《初定中原》《趙樹理》《千秋長平》《程顥書院》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好戲。

行業推動,多措并舉。從2003年起,晉城市上黨戲劇研究院每年都舉辦“鳳鳴春曉”趙樹理戲劇獎優秀劇目展演,在活躍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還培養了相當數量的戲迷隊伍,對上黨梆子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從2008年起,每兩年還舉辦一次全市青年戲曲演員大賽,并積極選送優秀演員參加省“杏花獎”評選。2012年起,該院還創辦了內部期刊《上黨戲劇》《劇本》,成為宣傳弘揚上黨梆子的一個新平臺。此外,該院還出版了《上黨梆子》《上黨戲劇史摭談》《大戲足音》《上黨梆子劇本選》《上黨梆子臉譜》等書,起到了收集歷史資料、保存重要文獻、推進理論研究、強化文化傳承的作用。

躋身“非遺”,加強傳承。2006年,上黨梆子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馬正瑞、吳國華、張愛珍、張保平、郭孝明先后被確定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政府為他們分別成立了工作室,以便他們更好地教習后學、開門收徒、傳承技藝。

搭建平臺,擴大影響。晉城電視臺開辦了《我愛上黨戲》欄目,給廣大戲迷一個展示的平臺,并請本地名家名角為導師,坐陣指點。欄目采用進級模式,年底舉辦總決賽。目前,這個欄目已成為該臺最受歡迎的品牌欄目之一。近年,該臺還舉辦了兩屆戲曲春晚,受到廣大戲迷盛贊。

成立協會,創辦戲網。晉城市成立了上黨戲迷協會,創辦了上黨戲曲網。協會創建了多個戲迷QQ群和新浪視頻聊天室,每周召集戲迷舉行活動,每次都人山人海,頗為壯觀。目前,戲迷也開始送戲下鄉,給基層送去自己熱情洋溢的演出。因為協會影響越來越大,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還發函邀請該協會參加了《一鳴驚人》欄目的演出,并獲得周冠軍,進入月賽。

經過多方共同努力,上黨梆子終于迎來了第三個發展高峰,并形成了結構明顯的三大梯隊:吳國華、張愛珍、張保平、郭孝明掛帥領軍,陳素琴、杜建萍、成靜云、齊素珍、盧愛琴、侯慧琴、趙德宏、鄭法根等已成中堅,張敏麗、李巖、李丹、邱亞萍等年輕才俊緊隨其后。尤值一提的是,全市現有吳國華、張愛珍、張保平、陳素琴、杜建萍等5人勇折中國戲劇表演“梅花獎”。梅花獎至今共舉辦27屆,獲獎人數共681名;全國283個地級市,平均每個地市約2.4名,而晉城市就有5名,兩倍于全國平均水平。上黨梆子作為一個地方小劇種,能取得如此佳績,放眼全國也不多見。如今的晉城劇壇生氣勃勃,人才迭出。到目前為止,晉城共有近三十人獲得山西省戲劇類最高獎“杏花獎”(包括“二度杏”)。

與名角相伴而生的,是出現了一批精心打造的好?。?/p>

《初定中原》榮獲文化部頒發的文華新劇目獎、導演獎和表演獎,并被拍攝成四集戲曲電視劇向全國播放,同時榮獲廣播電影電視部第22屆“飛天獎”戲曲類二等獎。

現代戲《趙樹理》,赴太原、北京、濟南等地演出,引起了強烈反響,獲得了全國地方戲(北方片)優秀劇目展演二等獎、山西省第11屆“杏花獎”評比最高獎——“杏花大獎”和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

《千秋長平》榮獲“中國戲曲學會獎”。

《山妹子》應邀赴京演出,并獲第九屆全國戲劇文化獎七項大獎。

《悟因樓》唱響山西大劇院。

《西溝女兒》被確定為山西省廉政文化精品劇目,更曾被作為“喜迎黨的十八大”2012年全國優秀劇目展演壓軸大戲在北京長安大戲院演出。

《愚公移山》《比藝招親》登上了中央電視臺。

今天,在晉城城鄉,不論婚喪嫁娶、還是祭祀廟會,唱戲必是上黨梆子,每年都有三千場演出,戲迷樂此不疲,票友隨處可見,老百姓百看不厭,上黨梆子成了晉城乃至整個晉東南地區的地域文化符號。唱大戲、看大戲、品大戲,仍是廣大群眾最重要的文化娛樂形式之一,也是老百姓重要的精神家園。

三、本土創作 形勢喜人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1985年建市以來,上黨梆子能重振雄風,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一批本土編劇傾心創作一批符合本土審美情趣、帶有本土特色的原創劇本。三十年來,本土的劇本創作呈現出從職業化編劇群體的出現,到各階段與時俱進的創作實踐和探索,再到創作隊伍不斷壯大乃至幾代編劇同堂的“三級跳”盛況。

第一階段:啟航(1985 - 2004)

回溯歷史,經歷了清代的“花雅之爭”,戲曲界“花部”完勝“雅部”。地方戲群雄競起,上黨梆子亦由此脫穎而出?!把挪俊钡睦デ鷼v來由文人創作劇本,而“花部”的地方戲起于民間,流布于鄉野,故鮮有正式文人為其創作。地方戲的劇本,往往是民間的“段子手”或班社的藝人們“碰頭”碰出來的,故這些劇本線條粗放,人物性格單一,語言不甚考究,為了吸引觀眾而特別追求故事性、傳奇性,而不重視思想性。上黨梆子過去的劇本創作亦屬此類,這也直接導致劇本多、精品少,上演的多、能流傳的少。

筆者認為,上黨戲劇界第一批真正意義上職業編劇的出現,當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而形成鼎盛階段當屬晉城建市前后。1985年,“文革”中被撤消的山西省上黨戲劇院恢復建制,并劃歸晉城市領導。在戲劇院的帶領下,晉城的劇本創作工作走上正軌,主要業務骨干有戲劇院的張寶祥、葛來保、栗守田、茍有富和縣區有關部門的李小貓、潘保安、張天林、韓識多等。因為這一批編劇基本不是科班畢業,卻都是有著豐富劇團生活經驗的“跨界者”“改行者”,故其早期劇作難以一下子擺脫傳統老戲的影響,亦即故事性強、現實性弱;娛樂性強,思想性弱。

但是,這一批編劇畢竟從此有了能安心搞專業創作的平臺,而那些豐富的舞臺經驗,又能有效彌補他們在文學創作上的許多不足和缺陷。1986年,亦即建市第二年,山西省組織振興戲曲青年團調演。戲劇院改編或原創了《收書》《殺妻》《借糧》《還印》《酒樓洞房》五個小戲,在比賽中獲得3個劇本獎。如此佳績,使上黨梆子一時名聲大噪,幾個作者也由此嶄露頭角。

同年,此前李小貓所寫早在觀眾中頗有影響的戲曲《佘楊緣》,與人合作修改后,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成戲曲電影《佘賽花》,并獲當年省優秀電影電視劇“天龍獎”和1990年全省第二屆趙樹理文學創作獎“編劇獎”。1987年,張寶祥編劇的《斬花堂》,再次被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成戲曲電影。在此期間,李小貓、韓識多等劇作家還創作過《強秦悲歌》《皇帝與門官》《秦明入贅》等劇本,在當時均有不俗的反響。

而在這之后的若干年里,晉城本土的劇本創作與上黨戲曲的命運一樣,在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多元文化、多樣娛樂方式沖擊下,陷入低谷,鮮有亮點。綜觀這個時期的主要作品,其優缺點都顯而易見:著重講傳奇性的故事,令老百姓喜歡,而疏于對現實的觀照,思想性、時代性未成為編劇的自覺追求,文學的社會功用未能充分發揮。

但不可忽視的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一種關注、描寫現實生活的創作實踐也在潛滋暗長——盡管當時未形成氣勢。比如,當時風華正茂,頗有靈性的李小貓在用劇本反映現實生活上,就作了較早的探索。他在1988年即寫了現代小戲《兒女情》,并獲得了全省振興上黨梆子調演劇本創作一等獎。此外,1997年張寶祥創作的《走出大山》,描寫錫崖溝修掛壁公路的事跡,也有一定反響。這幾個現代戲雖然未在當時形成太大的影響,但卻如星星之火,給后來的現實主義劇本創作提供了許多經驗和借鑒。

第二階段:轉型(2005 - 2011)

2005年,現代戲《趙樹理》首演,這是上黨梆子在逆境中自主轉型、尋求突圍的一個里程碑。又經過一年的打磨,2006 年9月24日,趙樹理誕辰100周年之際,該劇再次隆重上演。此后,該劇參加全國地方戲(北方片)優秀劇目展演,獲得二等獎,由此也成為市梆子團長演不衰的經典劇目。此劇的成功,與有一個成熟的劇本關系甚大。劇作家張寶祥、張華父子,此時技法老到,構戲謹嚴,成為這個階段的代表人物。此后,他們又創作了本土題材歷史劇《千秋長平》,該劇被市上黨梆子劇團搬上舞臺,還榮獲中國戲曲最高學術獎——中國戲曲學會獎。

六年以后的2011年1月6日, 張寶祥、張華的另一個現代大戲《西溝女兒》在古書院礦俱樂部成功首演。該劇講述的是全國勞動模范申紀蘭的故事,一面世便深受觀眾喜愛,也成為高平市人民劇團的常演劇目。

《趙樹理》《西溝女兒》這兩部戲的相繼成功,在一定程度表明晉城劇作界“重寫古人不重今”的老傳統發生鮮明變化,聚焦現實、關注當下成為編劇選題的“新常態”。

這個階段,劇作家們已普遍有了自覺而明顯的現代意識,注重對當下生活的觀照。他們借劇中人物表達自己的理想和希冀,抒發自己的人文情懷,而不再滿足于虛構和講述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比如說,在《趙樹理》中,趙樹理為廣大農民代言,為基層老百姓說話,先后吟唱“農村有咱趙家的根,輕視農民是忘本”“山西是我的出生地,鄉親是水我是魚,農民的兒子趙樹理——攜全家,回山西,爭口氣,再奮筆,為農民,寫書、編戲、代言、呼吁,一息尚存筆不息!”“我當年空著手走出三晉,咱今朝離京城兩袖清風”。再比如在《西溝女兒》中,作者讓主人公申紀蘭反復強調一句話:“勞模、勞模,不勞動還叫個甚勞模?”通過申紀蘭樸素的話語,展示了其博大情懷,也表達了對當今干部的希望。

同一時期,還有《小二黑結婚》《大地永芳》《快樂一支歌》《深山臘梅》《蘆葦河畔徐海東》等現代戲劇本面世,且搬上舞臺。這個階段,霍霍、魏廣麟等中青年劇作家強勢而起,形成了繼張寶祥之后創作力旺盛的編劇第二梯隊。

尤值一提的,是霍霍在這個階段的出色表現。他為2007年棋子山國際圍棋文化節編劇的音舞詩《靈山圣棋》,通篇分為《源》《緣》《圓》《原》四個部分,以生動的故事情節,有力地配合了晉城“圍棋源地”的宣傳推廣。而其改編的歌劇《小二黑結婚》,在2011年參加首屆中國歌劇節,更是一舉拿回了7項大獎。另外,還有民族音樂劇《黃河魂》獲得中國戲劇文學獎銀獎,小品《盡在不言中》等獲得全國文藝匯演創作一等獎,廣播劇《都是狗東西惹的禍》獲全國廣播劇金獎。

總的來說,在第一階段中經受了市場經濟和現代娛樂方式的極大沖擊后,慣于敷演古裝宮廷、戰爭、忠奸故事的上黨戲劇走向頹勢。在第二階段中,劇作家們不懈努力,從戲劇的源頭——劇本上尋求突圍,尋求生機,終于找到一條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觀眾的路子。此期作品主要以現代劇為主,即使像《靈山圣棋》這樣的純文藝性作品,也實際上承載著宣傳晉城“圍棋源地”的重任。也就是說,這一階段,劇作家們清晰地找準了自己的創作坐標,明晰了為人民、為社會、為中心工作服務的創作導向和職責,因此這一階段的作品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也帶動了上黨戲劇的逐步復興。

第三階段:綻放(2012 - 2015)

經過前兩個階段的突圍,晉城的戲劇創作界浴火重生,以嶄新的、充滿生機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其中最可喜的變化,是年輕作者的加入使得戲劇創作后繼有人,充滿活力。這在全國戲劇編劇紛紛跳槽、轉行、歇筆的大背景下,顯得尤其可貴。

這時,晉城的戲劇創作隊伍不斷壯大,形成了老一輩以張寶祥為主,中一輩以霍霍、魏廣麟為主,青年一代以程燕廣、程燕枝為主,且有剛剛科班畢業的趙煜君、張田等90后編劇為新生力量的四代“譜系”??梢院敛豢鋸埖卣f,晉城的編劇隊伍,目前進入一個梯隊最完備、人才最豐富、結構最合理、實力最強盛的時代。其中,張寶祥、霍霍、魏廣麟、程燕廣等四人被山西省文化廳創作中心聘為“特約創作員”。一個市即有4人入選,這在全省11個地市中是人數最多的,而有的地市只有1人入選。

很早即以《大官村選小官》《黃河魂》獲得過中國戲劇文學獎的霍霍,在第八屆全國戲劇文化獎上,以《長平原上草》再獲大型劇本銅獎。

程燕廣在此期間進入上黨戲劇院擔任編劇,引人注目。其《岳夫人》在《三晉戲劇》發表;《村官是女,90后》在《戲劇叢刊》舉辦的全國征劇中獲得一等獎第一名;《超生游擊隊后傳》獲第八屆全國戲劇文化獎銅獎;《新愚公移山》獲中華頌第五屆全國小戲小品曲藝大展銀獎,并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上演。尤值一提的是,2013年承擔第二屆太行山文化旅游節開幕式節目創作任務后,他創造性地把晚會與戲劇結合起來,以晉城北宋縣令程顥的行蹤為線索,以天馬行空的想象和筆觸寫出了全面反映晉城古今的劇本《善美晉城》,使晚會具備了戲劇的品質和特點,增強了娛樂性、觀賞性和歷史厚重感,帶來很好宣傳效果,受到與會省市領導的充分好評。

程燕枝是一個主攻兒童劇的后起之秀。她先是發表了大型兒童劇《成長的故事》,后又憑劇本《小公雞的領悟》奪得第八屆全國戲劇文化獎銅獎。2014年,她為市少兒藝術團創作了大型兒童劇《七彩夢》,并入選第八屆全國兒童劇優秀劇目展演。2015年5月該劇在杭州演出后獲得優秀獎,反響很好,填補了晉城原創大型兒童劇的空白。

身居陽城縣的韓識多,以“我寫我土”的精神,以陽城名人或與陽城有關的名人為內容,寫有《連蜜蓮》《蘆葦河畔徐海東》《楊繼宗》等劇本,搬上舞臺后,很受當地觀眾喜歡。

而這一階段,風頭最勁的非魏廣麟莫屬。他早在1992年以處女作、大型歷史劇《太平怨》出道,當時即獲山西省面向全國的第二屆劇本征文二等獎(一等獎空缺)。緊接著,又憑小品《秋葉》獲全國第13屆“群星獎”銅獎、山西選拔賽金獎。此后他便長期堅持現實主義創作風格,以弘揚主旋律為自覺追求,創作了大量作品。今年,他為市歌舞團傾力創作的大型情景音樂劇《大道無垠》,就是其中之一。該劇以反腐倡廉為主題,通過紀檢干部耿晉鋒與不法分子的較量和斗爭,展現了紀檢干部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譜寫了一曲清廉、激昂的正氣之歌。與此同時,他以全國道德模范李繼林、劉平桂夫婦為原型創作的大型戲曲《天地“糧”心》,也有望盡快搬上舞臺。

從劇本的內容上來看,如今的劇作者都已比較明顯地脫出了側重說傳奇、講故事的舊窠,普遍重視作品的藝術性、思想性、貼近性、時代性。劇本要促進文化繁榮,要充滿人文素養,要有時代情懷,已成為創作者的自覺追求和實踐。

本階段有件意義深遠的事必須一提,那就是晉城市上黨戲劇研究院創辦了內部期刊《上黨戲劇》,并隨正刊出版《劇本》增刊,均為半年刊。這兩本刊物的出現,使晉城編劇終于有了自己的陣地,這也成為全市劇作者交流學習的重要平臺。

經過30年的發展,晉城市劇本創作已進入史上最好的時期。劇本是一劇之本,戲劇的繁榮首先依賴于優秀劇本的支撐。以當前生機勃勃的創作隊伍和他們卓有成效的創作實踐來看,在習總書記“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的指示激勵下,一個更大的創作高峰即將到來。

四、芳華滿眼,桃李盈園

曾有一度,影視歌舞等現代娛樂的強勢興起,對全國范圍內的傳統戲曲陣地都形成巨大沖擊,上黨梆子亦不例外。演出臺口迅速萎縮,演職人員流失嚴重,有的劇團甚至關門歇業,勉強存活者也度日艱難。好在這種情況很快引起從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視,并極力進行扭轉。隨著“文化強市”戰略的大力實施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力度的不斷加強,尤其是在黨和政府弘揚傳統文化,不斷加強戲曲扶持力度的當下,晉城戲曲界抓住機遇,謀求發展,終于度過嚴寒,迎來了一派生機。

(一)政策助推、平臺給力,加速了好劇好演員的“孵化”

上黨戲曲歷經嚴冬,何以能迅速迎來盎然的新春?一是黨和政府弘揚傳統文化,扶持戲曲發展。二是晉城大力實施“文化強市”戰略,不斷強化對傳統文化、地域文化的保護和扶持力度。三是文化主管部門勇于擔當,以活動延戲脈,以比賽促振興,多年堅持舉辦“趙樹理獎”劇目展演、“紫薇獎”新春戲曲展演、青年戲曲演員大獎賽等,給新人嶄露頭角提供了陣地和舞臺。四是老藝術家加大傳承力度。先后成立了分別以張愛珍、吳國華張保平夫婦和郭孝明命名的3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黨梆子傳習工作室”,他們在少年才俊中擇優收徒,口傳身授,使一批好苗子脫穎而出。

(二)劇團迅速增多,演出市場繁榮

地方戲生存狀況如何,主要看兩個指標:一看劇團數量,二看演出場次。此二者可直接反映出當下戲壇生態的好壞。

當前晉城戲曲團體數量達到了建市以來最多。正式注冊的國有、民營劇團有13個(不含未注冊的草臺班子),平均每個縣區超過了兩個劇團——而過去最低谷時,平均兩個縣區只有一個劇團。13個劇團中,民營劇團占6席,與國有劇團基本各半。若加上民間的草臺班子,民營團肯定比國有團多。民營團不斷增多,是戲曲走向興旺的標志,此現象十分可喜。以上劇團全年共演出三千多場,為晉城文化繁榮、尤其是基層文化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

(三)演出質量提高,優秀中青年演員陣容龐大

演出市場的繁榮,給演員們提供了鍛煉和成長的機會。一批演員走向成熟,優秀中青年優秀演員陣營不斷壯大。他們多為科班畢業,功底扎實,很有潛力。市劇團成靜云、齊素珍、侯慧琴、盧愛琴、趙德宏、王愛果、鄭法根、陳樹濤等中年演員粉絲日眾,已成戲壇中堅。一批80后甚至90后演員也嶄露頭角,開始領銜主演。市劇團李丹、邱亞萍分別主演過《楊門女將》和《悟因樓》,陽城團張敏麗主演《山妹子》,城區鳴鳳團李巖主演《逼上梁山》,高平市上黨梆子劇團魏璐穎主演《吳漢殺妻》……他們迅速成長,并開始成為所在團的臺柱子。

(四)劇種風格明顯突破,表演題材大大拓寬

上黨梆子聲腔高亮,伴奏激越,素以反映邊關斗、宮廷斗、忠奸斗等“大題材”為主,反映家長里短、兒女情長的戲占比很小。然而近年來,這種狀況有了巨大變化。就以2014年“紫薇獎”新春戲劇展演來看,13場戲僅《忠烈千秋》和《三關排宴》可劃歸“大題材”,其他11場戲題材多樣,《清風亭》《大祭樁》《金獅墜》等甚至是典型的家庭、愛情“小題材”。這種積極的應變和探索,使劇團演出日趨活躍。

風格的突破,表演題材的拓寬,是劇團從市場出發所作出的適應性的、主動自覺的調整。再好的戲,看多了也會膩。觀眾不滿足于“老戲老演,老演老戲,老看老戲”的舊狀,這就倒逼劇團開闊視野,縱目中原,乃至放眼全國,去搜尋搬演那些業已成熟的外地戲。正因劇團的出發點是為了滿足觀眾們的需要,所以他們選排的新戲也就立得住、留得下,能成為劇團的“吃飯戲”。

目前,晉城梨園行態勢甚佳,經過各方共同努力,正芳華滿眼,桃李盈園。恰一幅“姹紫嫣紅開遍”的春景。

程燕廣:晉城市上黨戲劇研究院編劇

猜你喜歡
上黨晉城劇團
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郝家莊鎮白家溝村:旺了產業 富了鄉親 美了鄉村
山西晉城啟動黃芩示范項目
晉城:安排部署 統防統治
晉城科協:開展“春耕春播專家行”活動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上黨地區民間音樂調查報告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上黨梅花共五朵高平獨占“四朵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