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證護理模式對骨折患者的影響初步分析

2016-12-28 00:46陳攀峰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6年10期
關鍵詞:循證狀態康復

陳攀峰

(江西省東鄉縣人民醫院骨一病區 東鄉 331800)

循證護理模式對骨折患者的影響初步分析

陳攀峰

(江西省東鄉縣人民醫院骨一病區 東鄉 331800)

目的:探討在骨折患者中應用循證護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于2015年1~12月期間住院治療的骨折患者48例,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4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循證護理,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HAMD及HAMA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5.00%(P<0.05)。結論:應用循證護理模式在骨折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骨折;循證護理;影響;生活質量;心理狀態

骨折患者常伴有局部腫脹、疼痛以及活動受限等癥狀,重則可能導致肢體畸形以及活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1]。因此,在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配合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非常重要。我院對骨折患者開展循證護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其生活及精神狀態?,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于2015年1~12月期間住院治療的骨折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4例。觀察組男18例,女6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6.32± 4.45)歲;病程6~36 d,平均病程(9.13±2.23)d;骨折部位:9例脛骨骨折,5例股骨頸骨折,4例肋骨骨折,2例橈骨骨折,2例肱骨骨折,2例手骨骨折。對照組男16例,女8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46.32±4.45)歲;病程7~32 d,平均病程(8.84± 2.61)d;骨折部位:10例脛骨骨折,6例股骨頸骨折,4例肋骨骨折,2例橈骨骨折,1例肱骨骨折,1例手骨骨折。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及骨折部位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本組按照常規護理模式施護,即予以飲食護理、體位護理、治療護理、生活護理、健康宣教及并發癥預防護理等。

1.2.2 觀察組本組按照循證護理模式進行護理:(1)組建循證護理小組:成立由科室護士長及若干護理骨干組成的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均接受系統的循證護理知識與技能培訓。(2)提出問題:小組成員分析骨折臨床護理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或既往臨床實踐中常見問題,將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心理狀態與并發癥等的因素作為護理重點。(3)尋找證據支持:通過在萬方、知網等相關資料庫中輸入檢索關鍵詞“骨折”、“護理”、“并發癥”、“生活質量”、“心理”等,搜集相關資料,評價其真實性、可靠性及臨床實用性,最終確定最佳證據。(4)護理方案制定:根據臨床實際、證據支持等擬定循證護理方案,由小組護理骨干嚴格執行,并由護士長督導完成。(5)護理實施:心理護理:醫護人員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主動介紹醫院及病區環境,幫助患者盡快熟悉住院環境與相關制度。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素質、社會背景及生活習慣等,予以骨折及治療相關知識宣教,在其對自身病情具有正確認識的基礎上,開展個性化心理疏導、安慰、鼓勵等,耐心傾聽其主訴并詳細解答其疑問,改善其心理狀態,消除患者不良情緒。環境護理: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的治療及康復環境,例如病房內干凈整潔、光線充足且空氣流通,病區設置扶手,增設飲水機等便民設施,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住院需求。營養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既往飲食習慣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囑咐患者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易于產氣食物,每日多食用新鮮蔬果,確保其攝入量,鼓勵患者多飲水,以促進胃腸功能康復及營養狀態改善,繼而促進病情康復。并發癥預防護理:骨折患者具有皮膚、呼吸系統及泌尿系統三大系統并發癥高危風險,主要表現為褥瘡、下肢靜脈血栓、肺部感染或墜積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因此,在臨床護理中應加強病情觀察,定時翻身、拍背,加強皮膚衛生管理,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予以肢體按摩或主被動運動鍛煉等,預防上述繽紛噶正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護理前及護理后1個月,參照漢密爾頓焦慮和抑郁量表(HAMA、HAMD)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態,得分越高則表示心理狀態越差;統計患者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研究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以(±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護理前兩組的心理狀態評分(HAMD、HAM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1個月后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后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分,±s)

表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分,±s)

組別nHAMD護理前護理后HAMA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對照組24 24 20.49±3.85 22.01±3.94 10.21±3.14 14.68±3.39 13.85±1.14 14.02±1.26 7.01±1.14 9.12±1.85

2.2 兩組并發癥比較觀察組1例骨折延遲愈合,1例切口感染,并發癥率為8.33%;對照組2例骨折延遲愈合,2例切口感染,1例下肢靜脈血栓,1例泌尿系感染,并發癥率為25.0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骨折患者由于軀體疼痛、手術創傷、抵抗力降低、心理狀態異常、機體應激狀態以及活動受限等多因素的影響,具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風險(便秘、壓瘡、血栓、感染等),且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病情康復及身心健康[2]。

循證護理是一種以科學依據為理論指導,充分整合現有經臨床實踐及研究報道證實有效的護理措施,根據患者臨床實際狀況,制定并實施的最佳護理方案[3]。開展循證護理能夠為患者提供全面、全方位、科學、有效的護理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臨床治療需求及患者的個體化需求,在促進患者病情康復的同時,優化患者身心健康狀態,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在循證護理中,通過發現和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與證據支持,從而針對性制定有效的護理方案,實現了護理行為的規范性、計劃性、目的性,進而提高護理效果[4]。在骨折患者中開展循證護理,更加注重患者的主觀感受與身心需求,為其提供個體化的護理服務,不僅能夠改善護患關系,還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同時,采取優化、具有證據支持的護理措施施護,能夠更好地滿足臨床治療需求,改善治療效果,促進病情康復。本研究中,觀察組在開展循證護理后,HAMD及HAMA評分均比較對照組顯著降低,且并發癥率顯著低于對照組(8.33%vs 25.00%)。綜上所述,骨折患者中開展循證護理模式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病情康復,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1]申彬,白峰.循證護理在骨折臥床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效果觀察[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2,12(13):3198-3200

[2]許銀萍.循證護理在老年腰部骨折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甘肅醫藥, 2016,35(1):69-71

[3]白利.循證護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13,25 (8):1260-1261

[4]馮秀華.循證護理在股骨粗隆間骨折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養生(下半月版),2016,16(5):249

R473.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0.040

2016-08-10)

猜你喜歡
循證狀態康復
《循證護理》稿約
位置大數據偵查循證研究
狀態聯想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堅持是成功前的狀態
循證醫學的人文精神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中醫康復學教學方法探討與實踐
補陽還五湯聯合康復治療腦卒中35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