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機制構建探究

2016-12-16 09:56周巧云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7期
關鍵詞:創新創業構建高校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作為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作為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越來越得到重視。本文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方案,探索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為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借鑒,以期真正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創新創業;高校;機制;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1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機制構建的必要性

2015年 5月,國務院頒行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們民族的創新創業能力水平也體現在青年大學生的參與程度與水平。也就是說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高校挖掘自身潛力,以深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為切入點,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而高校深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需要構建一套創新創業的長效機制,這樣才能使創新創業教育有體制和制度保障,使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

隨著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改革浪潮和國家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但目前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也加大了宣傳對創業的鼓勵和扶持,對創業知識的普及度較高, 但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深入挖掘和關注不足;很多高校雖然開設了創新創業課程,但僅限于“紙上談兵”,脫離社會實踐和平臺,容易流于形式;創新創業教育雖然在高校轟轟烈烈地鋪開,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實施復雜,需要的資金和花費都較大,尤其是創新創業的實踐基地缺乏,學校與一線企業的聯系不多,企業參與度不足。 鑒于以上情況,探索一種既符合高校實際情況,又能滿足社會對創新創業人才需求的培養機制, 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多管齊下,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

運行順暢、 科學合理的長效機制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在高校創新創業長效機制構建上應遵循單中心、 多層級、廣覆蓋的原則。 在運行機制、保障機制、激勵機制方面共同架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

(一)以創業學院為主體,打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模式

各高校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成立創業學院,設置創新創業課程,在培養計劃中設置創新創業課程,開設創業領導力、創業機會識別、風險投資與創業等課程,各學院與創業學院通力合作,將培養計劃和課程平臺開放,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便于學生選修創業教育相關課程。在創業學院健全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創業慕課平臺,將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教育中,引領學生關注專業領域的發展和變革,將創新本身變成學科知識的一部分,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既獨立成體系,又貫穿在專業教學體系中,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互為補充。

開辟大學生創客空間,提高學生創業能力。通過舉辦創新與創業講堂,邀請知名企業家及創業優秀校友進行創業培訓輔導?;I建創投導師和創業導師組成的師資隊伍,對學生創業項目進行專業指導。

(二)多途徑搭建創業平臺,營造高校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關于喚醒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普及大學生創新創業知識,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激情的教育,也是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全面而系統的實踐教育。因此多途徑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營造高校創新創業的的氛圍也極為重要。

定期舉辦創業計劃大賽、創意大賽和院系層面的創新創業大賽等,以舉辦創業競賽為依托,與地方政府合作舉辦分領域創業大賽等賽事活動,舉辦創業訓練營。通過校園主頁、新聞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平臺,定期推送創業校友及在校大學生的創業典型案例。

在大學生的活動中心或實踐基地開辟創客空間、創業模擬咖啡角等,通過虛擬經營平臺,使學生熟悉創業流程,提高創業能力。

以創業交流為途徑,打造各個層面的資源共享專區,與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的引領行業開展創業實踐交流,拓展創新創教育的實踐延展性。

(三)多渠道提供創業保障,為創新創業教育架構有力支撐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各高校應成立由校長、主管校長、校內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創新創業工作指導委員會,每年召開創新創業工作會議,研討和部署全校的創新創業工作,并設立創新創業專項資金。

二是推動協同創新機制。打通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課堂進行協同培養,第一課堂是創新創業課堂教學,第二課堂是以學生社團、學術活動為載體的校內實踐,第三課堂是社會實踐與創新創業教育,第四課堂是國際交流和聯合培養與海外學習,同時加強與地方政府、企業、高校及國際組織的合作交流,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推動協同創新。

三是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制度。實行彈性學分制,允許大學生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創業,放寬學業修業年限,簡化審批手續,探索創新創業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

四是完善激勵機制。在高校中設立創新創業獎勵基金和創新獎學金,獎勵創新創業工作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和集體,并加大對創新創業獎勵和扶持力度。

(四)以創業孵化為帶動,提高創業就業指導服務水平

針對有創業需求的學生群體,重點加強對創業項目的扶持與孵化。打造創業導師師資隊伍。通過培訓選拔一批校內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同時邀請知名企業家、投資人、行業專家擔任創業導師,校內與校外通力合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強有力的師資隊伍保障。充分利用大學生科技創業天使基金、創業科技園等資源,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知識產權、法律咨詢、市場拓展等各類服務平臺。

三、小結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面向社會需求的實踐教學模式,單憑高校一方力量很難完成而是需要政府、高校、企業三方通力合作, 打造立體化的教育教學平臺.多方面協同作戰,構建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使高校成為努力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業的新陣地。

作者簡介:周巧云(1981-),女,河南省信陽師范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創業指導。

基金項目:此文系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河南省推進大眾創業的服務體系構建研究》(批準號2016-GH-195)的階段性成果。

河南省軟科學課題《基于校企合作的涉外人才開發機制建設研究》(批準號142400411228)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創新創業構建高校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