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產教融合 開啟職業教育“雙主體”育人模式

2016-12-17 05:01
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雙主體產教校企

梁 露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北京 101101)

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起的《關于編報“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項目建設方案的通知》(發改社會〔2016〕547號),旨在面向職業教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使職業教育成為轉型升級的“助推器”、促進就業的“穩定器”、人才紅利的“催化器”。全面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作提上日程,職業教育在“十三五”期間將開啟“雙主體”育人模式[1]。

一、產教融合現狀

應該說產教融合工作在“十二五”期間主要通過校企合作實現。作為用人一方,企業更多的是根據校方的需要,從擔任專家、舉辦講座開始與院校合作,進而為校方提供實習、就業崗位。個別合作深入的企業相關人員,還會到職業院校擔任兼職教師,企業基本是配合院校,解決院校職業教育的困難,提供企業項目或者案例,幫助培養人才。

就企業自身而言,一方面受制于與院校的人情關系,不好拒絕院校的邀請和工作任務;另一方面,院校的工作需求多樣化、不定期、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等問題,大大地影響著企業方的合作動力。企業對于院校最主要的需求在于人才的需求,然而院校能提供的畢業生,即便是在企業參與條件下培養的,依然達不到企業工作的需要,或者對于實習企業沒有認同感,或者缺乏忠誠度,就業后工作時間很短,就紛紛跳槽。企業在與院校的合作中不斷受傷,入職者多不穩定,以至于慢慢開始怠慢院校的要求,遠離曾經的合作院校。

作為合作的另一方的院校,也因為合作企業的不穩定性,需要不斷尋找新的合作伙伴,開始新的磨合,開始新的課程對接,開始新的實習崗位、工作崗位的設定。一個合作伙伴一旦失去,有時會導致院校課程變化、教師隊伍不穩定、學生培養目標的改變。院校在這種合作中也處于受傷的地位,以至于院校也慢慢疏遠合作伙伴,對于本單位的專職教師、模擬項目、模擬實訓室的依賴程度提高。間接導致院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的需要相去甚遠。

怎樣解開這個互相需要、互相疏遠的問題?產教融合為院校和企業搭建了橋梁。

二、產教融合的“雙主體”定位

百度詞條中可以查到:“融合,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樣融成一體?!眴螁螐娜诤蟽蓚€字就可以看出,它針對融合的雙方,或者多方,通過“融合”過程,達到熔成或者熔化,最終形成為一個整體??梢栽囅?,產教融合的雙方,作為產業的代表是企業,作為教育的代表是院校,在雙方高度融合后,應該形成沒有你我,不分彼此,具有共同的目標,通過共同的路徑,在共同的過程中融合,享受共同的成果,并認可雙方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企業與院校沒辦法分開,企業是院校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載體,院校是企業長久發展的不竭的人力資源供體。

以教育主體自居的院校角色和以人才培養配角定位的企業角色發生變化。早在2010—2012年的《高職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與管理研究》課題調研中我們就發現,作為職業教育的主體,在與企業的合作時具有三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以校企合作的校方為主體的。這類職業院校往往師資力量比較強,院校建設基礎好,實驗實訓項目多,院校人才培養歷史長,對于行業、企業的人才供給比較有優勢,院校對于企業的技術進步、企業員工的專業技術引領曾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對于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比較認可。這樣的校企合作中,院校是合作的主體一方,承擔了更多的領航作用,企業充當配角,在提供項目方面發揮突出優勢。

第二種模式是以校企合作的企業方為主體的。這類職業院校一般是所在區域經濟發展正在轉型升級,往往在一些新建的專業領域沒有歷史積淀,為了完成轉型升級,適應區域經濟對于人才的需求,努力進行探索和實踐。院校的師資力量、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專業訓練項目積累、實習就業合作企業等都有短板,這時與之合作的企業責無旁貸地成為合作的主體一方。承擔專業建設的主要工作,負責提出專業建設目標,提供實訓項目,輔助建設實訓設施,為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標準,幫助院校完成人才培養過程,企業的主角地位比較牢固。院校往往需要比較長的周期才能完成教師的轉型、專業的轉型、實驗實訓條件的轉型等工作。

第三種模式是校企合作的雙方嘗試都成為主體。這類職業院校比較類似于以前的企業辦校,也比較類似于校辦企業。作為合作的雙方,對于自己的目標和對方的目標都非常清晰,有良好的合作基礎與意愿,特別是有共同的目標。在以往合作的基礎上,通過引校進企,或者引企進校,完成表面的合作,也為深度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雙方嘗試共同承擔主體責任,共同完成人才培養,共同完成企業工作任務,正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雛形。

怎樣讓院校和企業都成為職業教育的主體?產教融合為院校與企業提供了可能。

三、產教融合“雙主體”育人的具體做法

(一)引企入校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為了真正實現“雙主體”育人進行了大膽的嘗試。2012年,學院在校園內建設了生產性實踐基地——財貿產業園,按照不同的專業特點分別引進了不同的企業。以廣告藝術學院為例,2013年6月,引進了北京銳點中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引企入校后,“雙主體”育人在產業園開始了試驗。首先,學生的學習內容變成了企業的項目,不是以前的從基礎到技能的學習過程了,取而代之的是企業的項目。其次,學生學習的場所不再是教室或者機房,而是公司,整個文化氛圍、配套設施完全是按照公司的業務流程進行配置的。再次,進行指導的不再是熟悉的老師,而是公司的工程師。學生在這里通過項目教學,通過企業工程師的指導,完成了符合企業業務需要的設計任務,相關成果以“課、訓、展”的流程呈現在學校和企業面前。企業按照完成的成果進行評價,學生按照工程師的要求完成工作。經過這樣的學習,有些學生直接在三年級的實習階段進入到該企業頂崗實習,并獲得企業的好評。

目前像北京財貿職業學院這樣的通過引企入校實現產教融合的職業院校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培養的效果已經顯現。企業對人才的培養質量表示滿意,院校與企業的溝通也比較便利,遇到不符合教育規律或者企業業務需要的情況隨時可以進行調整。經過近三年的嘗試,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引企入校模式比較成功,具有推廣普及的價值。

企業得到了需要的人才,節省了租用或購買辦公空間的經費;院校得到企業的真實項目直接用于訓練學生,通過企業一線人員的專業指導,保證了學生所學的先進性;學生在校期間已經在企業工作,收獲了豐富的項目訓練經驗和企業業務流程訓練經驗,保證走上工作崗位受歡迎,是一個學生、學校和企業三贏的模式。

(二)企業辦校

將學校引進企業或者由企業開辦學校是許多企業家培養適用人才的夢想。吉利集團李書福董事長是一個敢于吃螃蟹的人。他積極響應中央關于教育改革的號召,身體力行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以企業家的敏銳眼光和寬廣視野,提出了教育改革與經濟轉型升級協調發展的戰略構想,努力探索解決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問題的新方法。2000年創建吉利大學,以學生成長成才為本。按照他提出的“走進校園是為了更好地走向社會”的校訓,經過艱苦卓絕的探索實踐,學校獨創了“就業導向教育模式”和“GM1000”高級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扎實推進“產教協同”,初步構建了具有吉利特色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新途徑。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嘗試,為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積累了寶貴經驗。吉利大學創辦的汽車相關專業,就是緊密結合企業業務,將機械設計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檢修與維護、汽車營銷等專業植入學校的職業教育中。由于很好地與企業的需求結合,學生的就業率連續多年達到95%。2014年該校經教育部批準加入本科行列,更名為北京吉利學院。

可以說吉利學院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企業家的長遠眼光,得益于不斷發展的汽車行業;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教育主管部門的改革進取意識。正是產業界和教育界的高度融合需求,為吉利學院的發展帶來了空間。目前一個以汽車學院為龍頭專業的民辦學校,在產教融合、企業辦校的天地里進行著人才培養的種種新嘗試。

企業按照自己的需要開設專業,培養人才,企業收獲了適用的人才;院校完成了企業指定的工作任務,保證了教育符合企業一線的業務需要,教師在企業的院校中保持不落伍,學生直接進入企業就業。這也是企業辦校有生命力的最好證明。

(三)嘗試現代學徒制

2014年8月25日,為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要求,《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正式出臺,就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提出具體意見。要求充分認識試點工作的重要意義、明確試點工作的總要求、把握試點工作內涵、穩步推進試點工作和完善工作保障機制等[2]。

入選現代學徒制的職業院校,積極嘗試試點工作,特別是“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重點工作。在加強對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招生工作,擴大試點院校的招生自主權,推動試點院校根據合作企業需求與合作企業共同研制招生與招工方案,擴大招生范圍,改革考核方式、內容和錄取辦法,并將試點院校的相關招生計劃納入學校年度招生計劃進行統一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大膽又積極的想法。

1. 招生環節

由企業和院校一道制定用人標準、培養目標、人才培養定位、招生數量等具體指標,使得人才培養的第一道工序由企業和院校一道完成。

2. 培養環節

由企業和院校一起研究工作崗位人員的職業素養標準、專業技術標準和人才可持續發展標準。在此基礎上,受教育部指導,完善課程體系,特別是實踐教學體系,通過聯合培養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學生同時具有徒弟的身份,教師同時具有師傅的身份,課堂同時具有車間或者工作室特性,課程同時具有工作任務屬性,師生關系也是師徒關系,某些師徒關系還相對固定。教師不僅負責學生的學習,更要承擔職業素養培養、健全人格塑造等素質教育工作。

3. 實習就業環節

由于是師徒制學習,在“傳幫帶”的過程中已經開始了實習,并為就業做準備,所以在現代學徒制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實習環節一般不能單獨存在,而要與具體的師徒人員、具體的工作任務、具體的企業經濟效益結合起來。在完成了一般意義上的實習后,企業可以按照用人的要求,對徒弟的學習成果、師傅的教學成果進行考核,檢查師徒制學習的質量。對于達到企業要求的徒弟,提供就業崗位,使得徒弟的學習目標與企業的用人要求無縫銜接。

4. 配套工作

現代學徒制在職業教育領域全面推廣時間不長,需要在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教師待遇、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新的嘗試。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有助于現代學徒制的工作推進。但是究竟哪種人才培養模式適合哪種類型的企業,企業的師傅和院校的專職教師如何聯合培養學生以完成教育教學過程,師傅的職稱、課酬等待遇如何落實,現代學徒制的教育管理制度如何與之相適應等問題,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

現代學徒制從國家制度出臺到現在還不足一個人才培養周期,有些環節還沒有完成。但是從已經涉及到的招生、師傅帶徒弟學習過程來看,現代學徒制是解決教育符合市場需要,產業和教育融合的又一個出路。

綜上所述,產教融合作為理論上的探討可能剛剛受到多數從事職業教育工作的人的關注,但是就職業教育與產業合作雙主體育人來說早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借助國家大力倡導的產教融合思想,通過教育界與企業界的不斷深入融合,滿足各方利益訴求,職業教育人才可能承擔好責任。而過去那種企業一味幫助院校改進教學的做法終將在企業無法和院校共贏中消失。在未來,職業教育人除了完成學歷教育外,還將承擔在職人員的后學歷教育,乃至終身教育工作,工作任務任重而道遠,只有通過產教融合的途徑,透過“雙主體”育人才能真正將職業教育工作落實。

[1]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編報“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項目建設方案的通知.(發改社會〔2016〕547號).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 2014年8月25日.

猜你喜歡
雙主體產教校企
中職計算機專業產教融合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
立足“農”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風生水起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模式
基于產教融合的 OBE 教學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淺談通灘中學“雙主體——三環節
一個平臺 四項合作 多方共贏——“政府搭臺、校企唱戲”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