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外詩歌作品中婉約之美的異同

2017-01-03 18:25李東育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6年13期
關鍵詞:克里斯蒂娜異同

李東育

[摘要]詩歌是作者情緒和藝術精神的載體,中外詩歌作品中也不乏異曲同工的關感,本文通過對比納蘭詞的凄婉幽怨和克里斯蒂娜·喬治娜·羅塞蒂詩歌的清麗精致,尋找中外詩歌作品中婉約之關的異同。

[關鍵詞]婉約;納蘭性德;克里斯蒂娜·喬治娜·羅塞蒂;異同

[中圖分類號]1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13-018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89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縱觀古今中外的文學史,不得不說詩歌是文學史上最為璀璨的明珠。從古至今,詩歌便能體現作者的情緒和藝術精神。在婉約派的詩歌作品中,則重點突出了兒女風情,婉約派詩詞的特點便是以男女情感為主體,采用嚴謹的結構、和諧的節奏韻律、清雅綺麗的用詞,表現出兒女風情中的婉轉柔美、哀怨傷感。而近代的納蘭詞具有典型的婉約派特點,尤其是悼念亡妻的悼亡詞,更是其作品中的頂峰。納蘭性德的愛情詞表達的感情真摯深刻、纏綿動人,邊塞詞則多有蒼涼之感,悼亡詞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讀之泣淚,他的詞風格幽怨婉轉,使人不忍醉讀??死锼沟倌取讨文取ち_塞蒂的詩歌清麗精致,節奏明快,其詩中蘊含的傷感、沖淡、含蓄以及朦朧的美感具有婉約派詩詞的特點。兩者之間的比較最容易看出中外詩歌作品中婉約之美的異同。

二、納蘭詞的凄婉幽怨

納蘭性德,清朝權臣納蘭明珠的長子,生于鐘鳴鼎盛之家,深受康熙皇帝的器重。他的詩詞卻以凄婉、哀怨為主,是婉約派的代表之作。納蘭詞雖然具有典型的婉約風格,但是卻沒有浮艷頹靡的用詞,以清麗超逸的詞風,有微風拂面之舒適。曾獲“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盛譽。

(一)善用意象之關。意象是指在客觀存在物象中添入主觀的情意。當詩人將客觀存在的意象重新構思,那么就是在賦予物象美學的理想和趣味,從而形成具有詩人主觀情意的意象。詩人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物象,通過重組構思,組成獨特的意象群體。在納蘭詞中,意象構詞信手拈來。自然景觀中的夕陽、月亮、風雨、樹與花以及生活場景中的燈、燭等,都被納蘭賦予了他的獨特情感,在他的詞中構成了獨特的意象。納蘭性德出生在貴族之家,但是短短的30年卻體會了人生的悲苦,他曾說“予生未三十,憂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風吹已斷?!?,由于摯愛的妻子早逝,納蘭對于世間萬物終將消逝充滿憂愁,加之生于富貴之家淡泊功名的心性,使他內心郁結,他將這些離愁別緒揉進他的每一首詞中,使他的詞縈繞著難以消散的悲戚傷感。在納蘭詞中,無論是悼亡詞還是邊塞詞,富有悲愴之意的意象之語遍布字里行間?!罢l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边@首《采桑子》中,雨夜蕭蕭,孤燈難眠,只有凄涼的曲調吟唱著愁腸百結。這些意象在納蘭的筆下組合成悲涼的意境,將對妻子的思念之情與內心的憂愁表達得淋漓盡致?!吧揭怀?,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边@首《長相思》是納蘭詞中邊塞曲的代表之作。邊塞的風雪中宿營搭帳,山高水長,唯余千帳燈下,對家鄉的無盡思念。寥寥數語,只賴白描,無半點修飾,意象的組合,描繪出一幅邊塞將士思鄉的壯闊場景,更是寫出自己對這種扈從生活的厭惡之意。

(二)納蘭詞的藝術關感。納蘭詞的美感在于其詞中所帶著的凄婉幽怨,在納蘭詞中,極少出現明亮炫麗的詞句,常常蘊含著凄涼、落寞和感傷。即使在他的詩詞中,選擇的意象本身也具有積極的一面,如“雨”,給生命帶來生機和潤澤,“月”代表團圓和喜慶,“燈”能夠帶給人們光明和溫暖,但是這些具有活力生機的一面在他的詩詞中鮮少出現?!靶略虏趴罢摘毘?,卻又照梨花落”梨花本是生機勃勃,卻在此述說愁苦?!傲荷涎?,輕羅扇,好風又落桃花片”燕輕飛,桃花盛開,卻依然被用來敘說離愁凄苦。在納蘭詞中,似乎所有的生命都浸染了對生命消逝的憂愁和無盡的感傷。至于那些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傷感的“黃昏”、“殘秋”、“暮春”、“落花”等意象,更是屢見不鮮?!奥浠ㄈ鐗羝嗝?,麝煙微,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夕陽與落花,描述了一幅閨中傷春的景象?!罢l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秉S葉與殘陽,用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象訴說著對逝者的追念和生者獨留的悲涼。納蘭詞中滿眼寂寥與悲涼,一眼望去,無不表達著對逝者的眷戀以及對生者的哀怨。這也是納蘭詞的動人之處,字字泣淚,句句錐心。

三、克里斯蒂娜羅塞蒂詩歌的清麗精致

克里斯蒂娜·羅塞蒂是19世紀英國論壇上最杰出的女詩人之一,她的家庭中,父親是英國的意大利流亡者,是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意大利語教授,母親則是拜倫的醫生和秘書,并且發表了哥特式小說《瓦姆普瑞》,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也都是杰出的人物??死锼沟倌取ち_塞蒂的創作才能來源于母親的培養,而且也正是由于家庭的影響,她也是一名虔誠的英國圣公會教徒,但是她的愛情卻因為宗教信仰而兩度夭折??死锼沟倌取ち_塞蒂的抒情詩清麗婉約、柔美精致,有中國詩詞中的婉約派之風,曾有人說她的詩讓人的眼淚含在眼中卻不能滴落,讓人想要嘆息卻又不能嘆息。讀她的詩仿佛一陣馥郁的清風穿透心靈,帶著感傷、沖淡、含蓄和朦朧的美感深深震撼我們的靈魂。

(一)感傷之關。感傷之美是一種獨特的美感,通常以憂郁、纏綿、凄美、哀怨、悲涼等情緒散發出一種動人心弦的婉約之美。在這種獨特的美感之下,常常隱藏著真摯的情感,且這種情感多來源于失去。詩中的感傷之美縈繞著詩人對于現實的深刻感悟和對于未來的無限神往。在克里斯蒂娜的詩中,死亡是一個常見的字眼,或者也正因如此,她的詩中永遠彌漫著哀傷的曲調??死锼沟倌扔盟劳鰜砑赖焖脺绲膼矍?,但同時,她的詩中也流露出愛與希望?;蛟S是因為她期待著死亡可以幫助她擺脫宗教的束縛,與愛人在一起??死锼沟倌仍谒脑娭袑酆退劳鱿嗷ト诤?,這或許也是向世人傳達著愛是具有兩面性的,不僅是明媚美好的,也有著失落和無奈;死亡也不只是冰冷的,也夾雜著溫暖和希望。正如在她的詩《歌》中,第一部分仿佛向愛人交代后事,不必唱悲傷的歌曲,不必種植松柏和玫瑰,愿意就記得,甘心就忘記;第二部分開始述說自己將感受不到風雨,聽不到夜鶯歌唱,也許記得也許也會忘記。這簡單的詩句中隱藏著淡淡的哀傷和期望。這首詩用死亡來哀悼逝去的愛情,既含有死亡帶來的冰冷的感傷和絕望,也充斥著愛情的明麗與憧憬。

(二)沖淡之關。沖淡之美代表著質樸、清麗、淡泊和空靈的美感。其中有著對自然、世界和人生的感悟。這種美感使文學作品余音繞梁,回味悠長??死锼沟倌鹊脑妼⑦@種美感表達的恰如其分。在她的詩中,總是能夠看到在炫麗平靜的表面下,若有若無的沖淡之美。使她的詩表達出對自然的無限熱愛和感悟。在《妖精的集市》中,具有大量的描寫自然的詩句,晴朗的夏夜,甜美的水果,這械斗表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在克里斯蒂娜的詩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為宗教而創作的,受宗教影響,在她的詩中努力表現出對自然的無限熱愛和宗教所賦予自然的道德標準之間的微妙平衡,在她的詩中,自然界絢麗多彩的背后總是隱藏著神的啟示??死锼沟倌仍?0歲的時候,患上了格雷夫斯氏病,病痛的折磨讓她對于人世間的美與歡樂總是帶有疑問,她覺得這時間的美好終將逝去,美好的事物總是充滿了虛幻。因此,在她的詩中,一方面表達著世間的美好和情感的哀傷;另一方面又用宗教的思想否定這些美好,遠離這些哀傷。她的詩將世界描繪的絢麗美好,對未來也充滿熱切的希望,但是表達出的意境卻總是寧靜悠遠,情感淡泊空靈,如鏡中月、水中花。

(三)含蓄之關。含蓄之美,顧名思義,指的是含而不露,仿佛“一切盡在不言中”,引人深思,耐人尋味。在克里斯蒂娜的詩作中,不可言說的就是她對于世間的愛與不舍。幾乎她所有的詩作中都隱含著這一含義。由于宗教信仰,克里斯蒂娜總是要克制自己的情感,所以在她的詩中,對于自然的熱愛和對于情感的向往總是委婉而含蓄的。她的詩中,幾乎從沒有直接地表露出對于愛情幻滅的哀傷和對于人世的留戀,而是通過情緒氣氛的渲染傳遞給讀者。雖然沒有直白的表達,但是我們依舊感受到了她心中的無奈和傷感。宗教信仰的不同,讓克里斯蒂娜兩段戀愛都無疾而終,因此,在她的作品中,這種無法得到的愛、不能宣之于口的苦被痛苦的壓抑著,但是一直存在。在她的詩中,淡泊里有著哀怨,明麗里掩著傷感,讀她的詩,總是使我們感到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之美。

(四)朦朧之關。朦朧之美一般是指在作品中具有某些不確定的、模糊的意蘊,使詩歌讀來韻味無窮??死锼沟倌葘τ谏退劳龀錆M了矛盾,她醉心于大自然的美好,但是又覺得這美好的大自然是虛幻的。感官的美好和宗教信仰的矛盾讓她徘徊在現實和虛幻之間,讓克里斯蒂娜的思想飄忽不定,所以她的詩中充滿了這種矛盾。含蓄的表達,優美的詩句,讓她的詩具有一種獨特的百轉千回撲朔迷離的朦朧美感。19實際中期開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的動搖了人們的宗教信仰??死锼沟倌纫采钤谶@一時期,這也導致了她對自己所信奉的信仰有了一些不確定,這些不確定也體現在她的作品中,如《妖精的集市》中,是勞拉的墮落還是世界的墮落?這些都表現出對某些宗教觀點的不確定性。宗教是克里斯蒂娜的精神依靠,但是這些不確定讓她的信仰變得模糊搖擺,卻給她的詩籠罩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四、總結

無論是中國古典詩詞還是國外的詩歌,其共同的特點都是意境優美,情意綿長,其中大多有著不同的意象構思,或利用自然的景物、或利用有象征意義的事物,表達出作者纏綿悱惻的情感,多表現出作者的離愁別緒,風格哀怨,表達含蓄委婉,帶有作者的傷感之情。究其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中國的古典詩詞中,多讓人心生悲咽。對于失去的情感寄托充滿愁緒,對于獨留自己的寂寞與孤獨感到無盡的愁苦,對于未來常常生無可戀,無所期盼。而在國外的詩歌中,作者大多有著虔誠的信仰,對于失去的情感,可以認為是神的旨意,只要信念堅定,神終將賜予幸福,因此對于未來仍然充滿希望和熱情。

(責任編輯:封麗萍)

猜你喜歡
克里斯蒂娜異同
與眾不同的紅頭發
Who Has Seen the Wind? 誰曾見過風?
誰曾見過風
善心無價
從中日民間故事窺探中日文化差異
大陸和港澳臺初中歷史課標在中國文化史方面的異同
簡論謝靈運與柳宗元山水詩思想內容之異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