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域經濟發展分析

2016-12-26 17:39胡雅靜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21期
關鍵詞:縣域經濟協調發展措施

胡雅靜

摘要:分析了縣域經濟發展的必要性以及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如何發展好縣域經濟,提出了一些意見,并以典型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例證。

關鍵詞:縣域經濟;協調發展;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1.012

0引言

縣,一個古老的行政區劃概念。秦國于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將郡縣制設立為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皩P風化、撫黎民、審察冤屈,躬親獄訟,養鰥寡,恤孤窮,務知百姓之疾苦”,這是古代“縣”的主要職責。到今天,提高人民生活質量與水平,壯大地方經濟,則是“縣”級行政單位的最大主題。

1發展縣域經濟的必要性

1.1發展縣域經濟對國家經濟建設有巨大的潛在推動作用

經濟建設是一切發展的基礎,縣域經濟發展在經濟建設中有著重要作用。據統計,截止到2014年,中國共有縣域經濟體2854個,其中縣級市361個,縣1425個,自治縣117個,旗49個,自治旗3個,特區1個,林區1個??h域國土面積占全國國土總面積90%以上,全部縣域人口占全國總人口四分之三,但人均GDP卻只占全國人均GDP的70%左右,并且有相當部分的縣域人均GDP只占全國人均GDP的1/3,甚至不到1/3,縣域經濟體財政收入只占全國地方財政收入24%??h域經濟發展壯大有巨大的潛力可挖,一旦縣域經濟發展壯大,將會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1.2縣域經濟是工業資源的重要基地

土地、水源、礦產、勞動力等資源多集中于縣域范圍,有著明顯的自然優勢。國家資源需要縣域資源的合理配置,工業發展需要原材料供給的合理安排,國民經濟才能健康快速發展。尤其是以依賴礦產資源為原料的新興產業和重工業,以勞動力資源為主體的建筑業等,更加突出需要縣域資源的支持。

1.3縣域經濟發展是拉動消費增長的有力引擎

市場需求可以促進經濟發展??h域人口眾多,地域廣泛,是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但是目前農民收入水平低,消費能力嚴重不足,只有千方百計加速發展縣域經濟,使縣域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才能提高縣域居民的購買力,消費潛能也才會不斷被持續有效開發,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從而有力地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目前,國家層面也出臺了多項惠農惠民政策,以提高農民的可支配收入,加強了縣域經濟的發展,激發了縣域人口的消費潛能。

1.4發展縣域經濟是解決“三農”難題的根本出路

“農業、農村、農民”,解決三農問題首要任務是“減少農民”。減少農民要從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入手,然而一些綜合實力不是很強的大中城市對農村人口的吸納畢竟是有限的,并且人口過于集中,會加大城市的就業和社會治理方面的壓力。因此,減少農民的主要途徑就落在農業規?;?,農村城鎮化肩上。農業規?;?、農村城鎮化又正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步驟,發展縣域經濟,剩余勞動力有廣闊的就業空間,就地解決,降低了大中城市的人口涌入壓力。

2我國縣域經濟存在的問題

2.1縣域之間發展不平衡明顯

經濟發展不平衡,全國縣域GDP規模差別大,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100個縣域是最低的100個縣域的17.5倍,平均財政赤字明顯;百強縣地域分布不平衡,全國百強縣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其中江蘇省數量最多共26個,其次依次為山東21個、浙江18個、遼寧7個、福建6個。與之相反,則有許多西部地區并沒有百強縣,如:甘肅,廣西,貴州,寧夏,西藏等。百強縣比例88%在東部地區,10%在中部地區,只有2%在西部地區。

2.2縣域經濟產業結構不合理

縱觀整個縣域經濟強縣,整個產業結構仍然以第二產業為主導,第一產業發展整體水平不高,現代化程度不夠,發展滯后,第三產業在整個產業結構中所占比重低,發展水平低。從各產業的發展情況看,第二產業工業經濟仍以傳統的服裝,化工,食品,電子機械制造為主導經濟,其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對于資源和能源的利用也存在一定的浪費,相反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如電子信息,新材料,節能環保產業等發展嚴重不足。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相對緩慢,產業內部結構同樣存在發展不均衡,發展封閉,與現代化的社會發展狀況不符。

2.3財政狀況問題突出

財政狀況—沒錢??h級財政入不敷出的現象特別嚴重,財政赤字面一度高達40%,尤其是經濟不發達地區縣級財政出現普遍赤字現象。據統計,赤字縣占全國縣域比重大約在3/4左右,赤字總量占這些地方財政總量近80%??h級政府沒有財力,在公共服務、支農惠農以及農業規?;矫婢惋@得有心無力。另一方面,由于財政問題突出,為了吸引投資,引進一些高耗材、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圈地建開發區、建工廠、建基地,招商引資饑不擇食現象非常嚴重,嚴重損害了縣域人民的利益。

2.4勞動力素質較低

隨著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入駐縣域,然而教育落后、人才不足導致縣域經濟的人才隊伍存在著總量不足、結構不優、素質低下等問題,尤其是產業發展急需的有技術、懂市場、熟悉法律知識的這些高層次人才十分匱乏,已經不能滿足縣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據統計,在縣域,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占了總人口的43%,縣域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國城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2.5土地資源嚴重匱乏

農民世代在土地上勞作,土地是農民最基本也是最寶貴的資源,同時也是發展縣域經濟的基石,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然而,隨著農村城鎮化的發展,政府沒有進行合理投資規劃,盲目招商引資,對農民土地進行圈占,濫建開發區、工廠、基地,導致平均一個縣有多個開發區,農民失地、失業、實利的情況十分嚴重。

3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應該采取的措施

3.1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第二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但是注重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才是長久發展之計。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鞏固加強第一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提高改造第二產業,發展壯大戰略新興和高新技術產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才能促進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向優化升級。如山東龍口市,雖然仍然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有第三產業比重較低的情況,但從發展態勢看,龍口市以全省縣域經濟科學發展轉型升級試點縣為契機,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提升和戰略新興產業培育,表現為以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生物與新醫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為代表的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以上的企業數量以及營業收入上的增長。同時,龍口市結合實際,大力發展生產型服務和生活性服務,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傮w趨勢上來講,龍口市產業結構趨于合理。

3.2培育特色經濟

特色產業是拉動縣域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努力構建縣域優勢主導產業和產品,大力培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轉”的市場“亮點”,探索各具特色、彰顯優勢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思路。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注重發揮比較優勢,突出重點產業。在畜牧業發達的地區,發展奶產品加工業、畜產品加工業。如黑龍江省明水縣,該縣是半農半牧縣,該縣建設了明水縣畜牧產業示范園區、冬祥養殖場、峰平順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等市級畜牧科技示范園區6個,縣級畜牧產業園區1個,鄉鎮中心園區12個,重點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以畜牧業促進縣域經濟建設。在糧食主產區,則大力發展糧食產品加工業和糧食深加工;如安徽省岳陽縣,該縣山清水秀,生態良好,風情濃郁,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常年糧食總產50萬噸以上,連續8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或“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在自然環境優美或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則可以發展旅游經濟,如安徽潛山縣,該縣以旅游城市、風情小鎮、美麗鄉村為總目標,秉承“旅游+”發展理念,創新旅游發展模式。將旅游與產業發展、經濟建設結合起來,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力爭建設成為旅游強縣。在山區半山區,發展特色加工產品和得天獨厚產品。如安徽歙縣,自然資源豐富,該縣抓住機遇,積極培育發展諸多名優特農副產品經濟,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品牌,如茶葉品牌黃山毛峰、黃山白茶、黃山貢菊、水果品牌三潭枇杷、文化品牌歙硯、徽墨,同時,該縣還將“互聯網+”概念運用到產品推廣上,利用電子商務技術,保障產品質量,加快產品推廣??h域經濟只有充分利用好當地的優勢資源條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加快城鎮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鎮化建設是發展縣域經濟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建設,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一是要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二是要保障城鎮化的公共服務,包括教育,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三是要加大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四是要保障資源環境不受破壞。城鎮化發展必須科學規劃,以提升城鎮人氣,優化環境,提升城鎮持續發展能力,大幅提升特色城鎮的吸引力和承載力為目的。從而形成以城鎮為載體,推動城鎮人員就近就業創業,既增收創收,又顧及家庭,穩定地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3.4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指導以及政府職能部門的配合。積極創建“服務型”政府,切實從“管理企業,管理百姓”向“服務企業,服務民眾”轉變,打造完備的政府服務體系,搭建更好的政府服務平臺,最大限度實現行政提速、審批暢通、辦事高效。服務領域上,政府要加強宏觀引導,合理資源配置,提供金融支持,完善人才制度,營造友好環境,提供信息咨詢,健全完善市場體系,才能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便利。以安徽太和縣為例,縣政府采取多種措施引導外出人才返鄉創業,對于返鄉創業人才依法從優取得土地使用權,提供資金支持以及技術培訓。同時對于返鄉創業人才在生存生活,家庭方面提供優惠政策,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以吸引太和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積極建設太和縣經濟。

4總結

總之,我們要深刻認識縣域經濟發展的必要性以及縣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在黨和國家領導下,始終堅持縣域經濟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綠色發展理念,為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蔣奇勐,田丫代子.2015年中國縣域經濟回顧與展望[J].中國科技財富,2016,(2):7071.

[2]李珂,羅順根.關于縣域經濟發展問題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5,(22):460461.

[3]李曼麗,杜振和,王明躍.加大特色產業扶持力度增加縣域經濟發展活[J].山西農經,2016,(1):74.

[4]高天躍,路城.試析農村城鎮化與縣域經濟的發展[J].山西農經,2016,(5):1213.

[5]楊立國.淺論我國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J].中國外資月刊,2013,(11):198.

猜你喜歡
縣域經濟協調發展措施
放養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減少豬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豬熱應激及其防治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