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基于農業循環經濟的新型農民的內涵與需求

2016-12-16 08:40于泊洋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7期
關鍵詞:新型農民需求

于泊洋

摘要:新型農民是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生產科技化的需要、是適應農業循環經濟資源配置市場化的需要、是農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需要。本文著重分析了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新型農民的內涵并闡述了其需求。

關鍵詞:農業循環經濟;新型農民;需求

中圖分類號:F320.1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1

一、基于農業循環經濟的新型農民的內涵

新型農民不僅僅能夠從事農業生產,而且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不僅僅經營方式實現了規?;洜I的改變,而且民事法律主體地位也實現了企業法人的改變。具體而言,基于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新型農民的內涵。

1.新型農民具有適應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文化和技術

新型農民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物和必然要求,他們適應和深刻把握了知識資源的重要性、知識和人力資本的價值性、知識競爭的殘酷性。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農業物質循環高效利用及減量技術、農業系統水循環利用關鍵技術、農業耕種節能關鍵技術等農業循環經濟減量化技術;需要可再生資源的直接還田技術、可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技術等農業循環經濟再利用技術;需要畜禽糞便利用技術、農作物秸稈再利用技術、污水凈化利用技術等再循環技術,因此,對新型農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是掌握系統工程、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新材料和新能源的現代農民,掌握和具備了這樣先進技術和科學文化的新型農民一定也是懂得如果獲取更多經濟效益、如何適應市場競爭、不斷推進農業集約化、機械化和信息產業化的經營型農民。

2.新型農民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

新型農民不僅僅應該具有專業的農業生產技能、強烈的服務意識和創新精神、更應該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作為有效調節同他人和社會關系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一種體現,不僅僅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三個最基本的素質,其內涵也是不斷豐富和更新的,對于新型農民而言,應該同時具有科技素質、政治素質、經濟行為素質、身體與心理素質等。新型農民不僅應該具有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尊老愛幼、勤勞樸實等傳統道德規范,而且應該具有集體主義觀念、樹立創新意識和市場競爭意識等現代思想觀念、擁有正確和堅定的理想信念。

3.新型農民具有結構的層次性

基于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新型農民具有農業生產者、經營管理者、創業者、服務者、銷售者等多重身份,并具有與之相適應的角色地位。新型農民一般可以分為三個結構層次:一是產業支撐型新型農民,這類群體中的農民具有適應農業產業化的科學文化知識、農業技能專長,他們是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中的技術能手和骨干;二是技術服務型新型農民,這類群體主要包括鄉村醫生、農民技術員、畜牧獸醫防疫員、生態管護員、護林員、鄉村公路養護員等公益型農民,他們掌握著農業產業化進程中比較緊缺的人力資本;三是拔尖型新型農民,這類群體主要包括農村經紀人、新型農場主、農村村干部、農民企業家等,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先進技術和管理技能,從事著具有較好發展潛力和技術含量的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特色農業、農村商業、農村服務業等項目,是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支撐力量。

二、新型農民是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

1.新型農民是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生產科技化的需要

農業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現代農業,是技術密集型的農業、市場導向的農業、信息的農業,也是生態環保型的農業。它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支撐,但更離不開農民在購買生產資料、選擇農業技術、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風險決策等方面的主導作用。作為微觀決策主體的新型農民不僅通過不斷接受較高層次的教育而具有了較高的文化素質和掌握了較專業的農業科技知識,從而能夠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而且新型農民具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經濟人觀念,通過較高教育得到的素質和能力有助于農民引進新技術和新產品、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充分合理利用農業政策;同時,新型農民能夠在農業生產實踐中不斷改進農業生產工具、采用現代化的經營管理和組織管理的方法??梢哉f,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過程,就是采用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培養、武裝和造就新型農民的過程,也是實現現代農業、社會主義新農村、高素質和高收入農民的過程。

2.新型農民是適應農業循環經濟資源配置市場化的需要

農民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競爭參與者和主要載體,農民素質隨著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業的發展日益成為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傳統小農經濟觀念束縛下的農民缺乏創新和競爭意識,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這種弊端隨著市場觀念和商品意識在農村的深入和滲透逐漸顯現出來,并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差距逐漸拉大。農民作為市場經濟中主要的生產者、消費者、經營者和依托者,必須增強市場經濟意識,提高其素質,積極向新型農民轉變。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合理布局農業生產、合理調整農業結構、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這就意味著農業的發展必須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資源配置。

3.新型農民是農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需要

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農業結構的趨同性和單一性、農產品的單調性和短缺性,都嚴重阻礙了農業比較優勢的發揮、農業產業素質的提高以及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為了適應市場的生態性、多元性、環保性和優質化要求,就必須改變長期以來因循守舊、安于現狀、懼怕風險、依賴政府等傳統消極觀念的影響,努力培養能夠接受新觀念、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新型農民?;谵r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農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關鍵就是要解決思想觀念問題,新型農民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意識,能夠適應變化莫測的市場經濟形勢。

參考文獻:

[1]李凌云.新農村建設中的新型農民培養及對策思考[J].特區經濟,2015(7).

[2]田健.新型農民能力培養與職業教育的途徑探討[J].商業時代, 2012(23).

[3]唐峻.中國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與新型農民培養探析[J].上海金融, 2014(06).

[4]趙天榮.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社的形態、功能及發展[J].經濟問題,2014(04).

[5]張春蓮.專業化分工視角下的新型農民成長機制研究[D].浙江:浙江師范大學,2009.

猜你喜歡
新型農民需求
基于地方政府視角的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對策研究
我國少兒圖書的供給與需求關系探究
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培訓的關聯性分析及闡述
新型農民遠程教育培訓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