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企的文化品牌

2016-12-23 02:09邵學全
現代企業文化 2016年1期
關鍵詞:戰略文化管理

文/邵學全

央企的文化品牌

文/邵學全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價值理念、行為方式、物化傳播方式的總和,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指導思想。企業文化主要是為了明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指導原則,以此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對企業管理有幫助,也起著支撐和塑造品牌的效用。

品牌是指企業及其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綜合標識,蘊涵企業及其所屬產品或服務的特性、品質、聲譽等。品牌是一種錯綜復雜的象征,它包含屬性、名稱、包裝、價格、歷史、聲譽、廣告方式的無形總和。品牌同時也因消費者對其使用的印象以及自身的經驗而有所界定。一個品牌不只是它的“名稱、標識和其他可展示的標記”,在更深刻的意義上,它包含著與消費者的“契約”、對消費者的“承諾”和給予消費者的“信任”。品牌的形成主要依賴于三個要素:產品的知名度、企業的社會形象、經營者的能力和個人魅力。一個成功的品牌應該是品質與文化的有機結合。

戰略導向型企業文化

品牌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凝結在品牌上的企業精華,也是對滲透在品牌經營全過程中的理念、意志、行為規范和團隊風格的體現。因此,當產品同質化程度越來越高,企業在產品、價格、渠道上越來越不能制造差異來獲得競爭優勢的時候,品牌文化正好提供了一種解決之道。所以說,未來的企業競爭是品牌的競爭,更是品牌文化之間的競爭。

央企的文化建設方向

央企集團化的企業,隨著實力的雄厚和規模的擴大,企業文化受地域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弱,行業文化、競爭文化、創新文化、人本文化的作用逐步增強。除了自身的母文化,還可能出現具有地域和行業特色的子文化。此時的文化建設也逐步向戰略導向型方面轉變,制度管理上升到文化管理。

戰略導向型企業文化模型。戰略導向型企業文化是指以企業戰略為基礎,為企業戰略服務,圍繞企業戰略的要求進行企業文化建設,要求戰略能夠對企業文化起到指導和引導作用。即企業戰略導向與文化目標相吻合,企業員工的價值觀、行為準則與企業戰略目標相和諧,促進企業健康、和諧與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企業價值觀的塑造,在企業內部確立“人的價值高于物的價值、共同價值高于個人價值、社會價值高于經濟價值”的思想意識。

戰略導向型企業文化引領企業“二次創業”的戰略構想。企業文化既有引力也有張力。引力一般表現為:價值統一,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張力一般表現為:價值多元化,阻礙企業變革。

戰略導向型企業文化作用。其作用主要體現在指導、凝聚、激勵、約束企業員工,規范企業管理,實現企業戰略目標,拓寬企業文化輻射范圍。

企業上升到文化管理階段。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真正融為一體,企業上升到文化管理境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產業結構、管控模式、人員結構等出現了復雜化,多元價值將不可避免地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顯性或隱性沖突,隨之出現了管理和文化兩張皮的發展走向。一般來說,戰略導向型企業文化比較適合企業集團,適合作為企業集團的文化建設目標。對企業集團來說,企業文化系統不僅對集團總部的戰略管理具有引導作用外,還亟需對集團內部各獨立的文化系統具有調節與融合功能。

未來匹配戰略發展的文化理念:規范與踐行。企業文化支持和服務于企業發展戰略,隨著企業發展戰略的調整,企業文化理念體系相對應的內容和提法需要進一步給予規范,并轉化到企業員工的具體行為上去。

戰略導向型文化理念提升方向:創建和諧生態系統。企業是一種生命現象,也是一個生態系統。和諧,是生態系統的核心要求,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追求。企業強調經濟效益,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時積極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注重社會效益,講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 和諧發展。

樹立發展競合觀念。在科技進步和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再是單純的你死我活的問題,而是在追求合作共贏下的理性競爭。企業遵循市場經濟內在競合要求,宏觀聯合、微觀競爭,保障員工利益、滿足消費者利益,實現投資者利益,踐行國家政策和行業準則,針對具體環境,客觀、科學地制定戰略規劃和業務部署。

構建協作創新機制。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更是一個企業基業常青的基石。企業致力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開拓企業創新系統,實現觀念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協調發展,重點構建決策機制、激勵機制、考核機制和人才儲備機制的創新模式。

打造人才學習通道。建立學習型組織,樹立“全員學習、終身學習、共享學習”觀念。企業視學習為企業生命的源泉。全員學習,這是企業戰略實現的內在發展要求;終身學習,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知識要求;共享學習,這是企業塑造核心競爭力的內在協作要求。

央企品牌建設的步驟

創建品牌文化是每一個品牌戰略的核心使命,盡管不是所有最終擁有強大品牌文化的建設都是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去按照這樣的一個流程去鑄造品牌文化,但無疑他們在實施過程中基本都是根據這種流程操作,因此最后的結果是使品牌穿上了文化的嫁衣而煥發新生。創建品牌文化的流程一般有以下幾大步驟。

整合、提煉品牌文化資源。確定可以使用的各種文化資源,包括內外部的各種文化資源,根據品牌定位篩選與品牌定位相關的各文化因素。外部文化資源主要是指品牌本身的一些資源,如企業名稱(字號),這是企業無形資產中商譽的主要載體。內部文化資源,是指可以反映并影響品牌定位的各種文化因素,在企業文化因素的整合下確保內外部文化的一致性。

建立品牌文化體系。在收集和整合內外部的各種文化資源之后,根據品牌戰略定位,對各種文化因素進行提煉和歸位,確定品牌的價值體系可以使得內外部的文化價值能夠高度一致。由于對不同的客戶以及同一客戶的不同產品會有不同定位的品牌文化,因此企業品牌內涵及其價值對客戶的承諾、品牌附加值等因素,消費者的承諾、品牌附加值等。品牌文化定位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確定品牌文化范圍、確定品牌文化個性、確定品牌文化價值、確定客戶群體、評估、提升客戶關系。

建立品牌文化管理體系。品牌文化管理體系包括了品牌內部管理體系和外部文化管理兩個體系。品牌文化內部管理體系指的是如何針對品牌文化的定位,在公司的內部全體成員從認識上進行高度一致的協同,通過各種管理的行為,包括現場管理、服務意識、營銷體系等全過程進行品牌協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身心一致。

打造核心競爭力。企業,無論何種性質,贏利是其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而行走市場則如逆水行舟,放松核心競爭力的構建,沒有盈利能力的提升,缺乏企業效益的改善,慢于行業發展的平均速度,必然會被勇猛的后來者所趕超。中國企業在摸著石頭過河、跑馬圈地式發展幾十年后,正在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全新機遇和挑戰,而核心競爭力的創建正是構建百年品牌的根本。

做好品牌管理工作。品牌管理是個復雜的、科學的過程。沒有很好的品牌管理戰略,品牌是無法成長的。很多品牌只靠花掉大量的資金做廣告來增加客戶資源,但由于不知道品牌管理的科學過程,在有了知名度后,不再關注客戶需求的變化,不能提供承諾的一流服務,將導致客戶轉而使用其他品牌的產品,致使花掉大把的錢得到的品牌效應曇花一現。所以,品牌管理的重點是品牌的維持。

中央企業在強力挺進世界500強的過程中,靠硬打硬的營業收入來證明自身實力的同時,企業文化建設與品牌塑造這樣的軟實力卻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根基所在。

猜你喜歡
戰略文化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年味里的“虎文化”
誰遠誰近?
戰略
戰略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人本管理在我國國企中的應用
導致戰略失敗的三大迷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