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對農科普電視節日的表現技巧

2017-01-03 21:19黃蕾
科技傳播 2016年16期
關鍵詞:葫蘆娃石漠化電視節目

黃蕾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辦好農業科普電視節目,是讓“科技供給傳輸下去”的重要途徑,相對科技櫥窗、科技展覽、科技下鄉等形式而言,拍一部好的農業科普片,影響更廣泛、效果更明顯。本文結合大量作者參與的攝制實例和感悟經驗,論述、探討了對衣科普電視節目的攝制要點和表現技巧,契合實際,為地市級電視臺做好農業科普節目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對農;地市級電視臺;農業科普節目;攝制技巧

科普電視節目不同于一般的電視節目,它兼有科學性和技術性特點,特別是對農科普電視節目,不管是對自然現象的揭示,還是對農科技術的介紹和推廣,都是基于節目制作人員自身的理解和把握,再運用電視表現手法,淺顯易懂、生動有趣地呈現,受眾接受后產生的短期和長期反應即為科普節目的傳播效果。

1農業科普節目的作用和重要性

有資料顯示,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30%~40%,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很多,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站在農業部門的角度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滯后,導致科技供給傳輸不下去,生產需求反饋不上來。用農業科普電視節目來解決“科技供給傳輸不下去”的問題,事半功倍。畢竟,在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方面,電視曾以67%的高選擇率遙遙領先于其他各種傳媒,即使是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手機和網絡來獲取信息的當下,電視在農村家庭仍然有其不可動搖的地位。

農業科技推廣的過程就是傳播的過程。通過對農科普電視節目的播出,能夠達到了以較小的投入、較大范圍地推廣目的,特別是地市級電視臺,應更多更好地制作適合當地需求的對農科普電視節目,讓“科技供給傳輸下去”。

2對農科普電視節目制作的基本要求

任何一種形式的電視節目都有其制作的基本要求,對農科普節目因其傳播對象的特定性——農村觀眾為主,制作的基本要求也就圍繞這一特定對象群體形成,要更加強調傳播效果,要在時效性、權威性、實用性、針對性、靈活性、操作性上下功夫,才能符合特定農村觀眾的需求。

2.1選題新鮮。適宜推廣

選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筆者的經驗是,立足本地實際,除了加強跟農口部門聯系請他們推薦選題以外,平時還要留心當地的時政要聞,從政府推廣項目和關注重點中去發掘選題。比如,2010年春夏之交,西南地區遭受罕見旱災,古藺、敘永山區山高坡陡,提灌不力,眼看著作為山區群眾重要增收項目的甜橙就要枯死,當地一位農業專家想出妙招,用塑料口袋裝水,采用針眼大小的孔進行滴灌,效果好,成本小,極易推廣。很快,中央電視臺播出了相關新聞,到了年底,古敘甜橙喜獲豐收,省農業廳專家高度肯定了這項技術在缺水山區的實用價值。我們從最初短短兩分鐘的新聞報道中發現這一選題,遂跟進、制作了科普節目《小水滴解決果樹抗旱大問題》,節目提供給當地農業局作為抗旱應急技術推廣之用,并且獲得了當年全省科普節目優秀獎,還送評全國“星光獎”參評。循著這樣的思路和方法,在全國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現場會在瀘州召開時,我們發現了石頭縫里栽翠竹、稻草保濕提高成活率的妙招;在全省小農水項目推廣現場會介紹瀘州經驗時,我們抓住了高半山地區“長藤結瓜”蓄水、飲水、灌溉的好模式;在瀘縣推廣稻鰍養殖項目時,我們探聽到了臺灣鰻鰍在本地繁殖成功的小竅門……這樣一些新鮮出爐、新穎有趣、極具本土特色且很有推廣價值的選題,就是科普節目的好選題,農民喜歡,專家贊賞。

2.2對象明確。語言淺顯

節目是為受眾服務的,對農科普節目就是為農民朋友服務的,時刻牢記這一宗旨,在策劃、結構、解說和表現上,都從農村觀眾的視角和心理出發去思考,讓農村觀眾看得有興趣、看得明白、學得會,就是農科節目應該追求的最好效果。比如,講到石漠化的概念,書面語言表達是“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態環境下,由于人類不合理的社會經濟活動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生產能力衰退或喪失,地表呈現類似荒漠景觀的巖石逐漸裸露的演變過程”。我們在節目中如果也是這樣高度濃縮地寫,就很難讓聽的人入腦入心,因此科普節目解說詞的寫作,要打散語句,用大白話表述,如對大多數人來講,“石漠化”是一個有些陌生的名詞,它是“石質荒漠化”的簡稱,一般容易發生在喀斯特地貌地區,這些石山區的土層本來就薄,暴雨的沖刷能力又很強,如果再加上過度開采等人為活動因素,就很容易造成土壤大量流失、地下的巖石大面積裸露出來,土地退化、無法耕種,形成滿山都是石頭的荒漠現象。這樣的語言,加上畫面輔助,就產生了講故事一樣的效果,比較好理解和接受。

2.3形式生動。算賬清楚

對農科普節目其實也是一種教與學,教學最忌枯燥、呆板,節目也是一樣,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表現方法,讓節目生動好看。而且,對于農業技術的推廣,農村觀眾在觀看時最習慣算賬,投入、產出、贏利、人工、資金、設備……這些都是農民朋友關心的問題,賬算清楚了,新技術的推廣就更容易。比如,我們在分析果樹滴灌抗旱技術究竟有哪些好處時,這樣算賬:一是方法簡單易學,就是將一個塑料口袋裝滿水,刺穿一個針眼,讓出水口對準樹根即可;二是節約用水、節約人力,一袋25公斤左右的水可以保證一顆果樹7~10天的用水需要,而且這樣滴水比漫灌減少了滲漏和蒸發,節水大約3/4,水滴完后只需再次續水,無需翻動;三是成本低廉,一個口袋成本約6毛錢,一畝地用50個的話,也就30元錢,塑料袋的生產購買也很方便。這3筆賬一算完,塑料袋裝水滴灌的好處一目了然。

3對農科普電視節目的表現技巧

關于電視節目的表現方法和形式有很多,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推薦一些適合農科節目選用的小技巧如下所述。

3.1懸念切入。設問和解答貫穿全片

例如,我們在介紹果樹滴灌抗旱技術一片中,圍繞敘事和技術展示相結合的脈絡,在結構上采取了倒敘的手法,并層層設疑。一開始展示了農戶種植甜橙喜獲豐收的場面,緊接著馬上回放出前幾個月果樹遭遇大旱險些枯死的新聞資料,形成較大反差,一下子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大旱之年為什么能夠豐收?然后接下來就設置一個個問題,提灌、背水都解決不了問題,果樹怎么辦?誰找到了抗旱方法?一個塑料口袋、一股針眼大小的水就能維持果樹所需用水嗎?成本高嗎?……讓觀眾始終帶著疑問往下看,同時也解開了一個個疑惑,這種結構和問題的設置讓觀眾始終保持著興趣和注意力。

3.2 FLASH動畫化繁為簡。變抽象為生動

在闡述科學原理時,最適合采用FLASH動畫,這一方式能夠將復雜抽象的道理具體化、生動化,一看就懂。比如,我們在講述石漠化成因時、在描述“長藤結瓜”小農水灌溉模式時都制作了FLASH。另外,在拍攝有難度的環節時,也適合采用動畫展現,彌補畫面的不足。例如,在展現臺灣鰻鰍產卵繁殖的環節,水下拍攝不易,采用動畫,則生動活潑,而且比實景的表現力更強。

3.3圖表、公式算賬。價值一看就明

就像數學課,采用最簡單的公式和圖表,輔助解說詞來算賬,是最直觀、最明了的方式。

3.4巧用歌曲、動畫片、影視資料。節目妙趣橫生

采用人們熟知的歌曲、動畫片、影視資料片段跟農科節目相結合,能跟觀眾快速拉近距離、產生觀看興趣。比如,在講“長藤結瓜”小農水灌溉模式時,我們采用動畫片《葫蘆娃》的歌曲和片段開頭,老爺爺說:這窮山溝呀,到處都是石頭,缺水少肥的……接著出解說: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個瓜。這是我們熟知的經典動畫片《葫蘆娃》中的歌曲,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啊,有點像《葫蘆娃》,故事講的也是“一根藤上結出了瓜”,烏蒙山區人民用長藤結瓜的模式來治水,展示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這樣的切入讓節目開頭別具一格、妙趣橫生。

3.5重視當地順口溜、山歌。掌握接地氣的法寶

一個地方的山歌、順口溜,往往就是當地自然狀況、產業發展的濃縮概括和生動寫照,用好了能為節目增色不少。例如,我們在展現石漠化帶來的危害時用了這么一段:火石地,石旮旯,山上只長茅草花兒;兩頓包谷飯,三間土巴房,荒山留不住新姑娘。在展現栽翠竹治理石漠化見效時,又用了這么幾句:宰石砌坎子,砌坎栽竹子,竹下搞養殖,養殖找票子,山變綠帽子。而且這兩段都是由當地村民用土話來說的,觀眾看到這里會覺得特別接地氣、生活化、感受強烈。

3.6第一人稱講述。新鮮有趣

第一人稱的使用,往往用在種養殖技術的介紹上,豬牛羊、稻菜果,都可以化身為萌萌噠小東西,用“我”的口吻來講述和介紹,有新鮮感,時不時還可以賣個萌,增加節目趣味性。比如,我們介紹臺灣鰻鰍的雌雄區別時這樣說:現在,我要隆重為大家介紹我的“爸比”和“媽咪”了!你們人類看我們,覺得我們雌雄長得都差不多,其實啊,我的爸比和媽咪是有很大區別的,我的主人最清楚……這樣的表述是不是很有趣?

3.7比拼類真人秀。增強節目時代感

真人秀是近幾年最流行和火爆的節目形式,農科節目也可以采用,讓兩組人馬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比拼,記錄過程、展現結果,也是很有說服力和生動性的表現方式。當然,如果還能請到影視明星參與其中,那么收視效果和科普效果都會更好。

對農科普節目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遠不止以上列舉的幾點??傊?,只要真正著眼和服務于農村觀眾,就可以想到更多腦洞大開的表現方式,做出能滿足農村觀眾需求的更好的科普節目。

猜你喜歡
葫蘆娃石漠化電視節目
貴州省北盤江流域喀斯特石漠化變化特征及治理成效分析
小小葫蘆娃
葫蘆娃,葫蘆娃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現狀分析與評價
葫蘆娃勇闖葫蘆谷
典型巖溶區不同水土流失強度區石漠化特征分析
周五廣播電視
電視節目
關于電視節目創新的幾點思考
石漠化治理存在問題及對策——以廣西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