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牧區支付服務環境建設的調查

2016-12-16 00:51賈虹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7期
關鍵詞:支付農牧區調查

賈虹

摘要:農牧區金融服務尤其是農牧區支付服務環境建設相對滯后,一直是我國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本文從阿拉善盟實際出發,分析了目前農牧區支付服務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農牧區;支付;調查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2

一、阿拉善盟地區農村牧區支付結算服務的基本情況

阿拉善盟地處內蒙古最西部,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下設3個旗,2個自治區級開發區,24個蘇木鎮,191個嘎查(村),是全區人口最少的盟市,全盟總人口23.8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35萬人,鄉村人口5.5萬人。全盟經濟主要以資源售讓為主,經濟支柱產業主要以煤炭、化工為主,農牧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域文化差異較大。全盟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369億元,各項貸款余額為361億元。阿拉善盟地區的金融機構主要集中在巴彥浩特、達來庫布、額肯呼都格、吉蘭泰、烏斯太等經濟發達地區,在部分蘇木鎮還保留有農村信用社機構和郵政儲蓄機構。目前來看,阿拉善農村商業銀行,是基層農牧區支付服務的主力軍。近幾年農村銀行進一步拓展和延伸支付清算網絡在農村、牧區的輻射范圍,已開辦的結算業務項目有大額支付結算業務、小額支付結算業務、省轄匯兌業務、農信銀電子匯兌業務、銀行卡業務(借記卡業務)等,進一步提高了農村牧區金融服務水平。截止2016年6月末,全盟共有ATM機369臺,POS機3580臺(含非金融機構905臺)。其中農村地區布設ATM機77臺,POS機433臺(不含非金融機構)。全轄借記卡發卡量為101.15萬張,信用卡發卡量為9.22萬張,借記卡占總發卡量的67.65%。

二、阿拉善盟地區農村牧區支付服務環境建設面臨的問題

(一)支付網點和設施配置不均衡。一方面,由于歷史和經濟的原因,全盟金融機構網點基本上集中于旗縣或鄉鎮,真正的基層農牧區多數仍為空白。目前,全盟除三旗政府所在地及烏斯太開發區、吉蘭太鎮金融機構設置相對較全外,其余20多個蘇木只有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代辦理機構,所有嘎查沒有一家金融機構。近年來,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國有商業銀行機構網點從農牧區基本退出,目前,農牧區主要結算主要由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辦理,基本形成了以農村信用社為主體、以郵政儲蓄為補充的農牧區結算業務格局。

(二)助農金融取款點選址困難。一方面一些比較偏遠的嘎查、農牧區常住人口少,人員居住分散,設置服務點的業務量小,甚至未發生業務,年業務量少于50筆;另一方面除農忙季節外,農牧區常住人口為原有人口的25%左右,最低的不足10%。從農牧區金融需要的方面看,農牧民只是在生產旺季時有一定的金融服務需求,其他時段“助農金融取款點”機具使用效率較低。從農牧區消費水平的方面看,由于嘎查村便民超市的經營規模較小、商品種類單一等原因導致農牧民對非現金支付消費意識較低,低效服務點較多。

(三)農牧區支付建設滯后,非現金支付工具功能運用不充分

一是農牧區金融機構組織體系不健全。首先,商業銀行為降低營運成本,結算業務重大中城市、輕鄉村城鎮,使得農牧區相對完備支付結算服務功能數量大幅減少。其次,金融機構對市場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忽視了農牧區市場支付結算需求,沒有對其傾注足夠的資源改善農牧區支付結算服務手段。第三,金融機構出于風險控制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擔心開通大、小額支付系統后增加風險點,并難以控制成本。第四,是對新型、適合農牧區使用的支付結算工具和產品宣傳不夠,導致產品推廣不力。

二是受理環境不佳。據調查,阿拉善盟境內邊遠旗縣僅安裝有ATM機十幾臺,POS機百余臺,銀行卡業務發展受到嚴重制約,目前商業、餐飲等零售服務業銀行卡受理覆蓋率僅為46%,并且只能在縣級以上城鎮小范圍使用。另外,銀行卡應用領域窄,尚未廣泛應用到水、電等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用事業繳費領域。

三是基層金融機構出于風險控制等原因,一般較偏好傳統的、熟知的業務品種,目前邊遠農牧區支付結算仍以傳統的支票、電子匯兌和委托收款為主,且現金支票占比偏高,本票、信用證等業務很少涉及。

(四)農牧民對于非現金支付工具的認知度不高

雖然現階段農牧民正逐漸接受非現金支付工具,但限于農牧民的需求因素和文化程度等影響,整體認知程度并不高。主要原因有四點: 一是宣傳工作不夠深入到位,特別是對支付工具使用的基本知識缺少通俗明了的解釋說明;二是受傳統消費習慣影響,農牧民普遍采用現金結算,現金消費習慣根深蒂固,對非現金支付工具缺乏必要的認知,對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難以接受。長期的現金交易使農牧民沒有通過轉賬進行資金往來的意識; 三是對銀行卡和手機支付缺乏“安全”感,看不到實實在在的交易金額及存款余額,總擔心交易是否成功,寧愿用傳統的存折辦理存取業務;四是調查也顯示,雖然在農牧民中盡管多數人持有銀行卡,但常年不用的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手機支付的經常使用者更屬鳳毛麟角。而部分農牧民更不懂得如何安全使用銀行卡,安全用卡的意識相對較弱,遏制銀行卡詐騙的犯罪形勢仍非常嚴峻,銀行卡的推廣、風險防控工作存在較大的難度。

(五)支付結算隊伍人才缺乏,創新業務發展緩慢

基層金融機構支付結算人才匱乏,現有人員對于新的金融知識、業務技能以及計算機等運用能力欠缺,柜臺業務人員電算化知識和技能亟待提高,人才成為支付結算特別是非現金業務發展的“瓶頸”。

三、對策建議

(一)強化宣傳引導,提高農牧民持卡用卡意識

農牧區居民支付知識缺乏,不會操作利用現代支付平臺和支付工具,是當前制約農牧區支付服務環境建設進一步推進的最大因素之一。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統籌社會力量,充分利用媒體、網絡、櫥窗、宣傳畫、現場解說等符合農牧區特點的形式,加強現代支付常識的宣傳普及工作,并持之以恒,力求實現農牧區大多數居民了解并能使、會用現代支付工具,滿足農牧區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優化農村支付網點和相關設施配置

在支付網點和相關設施配置上,應根據農牧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地域特點積極引導、扶持金融機構科學調整布局,并適當向農牧地區傾斜,進一步擴大覆蓋面。鼓勵農行、聯社、村鎮銀行堅持“三農”服務定位,充分發揮其在支付結算方面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并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資金投入,改善農牧區的設施受理環境。大力推廣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新型支付業務,不斷擴大使用面。鼓勵金融機構通過開展保險費、水費、電費、農牧民補貼等集中代收、代付業務,推廣新型支付工具的應用。

(三)大力改善農牧區支付環境,增加對農牧區基礎設施的投入

由于農牧區金融機構網點的匱乏,使得現有農牧區金融機構無競爭意識,金融服務水平和質量普遍不高,農牧區金融資源無法合理有效配置。建議通過合理布局城鄉機構網點,提高基層金融服務水平和質量??梢試L試在銀行卡使用較多的鄉鎮增設自助營業廳或自助設備等,也可以在經濟較發達的農牧區增設刷卡設備,既可以方便當地居民自助存取款和繳費,又能降低金融機構運營成本。同時應適當加大投入、增加設備、引進人才、強化管理、完善功能,切實做好支付結算相關工作,有效滿足農牧區經濟發展需要。

(四)加大農村支付業務創新和推廣力度

積極研發適合農牧地區使用的金融工具,創新運做管理模式,提高支付效率,拓展非現金支付工具使用范圍。一是立足農牧區實際,開展支票影像系統、網上跨行支付系統使用,積極推進票據業務發展。要了解和掌握農村企業辦理支付結算的需求,結合農牧經濟發展的現狀、農村信用狀況和農村的習慣,推行適合農村企業的票據業務。二是在農牧區推廣和運用新興支付工具。支持和鼓勵銀行機構在支付服務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蘇木、鎮推廣使用網上支付、電話支付、手機支付等新興支付方式,引導農牧民積極使用電子支付產品,加快電子支付工具在農牧區的普及,逐步建立起以銀行卡為主體,以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特色支付工具為補充的適應農牧區經濟的支付工具體系;三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在加強安全管理,防范支付結算風險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推行支付密碼和個人支票業務,鼓勵農牧區個體工商戶、個人使用支票等,辦理轉賬結算,不斷創新和豐富農牧區支付結算工具,四是大力宣傳推廣全國支票影像系統及網上跨行支付系統業務,分散接入農牧區各網點,使其更好地為農牧區提供多種現代化支付結算服務。

(五)加強金融機構人才儲備和培養,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一線金融網點尤其要加強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人才教育培養的投入力度,打造專業知識強、業務能力精、懂管理、會管理的人才隊伍,更好地服務“三農”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勇曉東 進一步完善農村支付結算環境的思考[J].金融縱橫,2012(10).

[2]阿拉善盟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4月9日.

作者簡介:賈 虹(1970-),女,經濟師,研究方向:金融業務。

猜你喜歡
支付農牧區調查
西藏農牧區戶用沼氣發展的思考
農牧區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要對癥下藥
中國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機遇與對策
天臺縣城區有毒觀賞植物資源調查初報
山南地區農牧區防雷現狀和對策
西藏農牧區婦女健康的調查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