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精準扶貧的幾點思考

2016-12-23 14:59羅小兵
商情 2016年42期
關鍵詞:突出問題精準扶貧建議

羅小兵

【摘要】當前,精準扶貧成為各級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重點工作,已邁入關鍵期、破冰期,如何揪住精準扶貧的“牛鼻子”,啃掉“硬骨頭”值得思考。文章從走訪調研H縣精準扶貧基本情況及主要做法入手,系統分析了精準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幾個問題,提出加大村集體經濟發展力度、加大引導社會力量投身扶貧工作力度等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精準扶貧 突出問題 建議

一、H縣精準扶貧現狀

(一)H縣基本情況

H縣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地處川、渝、黔結合部,幅員面積2414平方公里,轄27個鄉鎮,284個行政村、37個社區,總人口91萬。2014年H縣識別貧困人口33277戶92300人,貧困發生率12.38%,屬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貧困形勢比較嚴峻。2015年H縣建檔立卡貧困戶22677戶、69487人,貧困村64個,當年脫貧4822戶16481人;2016年度計劃脫貧13個村,5010戶16000人。

(二)H縣精準扶貧主要做法

1. 整合力量,創新體制機制。打好脫貧攻堅戰,不能單兵作戰,各行各業抱團組合參與脫貧攻堅戰才能取得最終勝利。H縣切實健全精準扶貧“八大機制”,即責任落實機制、督查考核機制、群眾主體作用發揮機制、黨建幫扶機制、干部幫扶機制、社會幫扶機制、資金整合機制、金融扶持機制,著力構建“政府主導、群眾主體、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

2. 產業扶貧,助推精準脫貧。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是造血式、可持續的扶貧,發展產業也是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手段。H縣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大力實施“工業強縣、商旅活縣”核心發展戰略,通過“扶持龍頭、形成規模、打造品牌、搞好服務”,發展壯大特色種養殖優勢產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專合組織等,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基地+貧困戶”的扶貧模式。

3. 補齊短板,完善基礎設施。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是貧困地區整體脫貧攻堅中的短板,也是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H縣按照“先生存生活、后生產致富”的思路,大力實施“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切實解決貧困群眾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等問題。近年來,H縣簽訂近20億元的基礎設施PPP項目,僅2016年計劃新改建農村公路150公里,目前已改建65公里;投入1195萬元解決16個貧困村安全飲水問題,在129個行政村中實施第二輪農網升級改造。

4. 精準幫扶,充實扶貧力量。干部駐村幫扶,是解決貧困地區現實困難的迫切需要,是確保扶貧效果的重要舉措,也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載體。H縣嚴格按照省市要求,強化責任落實,在“五個一”幫扶機制基礎上,為每個貧困戶落實1名具體幫扶干部,明確“貧困戶不脫貧、幫扶干部不脫手”,實行“5+1”全覆蓋,共計落實71個幫扶縣級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與貧困戶捆綁考核,選派64名優秀干部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并出臺《駐村第一書記管理暫行辦法》加強管理、細化考核。

二、精準扶貧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資金不足,基礎設施欠賬多。當前我國扶貧開發主要是政府主導,精準扶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當地黨委政府的行政措施,但基于貧困面積大、貧困范圍廣的現實情況,僅僅依靠政府單方面投入難以為繼,有限的資金難以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等巨大缺口。如2016年初H縣仍有近90%的道路為四級或等外公路,未來3年規劃新改建農村公路238公里,總投資近1.43億元,但目前可爭取的上級補助僅有5100余萬元,縣鄉仍需自籌9000余萬元;同時還有51個貧困村1.35萬人生產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

(二)思考不夠,扶貧措施較單一。精準扶貧要求精確幫扶、因戶施策,四川省對扶貧工作也提出“六個精準”要求,精準扶貧“一戶一策”工作思路在幫助貧困戶盡快脫貧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部分地區近年多采取鼓勵引導貧困群眾發展養豬、養雞、養鴨、養羊等養殖業,其中有幫扶單位無償提供或補貼部分雞苗鴨苗等,待長大后以不低于市場價直接從貧困群眾手中回購。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小養殖時間短、成本低、見效快,但區域內大批量的養殖后,市場供需、產品銷路、價格波動等因素容易導致貧困戶收入降低,使脫貧出現困難。

(三)發展不足,村集體經濟滯后。村級集體經濟在保障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提供農村公共品、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擺脫貧困》中更是明確指出,發展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是振興貧困地區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的推動力。目前村級集體經濟存在著發展水平低、發展路子不廣、集體資產少、可分配利潤低等問題,村集體經濟越是薄弱的村,貧困人口相對也更多。如筆者走訪的H縣10個貧困村中,村集體資產主要是魚塘、辦公用房,村集體經濟可分配利潤均低于3萬元,最低的不足1萬元。

(四)重視不夠,醫療保障亟待健全。國務院扶貧辦建檔立卡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貧困戶有1256萬戶,占建檔立卡貧困戶總數的42.4%??梢?,解決好因病致貧問題對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尤為重要。但目前一方面重大疾病防治和宣傳不夠,部分貧困群眾對自身重大疾病認識不到位,缺乏提早治療意識,有病不治,小病不治成大病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部分群眾反映大病按規定報銷后個人承擔費用偏高、無需住院治療但需長期用藥的慢性病醫藥費用無法報銷等問題。

三、關于推進精準扶貧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引導社會資源投身扶貧工作力度。有投入才有產出,強化投入是開展精準扶貧的基礎。要注重改變“政府熱、社會弱”的扶貧局面,著力構建以專項扶貧資金為載體,統籌行業資金,集聚社會投入,帶動市場投入,發動群眾投入有機結合的推動機制,增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合力。一方面用好用足已出臺的優惠政策和扶貧措施,綜合考量、合理調劑幫扶資金,把更多的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使有限的扶貧資金產生更大的疊加效應,提升脫貧開發的可持續性,努力做到扶持一點、帶動一片,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另一方面建立社會扶貧資源投送機制,在可以通過市場配置資源使扶貧開發更有效的領域,支持社會力量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義利兼顧的基礎上,強化政策激勵,通過投資興業、培訓技能、吸納就業、捐資助學等多種方式,吸引各種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轉移,特別是引導企業家和成功人士回報家鄉。

(二)加大扶貧措施可持續發展力度。所謂“精準扶貧”,就是要因地制宜地選擇脫貧路徑,“輸血”更“造血”。一方面要幫助貧困群眾短時間內從資金上“脫貧”,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短、平、快”項目,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穩定脫貧。另一方面更要從思想上、技能上、可持續發展上幫助貧困群眾真正“脫貧”,要“輸血”扶貧與“造血”扶貧相結合,扶貧與扶志、扶技相統一,以及近期扶貧與中長遠扶貧的有機兼顧,充分考量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因地制宜探索推廣多種可持續發展的扶貧模式,讓貧困群眾得到更多更大的實惠。

(三)加大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力度。一方面加強對農村現有集體資產的經營管理和開發利用,可探索成立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公司,盤活現有資產壯大村集體經濟,做好做優現有存量。另一方面依托地方特色,把產業布局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結合起來,細化扶持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培育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做好做強未來增量。同時注重在基層組織挖掘、培養本村的優秀人才和致富帶頭人,加強村級班子隊伍建設,發揮好本村優秀人才對村集體發展的作用。

(四)加大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構建力度。四川省農村貧困人口中,患大病和慢性病的達172.28萬,占總貧困人口的34.6%,因病致貧問題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一大難題。一方面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健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出臺增加大病、慢病的門診醫藥費用報銷比例實施辦法,進一步強化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加強基層醫療保障能力。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大重大疾病宣傳,打消群眾生病靠拖、不去醫治的心理;同時組織鄉鎮及衛生部門重點對貧困戶和已脫貧戶開展健康篩查,加大全民免費健康體檢落實力度,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參考文獻:

[1]譚詩斌.現代貧困學導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2.

[2]習近平.《擺脫貧困》之《扶貧要注意增強鄉村兩級集體經

濟實力》篇.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

[3] 用“健康扶貧”化解因病致貧,《四川日報》,2016年1月

28日,07版特別報道.

[4]智庫啟動醫療保障精準扶貧試點 劍指因病致貧難題, 中

國新聞網,2016.5.22.

[5]柯尊平,干部駐村幫扶對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意義重大,權

威發布,2014.

[6]扶貧攻堅五個一批,CN人才網,2016.7.12

猜你喜歡
突出問題精準扶貧建議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大學生跨欄常見錯誤技術現象分析
河南省現代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關于語文寫作教學的研究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三代人的建議
FO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