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花朝戲藝術探討

2016-12-13 22:48黃麗華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黃麗華

摘 ? 要:紫金花朝戲作為廣東客家戲曲文化的代表之一,自清末民間藝人葉春林創辦長春花朝戲班,到2006年花朝戲正式納入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傳,它在發展的過程中除了傳承原本的文化底蘊精神,更不斷的固舊學新,成為我國戲曲文化中一股不可撼動的客家藝術?;ǔ瘧驘o論是起源還是特點或者表演形式,都對我國戲曲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花朝戲為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提供了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關鍵詞:花朝戲;花朝戲現狀;影響意義

中圖分類號:J82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147-01

紫金縣古稱永安,春秋時期地處百越,戰國時期屬于楚地,到了秦朝時期,永安處在南??げ┝_、龍川兩縣地,隋唐時期永安又歸屬善、興寧兩縣地。永安正式更名為紫金縣,是在民國3年(1914年),中央政府以紫金山命名正式批準永安縣改名為紫金縣。從戰亂的春秋時期到文明法制的現當代,紫金縣歷經兩千年之久,可謂是歷史底蘊深厚之鄉。而客家花朝戲就起源于歷史底蘊濃厚的紫金,花朝戲創作來源古代祭祀儀式“神朝”,清朝李調元在其著作《南粵筆記》中曾記載:“永安俗尚師巫,巫作姣好女子,吹牛角鳴鑼鼓而舞,以花竿荷一雞而歌。其舞曰贖魂之舞,曰破胎之舞,歌曰雞歌,曰煖花歌?!碑數厝朔Q之為“跳神朝”。

花朝戲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紫金縣為客家人之鄉,花朝戲也融入了當地客家習俗文化。清末民間藝人葉春林創辦長春花朝戲班,隨著時間的發展,花朝戲正式成為紫金當地的一種民俗藝術,直至2006年,花朝戲正式成為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傳之一。作為紫金縣花朝戲劇團成員之一,筆者主要從花朝戲的文化底蘊、特點、發展傳承現狀等幾個方面分析花朝戲的藝術性,并分析花朝戲對我國戲曲藝術的影響和重要性。

一、花朝戲的文化底蘊

花朝戲起源民間祭祀活動,后期發展除了融入客家文化,花朝戲的表演形式和劇目無一不展示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就表演形式中的舞蹈動作來講,花朝戲動作舞步源于鄉間人民的辛苦勤奮勞作。而這一系列的勞作動作形成的舞蹈動作,也從側面反映了鄉間勞動人民的辛勤樸素,同時這一套合成的舞蹈動作,也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從花朝戲的劇目來講,它大多數取材古代民間傳說,大多宣揚懲惡揚善、生活自由等積極主題。

二、花朝戲的特點

(1)民間音樂語言和文學語言結合?;ǔ瘧蚱鹪疵耖g,在發展的過程中更是融入了當地的客家習俗文化,它最鮮明的特色是將民間音樂語言和民間文學語言相結合,曲調通俗易懂,唱腔符合當地人的樸素朗健;在戲詞上,更是使用平白、樸實的字面意思,結合生動形象的表演形式和載歌載舞的熱鬧氛圍被當地群眾所喜愛;(2)舞蹈動作由鄉間勞動合成。除了民間音樂語言和民間文學結合是花朝戲的鮮明特點,舞蹈動作由日常鄉間勞動合成也是花朝戲的一大特點?;ǔ瘧虻谋硌菸璨街饕舌l間人民的勞動合成,比如砍柴、摘果、推磨、挑擔等,都可成為花朝戲的表演舞步。

三、花朝戲的發展傳承現狀

1.花朝戲“角色”發展現狀?;ǔ瘧蛟诳谷諔馉幹?,戲劇中的角色不過只有“生”、“旦”、“丑”三個,簡稱“三角戲”,抗日戰爭結束之后,花朝戲劇組到紫金山區演出,開始接觸外界其他戲曲文化,花朝戲藝人在保留著傳統的客家習俗藝術文化特點的前提下,吸收引進了其他戲種表演形式,新添細分了不同角色,豐富了花朝戲的表演藝術。比如在角色上,除了生旦丑,抗日戰爭結束后更衍生出了正生、小生、老生、正旦、花旦、小旦、青衣等角色。在曲目上,更移植了花鼓戲中的《大鼓鑼》、《補鍋》等曲目。

2.花朝戲表演形式發展現狀。新中國成立之后,花朝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為了順應時代發展,花朝戲也開始取長補短,對表演形式進行改革和探索。比如原有的花朝戲表演形式動作多為純樸、粗獷,在改革創新之后,花朝戲在表演手法上添加了采茶戲的“碎步”、“采茶”、“扇花”等舞蹈動作,更添加了水袖、身段等表演技藝,使得原本平淡單一的動作更加的柔美和灑脫,表演藝術也更加的豐富。如花朝戲《挑女婿》這一劇目中,就使用到了水袖、身段等表演技藝。一部戲曲好不好看,吸不吸引觀眾,除了舞臺背景音樂效果,更重要的是,表演者舞蹈的功底和表演的技藝。

3.花朝戲唱腔發展現狀。在花朝戲的唱腔上,男人原本用平喉,旦角用假嗓,男女均用平喉,尾句常有幫腔。而現在,引進了大量民歌和絲弦小調,唱腔也突破了原來的低沉哀傷平調,設計了一套以人物基調為音樂基礎,配合“散板”、“慢板”、“原板”、“快板”等板式組成的有層次的成套唱腔。

總之,花朝戲發展至今,其在保留本戲曲獨有特色的基礎上,更移植了其他戲劇的精粹,完善了本身在角色、唱腔、表演等形式上的不足,更豐富了花朝戲的藝術性。

四、結語

花朝戲班從清朝末年開始創辦,直到現在超過100年的歷史,它作為獨屬客家文化的小戲種,無論是在唱腔、舞蹈動作還是語言魅力上都表現了紫金客家人民的文化習俗。同時,藝術源于生活,花朝戲所表演的勞動舞蹈動作,更是對我國純樸善良勞動人民的肯定和贊揚。除此之外,花朝戲的傳承發展花朝戲起源的宗教儀式“神朝”,對于我國研究嶺南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陳中秋.廣東珍稀戲曲發展源流概述[J].嶺南文史,2014(04).

[2]諸小妮,林超強.論花朝戲的語言藝術[J].大眾文藝,2014(09).

[3]王曉燕.花朝戲聲腔溯源[J].藝海,2013(0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