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陽縣農村信息化現狀及改進措施

2016-12-27 15:06馬遵勇
科技傳播 2016年19期

馬遵勇

摘 要 本文著重闡述在農村中怎樣發展寬帶,從哪里突破,怎樣打開農村寬帶發展的新局面,以及發展網絡時遇到的問題,應如何解決,以后的發展規劃等。

關鍵詞 農村信息化現狀報告;農村信息化面臨的問題;建議和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 TP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2-0127-02

在2016年12月18日結束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世界莊嚴承諾:“到2020年,中國寬帶網絡將基本覆蓋所有行政村,打通網絡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讓更多人用上互聯網?!边@一承諾,無疑是提出了農村互聯網發展的目標與任務,是給廣大農民捎去的一份厚禮。怎樣發展寬帶,從哪里突破,怎樣打開農村寬帶發展的新局面。濟陽分公司在寬帶業務發展,網絡整改速度中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農村發展寬帶業務的新路徑。

2015年,中國有線網絡的發展在2014年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尤其是有線數字電視用戶發展迅猛,數字化率達到70%以上。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5年版中國三網融合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現在,我國擁有4億左右的電視家庭用戶,按照國家廣電總局網站公布的數據,截至2014年底我國有線電視用戶為約2.24億,在電視用戶數量、電視機擁有量及有線電視用戶數方面,均為全球最多。

1 山東省濟陽縣概況

濟陽縣位于黃河下游北岸,魯北平原的南部,縣境隔黃河與歷城區、章丘市、鄒平縣相望,東北、北部與惠民縣、商河縣接壤,西北、西部與臨邑縣、齊河縣相連,西南與天橋區毗鄰。地理坐標為北緯36°41′—37°15′,東經116°52′—117°27′。人口55.24萬人,其中:鄉村人口48.30萬人,人口密度513人/平方公里。濟陽縣總面積107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7.4萬畝。全縣共轄8鎮2街道辦事處,854個村(居),6個社區居委會。

2 濟陽縣農村信息化面臨的問題

1)農村信息化建設起步晚、基礎差,整體水平相當落后。濟陽縣55.24萬人,農村人口為48.30萬。一些農民特別是經濟相對落后鄉鎮的農民存在的“農民沒必要了解互聯網”的認識還相當嚴重。鄉鎮農民純收入較低,種地的話很少,一年不準到1萬塊,工人的話基本能在15000元之上,電腦和上網費用對他們來說開支太大。

2)城鄉發展不均衡。濟陽縣在農村信息化進展中,存在嚴重發展城鄉不平衡,如表1。

濟北辦事處已經通過信息化走進入了小康社會,而有的鄉鎮發展極不平衡,政府對其入不足,特別是一些農村信息仍然閉塞,生活仍相當貧困。

3)認識不到位,投入不足。盡管近年來濟陽縣財政收入增長較快,但是需求過大,針對于農村建設來說,資金還難以達到充足的狀態,已嚴重制約了濟陽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服務。

4)信息化推廣體系不健全,技術人員短缺,幾次鄉鎮機構改革使整個農村信息化體系幾近癱瘓,鎮政府對信息化建設的內容沒有深刻的認識,理解為純計算機的操作,對于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也比較欠缺。體系的不健全,使得體制設置不規范。管理不順暢,農技隊伍不合理。設立的信息服務機構服務的內容只能提供信息咨詢。

5)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對農村信息化認識有偏見。他們只看到或聽到,通過上網現在的孩子都戴上了眼鏡,迷戀網絡而不務正業等負面影響。更不會積極地、主動地通過來提高自身文化素質。

6)信息資源開發程度低。濟陽縣農村共有家庭戶數12萬多,截止到目前為止,約有9500戶農民家庭使用了寬帶互聯網業務,只占農民家庭總戶數的0.18%。農村部分農民家庭購買了電腦,使用了寬帶互聯網業務,農民目前對電視、互聯網的應用在娛樂休閑上,還沒有真正把信息與生產有機結合起來。

7)技術人員短缺。農村經濟落后、條件艱苦,待遇低,人員跳槽流失問題嚴重,在仁風鎮有10萬畝土地,專業技術人員只有兩人,1994年有8人,2001年4人,2006年2人。并且這兩人年齡也偏大。

3 建議和改進措施

1)在農村進行信息知識的宣傳和教育。以仁風小蘭富硒西瓜和曲堤黃瓜的網絡買種、網絡銷售為例,對農民進行宣傳教育,通過張貼大字報,村鎮內廣播的方式,鼓勵農民多瀏覽農村科技信息,使用網絡進行信息發布窗口,開闊農民的信息知識眼界。

2)加大信息資金投入?,F在濟陽縣的部分農村依然相對貧窮落后,政府應該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增加一項作為信息系統的建設,將這部分預算計入政府的基本建設預算中,這樣就降低了農民花費在有線電視、上網以及其他獲得外界信息的途徑上的費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持續并且健康的農村信息化建設發展。

3)增加農村信息化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文化水平。各村可以根據各自的情況,爭取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農村勞動力培訓的專項經費完善培訓條件,探索合適的方式培訓新型農民。例如濟陽縣在2016年1月8日上午,對各鎮街道遴選的48名農民技術員參加培訓就值得推廣,縣農業局安排專家和農技人員對其進行跟蹤指導,采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觀摩交流等形式,提升村級農民技術員科技素質和綜合能力,使其充分發揮農民技術員 在產業致富、科技推廣、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真正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領頭雁”。

4)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對于農村來說,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新型農村建設的基礎。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工信部副部長婁勤儉強調,下一步應推動“信息下鄉”“寬帶下鄉”與“家電下鄉”相結合等。積極帶動濟陽縣農村信息化的普及,推廣信息技術深入人心。濟陽縣舉行“太平寶秋延遲蔬菜采摘節”,設計了文化娛樂、趕農貿大集、烹飪品嘗農家樂飯菜等內容,為游客提供采摘、休閑、品嘗、娛樂、購物一條龍服務,他們通過網絡信息發布,先后吸引接待游客300批次,2萬余人次。為該村鄉村經濟旅游發展起到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

5)培養和引進專門人才,為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為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必須要培養一群信息服務隊伍。通過培訓和引進的方法,將信息技術人才組成一支精英隊伍,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門信息管理人員、農技推廣人員和農村信息員組成的信息服務隊伍。適當關心他們生活、提高他們的福利待遇,讓他們專心投入到的農村信息化工作中去。

6)加強領導,分級實施。各鎮和縣直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推進農村信息化,服務新農村建設方案,作為新階段在農村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的重要渠道,積極爭取省市經費向農村信息化建設傾斜,縣政府把所有涉及農村信息化的工作納入全縣農村信息化實施方案中,統一規劃,分頭實施;加強與鎮政府和其他相關部門的合作、協作和支持??h信息產業局負責全縣農村信息服務中心人員和基層信息網點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作為農村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務,作為加強地方科技工作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領導,要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明確當地工作重點。

7)加強農村信息網站的建設,網站的建設應該緊緊圍繞我縣農村的實際情況。普及農民信息化的服務,建立各種服務性質的平臺,如:農、林、牧多學科信息平臺,或是種、養、加工平臺等等。

根據實際,加大力推動“信息下鄉”“寬帶下鄉”與“家電下鄉”,打造不同層次的傳播平臺,促使信息化下鄉,能進村入戶,促使農民更積極主動地提高自身素質,參與到信息化建設中來,打造既懂農業又了解互聯網信息的“復合型”人才,又能讓廣大農民大量廉價地獲取有效信息,做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智慧農民。

參考文獻

[1]朱保安,朱芬菊,高昕.農村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

[2]鄧向陽.陽春市信息化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網絡信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