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分析儀測定靜脈血和末梢血血常規的結果對照分析

2017-01-09 11:39林菊
現代養生·下半月 2016年5期
關鍵詞:血常規檢驗

林菊

【摘要】目的:分析使用血液檢測儀對靜脈血和末梢血進行檢驗,比較其檢驗結果。方法:選取2014年8月到2015年6月于本院進行普通體檢測血常規的1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采集靜脈血)和對照組(采集末梢血)患者各80例,使用血液分析儀對其進行檢測,比較兩組檢驗數據。結果:通過對兩組進行檢測,得出靜脈血的白細胞(7.03±1.42)低于末梢血(8.22±2.74),但其他指標PLT、RBC、HGB平均值高于末梢血。兩組RBC、HGB、PLT、WBC的相關系數依次為5.15、5.12、1.29、2.99,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通過使用血液分析儀對兩組進行采集,能大幅度提高血液檢測準確率,同時采用末梢血進行血常規檢測結果中血紅細胞、血小板白細胞和紅細胞的變異系數比較大,而對患者采集靜脈血,其檢測的結果具有可重復性及較高的準確性。因此,觀察組的檢驗方法高于對照組,值得臨床醫療中廣泛使用,具有使用價值。

【關鍵詞】血常規檢驗;靜脈血;末梢血

在臨床醫療中,常規的檢查項目主要為RBC、HGB、PLT、WBC等多項指標。通過采取檢驗方法能發現其細胞數量及形態的變化,以便及時診斷并醫治。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使用血液檢測儀對靜脈血和末梢血進行檢驗,比較其檢驗結果。選取2012年8月到2013年6月于本院進行普通體檢測血常規的16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齡22-83歲,平均年齡(53.3±4.2)歲;對照組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齡21-82歲,平均年齡(55.7±4.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各項指標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后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1.1檢驗前準備

①在血液常規檢驗前,入院患者應該避免食用油性重的食物。②清晨時間,對均處于空腹狀態的患者使用無菌真空試管進行采集血液。③準備血液分析儀(sysmexKX-21),以及選用稀釋液、血液分析儀配套容器、血液質控液、防凝管。

1.1.2檢驗方法

觀察組:①抽血前期保持平躺或者靜坐姿勢,醫務人員使用無菌真空采集壓管進行肘臂前側采集2ml靜脈血;②采集后使用稀釋液對其稀釋;③輕搖混勻后注入防凝管中等待檢驗結果。

對照組:①準備工作同上,檢測前對患者的檢查手指部位用酒精輕輕擦拭。②使用微量吸管,對患者的無名指采集2ml末梢血;③采集后注入500μl稀釋液對其稀釋,比例為1:25;④輕搖混勻后注入防凝管中,等待檢測結果并詳細記錄下來。

1.2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靜脈血與末梢血細胞檢測結果:紅細胞(RBC)、血小板(PLT)、白細胞(WBC)、血紅蛋白(HGB)含量,并詳細記錄下來。

1.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各列數據進行分析,組間率對比應用t檢驗,計量資料應用(x±s)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比較兩組檢驗結果得知,詳見表1。

3討論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2012年8月到2013年6月于本院進行普通體檢測血常規的16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通過對比對照組(采集末梢血)與觀察組(采集靜脈血)的檢驗結果,得出靜脈血的白細胞低于末梢血,但其他指標PLT、RBC、HGB平均值高于末梢血。末梢血白細胞平均指數高于靜脈血,主要是由于采集末梢血的時候,由于其抽血部位的溫度較低于靜脈血,當刺破末梢無名指后,發生強烈的局部反應,繼而使白細胞的數量劇增。而末梢血中血小板、紅細胞、血紅蛋白的平均指數比靜脈血低,主要是由于外部環境、疾病因素、應激反應、情緒波動、局部瘢痕等多種情況,導致末梢血循環受到阻礙,抽取血液的時候,常常受阻,擠壓力量不均而導致組織液滲入,以至于血液被稀釋。因此,采集末梢血的穩定性低于靜脈血的采集。然而對于一些特殊患者(新生兒、嚴重燒傷),不宜用靜脈血進行檢驗,這時可用末梢血代替靜脈血進行血常規檢驗。

猜你喜歡
血常規檢驗
血常規檢驗過程中常見誤差原因研究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探究
血涂片復檢工作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意義
血常規檢驗的采血方法及應用價值對照研究
血常規檢測在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性貧血鑒別診斷中的應用
支原體肺炎患兒與正常兒童的血常規檢驗結果對照研究
不同采血方法對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
C反應蛋白聯合血常規檢驗在兒科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脂肪肝與健康人血常規的檢驗結果比較觀察
臨床血常規檢驗中常見誤差問題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