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可夫斯基鋼琴曲《dumka》的音樂分析及演奏技巧

2016-12-14 21:48楊雅茗
藝術科技 2016年10期
關鍵詞:演奏分析音樂分析柴可夫斯基

楊雅茗

摘 要:柴可夫斯基是俄國著名民族樂派作曲家,在音樂界也是俄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創作手法多種,經常使用現實主義的手法來創作,他用這種創作手法寫出了當時俄國人民的情景也寫出了當時人民在面對困難時的積極、樂觀、不屈不撓的精力,他的鋼琴作品在那個時候是最有民族性的鋼琴音樂?!禿umka》是他創造高峰期的典型作品。該曲運用當時俄羅斯的黑暗統治當作創作材料,通過柴可夫斯基當時的心理感受和強烈的內心斗爭,寫出了柴可夫斯基對當時俄國統治階層的黑暗的不滿和對俄國政治規則的不贊同,也寫出了作者的愛國主義豪情。本文將從柴可夫斯基一生中創作的曲目、《dumka》的創作背景和創作風格、整體結構、音樂分析、演奏技巧和分析重難點的方式,來幫助大家更充分的理解本首曲子,更好地掌握本首曲子,讓大家能夠更加準確地演奏出本首鋼琴曲,更加完美地表達出柴可夫斯基《dumka》這一首鋼琴曲的情感。

關鍵詞:柴可夫斯基;音樂分析;演奏分析;《dumka》

0 前言

柴可夫斯基——俄羅斯音樂大師,俄羅斯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優秀代表人物。因為他在性格上較為孤僻的原因與人接觸得較少,所以音樂成了他表達感情的重要工具,也是他宣泄情緒最好最有效的方式方法。他的音樂也與當時人民的生活緊密相連,帶有濃厚的悲情色彩,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通過民間歌唱、跳舞作為作品寫作靈感,將俄羅斯民間藝術里面的優點、長處全力的寫入音樂當中。

《dumka》是他音樂創作中最具有悲憫心和民族特性的代表作品。本文最主要的就是研究探討柴可夫斯基鋼琴曲《dumka》的音樂特性、彈奏技巧,并且聯合本人自身對于《dumka》的彈奏經驗,在這方面為大家提供幫助,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 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及創作

生平簡介: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llyich Tchaikowsky,1840年 ~ 1893年)出生于烏拉爾的伏特金斯,柴可夫斯基的童年時代是在一個中等的充滿音樂氣氛的貴族家庭成長的,他的父親會吹奏長笛,母親也非常熱愛音樂并且會彈奏一些簡單的鋼琴曲。柴可夫斯基從小就深受其父親母親的影響,也非常熱愛音樂,1850年進入圣彼得堡法律學校學習,并且選修了音樂;在1861年的時候就進入俄國彼得堡音樂班學習關于作曲理論方面的知識,在1862年的時候開始進入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865年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音樂學院完成了學業,從那時開始正式踏上了的音樂創作的階梯。

2 《dumka》的創作背景、創作風格及藝術特點

2.1 創作背景

1885年是柴可夫斯基的創作高峰期。那一年俄國人民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在這種現實的無力感和內心的強烈愛國熱血的矛盾中作者堅持創作,終于在1886年2月創作完成了《dumka》。

《dumka》最早是烏克蘭民族的民間音樂,在19世紀才開始流行于斯拉夫民族各國。在《dumka》中柴可夫斯基將斯拉夫人民堅韌不拔、堅強不屈、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完整的寫了進來,使整首曲子具有了強烈的民族特性。

2.2 創作風格

《dumka》以“俄國鄉村景色”為副標題獻給法國鋼琴家馬蒙泰爾。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柴可夫斯基巧妙地使用副標題的形式,使音樂形象更加鮮明,人們想象的方向更加明確。柴可夫斯基采用民間音樂舞蹈作為創作素材,將當時的社會現狀和人民的生活狀態真實地反應在他的音樂中,使他的音樂具有了濃厚的民族色彩,也因當時的社會現狀具有了濃厚的悲情色彩,更體現了柴可夫斯基的愛國情懷。

2.3 藝術特點

(1)悲情色彩。柴可夫斯基的《dumka》反映了當時現實生活的殘酷和作者對于美好生活的憧憬,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平民百姓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柴可夫斯基用音符的形式將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態表現在了他的作品中,讓這些苦難快點走遠吧,這是柴可夫斯基當時想要表達的,也想通過音樂的形式讓人們看到希望。

(2)民族風格。人們在勞動和喜豐收的時候都會用音樂和舞蹈來表達他們喜悅的心情,所以民間音樂是音樂創作的重要素材。而柴可夫斯基就把這一點發揮到了極致,他充分的運用民間音樂和民間舞蹈節奏來創寫自己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經??梢钥吹疆敃r人民生活的狀態,人們的喜悅、快樂、收獲、悲傷等各種各樣的情緒我們都能在他的音樂中聽到。藝術本身就離不開現實生活,藝術本身就是源于人民的勞動和生活。

3 《dumka》的音樂分析

由表1的結構圖可以看出整首曲子分為三個部分,共138個小節,屬于單三部曲式結構。

第一樂段(1-45):本曲一開始展現主調c小調,如歌的小行板Andantino cantabile輕柔的c小三和弦開始,以Ⅰ—Ⅳ—Ⅴ—Ⅰ的和聲走向緩慢的響起,整段的力度基本都是由P或是mp、pp的力度演奏,像是在回憶過去的故事,情緒憂郁、低沉,帶有濃厚的悲情色彩。1-16小節是這首曲子的主題,全曲始終一直以這個主題發展,整首曲子都會看到這個主題的身影,悲涼而優美,所以稱為“悲歌”。這一段的旋律基本都是在右手上聲部,主題音符時值長、速度慢、平穩悠長,體現了作者的感情起伏和內心活動的演變過程。

這里就充分地體現出了俄羅斯人民的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也充分地反映出了俄羅斯人民對于生活的態度。這一部分的主題生動積極,剛勁有力,曲譜上一串連的強音記號那里我們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從主和弦和屬和弦的交替切換到六級和弦和三級和弦的交替更加增進了音樂的快感。且在這一部分的節奏、力度、速度上也和第一樂段有了鮮明的對比,第二樂段就給聽眾一個眼前一亮的感覺,有一種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舞蹈畫面感。大量的舞蹈型節奏的運用是整個感覺進入了一個歡快的舞蹈場面,讓人們在聽到的時候忘記了之前悲傷,盡情地享受在這個舞蹈之中。

4 《dumka》的演奏技巧分析

4.1 音色

一首鋼琴曲最難處理的部分應該就是音色的處理了,而且音色也是最能考驗演奏者技術水平的。音色的處理與把握對于鋼琴的演奏是非常重要的,處理得當的話整首曲子都會顯得更加的生動靈活,然而我們又怎樣才能彈出好聽的音色呢,這就有一個重要的技巧了——觸鍵。

這里對觸鍵的要求就是相當有水平的。這(下轉第頁)(上接第頁)里就適合慢下鍵由手臂帶動手腕向前進,這樣才能夠讓這里富有歌唱性,譜子上標注的p并不代表軟弱無力,這里只是聲音稍小一點,每個音還是要很清楚,在這里表達的是一中述說,講述當時社會的殘酷,心里是很悲憤的,但是這個我們又不能大聲地說話,所以這一部分的處理是最難的。這一部分的和聲一定要談的很有厚重感,在表達內心的沉重。

4.2 旋律

在柴可夫斯基鋼琴曲《dumka》中,從頭到尾不管是那一部分都可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注重旋律的人,每一句都可看到優美的旋律線條,他的旋律充滿著歌唱性、真實性,讓我們在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跟著它哼唱,一起進入旋律給我們帶來的那些不同的意境,一起感受著音樂給我們帶來的不同的情景。所以在彈奏這首曲子的時候一定要先把每一句的旋律找出來,在彈奏的時候才能更好地把旋律彈奏出來,給我們更好地聽覺效果。如這首曲子的第一樂段開頭,這里的旋律都很清楚,在我們右手的第一聲部上。

4.3 力度

力度,在我們剛開始學習音樂的時候老師就開始強調了,力度的變化使得音樂產生了變化,不同的力度可以表現出不同的音樂性格,在這首曲子的曲譜上也是有很多p 、f等標注,這些都是力度的表示,這首曲子最弱的ppp到最強的fff都有,變化空間也是相當大的,這就可以看出當時柴可夫斯基當時寫作這首曲子內心的情感變化是多么的大。但是如果這征收曲子沒有任何力度的處理,從頭到尾我們都用一個力度去演奏,這首曲子沒有任何的波動起伏,那又怎么能夠表達作者當時內心的情感呢?

4.4 踏板

踏板——鋼琴的靈魂。在演奏中我們離不開踏板,最常用的踏板就是左踏板(弱音踏板)和右踏板(延音踏板)。延音踏板就是起一個聯唱聲音的作用,可以補充演奏者在彈奏過程中不能演奏的長時值的音使音樂更具有流動性,旋律更加的優美。

這里是我們整首曲子的開頭部分,從一開始我們就可以將踏板輕輕地踩下,到我們旋律歌唱到第二句的時候再換,每一句之間在換踏板的時候不僅要做到換的干凈,而且也不能夠讓音樂斷開失去流動性,這就需要我們的熟練度了。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都是連起來踩放,

5 結語

《dumka》是柴可夫斯基巔峰時期的創作作品,整首曲子采用單三部曲式結構,從悲傷的現實社會到作者對于未來美好的想象也可以說是對于以前生活的回憶,人們載歌載舞、歡聲笑語,最后回到現實的殘酷,傷心低落的情緒再一次蔓延。利用這種曲式結構表達出了當時現實生活的殘酷和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憧憬。

演奏時要結合整首曲子的感情再加上我們的各種技巧,比如音色的處理、踏板的運用、節奏力度的把握、曲子旋律的律動等來完成整首鋼琴曲,當然不止這些就能夠完美地表達出來整首鋼琴曲的情緒感情,我們自己彈奏的時候自己內心聽覺也很重要,演奏這首曲子就是完全地將你內心的感情表達出去。

參考文獻:

[1] 肯尼迪·邁克爾.牛津簡明音樂詞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1.

[2]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外國音樂詞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8.

[3] 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4] 馬里.柴可夫斯基鋼琴曲作品dumka的探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

[5] 彭志敏.音樂分析基礎教程[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6] 聶慶梁.西方古典音樂入門(二)[J].西方音樂,2011.

[7] 張藝馨.柴可夫斯基鋼琴曲dumka的演奏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4.

[8] 湛命.柴可夫斯基dumka霍洛維茲錄音版本研究[J].音樂大觀,2013.

[9] 馮志平.西方音樂史與名作欣賞[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演奏分析音樂分析柴可夫斯基
采訪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選拔賽
教育部批準我校設立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藝術學院
孤獨與詩意的交織
簡論區域民族音樂田野調查研究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