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環境舞蹈的藝術表征

2016-12-13 22:39李志波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觀眾空間

李志波

摘 ? 要:本文主要從環境舞蹈在相對于其他傳統性舞蹈而言的不同表現特征,分別從環境舞蹈的表現方式中的與觀眾關系、表演空間以及演員的訓練三個方面特征進行了分析,并分別從廣義和狹義上對環境舞蹈進行了定義,從而使得環境舞蹈這一新的舞蹈表現形式能夠融入更多的藝術形式來體現更深層次的情感空間與視覺效果,尋找我們內心所“感覺”的一種獨立的表現方式。

關鍵詞:環境舞蹈;觀眾;空間

中圖分類號:J705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070-02

一、何謂環境舞蹈

環境舞蹈是舞蹈藝術家們根據美國謝克納環境戲劇理論而總結出來的一種新的舞蹈表現形式。它也可稱為脫離傳統劇場之外的戲劇,脫離了傳統演出模式的戲劇,是20世紀人們在新的演出方式上做出的另一種方式來進行對舞蹈藝術表演形式的新探索。對于環境舞蹈的定義也是很寬泛的,從廣義上講,它包括了自然環境和生活空間、帶有觀眾席及舞臺燈光音響等設備的特定環境背景的傳統劇場表演空間、以皮娜·鮑什為代表的新舞蹈劇場性環境空間等等一些以特定的環境背景來表現的舞蹈形式;從狹義上講,環境舞蹈主要指相對于傳統劇場形式而言,并脫離劇場、回歸自然,客觀環境與舞蹈融為一體,并設定舞蹈動作與環境發生交流和溝通而產生一種新的視覺效果的表現形式的舞蹈,并僅僅以在自然生活環境空間內進行表演的舞蹈(對于“環境舞蹈劇場”這一概念,我們把它同樣可以歸屬于以皮娜鮑什為代表的新舞蹈劇場之中,這種劇場表演形式,對于不少職業舞者已經不陌生了)。

環境舞蹈對于賈德遜教堂新先鋒一代的異教徒們而言和對于傳統劇場舞蹈而言,都是對一種新的舞蹈表現形式的媒介的二次審度,舞蹈藝術的本質、歷史、功能、結構都是他們關注的話題,為實現他們的重要目的,尋找到他們自己的內心“感覺”,他們采用了看似“非表演”的方式,他們走出專門的劇場,拋開布景、音樂及限定性的舞臺等一些特定媒介,尋找他們內心所“感覺”的一種表現方式的獨立性。

二、環境舞蹈的藝術表征

環境舞蹈的發展以及對舞蹈藝術本身產生的普遍性影響都會使它在不同的大的社會環境下得到不同程度的認可或摒棄,但它的存在也必然有它的突出點或自身所具備的特殊性質。當然,環境舞蹈這一新生舞蹈藝術表現形式,所形成的自己的系統或觀眾群也必然有其特殊的表現特性:環境舞蹈所展現出來的特點與其他類型的舞蹈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分別是舞蹈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界限之自由性;舞蹈表演者表演的空間概念之大;環境舞蹈中演員的訓練和要求之獨特。

(一)舞蹈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界限之自由性

為什么說環境舞蹈中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界限有一定的自由性呢?我們先來看看傳統的舞蹈表演,舞蹈表演者有專門表演的舞臺,舞臺與觀眾席之間有一段距離,當舞蹈表演者在臺上表演的時候,觀眾在自己的觀眾席上面觀看,在表演的過程中兩者是沒有互動的,一直保持著一定距離的欣賞。但是對于環境舞蹈來說不僅僅這樣的,環境舞蹈已經突破了傳統舞蹈表演的方式,舞蹈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起來,表演者與觀眾的距離可近可遠,甚至可以融入在觀眾群中,比如在西蒙弗迪的《混亂》(1967年)中,表演者用了大約10分鐘的時間,依次從觀眾群中爬過,她還在美術館里演出了她的《滾筒》,在教堂里上演了她的《蹺蹺板》(1960年),在這些演出中,觀眾繞著相對平靜的表演者來回走動,如同真的在美術館里觀賞雕塑品。這同時也體現了后現代舞蹈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打破規范,取消界限,并追求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某種新型關系。再如,1969年在紐約市索霍區的“森林之樓”附近表演的《叢林地面》,編導:崔士布朗。該作品在一個12x14英尺大小的管道支架上進行,支架上系著繩索,繩索上拴滿了衣服,構成了一個堅固的立體平面。支架高度與眼齊平。兩個人在其中鉆進鉆出,動作很自然,當演員身體下墜時,一件衣物就變成了吊床,觀眾會迅速彎腰低頭,去看懸掛著的或攀爬于支架上的演員,觀眾有時身體向上伸展,并邊走邊去看支架另一端所發生的動作,也去有意識的觀看支架上方的活動?;蛟S這些并不是一開始就排練,也并不是演出的正式部分,但是在實際表演中,在環境舞蹈中的觀眾對演員動作有意識的近距離窺探并且隨意走動的去觀察這個舞蹈的管道支架的另一端發生的一切。在這些作品中,環境舞蹈的表演者與觀眾的關系的界限被打破,并對人體的要求更寬松,專業與非專業的界限也被打破,即所謂的將舞者等同于觀眾,將觀眾融合于舞者的新型自由開放的關系特征。

(二)表演的空間概念之大

舞蹈的表現是需要一定空間的,但是不同的舞蹈所需要的空間是不同的。環境舞蹈表演空間涉及之廣,這也是與傳統的舞蹈相對比得出來的結論:就傳統舞蹈而言,在表演的時候無論怎么占據空間,都只是占據現有的限定性的舞臺空間。但是對于環境舞蹈而言,到處都可以舞蹈,觀眾席上面也是表演的舞臺,樓頂上、大街上、廣場上、停車場、電梯里、樓梯間等都可以是表演的空間。1971年6月24日首演于紐約市南區從伍斯特街53號樓到拉菲特街381號樓之間的15座高樓的樓頂平臺之上的《樓頂》作品,編導:崔士布朗。舞蹈中的15位男女舞者分別站在15座大樓的樓頂平臺上,彼此之間的連接方式顯然由于大樓的高度不一而有意識地采取了不規則的空間布局,作品的表現空間從地面挪到了半空中,舞者的動作起伏于如此錯落的空間高度,觀眾和評論家從各自所處的位置上掃眼于整個都市生活,結合整個舞蹈帶來的感受,不禁感嘆: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為著自己的生活奔波著,而樓頂上的舞者們則仿佛是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只為一心去舞動,而完全忘記了自己的世俗需要。該作品的表現空間不僅僅是日常生活空間的一種轉變,它還映射到了人們的心理空間,空間的變換使得舞蹈在一種環境之下反映出一種特殊的內心情感,這或許也是我們當今社會中的一類群體的內心寫照,一心只為舞蹈(或自己內心所追求的事物)并努力拋棄世態雜念的“舞人”們的追求。環境舞蹈的創作不僅帶給我們視覺上的沖擊,在精神上也給予我們不同程度的慰籍。這都體現了觀眾的欣賞空間也會隨著環境舞的表演空間的改變而改變,甚至會映射到我們的心理空間。

(三)環境舞蹈中的演員訓練和要求的獨特性

?美國紐約大學理查-謝克納教授在《環境戲劇》中曾談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給“演員”二字帶來前所未有的尊貴,他使演員成了一個能理解和表現人的行為的情感、動機、活動和謀略的人。斯塔尼斯拉夫斯基譴責那些為喝彩而活著的懶惰的、縱容的、炫耀的、墮落的演員。這個偉大的俄羅斯導演堅持演員必須生活在他的“藝術的”生活里--無論是在臺上還是在臺下,都要有一種嚴格訓練,自我檢驗,高度的道德水平,優雅的鑒賞力的狀態。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演員必須學會如何在觀眾面前表現出“自然” ——這也正是環境舞蹈中的演員所應體現的一種舞蹈藝術觀念。

對于演員的訓練就像大海的地平線,你一直在接近它卻總達不到它。訓練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與其他形式進行配合,對于傳統意義上的“演員”二字來說,環境舞蹈演員不僅要有傳統舞蹈演員的基本功底之外,還有一些不同的訓練方式和要求,比如,在演員的自我訓練中,心理—肉體—聯想式練習和呼吸動作的基本的形體訓練可以相結合訓練,做到心理與外在的統一;環境舞蹈的體現一般是在一個開放的空間環境下發生的,就像前文提到的演員與觀眾的自由關系,那么,在這一點上同樣要求舞蹈演員與他們面對面地需要一種特殊的聯系的訓練方式,在這種訓練方式中,與對方近距離接觸,接納對方,放任自己;還可以用一種敘述的方式與其他結構形式與他人發生聯系,這種訓練可以與他人一同觀看游戲,一起滾動,一起飛跑,即興表演,公開排練等等形式進行訓練。在對演員的訓練中,包括通過呼吸的節奏、無聲調的說話(完全來自呼吸節奏的變化)、人體的收縮與彎曲等形式對環境作出一系列的反應,從而達到與“接納對方,放任自我”的訓練效果。另外,在傳統舞蹈中對演員的要求想必大家都知道是比較苛刻的,但在環境舞蹈的表演中,對演員的開放度是很大的,甚至會用到一些業余的和從未收到過舞蹈訓練的演員,也不會涉及到演員的年齡、職業等問題。2016年由我的兩位法國現代舞老師Phillppe Reinaldos和Sophi Matay共同創建了“La Volte”舞蹈協會,并專門做環境舞蹈形式的實踐活動,名字的由來是17世紀的一個現代舞作品的名字而命名,并且在8月28日上午10點,我的老師和包括我在內的五個學生共同參與了協會的第一次環境舞蹈實踐活動,地點在法國巴黎Morillons街道51號“Arthur et Juliette”咖啡館,這次舞蹈實踐活動后老師們就有提到:“以后會使用一些業余的或者熱愛舞蹈的人員參與到我們的舞蹈協會中,并共同出演一些類似的舞蹈形式,這種舞蹈形式并不是我們開始做的,這在巴黎很常見,如崔士布朗舞蹈團、巴黎國際舞蹈中心等一些院校團體都在進行,而我們只是為了更好的普及推廣這類舞蹈形式,讓更多的人去接受、去了解、去體會這種舞蹈形式”。這說明,對于演員的要求來說,環境舞蹈比其他傳統性舞蹈更加寬泛。

環境舞蹈演員不光是看舞蹈演員的修養與技能,而是更注重舞蹈演員對環境舞蹈藝術的一種“自然”流露。

三、結語

環境舞蹈所體現出來的藝術表征與我們經常所接觸的傳統性的舞蹈表現形式特征有其異曲同工之處,但環境舞蹈這一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僅僅是對舞蹈藝術的一種升華,更能映射出其他藝術門類的光輝,與建筑,藝術設計,美術,電影,音樂等等各大藝術門類的交融都給環境舞蹈以錦上添花之功,所以說,藝術是相通的,其表現形式也可以是相互的。特征的表現是其藝術突出個性表達,環境舞蹈這一新的表現形式,通過對環境,建筑,自然或城市空間的感知,已經走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使我們可以用更多的形式去參與藝術,表達藝術,領會藝術。越來越多的藝術工作者投身于環境舞蹈的創意設計編排之中,不斷升華自身以及映射自身對舞蹈藝術的探索與追求,他們深入挖掘人與現實空間環境之間復雜微妙的關系,讓更多的觀眾感受到不同的視覺沖擊的同時,用全新的眼光審視我們的生活環境空間,發現生命的本質所在。

猜你喜歡
觀眾空間
創享空間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創享空間
由“觀眾”到“演員”的轉變
淺談博物館陳列展覽要“以人為本”
淺議觀眾的認知在主題樂園互動設計中的主體地位
民生新聞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電視節目編排要做到更加合理和科學
學生不只是“觀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