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創新團隊建設的必要性及組織優勢分析

2017-01-09 21:52何述義胡紅英
高教探索 2016年12期
關鍵詞:必要性

何述義+胡紅英

摘要:高校創新團隊是時代發展和建設“雙一流”大學的必然選擇。國家對創新的高度重視以及系列支持計劃的出臺為高校創新團隊的構建與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高校創新團隊以其靈活的組織管理模式打破了學校傳統組織模式的局限,可以靈活地根據創新任務需要,匯聚人才,整合資源,并以其內部獨特的“傳、幫、帶”效應和學科匯聚作用,為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條件,從而成為推動高校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組織形式。

關鍵詞:創新團隊;必要性;組織優勢

一、創新團隊的內涵

關于“創新”一詞的內涵,學術界和理論界有諸多闡釋。最早提出“創新”一詞的美國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認為“創新”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是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新組合”。[1]對于當今世界而言,“創新”已不僅是一個經濟范疇的概念,它的外延已擴展到科技、文化、理論、觀念、制度等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創新是人們有意識地探索有價值的新知識、新方法、新事物的創造性活動。創新具有不確定性,創新不是線性的過程,不是高效率的,創新者必須在探索的道路上,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創新最具有挑戰性的因素之一,是解決從前不存在的問題。[2]關于團隊的概念,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喬恩·R·卡曾巴赫(Jon R.Katzenbach)曾給出最具代表性的定義:“團隊是指由少數有互補技能、愿意為了共同的目的、業績目標和方法而相互承擔責任的人們組成的群體?!盵3]綜合“創新”和“團隊”的概念,創新團隊可以理解為:由少數具有互補技能、愿意為了創新的共同目的而相互承擔責任的人們組成的群體。創新團隊必須具備:創新型的團隊目標、互補型的團隊成員、共擔型的團隊責任和共享型的團隊成果。

具體到高校創新團隊,主要包括以下兩類要素:“實體性要素和精神性要素”[4]。實體性要素主要包括團隊成員、研究經費、科研設備、科研場所等實體平臺;精神性要素主要包括團隊的創新目標、管理制度、文化傳統等精神資源。創新團隊的成員包括團隊帶頭人,研究骨干,一般成員,工程技術、實驗、管理等輔助人員四類。團隊帶頭人是團隊創新方向的帶頭人,同時還是團隊管理體系的領導者。團隊帶頭人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團隊的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因此,團隊帶頭人不僅要具有很高的創新能力、學術水平和學術影響力,還應具備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團隊研究骨干是團隊的中堅力量,承擔著團隊某一方面創新任務攻關的重要作用。團隊一般成員是團隊創新任務的具體實施者,承擔著大量的微觀方向創新研究的任務。團隊的工程技術、實驗、管理等輔助人員是團隊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平的團隊輔助人員對于提高團隊運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經費、科研設備、科研場所等實體平臺是創新團隊存在和發展的物質性支撐要素和基礎。創新團隊的創新目標、管理制度、文化傳統等精神資源雖然是無形的,但卻同樣非常重要。團隊的創新目標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方向,是團隊發展的目標和動力。團隊的管理制度:包括團隊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激勵制度等,是團隊科學運轉的重要保障。任何一個組織都需要制定相應的制度來約束其成員的行為。只有置于一定的制度框架下,團隊成員的行為才能符合團隊整體要求。一個科學合理制度體系對于合理規范團隊成員的行為,科學評價團隊成員的績效,公平激勵團隊成員的成績具有重要作用。團隊的文化傳統是團隊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理念、氛圍、價值觀念等精神財富。一種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團隊文化對于增強團隊的凝聚力,提高團隊的執行力和創新績效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校構建創新團隊的必要性

當下,科技的飛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各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學科的交叉融合使得知識和科技創新所需求的知識總量在無限擴大。解決某一重大科學或科技問題已經不再是某一科學精英能夠獨立承擔的任務。各學科領域的創新型人才相互合作、集智創新逐漸成為創新成功的必然選擇。有統計資料表明:在諾貝爾獎設立的第一個25年中,合作研究獲獎人數占獲獎總數的41%,在第二個25年中合作研究獲獎人數達到了65%,在第三個25年中,合作研究的比例達到了79%以上[5]??梢?,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創新為目標,構建團隊合作研究不僅是創新成功的關鍵所在,更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具體到我國高校,構建創新團隊推動創新發展還是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雙一流”高校的必然要求。2015年10月24日,國務院頒布《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大戰略決策,并指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必須“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6],進一步突出了高校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承擔著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尤其是一些重點工科大學承擔著大量科學前沿探索和關鍵領域科研攻關以及型號研制的創新任務。很多任務不是某一學院、某一學科能獨立完成的,必須根據創新任務攻關的實際需求,從各學科、學院甚至全國整合配置研究人員、研究設備、研究環境等資源,組成團隊集智創新,才能更好地實現創新攻關,完成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任務,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教學科研一體化創新團隊的“傳、幫、帶”作用,能為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條件和保障,更好地落實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任務。

創新不僅是國家對高校提出的基本要求,還是衡量高校世界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缺乏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不強,原創成果不多,是不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必須具有世界領先的創新型大師,做出世界影響的原創性成果,培養出世界一流的創新型人才。高校通過構建高水平的創新團隊,以團隊的模式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完善的人才培養平臺,凝聚并穩定一批優秀的創新群體,發揮優秀團隊的當量效應,提升高校知識、科技創新和創新人才培養的世界水平,才能進一步推動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目標的實現。

三、高校構建創新團隊的可行性

(一)國家對創新的高度重視為創新團隊的構建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機遇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世界競爭的實質是科技與創新的競爭。創新已經成為一種競爭性的需求,為世界各國所重視。美國管理協會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在美國,“創新是他們最優先考慮的問題”,“政府必須為培育充滿創新能力的新一代美國人和建立有利于培育創新精神的環境而努力工作”[7]。在我國,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作用也逐漸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薄翱萍紕撔禄顒硬粩嗤黄频赜?、組織、技術的界限,演化為創新體系的競爭,創新戰略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盵8]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又進一步強調,“要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9]?!拔覈ㄔO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和潛力?!盵10]國家對科技創新和構建高水平創新體系的高度重視,為創新團隊等創新組織的構建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機遇。

(二)國家系列支持計劃的推出,為高校創新團隊的構建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物力保障

高校是國家科技和知識創新的重要生力軍,國家高度重視高校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高水平創新型組織的構建。國家各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支持計劃,推動高校創新團隊的建設和發展。

為推進高等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培養和匯聚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學科帶頭人、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形成一批優秀創新團隊,帶動高等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教育部在2004年出臺了高等學?!案邔哟蝿撛煨匀瞬庞媱潯?,把創新團隊的建設作為高校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以重大項目牽引、凝聚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這為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和創新團隊的構建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物力支持。

在這之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也于2000年設立“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用以資助國內以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為學術帶頭人和骨干的研究群體,圍繞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國內進行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關于加強國防科技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部署,大力實施“以人為本、著力創新、高端引領、促進發展”的人才興業戰略,積極探索“大師+團隊”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模式,匯聚和培養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學術技術帶頭人以及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骨干人才,帶動國防科技人才隊伍整體實力的提升,2006年,原國防科工委也出臺了“國防科技創新團隊計劃實施辦法”,支持國防科技領域的創新團隊建設。

2011年,科技部又聯合七部門推出“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在創新團隊方面支持建設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依托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國家重點工程和重大建設項目,建設500個重點領域創新團隊,通過給予持續穩定支持,確保更好地完成國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務,保持和提升我國在若干重點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國家部委以及省市創新團隊系列支持計劃的出臺,為高校創新團隊構建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多部門、多渠道、多層次的支持平臺,為學校創新團隊的構建與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物力保障。

隨著創新團隊在科研、教學、人才培養中重要作用的凸顯,各學校尤其是工科高校也充分認識到了創新團隊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性。在國家各類創新團隊支持計劃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團隊建設和發展的需要,紛紛出臺了一系列創新團隊培育及建設的支持辦法。以科技創新平臺和社科基地等為依托,以高水平學術帶頭人為核心,圍繞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和高素質人才培養,通過自然形成和有機培育的方式,構建創新團隊,匯聚人才,形成優秀人才集聚效應,提升學校人才隊伍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推動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這些高校內部支持的團隊也成為培養各類部級和國家級創新團隊的基礎,極大促進了高校創新團隊的發展。

四、高校創新團隊的組織優勢

同系、所、教研室、實驗室等傳統的組織模式相比,創新團隊以其靈活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在匯聚培養創新人才、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方面呈現出傳統組織無法比擬的優越性,逐漸成為推動高校各領域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以創新需求為依據的團隊人才組織模式,更有利于不同單位、學科和領域優秀人才的匯聚,促進創新研究目標的實現

高校傳統的學院、系、所等組織結構大多以學科為依據組建,同一學科的科研人員組織在一起,開展教學科研活動,這種模式對于單一學科的教學、科研活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多學科交叉融合日漸頻繁的今天,顯然已經不適用于創新的需要。創新團隊以創新研究的需要為依據組織匯聚人才,不同單位、不同學科和領域的人才可以在同一研究目標的需求下,以團隊的模式匯聚到一起共同開展研究攻關工作。這種以創新需求為依據的人才組織模式,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可根據科研任務的變化隨時調整,可以不受系、所等傳統組織編制的限制,從而極大地提高了人才的合作效率和團隊的科研攻關能力。

(二)以“知名專家+重要基地+重點學科”的創新團隊構建模式,更有利實現強強聯合,優化資源的配置

在創新團隊的構建模式方面,很多高校的團隊都采取了“知名專家+重要基地+重點學科”的構建模式。以院士、千人計劃教授、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學科領域內的知名專家為團隊帶頭人,以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基地等為依托,以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學科等為基礎,以國家重大需求的重要學術問題和關鍵技術為創新目標,匯聚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干、青年教師和學生構建創新團隊。

優秀的專家型團隊帶頭人對于重要科學前沿以及國民經濟建設、國防領域亟需的關鍵技術的敏銳把握,可以以高遠的發展思路規劃團隊的發展方向,以敏銳的科學視角尋找團隊的科研創新目標,以深厚的學術功底指導解決科研創新中的難點問題,以良好的學術聲譽增加團隊影響,以甘于奉獻的忘我精神和敢于攻關的探索勇氣引領團隊文化,領導和促進創新團隊快速、和諧、健康地發展。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成熟的科研基地為創新團隊的構建和發展提供一個成熟、穩定的實體要素平臺。依托這些基地已有的設備、場所等有利條件,創新團隊可以便捷地開展創新攻關工作。重要的學科方向和深厚的學科積累則為創新團隊構建和發展提供了深厚的學術基礎。

(三)“金字塔式”的人員梯隊結構更有利于團隊成員的協作創新以及人才隊伍的良性發展

在創新團隊的人員結構方面,團隊帶頭人、團隊研究骨干、團隊一般研究成員和工程技術實驗管理等輔助人員從上而下構成一個金字塔式的人員結構。團隊帶頭人是金字塔的塔尖,由知名專家擔任的團隊帶頭人在整個團隊中起著核心的領導作用和模范示范作用。他不僅是團隊學術科研方向的帶頭人,還是團隊管理層面的最高領導者和文化層面的模范旗幟。團隊帶頭人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學術聲譽,引領團隊的學術方向;團隊帶頭人還具有較好的組織領導能力,能夠有效地領導團隊成員高效地開展科研工作;同時團隊帶頭人還應具有忘我的奉獻精神和敢于攻關的創新勇氣,模范引領團隊的文化建設。創新團隊的研究骨干由部分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授、副教授組成,他們構成了創新團隊金字塔式人才隊伍的中間層,同時也是中堅層。他們是創新團隊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團隊帶頭人在科研和團隊領導方面的得力助手,在創新團隊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量的青年教師和博士、碩士研究生及部分工程、實驗、管理人員構成了創新團隊金字塔式人才隊伍的基礎層,是創新團隊具體工作任務的實施者,是團隊發展的基礎和后備力量。

在創新團隊中,“老、中、青”三代合理搭配,構成了團隊的三級學術梯隊。這樣的學術梯隊不僅充分發揮了創新團隊在科研工作中的經驗效應,更將創新團隊在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傳、幫、帶”作用發揮到極致,使創新團隊不僅成為一個科研攻關的創新研究型機構,更是一個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機構。

(四)以人的價值和產出為主要依據的考核激勵和分配機制,更有利于激勵人才的創新激情

在創新團隊的考核激勵和分配機制方面,以人的價值和產出為主要依據的考核激勵和分配機制,打破了傳統的以級別為依據的考核激勵和分配機制。團隊成員無論級別高低,只要對團隊發展的貢獻大,就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和回報。在考核中根據成員對團隊發展貢獻的大小,及其在科技攻關創新工作中作用大小,分享創新成果。這種考核激勵和分配機制極大地促進了團隊成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創新的主動性,使團隊成員始終從團隊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始終從科技創新的角度開展工作,有利于促進創新團隊的發展和創新任務的實現。

(五)團隊內豐富的學科交叉背景、前沿的創新研究成果和面向應用的工程實踐更有利于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

對于高校來說,團隊不僅承擔著創新攻關的科研任務,還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大量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使命。創新團隊所匯聚的不同學科和領域的優秀人才,為團隊內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交叉學科學習的機會,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層次;團隊面向前沿的研究成果為培養學生的原始創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同時團隊創新研究工程中,大量的國家重大重點工程研究項目,為培養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工程實踐機會,從而使得創新團隊在進行團隊科研創新工作的同時,實現團隊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目標。

高校創新團隊是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應對新時期科技發展機遇和挑戰的有效形式。創新團隊以其靈活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打破了學校系、所、實驗室、教研室等傳統組織模式的學科限制、編制限制和管理模式限制,可以靈活地根據創新任務需要,匯聚人才,整合資源,開展科研、教學、管理等各領域的創新攻關工作。同時,創新團隊內部獨特的“傳、幫、帶”效應和學科匯聚作用,更是適應了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高校應該緊緊抓住國家鼓勵創新的重要機遇期,充分利用國家各類支持政策,推動學校創新團隊的建設和發展,向著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的目標積極邁進。

參考文獻:

[1]唐五湘.創新論[M].北京:中國盲文出版社,1999:2.

[2][7][美]克里斯.哈里斯(Chris Harris).構建創新團隊——培養與整合高績效創新團隊的戰略及方法[M].陳茲勇,譯.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6,1.

[3][美]喬恩·R·卡曾巴赫(Jon R.Katzenbach).團隊的智慧:創建績優組織[M].侯玲,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41.

[4]王怡然,陳士俊,張海燕,柳洲,王梅.高校創新團隊建設的若干理論問題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8):195.

[5]沈建新.高等院??萍紕撔聢F隊建設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80.

[6]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J].國務院公報,2015(32):110.

[8]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6-10(2).

[9][10]習近平.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J].科協論壇,2016(6):4,8.

(責任編輯劉第紅)

猜你喜歡
必要性
實施天頂湖水環境容量總量控制必要性的分析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高校開展散打運動教學的可行性及對策研究
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措施
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
養老金入市的必要性與風險分析
論智能油田的發展趨勢及必要性
小學英語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學方法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