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互聯網+”背景下民營童書品牌的營銷傳播

2016-12-27 14:45任拯廷
科技傳播 2016年19期

任拯廷

摘 要 童書行業的“互聯網+”生態布局已是大勢所趨。作為典型樣本,民營童書品牌的傳播實踐頗具示范意義。本文立足產品內容、發行渠道、推廣手段、傳播理念等多個視角,對其傳播策略和內在動因進行全方位立體解讀,旨在探索新媒介環境下童書品牌營銷傳播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 產品細分;融媒推廣;社群傳播;品牌人格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2-0053-02

長期以來,童書市場發展癥結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圖書內容粗泛龐雜,凸顯為教育理念滯后、品線邏輯混亂、定制化信息稀缺;二是圖書形式陳舊單調,類比國外產品,國內童書在圖文排版、色彩調配、裝幀設計、材料選用、開本類型等各項指數上全面落后,陷入低水平徘徊的制作困境。民營童書品牌另類化的書品切入,正是童書市場破局創新的積極實驗。

1 民營童書品牌的傳播策略

1.1 聚焦產品細分,強化精品思維

1)聚焦產品細分,瞄準市場空白。童趣出版在2002年首創“抓幀書”“樂樂趣”,在2006年率先試水立體互動、多媒體發聲圖書等。這些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圖書品種,一上市便迅速吸引兒童和家長的群體的意力,形成碎片化傳播熱潮,伴隨銷售和口碑的同步上揚,民營童書品牌一舉確立類型化童書的拓荒者形象。簡言之,深耕細作市場,敏銳洞察趨勢,精準把控受眾心理,尋找到其品牌導入的價值基點。

2)專注高端引進,強化精品意識。以民營童書品牌“樂樂趣”為例,2006年創立伊始,該品牌便把原版引進、高端聯姻視為打破市場困局的戰略舉措,著力創設與世界級圖書出版公司的協同關系,合作對象涵蓋美歐資領軍品牌,諸如美國迪斯尼、英國泰普勒、法國達米、意大利瓢蟲等業界巨擘先后成為“樂樂趣”的內容供應商?!皹窐啡ぁ睂W⑤斞J胶途芬庾R,實現占領市場制高點的后發優勢。而引進落地、借鑒吸收、原創輸出的發展邏輯,引導該品牌多款原創圖書榮獲國家行業大獎,產品行銷華人世界和歐洲大陸,贏得風評和銷量雙重肯定。

1.2 成效和內容導向,立體發行與融媒推廣

1.2.1 渠道建設,立體發行

一是緊跟市場風向,動態監控產品趨勢。以“樂樂趣”為例,其長年追蹤各種國內外圖書展會、書香節、及圖書訂貨會,特別是瞄準國際最高水平的行業盛會(如法拉克福書展、博洛尼亞書展等),了解競品特征,選擇優質書源,保證對銷售終端的產品吸引力。

二是深耕傳統渠道,鞏固和強化既有局面。新華書店作為童書發行的傳統主渠道,對童書品牌的曝光指數(品種、數量、上架率、展示率)具有決定性影響。相比于“華東六少”(華東六省少兒出版聯合體)的信息員對接制度,民營童書品牌在保持特色圖書長線合作、優先供給的同時,用形象大使進店推廣的另類形式,圍繞粉絲吸附到活動引爆的轉換模式促進特定書品的銷售,比如“樂樂趣”在全國各區域辦事處設置的“推廣姐姐”,即是信息員對接制度的升級和擴容。

三是倡導公益理念,全面開展閱讀活動。民營童書品牌的公益行動,可以歸納為“多角聯動、全景覆蓋、形態紛呈”十二字法則?!岸嘟锹搫印笔侵赣赏瘯放坡摵瞎俜綑C構(如全民閱讀辦公室)發起、傳統媒體跟進、門戶網站和垂直社區引燃的宣傳路徑?!叭案采w”則標志活動范圍對個體、家庭、學校及社會的全面到達,“形態紛呈”既有對主題(童書沙龍,親子閱讀、場景游戲等)的設定,亦包括對圖書品類的普及(如繪本課堂等)。

四是加大電商投入,構建主次有序售書體系。從民營童書品牌的網絡鋪貨分析,主流電商平臺旗艦店、電商平臺自營店、第三方店以及微店組成童書品牌網售的四級梯隊。優先保障主流旗艦,穩步提升二、三梯隊,發力挖潛微店平臺,是標桿性民營童書品牌的突破思維。

1.2.2 內容導向,融媒推廣

一是付費平臺廣告投放。傳統媒體、網絡門戶、社交平臺、手機應用市場多類型交叉運用,形式上硬廣、軟文、贊助、植入混合展示,注重曝光率、受眾覆蓋、以及文本創意的內外匹配。聚焦微博/微信大號、話題榜、朋友圈、App等,以深度合作和趣味素材精準觸達受眾,完成粉絲轉換(如“樂樂趣”與“凱叔講故事”等微信大號的合作)。

二是自媒體渠道內容輸出。具體應用中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官網牽頭,微信服務號/訂閱號分別主打產品與信息,組建微博微信矩陣,外加線下客服、銷售及門店多方輔助,全面挖掘童書品牌的自有資源。第二步是社群渠道立體盤活。首先進駐綜合社群圈粉,比如在QQ空間、豆瓣、知乎的話題制造。其次是垂直社區的優質內容營銷,用原創文本、影像內容在特定垂直領域(如寶寶樹、辣媽幫、寶寶地帶、寶貝鄰里等)生發美譽。最后是對社交群落的定點突破,以特定QQ群、微信群、豆瓣討論組為傳播對象,尋找活躍用戶,促成關聯品牌的自發建群。

三是口碑傳播的加速放大(“自來水”效應)??诒畟鞑ニ赜小傲闾柮浇椤敝Q,兼具低成本高信度雙重屬性。在童書品牌的口碑營銷中,名人背書、傳媒跟進、粉絲助推三者交叉,形成錯落有序的口碑引流。借助輿論領袖(如兒童作家、權威學者、知名教師、形象大使)的意見影響,利用公益主題(如全民閱讀校園行)獲取傳媒關注、再以雙向互動(如見面會、讀書會等)提升粉絲活躍度,打通從正向評價到海量曝光及至圖書銷售的轉化節點。

2 民營童書品牌傳播的動因探析

2.1 探究受眾心理,創新教育理念

民營童書品牌在圖書內容和品類上的細分和設計,遵循和細化了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特征。在品類上,將童書進行立體書、翻翻書、紙板書、發聲書、繪本等多元布局,契合兒童的行為認知和觸感體驗。在內容上,將差異化信息結合特定年齡段,并依據智慧水平和環境因素,適時調整或細化年齡區間。在嬰兒期(0~2歲),童書內容主要是撕不爛、啟蒙教育、世界感知、發聲練習,針對嬰兒動作感知的互動屬性;在前學齡期(2~6歲),配合語言信號、表象思維能力的塑造,將該階段分解成2~4歲、4~6歲兩個次級范圍,2~4歲側重于行為培養、安全認知、動手能力、智力開發,4~6歲專注于情商培育、科普啟迪,兩段的交叉部分,則保持對睡前故事、英語學習及國學經典等融合性知識的連續傳輸;在學齡初期(6~10歲)和學齡中期(10~14歲),主要以哲理故事、百科內容及科普模型,不斷訓練兒童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意識。

在探微兒童心理的發展邏輯之外,民營童書品牌通過場景設置、互動游戲、角色扮演、全員調動,力圖改變傳統模式下教育、培養和成長的失衡關系,重新定義父母、老師、親屬、社會在兒童身心完善過程中角色內涵,進而打破舊有評價體系中的基于“聽話”或“成績”等單一因子的“一元性排名”[ 1 ]。場景設置在書本(如立體書、兒童繪本等)和活動(如互動游戲、兒童劇等)兩個虛實維度詮釋兒童眼中的理想世界,角色扮演、互動交際表現出孩子的臨場反應與問題解決能力,父母、老師的接觸式參與或“游戲式傾聽”[ 2 ]則完全釋放孩子的熱情與創造力。民營童書品牌在品種、內容、場景上的率先實驗,闡明了兒童教育從硬性測評到身心均衡的轉化動因,重塑父母、老師從“教育者”到“教育者+合作人”的身份變更。致力于心智均衡的快樂導向和精神培育,這種嶄新的教育理念,擺脫了既往童書宣傳中“教育本位”和“知識獲取”的短視思維,回歸人本主題。

2.2 強化社群傳播 塑造品牌人格

互聯網+條件下的品牌傳播,正在經歷由泛大眾傳播(傳統媒體主導)向精準社群營銷的快速變遷。社群傳播環境中,品牌營銷發生“4P”原則(產品、價格、地點、促銷)到“3C”原則——信服力(conviction)、協作力(collaboration)和創造力(creativity)的轉變。[3]如何創造、吸引和培養消費社群,民營童書品牌的實踐方略,可從3個方面解讀。

1)塑造品牌人格。品牌人格是基于社會學、心理學和人類文化學的觀點,該觀點認為,人的消費是為了尋找意義和象征,而品牌正是意義和象征的載體。[4]滿足消費者(兒童和家長)的情感投射、樹立品牌的角色形象、差異化的競品區分,是民營童書品牌人格化發展的三個指標。通過原創內容(文字、圖片、視頻)穩定輸出持續產生話題,再以創意化的手法(秒拍、兒童微劇、短視頻、達人秀等)提升用戶黏性和親密度,最后以特定的角色定位(如“心智均衡”的倡導者)和差異化的人格屬性(如真誠、快樂、愉悅)牢固確定消費者的品牌偏好。

2)精選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KOL是“個別人物法則”[ 5 ]在融媒時代的巧妙運用,標志著少數關鍵影響者主導社群、促進消費、維系忠誠的巨大功能。在KOL的選擇上,傳統意義上的名人、人格化的公眾號、或者某個圈層紅人等,均可加以平衡使用。以民營童書品牌為例,社會公眾人物和業內專家可以為品牌背書,明星代言或紅人推薦也能引發粉絲的群體消費,品牌內部遴選培養的內生性KOL(如某某媽媽、某某姐姐等),更能將影響精確性和便捷性大大改善。

3)貫徹“全員傳播”理念。在品牌內部,員工是距離產品最近的現實群體。員工的社交圈,因其同質化和關聯性的朋友屬性,天然具備流程短、質量高、實時快捷的傳播特征?;谄放普J同與價值分享,員工在自有的社交語境里,通過強效的人際互動、精準的終端連接,能夠產生全員交叉、平面擴張的蔓延效應。于民營童書品牌而言,以合伙人思維激活員工的參與意識,整合全員的信息渠道(如微博、朋友圈、社區平臺),使品牌人格在內外兩種社群空間里聚合塑型,或可成為未來的可行路徑。

3 民營童書品牌傳播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背景下童書品牌傳播趨勢,可以概括為以技術和速度為表征、以內容和創意為動力、以消費者中心和品牌人格化為核心的多平臺、多業態、全媒體的整合傳播。得益于市場敏感和融媒思維,民營童書品牌在行業變局中特色鮮明。從長遠來看,民營童書品牌需要在兩個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堅持內容為王。首先要強化原創圖書的供給,組建優秀創作團隊,加強選題策劃和新品研發,改變目前民營童書品牌中自有原創品種占比偏低的尷尬局面。其次要創新傳播形式,在書品同質化、渠道模仿化的今天,傳播手法的差異性可能成為圖書流行與否的勝負手。借鑒最新技術(如微平臺的微課微劇、VR、AR等)、構思多樣場景、力求多元參與,已經勢在必行。二是樹立IP意識。在鞏固市場份額、維系受眾口碑的同時,圍繞創新化的類型產品(如原創立體書、繪本),從圖書銷售向玩具、智能產品、廣播劇、電視節目、微電影衍生過渡,打造圖書生態的開放產業鏈。有理由相信,恪守產品思維和融媒傳播,民營童書品牌的營銷實踐,一定能為中國童書市場的整體繁榮提供全新樣本。

參考文獻

[1]河合隼雄.孩子的宇宙[M].王俊,譯.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

[2]惠芙樂.傾聽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調適[M].陳平俊,譯.2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布萊默.點亮社群:互聯網營銷的本質[M].曾虎翼,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

[4]張紅明.品牌人格化:品牌價值實證研究[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5]格拉德維爾.引爆點[M].錢清,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