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媒體研究現狀綜述

2017-01-03 21:52宋瑞麗張一鳴徐天晟
科技傳播 2016年16期
關鍵詞:行為模式智能終端微媒體

宋瑞麗+張一鳴+徐天晟

摘要微媒體是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新的媒體形態。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總結介紹微媒體的特點,并對微媒體的概念進行了全新定義。結合微媒體的特征,綜述了微媒體在傳統媒體、輿情和教育方面的影響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微媒體;智能終端;研究綜述;行為模式

1微媒體定義和特點

1.1微媒體定義

微媒體(micro media),目前國內學界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表述:

定義一:李璐認為,微媒體有時也稱之為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新的媒體形態,即相對于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而言的新興媒體。

定義二:折江虹認為,微媒體是指由許多獨立的發布點構成的網絡傳播結構,并且特指由大量個體組成的網絡結構。

定義三:宮承波認為,微媒體是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型媒體形式。

結合以上3位學者表述的微媒體的某些特征,本文給出的定義為:微媒體是基于移動端的具有社交屬性的新型媒體形式。其傳播結構是由大量獨立的網絡發布點構成,并提供了基于用戶網絡社交關系進行的信息即時發布、分享、傳播的網絡平臺。微媒體目前的主要形式有微信、微博等。

1.2微媒體特點

微博、微信作為微媒體當前的兩種主流形式,陳培涵、俞國鋒等人對其特點進行了深入研究。

1.2.1個性化、平民化的傳播主體

微媒體提供給個人強大的獨立平臺,模糊信息傳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界限,激發人們的創作欲、參與欲及發表欲,形成了“人人即媒體”的新型傳播格局。

1.2.2立體化、交互化的傳播方式

微媒體有一定的信息接受者,也可稱為社交群。在微媒體發表的信息能夠得到社交群里多方面交互化的回應、討論及反饋,達到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立體化傳播方式。

1.2.3即時性、裂變性的傳播過程

微媒體用戶在第一時間將事件、新聞、觀點、思想等進行傳播,其信息被其他用戶進行關注、評論和轉發,從而達到裂變式的傳播過程。

1.2.4碎片化的傳播內容

微媒體大都對內容進行了字數的限制,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

2微媒體主要類型

微媒體是在互聯網從Web1.0過渡到Web2.0的過程中產生的,主要類型如表1。

3微媒體影響研究

3.1對傳統媒體的影響

王海蘭從傳播模式理論、功能及受眾理論等方面分析認為,微媒體顛覆了傳統的單一一元傳播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解構甚至顛覆傳統傳播學理論的框架和運行機制。比如,拉斯韋爾的“5W”模式、香農韋弗模式等。鄭玲玲認為微媒體從傳播速度上來說時效性更強;從傳播方式上來說推動信息裂變式傳播;從傳播成本上來說,信息內容、傳播方式等都體現著“微”的概念,這些都是傳統媒體無法匹敵的。

3.2對輿情的影響

以美國馬拉松爆炸案報道為例,基于對微媒體環境下“網狀新聞界”實踐的理論反思,提出實用主義、適時緘默原則。應恰當地應用微媒體的輿論作用,使人民群眾的切身問題更能發動公眾力量,快速解決公共事件。杭孝平從“傳播流”的分析角度分析,認為可以通過對信息流進行控制、對影響流進行引導、對噪音流進行消除等手段來消除網絡謠言,給受眾提供一個良好文明的微媒體輿情環境。

3.3對教育的影響

由于微媒體信息“把關人”的缺失,微媒體也為教育事業帶來極大挑戰。謝伍瑛、趙周認為良好的媒介素養可以提高大學生對媒介傳播信息的批判能力,使他們能自覺抵制謠言,防止微媒體對社會和自身造成危害。倪謝超探討微媒體對大學生的雙重影響。一方面,微媒體有利于活躍大學生思想、促進大學生學習、豐富大學生生活;另一方面,網絡本身也包含消極、負面的信息,對大學生思想、學習和身心也帶來了多方面消極影響。

4結論

本文通過總結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對微媒體的概念進行了全新定義,同時總結介紹了微媒體的特點,列舉了目前活躍于移動端的微媒體形式。同時論述了微媒體研究在傳統媒體、輿情和教育等方面的發展現狀與影響,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行為模式智能終端微媒體
微媒體與高校思政理論課創新探析
基于智能終端的移動電子商務商業模式探究
微媒體在高?!洞髮W傳播學》課堂教學的應用與影響
基于行為模式視角的步行商業街室外公共空間形態研究
自媒體對大學生影響幾何
新形勢下職工思想道德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研究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二次設備調試技術研究進展
基于工程應用能力培養的智能終端課程改革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