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右江壯族排歌音樂文化初探

2016-12-13 22:01趙增芳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音樂文化

趙增芳

摘 ? 要:壯族排歌是壯族民歌的一種特殊演唱形式,在壯族民歌里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通過對廣西右江地區的壯族排歌進行調查研究,在分布區域、表現形式、演唱內容和價值意義等方面進行闡述,初步對右江壯族排歌音樂文化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關鍵詞:右江地區;壯族排歌;音樂文化

中圖分類號:J607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126-01

一、壯族排歌簡介

壯族排歌是壯歌的一種特殊形式,在壯族民歌里占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所謂排歌就是行數成排成排地唱下去,以完成每首歌的主題思想為止,可短至一二十行一首,也可長達幾百行甚至千行以上一首。排歌的句數和行數是由內容規定,每行的字數基本上是以五言或七言為基礎,而且伸縮性較強。壯語稱排歌為“歡排”(Fwen baiz,音譯),意指按一定格式成排地唱的壯族民歌。其特點是句不定字,段不定行(句),首不定段(章),押韻寬松,中間也可變韻,一排接一排連唱,頗有氣勢。排歌用結構相同或語氣一致的句式來描述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使語句整齊勻稱?!皻g”的意譯是“歌”,“排”字具有兩個含義:一是指按一定次序擺列的歌唱;二是指有一定長度、能獨立存在、較為完整的段落。它有可能是一首排歌,也有可能是整首排歌中的一節。其形式特征,擅長鋪排,多用排比句式,行數和字數及韻律為服從主題需要而按一定序列靈活多變。這種形式,極大地豐富了傳統民歌的藝術表現手法,增強了民歌的表現力。

二、右江地區壯族排歌調查研究

右江地區是壯族排歌的主要流傳區域,通過對其在分布區域、表現形式、演唱內容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初步實現對右江壯族排歌較為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1.分布區域。右江壯族排歌流傳于桂西一帶,包括百色市右江區、凌云縣、樂業縣、田林縣、田陽縣、田東縣、河池市巴馬縣等地,其中,百色市右江區是排歌流傳的主要區域。歌圩和歌會是壯族排歌重要載體。通過這個載體,壯族人追思先圣,拜祭祖先;以歌交情,唱歌求偶;賽歌賞歌,比智賽藝,游藝自娛。據統計,全區共有71個歌圩點,還有不定期的歌會,其中龍川、塘興、布林、陽圩、汪甸、泮水歌圩、歌會最為盛大。

2.表現形式。右江壯族排歌既可以男女對唱的形式出現,也可以講述頌唱的形式出現。排歌用于敘述,可以把客觀事物描寫得細致充分;用于抒情,可以把感情表達得酣暢淋漓。正所謂“排歌似布匹,絲線接著來”,排歌就像壯族民歌里的機關槍、連珠炮,具有火力密集的優勢。排歌明快流暢,回腸蕩氣,體現了壯族各式民歌的共有的純樸含蓄、剛健清新、豪爽風趣、韻味濃郁的民族風格。

3.演唱內容。右江壯族排歌的演唱內容涉及壯民族生活的各個領域,可以說是壯族生活的百科全書。排歌的內容很多,有傳授歷史知識和勞動生產知識的排歌,又有哭嫁、送葬、逃婚等方面的排歌。其中,表現愛情及婚嫁內容的排歌在壯族排歌中占據有重要的份量,如見面歌、求歌、接歌、對歌、交情歌、定情歌、誓盟歌、思戀歌、離別歌、相約歌等;還有相當部分的是傳授歷史知識,如古歌布洛陀的創天地和乜淥甲造人的排歌。此外,還有表現壯民族生活生產知識的排歌,兒歌和壯戲都廣泛運用排歌的表現手法。其所展現的內容豐富多彩,藝術形式絢麗,結構的善變靈活多樣,堪稱壯族民歌的奇葩。

三、右江地區壯族排歌的重要價值

1.文學價值。排歌獨特的藝術構思和表現方法,在我國各民族長詩中是少見的。其特點在于用鮮明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在抒情的氣氛中開展故事情節。有時雖然也在寫景物,但卻是為抒情需要而唱出來的,很能表達壯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這種抒情賦予了古典排歌作品以情摯意切、委婉細膩和悱惻纏綿的特殊格調,使之成為壯族文學的瑰寶,為學習、研究和借鑒壯族文學提供了一個獨特而典型的范本。

2.歷史價值。壯族排歌是反映壯族社會現實的史詩,它真實地描繪和反映了當時的時代壯族社會特定的歷史事件,它不是夸張的,而是歷史的見證,因而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比如排歌——天陰黑沉沉,日撕殺三次,官吹號相殺,上面死三千兵馬,下邊死五千官兵,乖妹喲死了個名官,死了兩個好青年,絲帶擺膝蓋,飄帶覆裸足、、、就反映了壯族社會特定的歷史事件。

3.民俗學價值。排歌通過盤歌、謎語歌等,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一排排的層層鋪敘,是反映壯民族的生活畫卷,這些對研究古代壯族民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4.語言文學價值。壯族排歌中有豐富的壯族語言文化,包括基本詞匯、構詞方式、語法結構等等,從中還可以了解古壯語豐富的文化內涵。

5.古文字研究價值。壯族排歌一萬多首,四萬多行,全部用古壯字抄寫,是借用漢字形、音、義按照漢字的構字方法構造而成的。對研究壯族文字的起源、發展及其所反映的古代壯族社會歷史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價值。

6.實際生活應用價值。排歌易學易唱,它所蘊含的社會歷史、人文地理、文學藝術等知識,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具有教育意義。

右江地區是壯族排歌的主要流傳區域,通過對右江地區的壯族排歌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在分布區域、表現形式、演唱內容和價值意義等方面進行闡述,對右江壯族排歌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本文為2014年度廣西高??茖W技術研究立項項目《廣西右江壯族排歌音樂文化研究》(項目編號:LX2014413)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音樂文化
廣西右江地區田東縣壯族排歌音樂文化初探
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大慶城市音樂文化建設
清水道教音樂文化在旅游資源中的開發利用情況分析
民國時期我國音樂的傳承
如何將聲樂學習作為音樂文化的積累
《粵江流域人民史》之廣西壯族音樂文化《劉三姐》
論吉林省少數民族戲劇發展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
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蘆笙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策略研究
西方音樂的魅力
試論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中學音樂的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