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中心城社區綜合體布局及建設標準探索

2017-01-06 19:12王佳佳
中華建設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建設模式

王佳佳

【摘要】本文結合國內外城市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趨勢,介紹了在成都市中心城區建設十五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的基礎上,建設社區綜合體,優化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制定成都市社區綜合體的建設模式和配置標準,以及社區綜合體在選址和布局方面的經驗,希望能為其它城市的規劃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社區綜合體;布局原則;建設模式;配置標準

1. 背景

2013年,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對成都市提出“五個轉型升級”和“立城優城”的戰略,要求積極推進城市管理轉型升級,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與服務,引導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不斷改善人民群眾就醫、上學、養老條件,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提升城市服務質量,努力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社會服務體系,這對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完善原有規劃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的基礎上,結合城市公共服務發展趨勢,打造社區綜合體,引導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勢在必行。

2. 社區綜合體定義及功能研究

成都市中心城區公服圈分類布局圖圖3公交導向社區綜合體布局模式圖2.2社區綜合體的定義及功能構成。

(1)建設社區綜合體的目的是在保障社區居民基本物質生活需求的同時,滿足其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塑造社區文化、增強居民的社區歸屬感。為使片區居民能夠方便快捷的到達和使用社區綜合體,規劃應設置公共交通站點和停車場等。

3. 社區綜合體布局原則

3.1服務深入,覆蓋全面。成都市中心城區的社區綜合體是以《成都市中心城區十五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規劃》為基礎,全面評估中心城區服務設施用地,遴選符合社區綜合體建設標準的地塊,原則上每個公服圈建設一處社區綜合體,實現社區公共服務均等化,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與社會交往。

3.2交通便捷,出行低碳。社區綜合體應盡量結合公共交通站點聯合打造(圖3),同時在具備完善的公共停車設施和便捷的公共交通換乘工具等交通便利地段,也可考慮社區綜合(圖4),原則上滿足居民500米步行距離達到社區綜合體,提高社區綜合體的可達性和使用便捷度。與此同時,將社區綜合體設置于慢行道路系統交匯處,并在社區綜合體中設置社區巴士??空竞妥孕熊囎赓U系統,采取物理隔離或交通信號控制等方式管理城市慢行系統與機動車系統,實現機非友好分離,確保了慢行系統的安全,使行人和非機動車具有路權優先,實現了綠色出行的目的。

3.3公共開發。社區綜合體應盡量臨近小區綠地、水域、公園、廣場、綜合運動場等開敞空間布局,設置供人們交談、停留和活動的場所,為居民提供開放的交往空間。

4. 社區綜合體建設模式及標準

4.1建設模式。社區綜合體的建設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種模式:

(1)垂直布局。針對單個地塊,在垂直空間疊建多種公共服務設施功能,主要表現為多層的單體建筑(社區綜合體垂直布局模式示意圖見圖6)。

(2)水平布局。水平建設模式,即針對單個地塊,在水平空間疊建多種公共服務設施功能,主要表現為沿街低層建筑;或針對相鄰的多個地塊(各地塊功能單一),共同開發形成的一個布局相對集中的社區綜合體,主要表現為建筑群(社區綜合體水平布局模式示意圖見圖7)。

(3)混合布局。由相鄰的單獨占地及疊建多個服務設施地塊組合在一起,可根據實際需求共同開發,形成一個布局相對集中,高效集約的社區綜合體??筛鶕桨冈O計,在內部形成商業街、開敞空間及交流平臺等公共空間(社區綜合體混合布局模式示意圖見圖8)。

4.2建設標準。

4.2.1分級體系。參照《成都市公建配套設施規劃導則》(2010),形成“居住區級和基層級”兩級社區綜合體體系,分別對應不同的服務人口和不同的配建設施?;鶎蛹壣鐓^綜合體服務于其所在的居住社區,服務人口約1~3萬人;居住區級社區綜合體服務于其所在的居住區,服務人口約3~5萬人。

4.2.2配建標準。

(1)公益性服務設施配建標準。對應社區綜合體的兩級體系,分別形成“居住區級和基層級”兩類建設標準,其中,各項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的設置按照《成都市中心城區十五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規劃》的建設標準進行識別(社區綜合體建設標準一覽表見表3)。

(2)其他社區商業設施配建標準。社區綜合體除配建農貿市場、郵政服務網點等公益性的社區商業服務設施,還可配建一定量的其他社區商業設施,涉及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生活服務、便民維修、金融服務、教育培訓等多種功能,以保證社區綜合體的商業活力。本次將其他社區商業設施分為必備設施及備選設施兩種,如表4所示。其中必備設施在社區綜合體內必須設置,但社區綜合體中若已配建類似的公益性服務設施功能,則根據需求選擇是否需要進行配置,不再作為必備設施。例如在社區綜合體中已配建了農貿市場功能,則必備設施中的生鮮連鎖可作為選擇配建設施。其他備選設施的功能和面積則由建設單位根據主題功能需求選擇配建。

4.2.3用地規模。根據相關案例研究,層數較高的公共服務設施不利于居民日常使用,造成設施的閑置浪費(圖9);體量較大的社區綜合體在形態方面不易與周邊建筑協調。因此社區綜合體應要在合理的建筑高度控制下滿足一定的用地規模,以保證社區綜合體內的各項公共設施能被有效利用。

根據成都市中心城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現狀與發展需求,社區綜合體應須盡量配建社區養老、社區醫療、文化活動、綜合運動場、綠地等設施?;谏鐓^綜合體建設標準中的最小規模測算,除需獨立占地的綜合運動場、小區綠地和綠地與廣場外,可疊建的公益性服務設施的最小建筑面積約為8500平方米,在預留一定比例的其他社區商業設施建設空間基礎上,確定成都市中心城區社區綜合體服務設施用地的總用地規模不宜小于6000平方米。

5. 結語

在中心城區土地資源普遍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如何滿足居民日漸提高的公共服務設施需求,是廣大規劃工作者不懈努力研究的課題。本文針對不同的服務人口形成兩級社區綜合體體系,并配置相應的設施和設置相應的建設標準,較合理的平衡了用地緊張和公服需求的矛盾。此外,對社區綜合體的布局原則和建設模式進行研究,為以后社區綜合體的規劃管理提供了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武田艷,何芳.城市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標準設置準則探討[J].城市規劃,2011(9):13~18.

[2]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成都市中心城區十五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規劃[R].2013.

[3]吳南.基于生態導向下的社區中心布局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態城為例[M].中國城市規劃年會,2011.

[4]郭素君,姜球林.城市公共設施空間布局規劃的理念與方法——以新加坡經驗及深圳市光明新區的實踐[J].規劃師,2010.

[5]宜居生活圈導向下社區公服設施管控體系更新探索[M].中國城市規劃年會,2016.

猜你喜歡
建設模式
GPON技術在數據接入網絡中的應用
完善生態林建設模式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適應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設模式探討
土建類專業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研究
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及路徑對我省的啟示
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模式研究
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的探索
論高等教育領域多軸無人機實訓室的建設
政府網站集約化發展與保障機制研究
云計算環境下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