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三角洲地區濕地公園建設模式探討

2016-12-19 08:52劉彩紅胡喻華張春霞
中南林業調查規劃 2016年1期
關鍵詞:珠江三角洲公園生態

劉彩紅,胡喻華,張春霞

(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廣州 510520)

珠江三角洲地區濕地公園建設模式探討

劉彩紅,胡喻華,張春霞

(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廣州 510520)

在深入調查珠江三角洲地區濕地資源的基礎上,分析了濕地資源特點、濕地公園建設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根據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及公眾生態需求,提出了河涌型、河流型、湖庫型、濱海型和鄉村小型等五種濕地公園建設模式,并明確提出了保障措施。

珠江三角洲地區;濕地公園;建設模式

引言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1]。2016年3月又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全面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廣東省委、省政府把綠色化作為廣東永續發展戰略,不斷推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化,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路子。珠江三角洲地區包括廣州、深圳、中山、珠海、佛山、東莞、惠州、肇慶及江門九個地級市,區域土地總面積54 337 km2,2014年末常住總人口5 763.38萬人[2-3]。該區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化程度高、人口密集,過度的人類活動對區域資源和環境承載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珠三角大力建設濕地公園,既有利于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又有利于充分發揮濕地多種功能效益,同時滿足公眾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以達到改善區域生態狀況,優化區域生態空間格局,為珠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環境支撐。

1 珠江三角洲地區濕地資源特點

1.1 濕地資源類型齊全

根據廣東省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的結果,珠江三角洲地區濕地資源非常豐富,《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技術規程》所界定的5大類濕地在本區均有分布,濕地型可分為21型,濕地總面積68.17萬hm2,占全省濕地面積的38.8%。 其中自然濕地44.56萬hm2,占濕地面積的65.3%;人工濕地23.61萬hm2,占濕地面積34.7%[4],各類型面積統計詳見表1 。

表1 珠江三角洲各市濕地類型面積統計表[4]hm2單位總計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廣州市59642 524595 918878 4深圳市43818 837707 7293 9珠海市189066 9152032 12454 9佛山市77793 721105 7惠州市42008 64782 813025 2東莞市24014 56456 810871 7中山市49176 616051 08614 6江門市151075 777620 121932 9肇慶市45128 327252 2合計681725 7319246 3124429 6單位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廣州市16168 3深圳市5817 1珠海市126 734453 2佛山市56688 0惠州市640 8509 223050 6東莞市6686 0中山市24511 0江門市51522 7肇慶市641 917234 2合計1282 7635 9236131 2

1.2 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

珠江三角洲濕地植物種類豐富。據濕地資源調查統計,如珠海市有高等濕地植物67科148屬219種、廣州市有濕地植物52科123屬203種[4]。按習性大致可分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濕生植物、沙生植物及紅樹植物7個類型。

珠江三角洲濕地植被有針葉林濕地植被型組、闊葉林濕地植被型組、草叢濕地植被型組、淺水植物濕地植被型組、紅樹林濕地植被型組等5個植被型組10多個群系類型,其中水松林、河口鹽水沼澤、紅樹林是本區最具代表性的植被,見表2。

表2 珠江三角洲植被類型[4]濕地植被型組濕地植被型代表群系分布針葉林暖性針葉林水松斗門落羽杉斗門闊葉林常綠闊葉林榕樹群系新會草叢莎草型短葉茳芏南沙禾草型蘆葦珠??ㄩ_蘆南沙雜類草水蓼從化紅樹林真紅樹老鼠簕淇澳、鎮海灣白骨壤惠東秋茄福田、淇澳、鎮海灣桐花樹鎮海灣銀葉樹龍崗無瓣海桑南沙、淇澳島半紅樹假茉莉珠海黃槿珠海海漆珠海淺水植物漂浮植物型鳳眼蓮廣泛大薸廣泛浮葉植物型空心蓮子草廣泛芡實鼎湖、四會沉水植物型苦草從化狐尾藻珠海

珠江三角洲水系發達、灘涂廣布、河口港灣眾多,加上位于東北亞候鳥遷飛路線上,因此是眾多野生動物,尤其是魚類和水鳥的理想棲息繁衍場所。其中僅珠江口魚類種類達15目54科143種,水鳥9目19科89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中華白海豚、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等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唐魚、黑臉琵鷺、虎紋蛙等10種,見表3。

1.3 濕地嶺南水鄉文化深厚

珠江三角洲地處嶺南地帶,水網交織、河道縱橫,孕育了獨具特色的嶺南水鄉濕地文化,嶺南文化孕育及發展于亞熱帶、熱帶富水環境,帶有強烈的水性特色。以廣州為例,古時的廣州,曾似威尼斯、蘇州,是個水城,城外有東濠、西濠、南濠為護城河,城西大北一帶有一大湖泊,名“蘭湖”,城東小北一帶有菊湖,城中有西湖,西關有泮塘沼澤等,濠、涌、渠、湖貫串城中,形成縱橫交錯的水上交通網,不少涌邊濠泮店鋪林立、商貿繁榮,舟船穿梭,“飲食之盛、歌舞之多,過于秦淮數倍”,可見當時的繁華景象。

表3 珠江三角洲主要保護濕地動物名錄及分布[4]名稱保護等級分布中華白海豚Ⅰ珠江口東方白鸛Ⅰ珠海、福田中華秋沙鴨Ⅰ白盆珠水庫黿Ⅰ綏江花鰻鱺Ⅱ西江干流唐魚Ⅱ從化虎紋蛙Ⅱ普遍分布斑嘴鵜鶘Ⅱ福田黑臉琵鷺Ⅱ深圳福田、珠海橫琴巖鷺Ⅱ臺山、珠海的島嶼黃嘴白鷺Ⅱ深圳福田水雉Ⅱ肇慶鼎湖小青腳鷸Ⅱ深圳福田

珠江三角洲水鄉居民利用豐富的三角洲濕地資源,創造了“?;鶟O塘” “果基漁塘” 和“蔗基漁塘”等經營方式,既利用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又護養了農業生態系統,成為中國生態農業的典范。

2 珠江三角洲地區濕地公園建設現狀

2.1 建設情況

近年來,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決定》(粵發[2013]11 號),珠三角濕地公園迅速發展。據統計[5],至2015年底,珠三角建設濕地公園達68處9 691.62 hm2,詳見表4。

表4 珠江三角洲濕地公園現狀統計表單位合計國家級省級市級縣(區)級數量面積/hm2數量面積/hm2數量面積/hm2數量面積/hm2數量面積/hm2廣州市121528 961869.0011659 96深圳市71380 8071380 80珠海市91239 3516781172 35佛山市5342 905342 90東莞市141648 771351 97131296 80中山市7725 501625 60699 90江門市4102 104102 10惠州市51184 0041031.001153.00肇慶市51539 2421455 94383 30合計689691 6253302 51167303808 50322513 61

2.2 存在問題

2.2.1 建設布局不合理

珠江三角洲現已建設的68個濕地公園中,佛山市、江門市、惠州市及肇慶市只占總個數的27.9 %,其中國家級及省級只有6個,占總個數的8.8 %;且大部分分布于城市中心及近郊,大量城市郊區及沿海豐富的濕地資源未能通過建設濕地公園加以保護及利用,如肇慶江溪村具有珍稀瀕危動植物水雉棲息的芡實塘,都未納入濕地公園建設范疇。日前已建的濕地公園普遍存在布局不合理、不科學的現象,尚有許多值得保護區域未納入濕地公園體系建設,未能對珠江三角洲豐富的濕地資源進行全面保護,難以滿足大眾對濕地的科普及生態需求。

2.2.2 存在重利用輕保護恢復的行為

濕地公園是新生事物,地方政府建設濕地公園不是從保護的角度出發,而是為了提高周邊土地的附加價值,對濕地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認識不到位,存在重利用輕保護恢復的行為。為此,造成已經建設的濕地公園往往重視旅游,而輕視保護和恢復,不能真正發揮濕地的保護和恢復功能。

2.2.3 建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相關法規及規范滯后,建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由于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于濕地公園的審批、建設、管理機構、生態補償等方面的規范嚴重滯后,省級及以下級別的濕地公園建設規范仍處于空白。根據調查發現,目前區域內大部分濕地公園普遍存在管理機構不完善、管理人員嚴重不足及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建設管理水平相對較低。

2.2.4 區域土地緊張及水質污染

區域土地緊張及水質污染,制約了區域濕地公園的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由于人口增長較快、城市發展迅速,用地緊張,用于建設濕地公園的空間不多;加上區域水環境污染嚴重,治污治水難度大、成本高,制約了濕地公園的建設發展。

3 珠江三角洲地區濕地公園建設模式

統籌考慮珠三角濕地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珠三角河流、河涌、湖泊、庫塘、河口、沼澤、灘涂等區域,遵循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立足現狀、科學布局,統籌規劃、有序推進,因地制宜、體現特色的建設原則,按照河涌型濕地公園、河流型濕地公園、湖庫型濕地公園、濱海型濕地公園和鄉村小型濕地公園五種模式推進區域濕地公園建設,努力構建水網濕地連通、景觀特色鮮明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濕地公園網絡體系。

3.1 河涌型濕地公園

1)地點選擇。在廣州南沙、番禺,佛山南海、順德、三水,珠海斗門、金灣,中山,江門新會、江海、鶴山和東莞等水網密集分布區,選擇環境優美或具備條件的內河涌、小水塘建設。

2)主導功能。以治污治水、環境整治、休閑游憩為主導功能;以恢復香飄四季的水鄉風貌為目標。

3)建設內容。以農田防護林網為建設重點,保護現有水松林、草本沼澤,大力挖掘嶺南水鄉文化內涵,配套建設休憩服務設施、文化宣傳設施,建設與城鄉污水處理系統或污水收集系統相連接的人工濕地。

4)特色特點。營造以濕地植物、鄉土闊葉樹為主的植物景觀,形成密布于平原河網區的一個個水體凈化體,能充分體現嶺南水鄉文化特色。

3.2 河流型濕地公園

1)地點選擇。在西江、北江、東江上游河段,綏江、西枝江、潭江、新興江、增江河、流溪河等河段,選擇鄰近居住區或兩側景觀優美或重要的河流污染控制斷面附近建設。

2)主導功能。以濕地資源保護、污染控制為主導功能,形成珠三角主干河流上的一級水質控制點,充分保障河流的防洪排澇、凈化水體、涵養水源、景觀營造等功能,保障珠三角主干河流在水量供給、生物洄游、內河航運等方面的生態與經濟功能。

3)建設內容。加強沿江防護林建設、流域綜合治理、河岸生態性修復,配套建設水生植物防護減污帶、休憩服務設施。

4)特色特點。突出生態防護,兼顧景觀效果,沿岸林水相映、景觀優美、功能突出的濕地公園串聯成的一條條沿河綠色長廊,是大眾休閑游憩的好去處。

3.3 湖庫型濕地公園

1)地點選擇。充分利用珠三角星羅棋布的湖泊、人工庫塘,選擇開發條件良好或景觀優美的地點建設。

2)主導功能。突出凈化水體、調蓄用水、景觀營造,以保護水源地、保障飲水安全、水源涵養為主導功能,帶給居民以多樣的生態惠民平臺。

3)建設內容。在飲用水源地建設的湖庫濕地公園,配套設施建設要盡量減少對水質的影響和環境的破壞,嚴格限制開發力度;在其他水庫、魚塘建設的濕地公園,要配套建設水源涵養林、水生植物凈化區,開展水環境監測管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

4)特色特點。充分利用散布的零碎濕地,保護水資源和濕地生物多樣性,形成周邊森林茂密、空氣清新、環境優雅散布于珠三角水網的一顆顆綠色明珠。

3.4 濱海型濕地公園

1)地點選擇。沿鎮海灣、廣海灣、大鵬灣、黃茅灣、大亞灣及珠江河口地帶,在紅樹林分布區、紅樹林宜林灘涂、水鳥集中分布棲息地及部分濱海景觀優美、有保護價值的區域,選擇有條件地段建設。

2)主導功能。突出河口及沿海地帶的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濕地科普等功能,是粵港澳濕地保護圈、沿海生態防護帶。

3)建設內容。以紅樹林保護與恢復、近海污染控制及治理、近海濕地科普設施建設、招引鳥設施建設為主要措施;結合沿海生態景觀林帶建設,恢復沿海生態防護帶;加強粵、港、澳濕地保護合作與交流,形成粵港澳濕地保護圈。

4)特色特點。沿海紅樹林形成壯觀亮麗的綠色長城,生物多樣性豐富、水鳥集中分布棲息,構筑成珠三角沿海濕地生態屏障帶。

3.5 鄉村小型濕地公園

1)地點選擇。珠三角區域河涌縱橫交錯,村前屋后多分布有魚塘、風水塘,在河涌水網節點、小型池塘周邊,選擇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的地點建設。

2)主導功能。發揮濕地凈化水體、降解污染、美化景觀等功能,改善鄉村水環境質量,提升鄉村水網景觀,豐富水鄉文化內涵,建設宜居美麗鄉村。

3)建設內容。通過工程措施將生活污水及受污染水體引入人工濕地,做到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

4)特色特點。與村級排污設施相結合,成為袖珍式濕地公園,在滿足農民生活需求同時,有助解決村里的污水處理問題,具有建設便利、見效快等特點。

4 珠江三角洲地區濕地公園建設保障措施

4.1 加強組織領導,部門協調推進

珠江三角洲地區各級政府是濕地公園建設的責任主體,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統籌考慮污水防治、環境整治、城鄉建設、綠化美化與濕地公園建設相結合,推進治污治水,實現水體凈化。各相關部門要按分工負責,相互配合、信息共享的原則,共同推進濕地公園建設。

4.2 完善政策法規,加大資金投入

盡快制定濕地公園管理辦法,明確濕地公園的建設標準、投入機制、管理及保護性利用模式、監測方法和標準,推動濕地公園規范化管理。建立完善濕地生態補償制度,對濕地公園的濕地資源所有者、使用者,或因濕地保護受到經濟損失的農民,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給予一定補償,保障濕地保護建設成效。各級人民政府必須把濕地公園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優先安排建設資金,切實加大資金投入。要充分調動社會資金,積極拓寬投資建設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濕地公園建設。

4.3 加強科技支撐,統籌規劃建設

充分發揮高校、科研單位以及企業研發機構的科研實力,加強濕地生態恢復技術、濕地公園建設規范、濕地監測評價等相關科學研究,建立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技術推廣體系,加快濕地修復與保護、濕地資源合理利用、治污治水、濕地管理等成熟實用技術的示范和推廣應用。珠三角各級政府要科學編制各地濕地公園建設專項規劃,并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各類規劃的銜接,將專項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以及當地近期建設規劃、年度實施計劃之中,統籌推進濕地公園建設。

[1] 楊沅志,鄧鑒鋒,姜杰,等.基于生態文明背景的廣東林業發展理念及戰略重點[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15,34(3):13-16,21.

[2] 吳舜澤,王金南,鄒首民,等.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戰略研究[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

[3] 廣東省統計局.廣東統計年鑒2015[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

[4] 廣東省林業廳,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廣東省濕地資源調查報告[R],2013.

[5] 廣東省林業廳.珠江三角洲地區濕地公園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R],2014.

StudyontheConstructionModeoftheWetalandParksinthePearlRiverDeltaRegion

LIU Caihong,HU Yuhua,ZHANG Chunxia

(Guangdong Forestry Surve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Guangzhou 510520, Guangdong,China)

Based on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tland resourc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nd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wetaland parks,five construction modes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residents’ demands on ecology. The five modes were: the municipal river mode, the river mode, the lake and reservoir mode, the coastal mode, and the compact village mode. In the last, corresponding safeguard measures of the wetaland parks were suggested.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wetland park; construction mode

2016 — 03 — 26

劉彩紅(1973-),女,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濕地資源監測及濕地公園規劃設計等工作。

P 343

B

1003 — 6075(2016)01 — 0018 — 05

10.16166/j.cnki.cn43 — 1095.2016.01.005

猜你喜歡
珠江三角洲公園生態
改革開放后珠江三角洲外來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在公園里玩
土地利用對空氣污染的影響——基于珠江三角洲二氧化氮濃度分析
珠江三角洲口袋公園設計探究
港珠澳大橋驅動下珠江兩岸經濟關聯格局演變
一見如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