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欣賞的角度略談雕塑藝術的特點

2016-12-13 19:51李麗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雕塑藝術形體欣賞

李麗

摘 ? 要:雕塑是通過物質性的實體,在三維空間中塑造形象的藝術。在欣賞雕塑藝術作品時,要理解雕塑在的形體、量感、環境和材質是影響其審美傳達的重要因素,理解了雕塑的這些特點,可以更好地欣賞和解讀雕塑作品。

關鍵詞:雕塑藝術;欣賞;形體;環境; 材質

中圖分類號:J305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011-01

雕塑是通過物質性的實體,在三維空間中塑造形象的藝術,因它主要使用雕刻和塑的制作方法而得名。雕塑以各種可雕刻、翻制的物質材料,如石頭、泥、木材、金屬等,塑造出占有一定空間的可視而且可觸的各種具體的藝術形象,借以反映現實生活和表現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在欣賞雕塑藝術作品時,我們可以從理解雕塑的以下特點入手,更好地欣賞和解讀作品。

一、雕塑是凝固了的永恒之美

雕塑不因時間而褪色,不因潮流而黯淡。古希臘雕塑中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米開朗基羅作品中排山倒海的氣勢,羅丹的雕塑中的張力和濃郁的情感,即使跨越時空,仍深深震撼我們的心靈。感受雕塑藝術的魅力,你甚至可以感覺到那些人體身體的溫度,所以說雕塑是凝固了的永恒之美。

二、形體美是雕塑形式美的靈魂

“形體”是雕塑藝術最基本的語言。雕塑向欣賞者表達色感、觸感、質感以及情感,首先來自它的形體,形體美是雕塑形式美的靈魂。一件雕塑作品,是由不斷變化的形體組合構成的,這種變化有很多種因素,包括形狀的大小、方圓、清晰、模糊、角度等。錢紹武先生從人體形體的美感方面歸納了三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是生命體的力量感;第二點是形體組合美的原則是內部越多樣越好,而總體的外部則越統一越好;第三點是以上兩點的進一步發展,那就是這種豐富而又單純的形要在相互關系中形成韻律和情調。

雕塑的種種形體起伏與變化,產生了各種令人回味無窮的造型,可能給人以宏偉崇高,或是寧靜沉重,或是升騰飛躍,或是一種形體結構的美。如:大連《錨》,就象一座宏偉升騰的豐碑。

三、單純與豐富的統一

雕塑藝術比之其他藝術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雕塑不能象繪畫那樣直接而仔細地描繪人物活動的環境。除一些帶有情節性的浮雕外,一般地說,也不宜于直接再現人物之間、事物之間以及事物發展的進程。所以它特別需要雕塑家對現實生活進行更集中、更概括的反映,要求做到寓豐富的思想內容于單純的藝術形象之中,達到單純與豐富的統一。丹納曾說:“沒有一種藝術比雕塑更需要單純的氣質、情感和趣味了”。例如,法國近代雕塑家羅丹的代表作《思》,在一塊粗糙的石底座上雕出了一個陷于沉思的少女頭像,沒有鑿出頸部,雙肩和軀體,保留了下面一方塊未經多少加工的粗糙石頭,令人感到迷惑。但據羅丹解釋:他想集中在“沉思”這一主題上,因而除了臉部神情之外,要拋棄一切無關的局部。他認為,在一些和主題無關的細部上加工雕琢,只會損害對主題的闡述。

四、雕塑量感的審美

雕塑的量感,直接影響著觀賞效果與主題的表達。如:四川《樂山大佛》的體積之大,不由得使人產生一種神秘、茫然而略帶有一些肅然敬畏之感,這種心理現象就是敬畏感效應。敬畏感效應能使造型作品產生高大、神秘、茫然、恐怖、雄偉、莊嚴等感覺,所以,宗教藝術造型中的主體造像或紀念性雕塑等造型創作中,往往都用超大尺度來處理,以適應其需要。

我們看到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美國在山上雕制的華盛頓等五偉人雕像等,都具有這種量感效應。金字塔以其簡單的體形和巨大的體量使人感到歷史的永恒和宇宙的無限,感到個體生命的短暫和渺小,給人深刻的藝術感染。

雕塑藝術家為了達到特定的藝術效果,采取多種方式來造成不同的量感。強調渾然統一的整體性可以加大雕塑的體量。西漢霍去病墓石雕輪廓簡練,細節省賂,以粗擴、飽滿、穩重的形體展示了巨大的氣勢和力量。而精雕細刻,使各部分、細節出現多層次的明暗、光影效果,則產生較輕的量感?,F代雕塑中凹陷、孔洞等手段的運用,使雕塑體量產生豐富的變化。

? 五、雕塑和環境與空間的相互作用

(一)雕塑與環境

雕塑作品大多是為某一特定環境制作的,置于室外就要與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的協調,使作品作用于環境,并使環境成為作品的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觀。環境是雕塑藝術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丹麥哥本哈根海濱公園的《美人魚》,倚坐在水邊礁石上,使礁石、海水、天光、倒影都成為作品內涵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的公共場所的場景,有不同的文化心理與文化背景,雕塑風格應與建筑風格相協調適應,紀念雕塑莊嚴、肅穆,具有建筑性與宏偉性。如:奧地利《斯特勞斯紀念碑》。園林雕塑適應園林的優美恬靜特點,給人以親切感、輕松感和富有裝飾性。如:意大利《木雕群》?,F代建筑前的雕塑就應具有現代風格,古建筑前的雕塑應與古建筑相適應。如:法國《大拇指》、美國《火烈鳥》。還可以借用環境和景物來豐富作品的表現力。亨利·摩爾把許多雕像安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讓山坡、草地、原野、云彩等作為陪襯,在藍天和陽光下,雖然實體并不巨大,卻具有大氣磅礴的氣魄和誘人的魅力。

(二)作為公共藝術的雕塑

在古希臘時期期,雕塑大多附屬于神廟建筑中出現的。當今,雕塑藝術是作為公共藝術的一部分呈現的。而如今,作為公共藝術的雕塑已經成為環境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是作為城市某種標志性和精神性的象征,要求從多元的角度體現著城市的文化氣韻、品位格調、文明規劃和人的文化氣質等,為公眾創造一定的藝術空間,也是該地方大眾審美水平判斷的一個平臺。也就是說,從藝術功能到社會功能兼而有之。城市雕塑是生活、藝術、科學、技術、時代精神和大眾情感融于一體的空間造型藝術,被稱為“城市的眼睛”世界上有不少地方就有這樣的好的雕塑,盡管作品不是很大,但其產生的永久魅力,讓人過目不忘,如丹麥哥本哈根的《美人魚》,深圳的《拓荒?!?、蘭州的《黃河母親》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撒尿的小男孩》等。如今,雕塑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遍地開花,選題各異,形式多樣,涌現了一批好作品,特別是一些雕塑結合周邊的環境,錦上添花,成為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表現機械文明和消費文明的焊接金屬技術成為一種重要的創作方式,具有現代感的抽象表現也大受歡迎。如下圖是芝加哥聯邦政府中心廣場上亞歷山大、考爾德創作的純紅色的《火烈鳥》,以鋼鐵的幾何造形,造成了平衡感及秩序感。

但確有一些雕塑,設計低劣,不倫不類,這些作品遭到了來自各方面的質疑與批評:這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還是美化?越來越抽象怪異的主題和表現手法,也引起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質疑。

六、雕塑材質的表現力

不同材質有著不同的美感。例如,花崗石堅硬、質樸,在視覺上產生厚重感和質樸的原始美感;拋光的大理石純凈甜美,使人有種和諧、細膩的觀感與趣味;光滑的金屬高貴堅貞,配以抽象、概括、簡潔、明快的體面,飄逸的流線造型、體現出一種強烈動感,傳達出一種現代氣息和節奏;青銅高雅、抒情,陶土稚拙坦誠,木頭溫暖柔情……這些豐富多彩的材料都無不為藝術語言賦彩添意,科學而有效的運用材質的表現力,將增強雕塑造型語言的藝術感染力。

雕塑材料的不同及對材料運用的如何,直接涉及到作品內容的體現。如:漢代石雕《霍去病墓石雕伏虎》,利用花崗石料自然形態稍作加工,使其神形皆現,氣勢雄渾,充分顯示石質材料本身的屬性特征?!端螒c齡雕像》,利用潔白的大理石表現偉大女性的純潔與高雅。

雕塑的發展是伴隨著雕塑材料的變化而發展進步的。傳統雕塑的材料有石材、銅、陶瓷、鐵、木材、混凝土、鋼材、不銹鋼、玻璃鋼、鉛、鋁合金、鈦合金等,20世紀以來隨著現代雕塑觀念的寬泛及雕塑家審美理念的變化,導致了在雕塑材料使用上的無所不能。

現代雕塑所使用的材料不但有傳統雕塑材料,還包括蠟、玻璃、油布、塑膠、金屬線、網繩、反光金屬、聲光、電、現成品、棉織物、毛皮、繪畫顏料、廢品、垃圾等。尤其西方藝術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后,觀念雕塑開始出現,觀念作為材料,語言、文字作為材料,甚至一些非材料的材料,均使得傳統意義上的材料一下子消失了,更何況大地藝術、裝置藝術的出現,使得材料概念越發被消解,變得無所不在了,

隨著科學發展,不斷增加的雕塑的制作方法和手段也日趨多樣化,雕、刻、琢、鏤、磨、鑄、焊、刻,編,堆等,雕塑家可以利用現代豐富多樣的材質,更加自由靈活的表達自己的審美理想和感受。

參考文獻:

[1]丹納.藝術哲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2]王昌建.西方現代藝術欣賞[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3]H·H阿納森(美),鄒德農等(譯).西方現代藝術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錢紹武.試論“形體學”[J].美術研究,1988(02).

[5]貢布里希(英).范景中(譯).藝術的故事[M].三聯書店,1999.

[6]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歡
雕塑藝術形體欣賞
高校舞蹈形體訓練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中西的繪畫與雕塑
以東方的視野展現我國古代雕塑永恒之美
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技校生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
絲綢之路上的西域佛教雕塑
德媒:中印尚難以做到彼此“欣賞”
形體與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