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高等院?!按髮W英語”教學改革的初探

2016-12-16 08:51胡豐月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7期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程體系

胡豐月

摘要:隨著“新國標”和“指南”的即將出臺,各個高校為了適應未來需要,都對大學英語改革蓄勢待發,期中不乏一些名校已經做了一些前沿的嘗試,并取得了可以借鑒的經驗。傳統的大學英語改革主要是對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的轉換和改進,并沒有過多的涉及課程體系建設方面的內容,而本次筆者提出的大學英語改革方案將依托其他高校成功案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對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建設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希望對大學英語改革有一些有益啟示。

關鍵詞:大學英語改革;成功案例;課程體系;選課模式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2

一、引言

2016年,對于中國高等外語教育界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一方面,隨著“十三五”建設時期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的全面推進,國家對外語人才提出了更高水平、更多元化的需求,高校外語人才培養機遇與挑戰并存;另一方面,最新的“國家標準”和“教學指南”即將于年內發布,兩大文件出臺之后,如何在第一時間把脈大勢,結合自身院校定位與政策要求,做出科學的、發展性的舉措,在“新國標”和“指南”的帶領下改革和創新,探索有特色的發展之路,是所有高校都在關心的問題。在2016年4外研社舉辦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與模式創新”的專題研討會上,國內外專家學者,分享了各類院校課程體系、能力培養、教學模式改革的前沿嘗試和成功探索。筆者有幸參與了論壇的研討,并根據論壇釋放的密集信息量,結合我校實際對大學英語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中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以中國民航大學為例

目前各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大學英語讀寫譯與大學英語視聽說兩大模塊,兩門課程均為必修課,一般每學期36學時,所有本科生均需修滿兩個學年,兩年間沒有其他英語輔助類課程可修。以筆者所在的中國民航大學為調研對象,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基礎英語中的“讀寫譯”課程和“視聽說”課程,除此之外并無其他專業英語課學習。

1.讀寫譯課程

以教師為主導的多媒體課堂教學。根據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以單元課文為單位進行講授。授課過程中涉及背景知識講解、課堂導入、語法知識、詞匯記憶、翻譯技巧、寫作能力的培養等幾個方面。成績構成:期末考試占65%,平時成績占35%。其中平時成績的考核項目分別是(1)出勤:15分;(2)課堂教學互動:15分;(3)兩次作文評閱:40分;(4)隨堂其中考試:30分。

2.視聽說課程

視聽說課程有聽力訓練和口語練習兩部分組成。聽力部分,由于電教設備所限,教師無法統一安排課堂聽力時間,因此聽力練習以學生上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起到監控,督促,布置任務和答疑的作用??谡Z部分以新體驗口語教材為依托,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對一會話練習為主要授課模式,并配合小組討論,課文背誦,情景重現等方式進行口語強化。期末考試占65%,平時成績占35%。其中平時成績的考核項目分別是(1)分單元隨堂測試:25分;(2)學生完成指定任務的質和量:25分;(3)口語隨堂測試:50分。

3.存在的問題

(1)大學英語課程內容單一,課程設置模式缺少活力

大學英語課程,只有聽說、讀寫兩門課程,且為必修課,無論任何學習層次的學生都必須上滿36學時,教材陳舊,內容單一,沒有滿足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的特點。王守仁教授就曾經指出:大學英語是高中英語的延續、拓展和提高。高中英語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是簡單的英語,適合高中生的年齡和心理認知特點。進入大學后,他們的英語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習體現高等教育特點的大學英語,其語言與認知的復雜性將遠遠超過高中英語。(王守仁,2013)。而我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依舊沒有體現高等教育的特點,并且沒有體現我校的行業特點,缺乏就業競爭力

(2)聽說課聽力練習部分自主性過強,教師課堂管理執行力低下

由于電教設備所限,聽說課聽的部分主要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時間內完成教師布置的聽力任務,學生聽力水平的不同造成有的學生聽不完,有的學生聽的煩的現狀,無法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英語學習的需求,也不符合因材施教,個性化發展的初衷。期末考試命題范圍覆蓋面過廣,沒有針對性復習的資料,一次性的期末測試成績往往不能體現學生的真實聽力水平。

(3)沒有體現專業特色

例如,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需要專業詞匯的擴充,單純的聽說讀寫對于未來從事其他領域工作的學生來說并不是重中之重。這些具有行業特色的學生,更需要的是準確,標準的專業詞匯語料庫,以免在未來的中外合作中,因專業詞匯表述的不準確而造成的錯誤。

三、成功改革的案例

根據上述問題,筆者對一些知名高校進行了調研,總結了他們對大學改革的成功經驗,總結了一套普遍適用于具有同樣困惑的其他高校的大學英語改革方案。其中改革最主要的是要注意三個要點:

1.課程體系,因地制宜

復旦大學于2011年9月開始就實施了多元化多層次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并在2011年至2016年間不斷收集數據進行反思和調整,目前復旦大學的課程體系整體特點是多元化、多層次、個性化與立體化。南京林業大學近年來也探討了“一校多崗”的大學英語多元課程體系。結合學校辦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需求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制定了八個有針對性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構建了“三位一體”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太原理工大學也是通過問卷調研了解學生和企業對課程建設的預期,通過調查數據的分析,太原理工對課程設置進行了調整,基本理念是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同時引入后續課程模塊,加強師資隊伍培養,構建多次性形成評價和多元評估體系。

2.能力培養,多元渠道

“能力培養”指的是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思辨能力,并從課程建設、教學方法與模式創新、師資建設、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方面探索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廣東外國語外貿大學的劉建達教授就提出了“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這一測評體系,主要討論如何在我國外語能力測評體系的框架下,依據即將發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從而展開分級教學模式,確保因材施教,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實施以評促建,以評促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西安交通大學在大學應該改革方面則提出“學以致用,以用促學”、“輸出驅動,基于輸入”、“調用資源,創造互動語境”為基本原則的改革方案,以“互動協同”為核心設計教學,采用多重路徑將語言應用能力培養操作化,搭建多層次的語言實踐平臺,強化英語教學各個環節的銜接,提高學生課堂滿意度,實現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與思辨能力的培養。

3.教學模式,探索創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資源應該更立體化,多維化,大學英語教學應該開始探索“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將課上教學與課下自主學習有機結合,并開發利用如微課、慕課等頗具創新,符合時代特色的教學資源。上文提到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劉建達教授及團隊就開發建設了GMOOC網絡資源,即廣東省慕課網絡課程,該網絡課程建設以初見成效,有效的提高了大學英語教學效率,提高了教學效果。劉教授力推縮減大學英語課上課時,利用MOOC平臺給學生在課后提供了學習資源;同時,推行無紙化考試,在聽說課考試階段利用計算機輔助測評,形成多次評估性結果。這一大刀闊斧的改革是冒險的,但更是極具前沿思維的,事實證明,也取了示范性的效果。而揚州大學的則整合了專業內外資源,構建以輸出為驅動的課程協同建設機制,共建課堂內外資源,學科內外資源,優化了師資團隊配置,打造了外語類課程教學科研管理資源共享一體化網絡服務平臺。青島大學也推行了慕課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詞匯拓展課程的建設。該項教改的領軍人物李秀清教授及團隊成員自主設計,建設了一門大學英語詞匯拓展慕課。通過跟蹤觀察發現:該慕課的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幫助學生拓展詞匯量,構建英語學習基礎;同時能夠調動教師的教學投入,增強大外教師的職業認同,同時在課程運行、應用與教學服務相互融通方面有一定的探索意義。

四、大學英語改革之路

根據各個高校大學英語改革的前期實驗性成果,和王守仁教授在北京“全國高等教學外語教學改革和發展高端論壇”上對即將發布的2016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解讀,大學英語承擔著為國家對外開放、提升國際話語權、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要任務。在總結了上述經驗之后,大學英語改革應該朝著以下的方向發展。

1.重新構建課程體系

在課程設置上應考慮到學生實際英語水平的不同,將培養目標細化為基礎、提高、發展三個級別,強調以英語實際使用為導向,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重點。因此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大學英語主要內容可分為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和跨文化交際三個部分,由此形成相應的三大類課程。

結合各個高校的辦學目標、學院的人才培養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大學英語應分為三類課程內容,即基礎課、專門用途課程和跨文化交際課程。首先,是基礎課,即為通用英語,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技能訓練,依舊包括聽說和讀寫兩門課程,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技能,授課內容和課時由課題小組結合不同專業的具體情況和生源質量特別是外語等級水平而進行個性化定制。其次,專門用途英語,即特色化課程,主要是輔助學生的專業學習,幫助學生提高與專業相關的英語能力。具體包含,應用文寫作、學術交流英語,商務英語,科技英語,民航英語等服務于專門用途的英語課程。最后,是跨文化交際課程,即拓展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充分發揮語言的優秀文化傳承功能。課程包括:西方文化概論,中國文化經典與翻譯,英語留學國家概況,英美文學鑒賞,跨文化交際,英語影視作品欣賞等。

2.優化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方面,大學英語課程由必修課,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組成?;A課為必修課,跨文化交際類課程為限選課,專門用途英語為任意選修課程。第一,第二學年為必修課學年,第三學年為限選課學年,第四學年為任意選修課學年。這樣將使我校大學英語滿足多元化(工具性和人文性),多層次(基礎、提高、發展),個性化(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同時解決了大學英語課程內容設置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的問題,即滿足英語基礎運用能力了培養要求,也突出了專業特色,同時保證了大學英語學習四年不間斷的學習需求。同時,培養教師雙語教學的意識,使學生能夠從專業課教師的雙學教學中充實專業詞匯的儲備。

3.調整課時,構建“課上+課下+網絡平臺”學習模式

對于聽說課的授課模式,既然師生都對課堂上自主學習模式怨聲載道,不如把適宜學生自主學習的部分從課堂時間中完全剝離出來,將聽說課課時減半,由現有的每學期36學時減少為18學時,以使得學生能夠更自由的分配時間自主學習聽力部分,并在固定節點內完成教師布置的聽力任務。這樣即可節省教學資源,又可提高教學效率。這一模式實際上是“課上+課下+網絡平臺”學習的一部分,課上的課時減少,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權衡配比各個學科的學習都分配的時間,滿足不同的發展需求。課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英語基礎,單次或者多次進行聽力訓練,教師可以將拓展聽力內容放置可共享的網絡平臺,由學生任意下載,并自主安排時間完成拓展內容。此外,也可以根據大量的網絡資源提升自己的聽力水平,不拘泥于在原來統一的課堂聽力訓練當中。隨著慕課資源,微課資源,各類數據庫和網絡音頻資源的充實和完善,學生更可以有意識的學習和利用這些資源,以彌補課上課時減少的不足。這里值得指出的是,此類學習模式,雖然減少了課上學習時間,但教師的角色仍舊至關重要,教師應不斷監控,督促和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確保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幫助學生篩選和甄別有效的英語資源。

五、結語

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建設是大學英語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對選課模式的調整也是大膽的,創新的,但同時也是適應未來發展需求的。此外筆者倡導大學英語改革一定程度上弱化課上學習時間,強化課下學習的自主性學習,同時加強對網絡資源的利用,或者說是弱化了基礎英語的學習,而強化了個性化發展,同時讓英語學習拓展為四年不斷線的可持續發展學習內容。希望對本次改革的建設性構想能對各個高校未來大學英語發展起到投石問路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大學英語課程設置與教學目標—香港高校大學課程設置之見解[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4):609-617.

[2]陳堅林,顧世民.試論大學英語課程在通識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外語電話教學,2011(1):3-8.

猜你喜歡
大學英語課程體系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實用翻譯人才的培養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論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英國大學課程體系特色借鑒
法國高校課程體系借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