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李家窯遺址西周墓葬

2016-12-27 01:46劉桂君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禮器李家墓葬

◎劉桂君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西安7 1 0 1 1 9)

論李家窯遺址西周墓葬

◎劉桂君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西安7 1 0 1 1 9)

李家窯遺址歷次發掘的5座墓葬——M44、M24、M26、M34、M37,其葬俗特點、隨葬青銅禮器及陶器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差異性,與虢國墓地的墓葬特點也有一定的關聯性,推測其應分屬不同的國別與族屬,M44、M34、M37應為姬姓焦國,而M24、M26的族屬應為殷遺民。這5座墓葬的發現為姬姓焦國的文化特征及國家內部結構、尤其是中小型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李家窯遺址;青銅禮器;年代;姬姓焦國;殷遺民

2002年8月至2004年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李家窯遺址進行了發掘,清理了兩座較為重要的西周墓葬——M34、M37。該遺址位于三門峽虢國墓地以南2公里處的李家窯村,南臨青龍澗,北依上村嶺,地勢平坦開闊,是一處時代上包含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文化遺存[1]。除此次發掘,20世紀90年代至今,李家窯遺址還歷經了多次發掘,清理了幾處較為重要的西周墓葬,即M44[2]、M24、M26。[3]筆者主要就李家窯遺址歷次發掘清理的較為重要的西周墓葬做一個整理與研究,對其年代、國別、族屬、葬俗特點等方面進行相關探討,以期對姬姓焦國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提供一點新思路。

一、青銅禮器形制分析

5座墓葬隨葬青銅禮器共計10件。其中M44出土1鼎、2簋,M24出土1鼎,M34、M37均出土1鼎、1盤、1匜,形制分析如下:

鼎4件。依據腹部與足部的形態差異分為兩型。

A型3件。立耳,斜折沿,半球腹,圜底,蹄足,足內側有凹槽。

標本M44:14,立耳內斂,斂口。腹上部飾一周重環紋,下飾一道凸弦紋。通高23.4厘米、口徑24.2厘米。(表1:1)

標本M34:47,立耳微外撇,口部殘缺,口微斂,腹略鼓。腹上部飾一周重環紋,下飾一周凸弦紋。通高25.4厘米、口徑25厘米(表1:2)。

標本M37:22,口沿及腹部殘缺,口微斂。腹上部飾一周“S”形竊曲紋,下飾一周凸弦紋。通高25、口徑26厘米(表1:3)。

B型1件。立耳,斜折沿,斂口,垂腹,圜底,柱足,足內側有凹槽。

標本M24:19,腹上部飾一周重環紋,上下以一道凸弦紋為欄,兩個重環紋之間飾以乳釘紋,與柱足對的位置飾以細凸棱。腹下部飾一道凸弦紋。通高21.8厘米、口徑20厘米(表1:4)。

簋2件。形制、紋飾、銘文、大小皆相同。

標本M44:10,有蓋,蓋微隆,圈狀捉手,口微斂,垂腹微鼓,腹側設龍形耳,龍尾下垂為小珥,矮圈足下附三個獸面紋支足。蓋表與腹部均飾瓦棱紋,蓋沿、口沿與圈足均飾一周回紋與三角幾何紋相間的紋帶,通高25.6厘米、口徑20.6厘米。蓋、底同銘,6行,共計52字(表1:5)。

盤2件。平折沿,方唇,附耳,淺腹,平底。依據圈足形態可分兩型。

A型1件。高圈足。

標本M37:38,一耳殘缺,附耳接于口沿下,通體素面,高8.2厘米、口徑26厘米、腹深2.6厘米(表1:6)。

B型1件。高圈足,下附三扁支足。

標本M34:63,附耳接于中腹部,腹部飾一周重環紋。高10.4厘米、口徑26.8厘米、腹深4.4厘米(表1:7)。

匜2件。器呈長瓠形,前為槽狀流,后設龍首形鋬,弧腹圜底。依據足部形態與紋飾差別可分為兩型。

A型1件??谕庋仫椧恢苤丨h紋,底下設四扁體獸形足。

標本M34:62,高10.6厘米、寬10.4厘米、腹深5.4厘米(表1:8)。

B型1件。通體素面,底下設四扁足。

標本M37:37,口部殘缺,高13厘米、寬11.6厘米、流口寬4、腹深5.8厘米(表1:9)。

表1 李家窯遺址5座墓葬出土隨葬銅禮器器型

二、年代推斷

從上述青銅禮器類型分析中可以看出,5座墓葬出土的青銅禮器形制、紋飾所表現出來的多為西周晚期特征。

鼎。形制上,半球腹與垂腹均為西周晚期的特征;紋飾上,腹上部或口沿下飾一周重環紋加一道凸弦紋亦是西周晚期的特征。A型鼎與周厲王、宣王時期的青銅鼎形制相似,如毛公鼎、函皇夫鼎、善夫山鼎、伯大祝追鼎等,均為半球形腹,蹄足,足內有一道凹槽,口沿下飾一道紋飾帶,紋飾帶下加一周凸弦紋;B型鼎與1981年扶風強家村M1:2[4]形制相似,均為垂腹,圜底,柱足,年代為西周中期偏晚。

簋。有蓋、斂口、垂腹,獸首耳下有小珥,口沿與蓋沿各飾紋飾帶,腹部與蓋表均飾瓦棱紋。這種形制的簋在西周中期偏晚始流行,圓鼓腹,最大腹徑在中腹部。而M44:10形制略有差異,其腹部特征為垂腹,最大腹徑在下腹部,年代稍晚,與厲王時期的元年師兌簋[4]、曲阜魯故城望父臺墓地M46:2[4]形制相似,年代應為西周晚期。

盤。附耳高出口沿,淺腹,高圈足,口沿下飾一周重環紋,這些均為西周晚期的特征。A型盤附耳接于口沿下,高出口沿較高,腹更淺,與虢國墓地M2012:59[5]形制相似,均為淺腹附耳,高圈足。B型盤與虢國墓地M2016:12、M2017:12[5]形制相似,均為直口,淺腹,附耳,圈足下附三扁支足。虢國墓地M2012、M2016、M2017的年代大致為西周晚期晚段,A型盤與B型盤的年代應為西周晚期晚段。

匜。此類器物于西周晚期始流行,長流,深腹,獸形鋬,獸形足,口沿飾紋飾帶,腹部飾瓦棱紋。M34、M37出土的青銅匜均為較原始的形態,長流較平,素面或飾簡單的重環紋。A型匜與虢國墓地M1706: 70[6]、北趙晉侯墓地M62:76[4]形制相似;B型匜與洛陽東郊西周墓C3M1135:5[7]、平頂山應國墓地M95: 105[4]形制相似。洛陽東郊C3M1135、虢國墓地M1706、北趙晉侯墓地M62與應國墓地M95,這幾座墓葬的年代均為西周晚期。

以上,是形制與紋飾方面的對比。那么,從組合方面來看,M34、M37隨葬青銅水器組合均為盤1匜1,這也是典型的西周晚期晚段的組合特征。

綜上所述,李家窯遺址發掘的這5座墓葬,除M24的年代為西周中期偏晚,其余墓葬年代均為西周晚期(見表2)。

三、墓葬國別與族屬問題

關于李家窯遺址發掘的五座西周墓葬的國別與族屬問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對于M44,由于發掘時間較早,它的國別問題已多有討論,其焦點在于M44所屬的國別究竟是姬姓焦國還是姜姓焦國。在這個問題上,現在漸傾向于認為M44的國別應為姬姓焦國。[8][9]其他四座墓葬,發掘簡報均較簡單的認為是焦國墓葬。對此,筆者仍存有疑惑,特此討論,以期能有進一步的發現。

在歷史上曾有兩個焦國,一個是姜姓焦國,另一個是姬姓焦國。關于姜姓焦國,文獻上記載:

《史記·周本紀》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p>

《史記正義》引《帝王世紀》云:“神農氏,姜姓也”。

《水經注·河水注》(卷四):“焦國,武王以封神農之后于此”??芍战箛谥艹跷渫鯐r受封。關于其封地,《廣韻急就章注》記載姜姓焦國,其地望在今山東嘉祥縣南十五里焦城村?!都螒c重修一統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焦城,在嘉祥縣南十五里青山之東,縣志俗傳周武王封神農之后于焦,即此,今其地為焦城村云?!笨芍?,其封地或在今河南陜縣,或在山東嘉祥縣。但山東嘉祥縣至今未發現相應的遺存,張應橋與王志國先生等人認為姜姓焦國的封地在今河南陜縣靈寶一帶,山東嘉祥縣之焦乃是后遷。[8][9]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于秦函谷關故地設置弘農郡,治所就在今靈寶市南20公里處,亦即今天的陜縣靈寶一帶?!昂朕r”二字本指發揚光大神農氏的功績而言,當源于周初封焦國之事。靈寶西坡墓地發現一批西周墓葬,年代為西周早期至西周中期,均無腰坑,方向80°左右,張應橋先生認為:“這批墓葬可能為西周早期焦國墓,既姜姓焦國墓?!盵8]

表2 李家窯遺址5座墓葬出土青銅禮器與其他青銅禮器的形制對比

至于姬姓焦國,文獻記載: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也?!倍蓬A注曰:“焦,在陜縣?!?/p>

《漢書·地理志》云:“弘農陜縣有焦城,故焦國也?!?/p>

《漢書·地理志》弘農郡條下云:“陜,故虢城,有焦城,故焦國?!?/p>

《史記·魏世家》正義引《括地志》:“故焦城在陜縣東北百步古虢城中東北隅?!?/p>

今本《竹書紀年》載:“幽王七年,虢人滅焦?!?/p>

從文獻獲知,姬姓焦國的封地在河南陜縣,即今三門峽市。虢國滅焦國后,在焦城基礎上營建新的虢城,焦城在虢城之中。在考古發掘方面,三門峽李家窯遺址今已被證實為虢國上陽城遺址,遺址中早于虢國文化層的遺存即可能為被虢國所滅的姬姓焦國的文化遺存。

那么,李家窯遺址發掘的M24、M26、M34、M37這4座墓葬,其國別與族屬究竟為何呢?

在墓葬國別族屬的判斷上,葬俗,包括墓向、墓制、葬具、葬式等是一項重要的標志,為了進一步研究李家窯遺址西周墓葬的國別與族屬問題,以M44、靈寶西坡墓地及虢國墓地為參照,下文將從葬俗、隨葬品組合這兩個方面對四座墓葬進行探討。

葬俗。墓向:M24、M26向北,M34、M37向西,虢國墓地的墓葬墓向多為向北;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但M24、M26的墓底有腰坑,虢國墓地的墓葬均沒有腰坑;葬具皆為1棺1??;葬式除M37因人骨已朽難以辨認葬式,其余皆為單人仰身直肢葬。

隨葬品組合。隨葬青銅禮器方面:M34、M37為鼎1、盤1、匜1,為食器加水器的組合,這與虢國墓地M1761、M1701[6]的隨葬組合相同,M44為鼎1、簋1,為食器組合;隨葬陶器方面:M24、M26、M37、M34之間有較大的相似性,均以鬲、豆、盂、罐為主,形制基本相似。M34的陶鬲與M44的陶鬲形制上相似,但表現出年代較晚的特征,其他3座座墓葬與M44的隨葬陶器形制、紋飾差別較大;與虢國墓地相比,陶器上的鋸齒刻劃紋具有明顯的虢國特色,陶盂與虢國墓地一期的盂形制、紋飾基本相似。

通過上述比較發現,該四座西周墓葬在葬俗與隨葬品組合方面各有差異,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風格。

M24、M26,從其墓葬形制來看,與其他3座墓葬差別較大,墓向朝北,墓地有腰坑,并殉狗,在葬俗上存有較多的商人文化特色,不能簡單地以姜姓焦國概之,其族屬或可能為殷遺民,但在隨葬器物上受到西周文化同化,青銅禮器與隨葬陶器具有周文化的特征,這可能是這個殷遺民族群長期作為周人的依附者,受到周人影響的結果。

M34、M37,長方形豎穴土坑墓,無腰坑,青銅禮器器物組合為鼎1、盤1、匜1,陶器組合為鬲、豆、盂、罐,在葬俗與隨葬器物組合方面都表現出濃郁的周人特色,與M44及虢國墓地墓葬也較為相似,極可能為姬姓焦國的低等貴族墓葬。

這4座墓葬均出自李家窯遺址,在地域上兩個族群有緊密的聯系,文化上兩個族群對雙方的文化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在墓葬隨葬陶器中可以發現,這種影響對后來的虢國低等貴族的墓葬習俗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結語

李家窯遺址五座西周晚期墓葬的發現豐富了姬姓焦國的文化內涵,為姬姓焦國的中小型墓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對姬姓焦國的國家內部構成具有啟發意義,姬姓焦國不僅有姬姓族群,也存在一定數量的殷遺民,他們之間相互影響,也對虢國的墓葬文化起到了一定的影響。由于考古資料的缺乏,關于姬姓焦國的研究仍然不夠完善,李家窯遺址發掘的四座西周墓葬所展現的是低等貴族的墓葬文化,對于其他階層的文化研究仍有待進一步揭示。

[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三門峽李家窯西周墓發掘簡報[J].文物,20 1 4(3).

[2]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三門峽市李家窯四十四號墓的發掘[J].華夏考古,2 0 0 0(3).

[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三門峽市李家窯遺址西周墓的清理[J].華夏考古,20 0 8(4).

[4]朱鳳瀚.中國青銅器綜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9:1 3 0 5,1 3 2 1,1 3 8 0,1 4 6 8,1 3 5 9.

[5]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三門峽虢國墓地[M].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9 9:2 5 7,39 3.

[6]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上村嶺虢國墓地[M].北京:科學出版社,1 9 5 9.

[7]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東郊西周墓[J].文物,1 9 9 9(9).

[8]張應橋.河南地區西周墓葬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 0 6.

[9]王治國,劉社剛.上陽城M4 4墓主身份及焦國相關問題考[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 1 3(2).

(責任編輯 卞建寧)

K878.8

:A

:1671-9123(2016)01-0023-05

2016-01-05

劉桂君(1991-),女,江西井岡山人,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禮器李家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變
“稱霸”試衣間
當代陶瓷禮器創作中的多元化審美趣味
古代隸書硬筆臨摹字帖(一)
墓葬中的女人
李家正 釉·畫
論新泰周家莊遺址春秋時期青銅禮器墓的等級性
數到一萬捉迷藏
《詩經》中青銅禮器概述
時鐘是彎成一圈的尺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