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圖書館核心業務與創新服務挖掘研究

2016-12-29 19:33戴燕劉利潘穎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創新服務價值鏈高校圖書館

戴燕 劉利 潘穎

摘要 數字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更多的是通過圖書館網站上的信息發布實現與讀者的即時互動。以波特價值鏈為理論基礎,選取“985工程”高校圖書館網站的新聞內容為研究對象,通過資源建設、讀者工作、宣傳推廣、系統保障、行政管理、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和學術研究八個維度,分別從圖書館價值鏈的基礎性價值活動和輔助性價值活動兩方面深入挖掘高校圖書館的核心業務和創新服務。發現高校圖書館的基礎性核心價值活動依然集中在資源和讀者服務上,重點轉移到了數字資源和閱讀推廣方面;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維護成為圖書館價值鏈輔助活動的薄弱環節,在未來的圖書館管理中更應加強面向讀者的后勤保障服務工作和技術創新。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 核心業務 創新服務 圖書館網站 價值鏈

1.引言

在互聯網時代之前,圖書館在文獻信息資源保障和讀者服務領域幾乎沒有競爭對手。伴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讀者獲取信息的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網絡搜索引擎、云計算技術等的出現,使得圖書館作為信息中心的地位受到撼動,甚至存在被邊緣化的危機。與此同時,圖書館還面臨著來自更多方面的巨大挑戰,如文獻資源類型日趨多樣與復雜、讀者需求和行為習慣的改變、商業或非商業機構(如國內外數據庫商、出版商)的競爭以及圖書館自身在理念與機制、技術與流程、技能與素養方面的不適應等。如何在當下變化的社會環境與信息環境中生存并發揮作用已成為圖書館的重要命題。

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戰略學家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了“企業價值鏈”的概念。他認為,企業運營的實質目標就是將輸入資源轉化為顧客價值。企業各種價值活動的有機聚合便構成了企業價值鏈。這些活動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净顒影ê笄?、生產、銷售、服務等;而輔助活動則包括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基礎設施等,兩者共同構成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價值鏈思想普遍適用于各個行業,只不過行業的不同,其價值鏈的具體構成有所差異。

圖書館存在的目的是將收藏組織的信息資源轉化為讀者的價值。從這一本質出發,可以認為圖書館價值鏈的核心就是為讀者創造價值的一系列活動。在圖書館價值鏈的構成中,按照圖書館的崗位設置和業務內容,同樣可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前者包括資源建設、讀者工作、服務創新和系統保障4方面,這些環節既是圖書館穩定運行和開展業務工作的基礎,也是圖書館價值的直觀體現;而圖書館的行政管理、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維護和學術研究構成了圖書館服務的支持性活動,是圖書館常規業務和服務正常開展的前提與保障。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為讀者提供服務并創造價值。

文章通過將圖書館工作流程從最基本的信息資源建設到面向最終讀者服務之間的所有環節進行分解,厘清和區別這些活動對于圖書館的不同價值效果及其對圖書館所起的不同作用,發現和識別數字環境下現代圖書館真正的核心價值所在,確定什么是圖書館的核心業務以及何謂創新服務,從而為圖書館制訂戰略規劃和提升業務管理提供依據。

2.研究思路與數據來源

選擇高校圖書館網站作為數據庫來源。網站作為高校圖書館對外服務宣傳和讀者交互的重要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圖書館的文化形象和服務內涵。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環境下,圖書館所提供的資源和服務更多依托于圖書館門戶網站為讀者提供服務。高校圖書館網站的新聞公告欄目,在實現即時發布圖書館的相關新聞報道功能的同時,承載著圖書館面向讀者揭示和推廣資源、服務和管理理念的橋梁和紐帶職能。對圖書館網站新聞的內容挖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客觀、及時地反映高校圖書館的現實情況。

以我國“985工程”高校圖書館網站2014年全年的新聞公告信息內容作為數據挖掘和分析對象。信息采集范圍包括:圖書館公告、通知公告、展覽預告、新聞動態、資源動態、服務動態、學術講座、主題活動、試用資源等欄目內容。在此基礎上,結合波特價值鏈及高校圖書館業務流程,按照資源建設、讀者工作、服務創新、系統保障、行政管理、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和學術研究八個方面對新聞內容進行結構化分類處理,最終獲取2014年全年有效數據5345條。

3.網站新聞內容數據分析

3.1網站新聞內容總體情況

在獲取的“985工程”高校圖書館網站2014年全年發布新聞信息樣本數據中,平均每所高校圖書館新聞發文量為137條,月均發文量僅11條。

從發布時間段來看(圖2),高校圖書館網站新聞信息發布主要集中在3-4月以及10-11月兩個時段。3-4月發布的資源培訓內容約占全年資源培訓信息的32.6%,3-5月發布的資源試用內容約占全年的46.7%。這一現象與高校圖書館資源購置經費的計劃與使用直接相關。高校圖書館每年的常規資源購置經費基本在1-2月落實到位,3月開始全面執行當年資源建設計劃的相關工作。而每年的10-11月則是資源購置經費執行的尾聲階段,各高校圖書館會加大資源建設力度,以保證當年經費使用計劃的順利完成。受寒暑假的影響,1-2月和7-8月的新聞信息發文量較少。

從分布地區來看(圖3),華東和華北地區高校圖書館網站的新聞信息總發文量均超過1000條,華東地區高校圖書館發文量最高,達到1860條。在此基礎上結合各地區的高校數量,對地區的校均新聞信息發文量進行統計,結果顯示:華東地區高校圖書館的校均新聞信息發文量仍為全國地區最高,校均發文量為186條。其次為東北地區,居于第三位的是西北地區。華東、華北與東北三地高校圖書館新聞信息總發文量及校均發文量均名列前茅。

從新聞內容來看(圖4),資源建設方面的新聞內容占50%,讀者服務方面的內容占27%,其次為服務創新(9%)、行政管理(7%)、學術研究(4%)、系統保障(1%)、基礎設施(1%)及技術創新(1%)??梢姰斍案咝D書館的核心業務與服務仍集中于資源建設與讀者服務方面,而作為研究型大學圖書館的學術研究和技術創新方面在新聞報道中體現的并不十分明顯。

3.2基于圖書館價值鏈的新聞信息內容分析

在借鑒波特價值鏈理論的基礎上,結合高校圖書館的業務內容,將采集的5345條有效新聞信息樣本數據按照內容進行分類,同時,將圖書館價值鏈按照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2個維度進行劃分(圖1)。

3.2.1圖書館價值鏈中的基本活動

(1)資源建設。

關于資源建設類的新聞信息內容具體包括:“資源通知”、“資源違規”、“資源試用”、“資源培訓”和“圖書捐贈”5個方面。

“資源通知”、“資源試用”和“資源培訓”3方面的新聞信息成為資源建設類的構成主體(圖5)?!百Y源通知”包含資源的開通、訂購、說明、獲取以及延用等多方面豐富信息,雖沒有像“資源試用”和“資源培訓”作為單項列出來,卻同樣也是資源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需要加以說明的是,資源通知中也包含“新書通報”等紙質資源方面內容,但僅占總數的0.2%;“資源違規”的新聞公告僅25條,且全部是關于電子資源的下載和利用方面的。

電子資源方面的新聞信息發文量為樣本數據信息的45.7%,占資源建設類新聞的比重高達91.2%。說明無論是圖書館還是讀者對于電子資源的重視程度和依賴程度已遠遠超過傳統印刷型資源,電子資源已逐漸成為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的核心內容。

(2)讀者工作。

讀者工作包含“流通閱覽”、“閱讀推廣”、“開放時間”、“活動評選”以及“查引查證”5方面的新聞信息。

閱讀推廣、開放時間和流通閱覽3方面是讀者工作新聞信息中的主體(圖6)。閱讀推廣方面的新聞信息在每月均有所涉及(圖7),且4-5月發布的閱讀推廣新聞信息占到全年發布的閱讀推廣的36.6%。眾所周知,每年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各高校圖書館多數將“讀書節”或“世界讀書日”等系列活動安排在此期間舉行。如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東南大學等7所大學圖書館開展的“讀書節”活動,其中除南京大學在10月舉辦外,其余6所高校均于4月開展?;顒影抑v座、讀者座談會、讀書交流會、曬書會、書簽設計大賽、書評會等諸多豐富的形式和內容。這已經成為當前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一種重要方式。

流通閱覽方面,發布的新聞信息主要涉及圖書借還、讀書證及借書卡的辦理和領取、閱覽室的調整及畢業生離校手續的辦理等諸多管理內容。在新聞發布主體上,各高校均有所涉及。在新聞發布時間上,各月發布信息量較為平均。

開放時間和活動評選方面,主要為寒暑假及國家法定節假日圖書館的開館、閉館時間及相關安排,以及征文比賽、論文閱讀大賽、微電影和攝影大賽、愛書修書大賽、文獻資源利用知識大賽、信息素養大賽、閱讀達人評選和優秀讀者評選等各種比賽、評選活動通知。而文獻收錄與引用檢索證明(簡稱“查引查證”)方面,只有4所高校圖書館在新聞中發布了相關的信息,且主要為研究生學位論文檢測服務。

(3)服務創新。

包含“學科服務”、“特色活動”和“資源推廣”3方面的信息(圖8)。其中“特色活動”(113條)和“資源推廣”(282條)是服務創新的2個主要方面,高校圖書館發布了較多相關新聞信息,而“學科服務”涉及相對較少。

調查顯示,截止到2011年11月,“985工程”高校中的25所已開展了學科服務,所占比例為64%。在該項調查基礎之上進一步檢索發現,截止到2014年,至少有80%的高校圖書館提供學科服務。然而在網站新聞調查中有關“學科服務”的新聞信息卻僅有83條,涉及到的學校僅有約38%。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只發布了1~2條有關“學科服務”的新聞,僅個別達到10條以上。從“學科服務”新聞的內容上看,大多是關于圖書館走進院系開展資源培訓和信息素養培訓方面的內容,主要以講座和座談會的形式開展。而真正能起到宣傳“學科服務”作用的新聞信息卻寥寥無幾。在這方面做得較好的是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在其發布的新聞中,介紹了“學科服務”團隊走進國家工程實驗室和研究院等科研團隊的實踐,描述了較為專業化和有深度的“學科服務”工作內容。

高校圖書館發布有關“特色活動”的新聞信息集中于寒暑假以外的幾個月(圖8)。從活動內容上來說,涵蓋了較廣的范圍(表1)。

此外,還有諸如在線口語大賽、圖書館志愿者Logo設計大賽、在線有獎問答以及環保袋設計征集等豐富的活動。上述舉措加強了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增強了二者之間的緊密程度。

“資源推廣”的形式主要包括“每周一庫”的推薦、和數據庫有關的各種比賽或活動(如有獎在線問答;在線口語大賽;工具書、年鑒、學術圖片庫體驗月;檢索知識大賽)以及講座等。推廣的時間主要集中在3、4、10、11月,與“資源建設”信息發布集中的時間段基本一致。

(4)系統保障。

由于館藏資源的不斷網絡化和數字化,圖書館對計算機網絡系統的依賴性以及數字化信息資源在自然災害和人為攻擊面前的脆弱性隨之增強。計算機硬件或存儲介質的意外損壞,系統軟件的穩定性或遭受網絡攻擊等,均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圖書館的業務和服務的正常開展,這也使得系統保障與維護成為圖書館的重要工作之一。及時發布相關的新聞信息告知讀者網絡與系統方面的問題也變得十分必要。但現實情況中,所有高校于2014年發布的“系統保障”方面的新聞信息僅有68條,涉及的高校也十分有限,大部分高校在一年中只發布1~3條相關新聞信息。

3.2.2圖書館價值鏈中的輔助活動

(1)行政管理。

內容包含“館內動態”、“館際交流”、“人事管理”和“學生助管”4方面(圖9)。

“館內動態”新聞主要涉及圖書館行政方面的工作安排與內容,包括工作會議通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校領導視察圖書館工作、知名人士參觀指導、圖書館及其內部部門或員工的獲獎通知等?!梆^內動態”新聞的時間分布除8月不涉及外,其他月份信息分布較為平衡。

“館際交流”從地區分布上看,華中地區的高校圖書館館際交流活動較其他地區頻繁。在時間分布上,寒暑假外的月份各館之間或多或少都有交流,并在12月達到最高。

在“人事管理”和“學生助管”方面,華東、華中和華北3個地區“學生助管”方面的新聞信息發布量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圖10)?!?85工程”高校中,只有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等13所高校在內的圖書館發布了有關“學生助管”的信息。其中,復旦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關于“學生助管”的新聞信息發布量位居前列。從時間分布上來看,“學生助管”的信息發布主要集中在9月,可見新學期開始是高校圖書館招聘學生助理比較集中的時間。為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讓學生參與到圖書館的日常工作和管理中,不僅增加了圖書館服務的透明度和與讀者之間的親和力,而且也部分緩解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短缺的現實問題。但在此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部分學校將相關信息放至專門的“勤工助學”等類似欄目下,導致文章在獲取新聞內容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分析與闡釋時可能不夠全面。

(2)技術創新。

包括“新增業務”和“購買平臺”2方面的新聞信息內容(圖11)。

約50%的高校圖書館在網站新聞中發布了關于“新增業務”的相關信息,以此推出其新業務與新服務。如北京大學推出了3D打印和3D電影服務;清華大學推出清華學者智庫;西北工業大學等諸多大學圖書館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服務;北京師范大學開通了校友服務等,這些新增業務和服務主要聚焦于移動互聯環境下的讀者服務推廣及新技術應用和體驗方面。

(3)基礎設施。

有關圖書館對于讀者后勤保障方面的新聞非常少,近乎罕見。圖書館的基礎設施維護是圖書館自身正常運作的基本保障,也是為滿足讀者對圖書館環境和服務的直接需求。在“985工程”高校圖書館網站中,“基礎設施”方面的新聞信息不僅包括書包柜、座位、還書箱、自助打印、復印系統等自助服務設備的使用和說明,也包括空調、電梯、飲水設備、用電、用水情況等后勤服務方面的提醒通告,還包括閱覽室的施工、圖書館的改造等建筑設施方面的通知。涉及范圍較為廣泛,但就具體高校而言,其發布的相關信息量較少(共60條)。

(4)學術研究。

高等學校圖書館是為高校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提供的服務是一種專業性、學術性很強的服務。為教學和科研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的使命和責任,也是其價值所在。服務是高校圖書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并貫穿于全部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在39所“985工程”高校中,圖書館發布的有關“學術研究”的新聞信息主要集中于“會議通知”、“學術講座”、“教學管理”和“讀者調查”4個方面。

“會議通知”主要包含舉辦學術論壇、學術研討會以及圖書館學會等組織召開的學術年會等內容?!皩W術講座”主要包含在圖書館舉辦的專家或學者主講的學術報告會、座談會、沙龍等內容。從地區分布上看,華東地區高校圖書館網站發布較多相關內容;具體到學校層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蘭州大學、東南大學和復旦大學圖書館網站中有關學術會議方面的新聞信息較多;從時間分布上看,除寒暑假涉及的內容較少外,高校圖書館全年都會舉行和召開不同的會議或講座(圖12)。

在“教學管理”方面,目前多數高校圖書館都承擔了文獻信息檢索課程的教學工作任務;9所“985工程”高校圖書館設立了圖書館學、情報學與檔案管理學科碩士點。除了日常教學管理之外,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大學、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大學、蘭州大學、吉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天津大學等10所大學圖書館承擔了學位論文的存檔和管理工作。

有關“讀者調查”的信息內容包括:圖書館新技術調查、數字圖書館在線問卷調查、讀者滿意度調查、網絡培訓有獎調查、讀者培訓講座需求調查、用戶資源使用狀況調查、民國文獻傳遞服務問卷調查、外文紙質期刊采購調查問卷、數據庫在線問卷調查、圖書館資源與服務調查、數字閱讀行為調查以及移動圖書館使用情況有獎調研等多項關于圖書館資源與服務、技術與創新的調查活動。在時間分布上,下半年進行的調查活動較上半年為多。

4.高校圖書館核心業務與創新服務剖析

通過分析全國“985工程”高校圖書館2014年全年發布的網站新聞內容,對照波特提出的價值鏈模型,可以發現資源建設、讀者工作、服務創新和系統保障是圖書館面向讀者直接創造價值的四個方面。這些環節與圖書館提供的服務直接相關,但其發展狀況和受重視程度并不平衡。具體表現為:

(1)有關“資源建設”、“讀者工作”的新聞數量最多,且持續發布時段最長。顯現出這兩者是高校圖書館最為核心的業務,同時也是圖書館體現核心價值的主要方面。不難看出,這兩個方面也是傳統圖書館一直以來的核心業務,這說明盡管環境和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圖書館的核心業務并沒有發生遷移,依然牢固地堅守在資源和讀者服務的陣地上。當然,改變也是存在的。與傳統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和讀者服務相比,當前圖書館在這兩方面有了一些本質變化:

其一,電子資源的建設已經成為圖書館資源建設的主要方面。在對樣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發現,電子資源方面的新聞信息發文量為樣本數據信息的45.7%,占“資源建設”類新聞的91.2%。這充分說明,無論是圖書館還是讀者對于電子資源的重視程度和依賴程度已遠遠超過傳統印刷型資源。電子資源已逐漸成為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的核心內容。

其二,在讀者服務方面,閱讀推廣成為讀者服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閱讀推廣成為增強圖書館和讀者之間互動性與親密性的一項重要工作。較高的“閱讀推廣”新聞信息發文量說明,各高校、各地區都較為重視該方面的工作。閱讀推廣成為體現圖書館服務價值的一種重要方式。

(2)與上述兩個方面相對照,有關“特色創新服務”和“系統保障”方面的新聞相對局限。雖然諸如智慧圖書館、學科服務、創客空間等等概念和創新服務這些年在不同場合和領域被反復提出、推薦和討論,提出了諸多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但從本研究的統計數據上看并沒有落實到圖書館業務實踐中,或者說從理論到實踐還存在著相當大的距離。這其中可能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某些理論研究具體應用到業務實踐中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短期內在圖書館業務工作中還不能得到及時的體現;二是某些理論研究僅僅局限于概念探討,對具體業務實踐的指導或借鑒不具可行性。

以倍受關注的“學科服務”為例,盡管在圖書館管理中被提到高度重視的位置,但就其實際的影響來看,遠沒有達成預期目標。雖然大部分高校在圖書館網站上設置了專門的“學科服務”欄目,或者建立了“學科服務”平臺,但是卻沒有能夠很好地利用網站新聞這個窗口進行推廣。進一步研究發現,就目前而言,學科服務還存在著服務內容界定不清的問題,在網站新聞的發布上就可見一斑。多數圖書館把“學科服務”和“資源推廣”是分開的,這說明在圖書館的管理者看來,學科服務和資源推廣是兩個不同的業務,那么究竟什么是學科服務呢?從網站新聞上很難看得明白;而在資源推廣方面也存在服務深度過淺、服務廣度不寬等問題,沒有建立起實際有效的營銷策略,仍需進一步發展和加強。

關于計算機網絡的系統保障方面,未能搜集到足夠的數據去證明其在圖書館日常運行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系統保障作為價值鏈環節中的基礎一環,關系著圖書館各平臺的穩定性和系統的安全性,是數字環境下圖書館賴以存在的基礎之一,更是讀者得到良好服務的基本保障。各高校圖書館應加強相關方面的工作,以保證圖書館的有效運行。

圖書館的“行政管理”、“學術研究”、“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構成了輔助性活動,作為支撐上述主要價值活動的基礎,在圖書館的網站新聞中得到了具體體現。

(1)“行政管理”和“學術研究”成為圖書館業務輔助活動的構成主體。兩者面向的對象主要是館員和學校,與資源和讀者的關系并不十分密切。雖然兩者本身并不直接產生價值,但卻為圖書館的基本活動提供支持。圖書館新聞中出現比例較高的“讀者調查”即體現了這一點。

圖書館的行政管理職能為圖書館業務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健康運行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反映在新聞內容上,“館內動態”和“館際交流”更多起到了圖書館宣傳報道的傳播功能;“人事管理”和“學生助管”的信息則屬于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范疇,主要面向的是社會和勤工助學的學生。

作為研究性大學圖書館,“學術研究”也是圖書館業務工作的重要職能之一,即通過學術研究,優化和提升圖書館的業務工作和服務水平。圖書館的學術研究理應是提供圖書館的科研需求、科研成果報道及成果應用推廣至圖書館具體業務工作中,而現實情況是,圖書館的學術研究更多的關注于各種學術會議和學術講座的通知報道。

(2)“技術創新”是圖書館輔助價值活動中新的價值增長點。通過拓展新型業務、豐富服務內容、引進能夠滿足和吸引讀者的系統服務平臺,實現圖書館資源價值最大化和服務增值。目前關于“技術創新”方面的新聞內容主要集中于移動環境下的圖書館服務推廣(如微博、微信平臺和移動圖書館等)、新技術的用戶體驗(如3D電影、3D打印技術等)以及座位預約系統的應用或試行等。

(3)圖書館的基礎設施是圖書館輔助價值活動中的薄弱環節。圖書館的基礎設施維護是讀者在館期間對圖書館環境和服務的直接需求。具體反映在圖書館網站新聞信息上,對于基礎設施及讀者后勤保障方面的新聞近乎罕見,說明雖然圖書館在管理理念上反復提到“讀者是上帝”,要“以人為本”,但在實際工作中并沒有完全落到實處。目前高校圖書館普遍面臨著紙質資源借閱率和讀者到館率持續下滑的現實問題,圖書館實體空間的升級和改造可能是改變上述現狀的最佳策略之一。反映在圖書館新聞信息的現實情況是:圖書館面向讀者發布的關于學習、討論、研究、閱讀、休閑等等方面的后勤服務通告寥寥無幾。當然各高校圖書館在實際工作中也許已經做了相關的配套服務工作,但至少沒有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站新聞平臺擴大配套服務的影響范圍,未認識到這是圖書館價值鏈的重要一環。

5.結語

對高校圖書館網站新聞信息進行分析,明晰高校圖書館的價值構成,從而挖掘高校圖書館的核心業務和創新服務,提高高校圖書館價值鏈的效率。依托于波特價值鏈的研究發現:高校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活動依然集中在傳統的資源和讀者服務上,但其重點已轉移到數字資源和閱讀推廣方面。系統保障作為數字環境下圖書館賴以存在的基礎之一,更是圖書館核心價值活動順利運行的堅強后盾。管理者在進行圖書館業務重組和崗位設置時,應加強上述三個方面的投入和人員配置。圖書館在開展特色創新服務時,更應強化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與圖書館實際業務工作的整合和優化,立足于讀者的現實需求,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挖掘圖書館的服務創新,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在圖書館價值鏈的輔助活動中,行政管理和學術研究雖然成為構成主體,但從面向對象來看與資源和讀者的關系緊密度不強。相反,從圖書館網站新聞內容上分析,與資源利用和讀者需求密切相關的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維護卻成為圖書館價值鏈輔助活動的薄弱環節。在未來的圖書館管理中更應加強面向讀者的后勤保障服務工作和技術創新,踐行“讀者是上帝”的管理與服務理念,吸引讀者重新回歸到實體圖書館來。誠如上海圖書館副館長、上海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研究所所長劉煒所言:“未來圖書館會體現兩方面的價值:場所的價值和服務的價值?!眻鏊臻g的價值要求圖書館從原來僅僅滿足于提供閱讀服務向綜合性文化空間轉換,成為滿足讀者面對面交流需要的文化場所;而服務的價值需要將服務嵌入到讀者的環境中去,讓圖書館的功能無所不在。從高校圖書館價值鏈分析,數字資源、閱讀推廣和系統保障構成了當前高校圖書館的核心業務,而高校圖書館價值鏈也會隨著技術發展和讀者需求的不斷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和改變。圖書館在場所空間和服務功能方面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必將對圖書館的核心活動進行業務重組和服務升級,最終實現高校圖書館價值鏈的價值最大化。

猜你喜歡
創新服務價值鏈高校圖書館
淺談低碳價值鏈構建——以A公司為例
基于價值鏈會計的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
醫療器械包裝發展價值鏈
試析基于價值鏈理論的成本管理模式
“互聯網+”圖書館創新服務研究
加速檔案的現代化管理與實現創新服務的對策
基于互聯網+行動的圖書館創新服務研究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分析
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研究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