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管理創新要求加強行政決策程序建設解析

2016-12-23 15:05陳躍輝
商情 2016年42期
關鍵詞:決策行政管理

陳躍輝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問題也明顯增多,這也對我國社會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社會管理創新要加強行政決策程序建設,推動社會管理機制創新,讓社會發展能夠和諧進行。

【關鍵字】社會管理創新 行政決策程序 建設

一、社會管理創新的原因

社會管理創新就是在當前社會管理下,能夠依據經驗和資源,根據我國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依據社會自身運行規律和管理理念來進行規范,通過新的理念、知識等對傳統管理模式進行進一步的改造和改革,從而構建一套新的社會管理機制,以實現當前社會發展目標。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問題也明顯增多,我國的GDP雖然已經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但是由于收入差距嚴重、腐敗現象嚴重,導致社會穩定和諧受到沖擊,特別是“仇官”、“仇富”、“官壓民”、“富壓貧”、“強凌弱”等各種行為及心理的出現,導致了我國社會階層分化嚴重,各種社會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偷盜搶劫、拐賣婦女、行賄腐敗、欺騙綁架、食品安全、群體事件等,這些社會問題很多事由于社會管理不當引起的,也是今后必須要解決問問題,如果不做好社會管理工作,廣大民眾無法保證安居樂業,也談不上構建和諧社會。當前我國的社會問題最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利益分配不均勻造成的,是因為我國社會處于轉型的時候,國家調節機制的重新定位于社會調節機制的擴張,讓社會與國家原有的關系發生了結構性改變,這也導致社會問題急劇凸顯。

社會管理創新其實就是挖掘社會潛力,解決社會問題,彌補國家不足。社會管理的長信要堅持以民生為先導,以公平公正為基礎的理念,要確定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及政權邊界,只有這樣才能讓國家與社會關系的錯位結構矯正過來,才能建立公平、科學的資源分配模式。要想實現社會管理創新,關鍵在于政府如何去推動自己的只能,并且肩負起科學、公正的處理社會問題,保持社會穩定性,維護社會利益的管理職能。政府職能反映了政府管理社會的方法與理念,肩負著保持社會穩定的任務,而現階段,我國政府職能更多的是從行政手段往經濟、法律手段轉變,逐漸退出企業行政管理,這樣一來,過去由政府承擔的協調性、服務性職能直接轉給了社會組織,有效節約了國家資源,也促進了行業發展。

不過政府管理模式也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一些政府還在做不屬于自己的工作,一些政府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好甚至沒有做等這種現象。當下政府職能應該在政府與社會、市場、企業、公民之間的關系中進行審視,要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傾向,最基本功能應該是保證社會穩定性,解決社會公共問題,維護社會利益,是要保障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這些都需要相應的制度來落實。

二、加強行政決策程序建設,創新社會管理

要想科學的發揮政府職能就要及時、準確的做出行政決策,只有通過完善的行政決策制度,才能通過決策內容與目標的調整讓政府職能根據社會需求進行轉變。目前來說,適合我國國情的行政決策制度是有制度可依據的、平等無差別性的、政府與社會合作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大多數人不理解行政決策的好壞,所以要保證行政決策程序是公正的、公平、公開和理性的,并且能夠讓公民都能夠看得到,即使那些受到不利決策結果的人也能夠因為程序處理公正、公平、公開和理性而認可、接受決策結果,讓政治決策具有公正性,被廣大公民所尊重。行政決策程序能夠將國家權威運行的每一個過程與環節都有檢驗標準,根據規則辦事,防止權力運行隨意性,讓權力行使過程可以預見。在進行行政決策的時候可能會導致各種力量的沖突,決策程序的建設讓這些沖突只要按照程序來進行就能夠得到合理的解決,這也防止了一些不良社會現象的發生,減少了權力過大的現象。

加強了行政決策程序的建立雖然不能保證每一項行政決策都是正確的,但是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錯誤一旦發生就能夠被迅速修正。隨著經濟與文化的全球化,多元化的社會更加開放、活躍,這對社會管理的創新也有了一定的要求與挑戰,一些盲目的決策會導致社會問題更加突出,損害了國家和民眾的利益,所以社會管理創新要加強行政決策程序的建立,從源頭上進行治理,解決根本問題。

行政決策程序建立要想得到有效運用就要建立正當性程序規則。第一,要信息公開。政府如果信息處于封閉狀態,那么廣大社會群眾就無法獲得信息,無法保證公民應有的知情權。信息公開是要求政府除了保密外的信息及時、高效的進行反饋,當有重要決策時能夠提前公布,通過收集廣大群眾的意見再做出決策,減少濫用權力的現象,也讓公眾能夠參與到其中。第二,要公眾參與。公眾參與到行政決策中能夠彰顯民主性,獲得公眾對決策的支持,減少行政決策中的矛盾產生,彌補決策中的信息不足問題,提高決策質量。第三,要專家咨詢。目前社會呈現多元化趨勢,一個行政決策可能會涉及到政治、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領域,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要發揮專家的力量,依靠專家對行政決策有效咨詢,提高決策質量。第四,要進行可行性與不可行性的論證。對行政決策對象進行可行性論證是行政決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大多數可行性論證都是先立項后論證,這樣一來可能會變成意向性的支持性分析,所以在進行決策內容論證的時候不能只做趨同思維,還要通過逆向思維,進行不可行性論證。第五,要進行合法性審查。合法性審查能夠減少行政決策的主觀性,保證行政決策的質量。第六,要進行風險評估。要明確風險評估范圍,只要涉及到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措施、公共利益或者民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應該進行風險評估。要明確行政決策中風險評估事項,比如是否符合法律法規、是否公平公正公開被群眾接受,要有科學的風險評估機制,并且以風險評估結論作為行政決策依據。第七,要進行事后評估,分析行政決策成敗原因,為之后的行政決策提供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應松年.社會管理創新要求加強行政決策程序建設[J].中

國法學,2012,(02).

[2]李樂平、劉崇娜.我國社會組織參與行政決策的困境及其

法律對策——一個社會管理創新的視角[J].湖北社會科

學,2012,(05).

[3]王錫鋅.公眾參與和行政過程[M].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

[4]王英津.論程序政治——對我國民主道路的新探索

[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03).

[5]何包鋼.保衛程序:一個自由主義者對卡爾.施密特例外理

論的批評[J].浙江學刊,2002,(02).

猜你喜歡
決策行政管理
做決策也有最佳時間段
論行政和解中的行政優先權行使
決策大數據
諸葛亮隆中決策
從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談行政行為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規則
營銷管理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管理就是決策:第一次就把決策做對》
管理的另一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