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研究

2017-01-03 09:54陳娜
建筑建材裝飾 2016年10期
關鍵詞:因地制宜美麗鄉村

陳娜

摘要:本文分析了貴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及目前建設運行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現狀問題,結合新的政策、技術及科學的村鎮體系規劃,堅持遵循自然規律和城鄉空間差異化發展原則,提出貴州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模式、建設規模、運行模式等方面的對策和建議,因地制宜的推進美麗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基礎設施發揮其應有的功效,更好更快的建設幸福美好的新農村。

關鍵詞:美麗鄉村:因地制宜:更好更快

前言

近年來,貴州省及各市州、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加快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村人居環境逐步得到改善。但目前我省農村人居環境總體水平仍然較低,在居住條件、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等方面與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1.現狀

2013年貴州省行政區劃為全省總面積17.61萬平方千米,共有9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其中:6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88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其中:13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6個縣、11個自治縣、1個特區)。黨的十八大提出“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是中央寄予貴州的殷切希望,也是現階段貴州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歷史賦予當代貴州人的光榮使命。

目前,截止2014年底。貴州省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如下:

污水方面:貴州省已累計建成投運城市污水處理廠106座,鄉鎮污水處理廠19座,建成污水管網5956公里,污水日處理能力達196.2萬立方米,另有已基本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59座,在建119座,實現了縣級以上污水處理設施的全覆蓋。

環衛方面:貴州省已建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83個,日處理能力達1.2萬噸,基本實現縣級以上垃圾處理設施的全覆蓋。

2.對策

2.1撤鄉并鎮,提升鄉鎮村規模

貴州省的鄉鎮村數量較大,且由于行政區劃和地形地貌的原因造成基礎設施不能有效的集中利用,故建議根據地形地貌及村鎮的距離進行撤鄉并鎮,優化鄉鎮村結構,各鄉鎮編制科學的村鎮體系規劃,以指導鄉鎮村建設,形成一批特色鄉鎮。以輻射帶動周邊村莊的經濟發展,提升鄉鎮村規模,以便于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系統、污水處理工程、垃圾處理工程及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提高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減小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保證農村環境的綜合治理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一致,達到新農村的建設標準。

2.2因地制宜,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2.2.1污水方面

目前貴州省的污水處理設施只覆蓋到鄉鎮區域及周邊臨近污水便于收集的村莊,離村村治理的程度還遠之又遠。貴州村莊房屋建設普遍存在低于臨近路面的現象,使得道路管網污水收集率低:且村莊存在雨污合流問題,使得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濃度低;貴州的地形高低起伏,使得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管網鋪設成本較高,建成后管理水平又低等問題造成現有的污水處理設施未能有效運行。

2.2.2環衛方面

目前貴州省農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5%以上,農村生活垃圾產量占全垃圾的45%左右,但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現狀基本是空白狀態,極少部分得到有效治理。2014年11月18日,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順利召開,掀起了全國性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高潮,貴州省也積極響應號召,積極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各項事宜。針對貴州農村垃圾現狀,就農村垃圾的治理模式、收集設施設施、運行模式、管理體系、建設模式、運行模式等提出以下觀點。

2.2.2.1治理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設施建設迫不容緩。由于村莊數量較多,情況繁雜,對村莊生活垃圾治理需根據實際情況分門別類的針對設置治理模式。

2.2.2.2收集設施的設置

城市規劃區內的村莊生活垃圾處理納入城市收運系統,無需單獨考慮收集設施:鄉鎮規劃區的村莊生活垃圾收集后進入鄉鎮轉運站,只需設置移動式垃圾收集箱(2-3m3)和配套的小型垃圾收運車:近城鎮村莊垃圾收集需設置移動式收集箱(2-3m3)和配套的小型垃圾收運車,若考慮戶定點、分類收集還需根據需要設置收集桶和分類池;遠城鎮村莊設置收集桶、收集車和簡易處理設施。

2.2.2.3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管理體系

完善垃圾治理的管理體系,指定相應的管理機制,是落實垃圾有效收集和處理的重要保障措施。建立管理機構,落實責任主體。做到縣指導、鎮主管、村執行,環衛工人落實,村民配合。

2.2.2.4建設模式

根據資金來源渠道的不同,農村垃圾治理可采用以下幾種模式:

(1)由政府投資建設,委托垃圾處理企業運行管理,政府向垃圾處理企業支付運行費用。其優點是可爭取中央資金補助。減輕政府投資壓力,項目運行后僅需支付垃圾處理企業運行費用。

(2)由垃圾處理企業投資建設和運行管理,即BOT模式。其優點是由垃圾處理企業籌資建設,緩解政府一次性投資壓力,建設周期較短。

(3)由政府和垃圾處理企業合資建設,委托垃圾處理企業運行管理。其優點是政府可爭取中央資金補助,不足部分由垃圾處理企業投資,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政府投資壓力,確保建設工期。

2.2.2.5運行模式

(1)加強農村垃圾治理的管理體系

完善垃圾治理的管理體系,指定相應的管理機制,是落實垃圾有效收集和處理的重要保障措施。建立管理機構,落實責任主體。做到縣指導、鎮主管、村執行,環衛工人落實,村民配合。層層責任考核,多方位監督,充分發揮基層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能,加強村鎮等基礎政府對垃圾治理的管理力度,鼓勵引進市場競爭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和運行效率;同時探索收費體制,保證生活垃圾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行。但是均不能脫離各級政府的監督管理。

(2)嚴格組織實施

加強領導。省政府成立全省農村垃圾設治理設施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省有關部門為成員,細化措施,密切配合。推動規劃實施。同時,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及時開展評估、督查,針對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提出解決辦法,重大問題及時向省政府報告。

落實責任,各級政府是所轄農村垃圾治理設施建設項目的責任主體,對項目建設和運營負總責。鄉、鎮、村政府是項目的實施主體。項目責任主體要切實做好項目實施的指導協調工作,項目實施主體要積極采取措施,落實資金和各項建設條件,確保項目按期建成投運,

強化監督。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和責任追究制度,從設計、選址、施工、安裝、調試、驗收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管,確保建設項目規劃合理、選址適宜、施工嚴密、調試到位,加大項目建設監管力度。

(3)完善激勵政策

加大資金投入。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方式,落實責任主體,鼓勵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引入市場機制,多元投資,拓寬投融資渠道,采用多種方式組織建設。各級財政要集中財力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垃圾治理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

完善價格機制。實行垃圾治理的鄉鎮村,要逐步將垃圾治理費用納入地方財政預算,鼓勵、引導村民繳費。

(4)農村垃圾收費機制

我國農村垃圾治理剛剛起步,應逐步建立較簡易低成本的收運模式,提高收運率,然后根據經濟情況選擇較先進的模式。

根據貴州省實際情況,垃圾處理試行“戶集中、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模式。為了有效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工作,應探索相對應的收費機制。積極探索建立農村垃圾處理收費補充、村集體經濟支持和公共財政投入相結合的多元資金籌措等模式,籌措垃圾集中處理資金,推動農村環境的改善。

積極探索新的收費方式,農村居民可以按戶或按人數為單位計收,也可以采用“用水消費量折算系數法”計收,谷里按垃圾產生量計收垃圾處理費,對垃圾分類和未分類的進行分別收費,建立有效的農村垃圾統一收集網絡機制。農村范圍大,經濟薄弱,要科學處理農村垃圾,徹底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最重要的是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建立有效的農村垃圾統一收集網絡機制,以村為單位統一收集垃圾分類,充分利用垃圾資源,讓垃圾變廢為寶。

2.2.3供水方面

2013年末貴州省共統計108座大中型水庫,年末蓄水量219.53億立方米,總供水量為92億立方米,解決333-3農村人口及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全省供水量與用水量持平,另外36座在家中型水庫進展順利,新開工骨干水源工程25個。

建設美麗鄉村,完成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首先必須解決安全飲水全覆蓋問題。首先是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其次要建立科學的水質監測體系,最后是加大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資金投入。以上三點是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解決農村飲水安全主要舉措。

3.結論

綜上所述,貴州省各鄉鎮村應結合實際情況,編制科學的村鎮體系規劃,利用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因地制宜的利用周邊各項有利條件,以多元的建設模式和運行模式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全面提升村莊面貌。

猜你喜歡
因地制宜美麗鄉村
因地制宜 張弛有度
淺析舊建筑改造中的“綠色”
“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2016年年會在海南博鰲開幕
綠色建筑在美麗鄉村中的運用
侯俊明教授運用肝胃同治法治療乳痛癥經驗
美麗鄉村要靠富民產業支撐
立足鄉村豐富學生寫作素材的研究
美麗鄉村建設中“三農”媒體的使命與擔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