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節水灌區綜合水價改革方案的探索

2016-12-14 08:56馮熊張興旺
科技創新導報 2016年20期
關鍵詞:改革措施

馮熊++張興旺

摘要:文章以榆中縣三電灌區為例,介紹了三電灌區基本情況,全面實施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制度,建立產權明晰、管護責任明確的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節水、與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相匹配、與農田水利投融資體制相適應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構建農田水利工程良性運行長效機制,實現農業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約轉變。實行水價改革的目標是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提高水利用率、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建立農業節水精準補貼機制和節水獎勵機制。具體的水價改革措施有確定農業水權、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實行水權轉讓等。實行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是節水增產,經濟效益顯著,改善水利基礎建設,增強水利工程抵御災害的能力。

關鍵詞:三電灌區、水價改革、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 F323.2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7(b)-0000-00

1.項目概況

榆中縣三電灌區地處黃土高原,氣候干燥,雨量稀少,屬溫帶半干旱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6.6℃,極端最高氣溫34.5℃,極端最低氣溫-27.2℃,年平均降水量406.7mm,年降水量變率大,最大年為最小年的2倍。年平均空氣濕度62%,年平均蒸發量1406.8mm,干旱指數2.2,年平均日照時數2665.9h,年平均無霜期153天,年平均降雹期2天,多年平均風速1.5m/s,定時觀測最大風速15m/s,最大積雪深度16cm,最大凍土深度118cm。

2.改革目標

(1)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以三電灌區取水許可9800萬m3為最高用水總量紅線,以水權制度改革確定的年定額配水量7390萬m3為農業供水總量控制目標,明晰農業水權。并在完善計量設施基礎上,實現終端計量和精確配水,逐步推行分作物種類定額配水。

(2)配套完善末級渠系,提高水利用率。利用中央財政1000萬元的末級渠系改造補助資金,對示范區末級渠系的渠道和量水設施進行改造,建成一個工程完好、配套齊全的工程體系,并實現精準配水。使示范區末級渠系工程完好率達到80%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數由目前的0.57逐步達到0.73。

(3)完善水價形成機制,探索分類水價和超定額累進加價機制。對三電灌區骨干工程農業供水價格進行成本監審,通過增加財政“兩費”補貼、擴大灌溉面積增加配水量、發展非農用水產業等途經降低供水成本,并適當提高農業水價,使執行水價達到運行成本水平。制定分類價格政策,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實行不同供水價格。在作物定額管理基礎上,制定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促進農業節水。

(4)建立農業節水精準補貼機制和節水獎勵機制。通過政府財政支持、實行分類水價、超定額累進加價等渠道籌集資金,建立農業節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通過對農民用水戶協會和種植用水大戶的獎勵,鼓勵推廣滴灌、壟膜溝播等灌溉和農業節水技術,提高農業用水戶節水的效益和積極性。同時,鼓勵農民用水自治和產業化種植結構調整。

3.改革措施

3.1確定農業水權

項目區按照灌區9800萬m3取水許可量為最高用水總量紅線,以水權制度改革確定的年定額配水量7390萬m3為農業供水總量控制目標,明晰農業水權。以土地承包確權登記在冊的耕地面積為基礎,將三電灌區水權核定到21個協會和58個行政村,將水權逐級分配到行政村或協會,并將其中示范區的所屬6個協會和具備條件的1個行政村、1個協會的水權核定、分配到戶。首先根據土地承包登記在冊的耕地面積,對58個行政村和21個農民用水戶協會的初始水權進行確權和水權證發放。

3.2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

3.2.1國有水利工程成本測算

經榆中縣物價局監審,近三年總成本為13044335.68元。其中:制水成本821650.44元、輸水成本10471231.47元、期間費用1751454.21元。三年平均供水量為23661819m3。經測算近三年單位運行維護成本為0.55元/m3。

3.2.2末級渠系水價

末級渠系水價由合理的管理費用、末級供配水人員勞動補貼、末級渠系維修養護費用等三部分構成。

三電灌區自2009年以來,已成立21個農民用水戶協會,參與用水戶8063戶,管理灌溉面積54282畝。平均每個協會管理費用1.6萬元,依此作為管理費用計算的依據,計算管理費用34.5萬元。協會管理的灌區末級渠系供水的固定資產測算值230萬元,其維修養護費用按照資產的1.5%計算,維修養護費用3.45萬元。末級渠系供水費用=管理費用+配水人員勞務費用+維修養護費用=37.95萬元。

三電灌區近三年協會農田灌溉平均年供水量948萬m3,目前灌區支口已實現了精準計量,但田間計量設施配套還不完善,因此灌區末級渠系計量點按支口計量,終端供水量為948萬m3。末級渠系水價=末級渠系供水費用÷終端供水量=0.04元/m3

3.2.3灌區終端水價

終端水價等于國有水利工程供水水價與末級渠系水價之和,國有水利工程運行成本水價為0.55元/m3,末級渠系水價0.04元/m3,三電灌區農業終端運行成本水價為0.59元/m3。

3.3建立農業節水精準補貼機制和節水獎勵機制

3.3.1建立農業節水精準補貼機制

為了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和節約用水,項目區將探索建立完善的農業節水精準補貼機制和節水獎勵機制。重點對節約用水的農民用水協會、土地流轉用并集中種植高原綠色蔬菜的用水大戶(50畝以上)進行補助,激勵農民節水,鼓勵調整種植結構和生產模式,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3.3.2建立節水獎勵機制

建立節水獎勵基金,制定規范基金管理的相關制度。通過適當提高水價、推行分類水價、超額累進加價措施增加的水費收入全部進入節水基金,每年年末從節水基金中提取70%作為節水獎勵資金,剩余的30%由用水戶協會作為管護經費使用。用水戶協會根據提取的獎勵資金規模和工程當年節水量計算出獎勵單價,再按照用水戶水權額度和實際用水量的差值確定其節水量,由此得出用水戶的節水獎勵金額。通過實施獎勵措施,推動灌區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技術和壟膜溝播農業技術的普及和高原綠色蔬菜的種植規模。

3.4實行水權轉讓

探索建立水權交易市場及可操作的水權交易辦法。用水戶依法取得的農業初始水權在采取節水措施后,其節余水量可在其所屬的用水戶協會內自主交易;用水戶協會結余的水量可在灌區范圍內進行交易;灌區結余的水量由政府以不低于灌區現執行水價進行回購,通過調節功能向工業、城市用水轉移。通過回購政策,體現政府對享有初始水權農民利益的保護,讓節水農戶充分享受水利改革帶來的紅利,激發農民群眾節水的積極性,變“要我節水”為“我要節水”。

4.效益分析

4.1經濟效益

項目實施后,提高了渠道水的利用率,斗渠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8提高到0.92,農渠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85提高到0.9,經計算畝均節水69m3,總節水量為141萬m3,每方水現行水價按0.395元計算,節水效益為56萬元。本項目實施后,末級渠道改建后改善了田間灌水條件,有利于適時適量灌溉,能有效滿足作物生長的需水要求,從而提高產量及品質,同時可促進種植結構的優化調整,收到增產增收的效果。本項目可改善灌溉面積20457畝,根據當地類似工程調查資料分析,年增產值可達651.45萬元。按效益分攤系數0.5計算,增產效益325.73萬元。根據已建田間工程統計資料,渠道配套完善后灌溉速度快,澆地效率高,可縮短灌水時間,節省灌水用工,按每畝年節省人工1個,每個工以80元/日計算,20457畝地每年可節約費用約163.66萬元。綜上所述,本項目年增效益總值為545.39萬元。項目區總人口11577人,農民年增加毛收入471元。

4.2社會效益

農業綜合水價改革試點項目實施后,項目區水利基礎設施將進一步完善,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區域生態環境,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通過完善計量設施、明晰工程權屬、建立水價機制、組建用水戶協會、建立農業節水精準補貼機制等一系列舉措,可有力推動項目區節水和工程良性運行,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對促進本區域經濟發展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同時,通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增強農田水利工程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文輝,莊浪縣基層水利服務機構建設及農村水價改革情況探討,水利水電建設,2015年第15期

[2]王薇,苑先動,孫力,禹城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實踐,中國水利,2015.8

[3]盧竹生,劉品章,梁金文,江西大型灌區農業水價分擔模式探討,中國水利,2015.12

[4]張建勝,甘肅省農業水價改革的實踐與思考,中國水利,2015.18

[5]潘艷純,灌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探索,湖南水利水電,2014年第5期

猜你喜歡
改革措施
關于水文水資源工作發展的分析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引導”策略探究
我國八年制醫學教育現狀分析及改進思路探索
我國高等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影響因素及改革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