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建構論析

2017-01-12 16:56朱丹丹
陜西行政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意識形態安全大數據時代建構

朱丹丹

摘 要: 大數據時代,隨著網絡影響力不斷加強,各種價值理念和意識形態之間的融會、沖突與整合也越來越尖銳。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依托其在經濟和技術上的壟斷地位對我國進行長期的意識形態領域的攻擊和滲透,在很大程度上威脅到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陀^分析大數據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及時調整、轉變、建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方式和戰略路徑,進一步增強馬克思主義在大數據時代下的話語認同,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建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大數據時代; 意識形態安全; 建構

中圖分類號: G112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6.04.004

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三大發明預告了資產階級社會的到來。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每一次科技的進步,都帶動著不同國家的意識形態建設的發展。[1]21世紀,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并不單單代表一個純粹的技術統治,而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價值觀在內的全方位的歷史進程。一方面,大數據不僅帶來了各個國家文化的相互碰撞和激蕩,深刻地改變著世界的分配格局和政治秩序;另一方面,信息時代影響著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人們的價值判斷和社會發展的選擇。正如列寧所說:“思想一經群眾所掌握,就會變為力量?!爆F在,我們有7億網民,互聯網給人們提供了獲取信息和交流工作的新渠道和新空間,但也使面臨意識形態安全領域的嚴峻挑戰。因此,我們必須研究探索大數據時代下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路徑,拓寬其傳播途徑和宣傳方式,積極有效抵制西方反華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

一、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安全

1842年,馬克思擔任《萊茵報》的主編,他觀察到經濟因素和社會關系二者的辨證關系,批判了普魯士書報檢查令和虛偽的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本質,確立了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在1844年的《德法年鑒》中,從宗教批判轉向了對德國的現實制度和反動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批判,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神圣家族》、《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的政治批判轉向了對經濟批判,并通過《德意志意識形態》和《共產黨宣言》,大體上建立了科學的意識形態理論體系,并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資本論》(第一卷)著作中對這一體系進行了檢驗和再系統化,在經典著作《哥達綱領批判》和《反杜林論》及恩格斯晚年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的書信中,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發展了意識形態理論體系,而且揭示出了意識形態的相對獨立性原理和共產主義社會初級階段意識形態建設的過渡性問題。這些理論都進一步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學說。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兩部著作中集中論述了意識形態的概念。1846年,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里指出,社會意識是一定階級或集團的思想價值體系。它是指在一定的階級社會中,建立在一定的法律、哲學、道德、藝術、宗教基礎之上的觀念的上層建筑。1858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一書中,批判了商品拜物教,揭露了資產階級的剝削本質和與其相適應的意識形態理論體系。因此,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必須掌握意識形態安全領域客觀存在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長期以來學者們普遍認為意識形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一個國家占主導地位的主流意識形態和國家形象不受任何外來異質威脅的相對穩定的狀態。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特指中國共產黨執政下,采取各種方式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國家思想體系和思想路線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揮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作用。

21世紀,在思想多元化的意識形態興起的背景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改革開放深化的過程中和社會的轉型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對此,我們應根據現實趨勢和時代變化,主動更新觀念,及時調整策略,重視并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一個以大數據倒逼的時代下,占領網絡陣地的至高點,是堅定“三個自信”,把握“四個全面”,落實“五大理念”,實現“中國夢”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嚴峻而緊迫的政治任務和思想任務。

二、大數據時代意識形態安全的新特點

2012年以來,大數據(big data)一詞被人們越來越多地提及,大數據是由網絡科技和各種科學設備等多種數據源生成的大規模數據集。21世紀,大數據通過 Volume(大量)、 Velocity(高速)、 Variety(多樣)、 Value(價值)四個特點,全面滲透到人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個領域,給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在網絡和新媒體的推動下,各種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也越來越廣,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大數據的預測、分析功能不僅給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構建提供了巨大的契機,也為其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由此,意識形態安全已成為我國當前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迎接挑戰,深入研究,抓住機遇,開創意識形態建設的新局面。在大數據時代,意識形態安全呈現出三個新特點:

(一)意識形態安全的“多維性”

信息技術的興起和迅速發展,使意識形態安全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涉及的范圍和層面已經超越了國家和軍事層面,其安全的著眼點由“維護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安全”單一性為主的安全價值基點,橫向延伸直至全球、縱向承載體拓展深入國內直至公民個體。在網絡的虛擬空間下,意識形態安全的“復合”范圍拓展到了經濟、政治、文化、信仰、價值觀安全等領域的多維度安全。維護意識形態安全,不僅關涉主權國家,更是需要全世界共同關心的問題。對此,我們需要樹立新的意識形態安全觀,建構意識形態安全機制,并為其他安全提供理論引導、精神引領和價值支撐。

(二)意識形態安全的“外源性”

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憑著先進的技術優勢,轉移作戰方式和作戰空間,全方位發展網絡的“移動化”的軟實力滲透傳播;擴張新媒體主導的意識形態霸權和文化霸權;開發研制突破中國的網絡監控技術,通過網絡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著力推行西方的“分化”和“西化”策略,妄圖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即西方一些反華勢力妄圖通過網絡傳播所謂的“普世價值”、歷史虛無主義等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消解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甚至不惜編造謊言,加強對中國的丑化和妖魔化宣傳。因此,排斥其他意識形態的干擾,刻不容緩。

(三)意識形態安全的“內源性”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期,我們賴以生存的經濟、政治、社會和同人們的思想觀念與利益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網絡和新媒體的傳播技術手段,空前拓展了意識形態的信息傳遞和文化傳播功能。在網絡的虛擬空間中,網絡虛擬社群打破了地緣空間的限制,使不同的參與主體依托文字和語言參與現實和虛擬的互動,為各種不同的輿論和信息提供斗爭、碰撞的平臺。而這些輿論和信息直接或者間接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問題有關,在人人都擁有話語權的背景下其不同意識形態的沖突與交鋒更為直接和激烈,引發了人們認同感的缺失,因而意識形態話語權受到挑戰和威脅。

三、 大數據時代下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嚴峻挑戰

馬克思曾指出:“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式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盵2]2010年1月21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發表了題為“網絡自由”的演講,在講話中希拉里推銷“網絡自由”,多次批評中國對網絡信息進行管制。希拉里大談網絡自由的實質是美國的決策者妄圖利用互聯網這一工具推廣自己的價值觀,達到塑造全球領導力的政治目的。大數據時代,面對西方價值觀的強勢滲透的外部因素和利益主體多樣化的內部因素,習近平同志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敝挥胁粩嘣鰪娭袊厣鐣R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話語力量、真理力量和邏輯力量,才能不斷增強黨的威信,激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大眾認同。

(一)就外部因素而言,意識形態安全風險來自西方價值觀的滲透

當前,資產階級自由化使馬克思主義者常常處于失語地位。當今在科技、經濟上占壟斷地位的西方國家通過新媒體的開放平臺大肆宣揚各種反動言論,詆毀和歪曲社會主義制度,甚至丑化攻擊黨的領袖和軍隊。在這種情況下,默認、提倡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反而變為一種時尚。資產階級愈發活躍、肆虐,導致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顯得愈來愈力不從心。究其實質,西方國家就是要從政治上顛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領導地位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行“全盤西化”,使我國的文化改革和意識形態發展面臨嚴峻復雜的環境。

1. 西方美化其政治思想消解國家政治認同。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絕不是一個脫離真實世界之外而構建的全新王國。相反,互聯網空間與現實世界是不可分割的部分?;ヂ摼W實質上是政治、經濟全球化的最美妙的工具?!盵3]政治價值的核心內容是意識形態,意識形態通過培育社會成員對于政治信仰起支撐作用?!耙粋€群體如果沒有信仰,那么這個群體就會徹底瓦解。一個沒有共同信仰的社會,就根本無法存在,因為沒有共同的思想,就不會有共同的行動?!盵4]蘇東劇變后,作為科技強國的美國高度重視大數據在政治制度和政治發展方面的應用,一直試圖通過網絡等傳播手段顛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達到瓦解中國政權,維系其霸主地位和政治目的。其通過數據形式極力美化人權觀念以及三權分立、議會民主和多黨輪流制度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并利用民族、宗教、人權為借口肆意干涉我國內政,削弱馬克思主義的主體地位進而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執政地位和現有政治制度、民主模式提出嚴峻挑戰,促使中國只有接受西方民主制度才能解決改革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特定的歷史和現實條件都表明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必將影響社會穩定,引發動蕩和分裂。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任何一個統治階級都不能僅僅依靠強制力和教化手段來維持其統治,必須通過建構主流意識形態,增強黨的領導的政治合法性來獲得廣大民眾的情感上認同和支持。

2. 西方推行其強勢文化侵蝕國家主流文化。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指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軍事、科技實力構成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為體現的軟實力?!盵5]大數據時代,西方國家各種粗俗的文化產品大量而迅速涌入我國,它們以抽象的人性論為哲學基礎,加劇了對傳統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沖擊。在信息化條件下,西方資本主義憑借強大的硬實力,充當“世界警察”,以文化產品的推銷為手段,加強對全球文化生產和信息傳播的“軟實力”的主導和控制,實施文化滲透和價值觀念的侵略,在世界范圍內更多的是在發展中國家強化其文化霸權地位,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淡化和侵蝕中華民族文化。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如果我們不能迅速形成富有時代特征的網絡核心價值觀,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紅色網絡文化,就難以在激烈的多元文化和輿論碰撞下有效維護國家的網絡文化主權。對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傳播和普及儒家傳統文化,依靠儒家文化的理性權威,提升現實人文關懷。因此,我們面對西方國家的“軟滲透”,要時刻保持警惕,解決民眾對馬克思主義的情感歸屬問題,并把它貫穿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構建中。

3. 西方宣稱其“普世價值”沖擊主導思想地位。信息傳播的全球化、網絡化和大眾傳媒的深度擴展,使互聯網已經成為世界話語傳播和話語表達的重要途徑和競爭領域。資料表明,美國等資產階級國家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大肆傳播資產階級“民主、自由、平等、人權”普世價值觀,造成極端的拜金主義、個人享樂主義和自由主義泛濫,淡化了國家一直以來提倡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導致人們致力以物質享受為生活目標的公共價值追求,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造成了人們對資源的嚴重浪費,使人們只顧眼前的享樂,卻忘記了應履行的責任,弱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數據時代,強調以自我為中心的消費主義意識形態,已漸漸地異化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甚至異化為一個價值符號。經濟利益通常占上風,而無私奉獻精神和集體主義價值觀已拋諸腦后,消費文化和大眾文化已經成為一個文化符號,改變了大多數人的思想和價值觀的非政治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淡化和侵蝕主流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凡此種種,破壞了我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和治理,必將影響整個中華民族的政治信仰和發展,這是很危險的??傊覀円獦淞⒄_的消費主義價值觀,規避消費主義帶來的風險。

4. 西方各種社會思潮削弱主流意識形態。大數據時代來臨前,意識形態主要由報紙、電視、電臺等傳統媒體來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尚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號召力。但是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和各種新媒體的出現拓寬了意識形態傳播方式和傳播空間,成為匯聚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以及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跑馬場”,充斥著實用主義、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在這些社會思潮中歷史虛無主義者夸大我們黨在工作中的失誤,妄圖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的必然性。西方提倡的新自由主義,其政治目的就是要動搖以社會主義的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企圖用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來“規制”全世界。這是資本主義的理論和政治手段,是統治壓迫廣大人民群眾的工具。歷史和事實證明,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文化市場的逐步擴大和開放,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控制思想意識形態的鴉片在我國的輸出權和主動權將是自覺的、長期的。為此,我們必須高度警惕,正確處理好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關系,主動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界限,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覺。

(二)就內部因素來說,意識形態安全風險來自主體價值觀陣地的瓦解

客觀上,社會轉型給意識形態的歷史變遷帶來了安全風險。正如侯教授所說:“我們的時代是知識主導、知識爆炸的時代,可是又是思想蒼白、精神危機的時代?!卑殡S著新媒體的傳播移動性越來越強,傳播載體的私人化和傳播對象的自由化越來越普及,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里發出自己的聲音,這一切都顛覆了人在傳統媒體中受眾的地位。但是,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新媒體環境中的諸多因素威脅到了意識形態安全。

1. 網絡主體價值觀對主流意識形態符號系統的侵蝕。任何一種思想體系都需要通過符號來傳播。在網絡的虛擬空間里,意識形態依托于網絡、媒體、圖像、文字等對受眾產生影響。主流意識形態即國家在長期的宣傳中形成的一套具有高度政治認同感和政治合法性的意識形態符號系統。然而,在大數據背景下,網絡參與者在網絡虛擬空間中也形成了一套特殊 “網絡語言”。自上世紀30年代,許多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心理學家和數學家在各自的領域“描述”和“記錄”了社會網絡語言自身的認識論和范式。研究得出,人與人之間有各種不同的“關系”:經濟往來、感情聯系、人際評價、部族結構、信息交流、派系團體等交往過程中,數據分析技術表明網絡語言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在網絡虛擬空間,利用“網絡語言”的語言特點,尤其在社會轉型時期“意見領袖”的輿論權所引發的“風暴”。人們通過網絡對社會各種現實問題進行交流,加之轉型期思想理論的先進性與社會現實性弊端之間的明顯差距,基層黨組織社會功能弱化與民眾信仰意識的淡薄誘發信仰危機,網民對社會現實問題的評判的“語言”有可能被國際國內的一些別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甚至蓄意挑撥,詆毀主流意識形態符號系統來達到消解民心的目的,而這一現實狀況恰恰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符號系統不斷被侵蝕。

2. 弱勢心理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侵蝕。大數據時代下,網絡的發展,這使傳播具備了互動性、開放性、跨時空性的特征。在網絡化的時空背景下,網絡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國家的絕對話語權,使民眾成了信息的接收者和傳播者,這使得傳播具備了互動性和跨時空性,新媒體的信息傳播者往往具有匿名性和自發性,在社會轉型期,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和感情與以往是不同的。面對貧富差距導致的被剝奪感,社會競爭引起的不公平感,面對權力的尋租和貪污腐敗帶來的無力感,憤懣、不滿、牢騷造就了全社會的“弱勢心理”,很多社會現實民眾往往不明真相,甚至使很多社會輿論已經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型媒體的出現成為民眾發泄不滿,表達意見,承載期待的平臺,但真正被政府采納并起決定作用的很少,于是民眾帶著這種積怨已久的“弱勢心理”在這種虛擬的公共表達空間中表達了更多的憤懣,使網絡環境一度烏煙瘴氣。而一些網絡不法分子,故意自編自演惡意中傷若干議題,使事情發酵,通過網絡背后一些人的暗箱操作和推動,很快在網上傳播、發酵,最終使得整個事態擴大,無法收拾。這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權威性和壟斷性構成了極大挑戰,侵蝕了國家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傳播的能力。

3. 網絡參與主體對國家主流意識形態政治社會化的侵蝕。在網絡普及之前,國家統治者運用政治手段和行政命令影響公民的政治認同和政治合法性,民眾在政治社會化過程中處于單向度的接受地位;自進入大數據時代,新媒體的誕生影響了整個公眾的政治社會化進程。網民不僅是參與的主體同時也是政治公民,他們通過虛擬的網絡空間進行相互交流來獲取信息。如果他們得到的信息與國家主流意識形態方面的信息不對稱,那么網絡參與主體就會掀起網絡輿論來質疑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對其構成嚴重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合理性與權威性不認同或不接受,拒絕接受權威主體的命令;另一方面,網絡參與主體在網絡虛擬空間發揮其主體性和創造性,杜撰出創造新的思想和表達方式,以此來侵蝕主流意識形態的政治話語權。

四、大數據時代維護意識形態安全體系的戰略路徑

毛主席說:“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盵6]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蕩、政權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盵7]因此,必須要從戰略高度重視做好意識形態安全工作。習總書記2016年4月19日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加快構建全方位的信息網絡保障的安全體系,共筑網絡安全的防線。目前,網絡安全的防控能力還很薄弱。我們強調大國之間無論是技術博弈,還是話語權博弈,都要相互尊重全球互聯網主權發展的“四項原則”、構建網絡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增強國家、政府、個人共同維護網絡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從“陣地爭奪”到“理論創新”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互聯網已經發展成為新的爭奪場地。面對西方話語霸權對我國互聯網領域滲透,我們的意識形態領域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特點,和新挑戰,要時時掌握并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網絡語言的感染力和輻射力,牢固樹立網絡陣地的堡壘意識,及時拓展我們的輿論宣傳覆蓋平臺。

1. 重塑網絡語言爭奪網絡的至高地。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盵2]在數字化、網絡化的進程中,網絡的廣泛應用打破了以往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局限性和單向性,它使各種思想的流動和交換通過數字信號傳輸,拓寬了人類的信息渠道和交往能力,帶來了更快捷、更高效的意識形態的傳播路徑。隨著中國進入了網絡時代,網絡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通過互聯網等新媒體將一些消極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傳至中國,侵蝕了民眾的思想和價值觀。信息化時代我們要更好地利用各種網絡平臺防范西方國家意識形態的滲透,宣傳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重大方針政策,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影響力。

2. 創新網絡話語體系增強宣傳實效。新中國成立之后的歷史和實踐表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理論創新更是其他一切創新的前提和先導。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的,發展的理論,就需要將我國的國情和其自身不斷融合,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繼承中創新自身特色的意識形態,不斷增強其吸引力和說服力。其一,要創新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方式,將理性政治和感性表達相結合,運用數字、圖畫等藝術表現形式,拉近與大眾的心理距離。把握宣傳的廣度,拿捏宣傳的力度,注重宣傳實效。其二,要積極吸收借鑒人類世界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借助傳統文化和道德的力量充實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道德力量和體系。其三,要了解現代傳媒的傳播規律,對傳統優秀文化中的資源進行創新性轉化,傳播、強化、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中國思想和中國風格。

3. 培養一支專業的網絡人才隊伍。我們要積極主動地適應網絡發展的新形勢,加強戰略陣地建設,努力培養一批具有一定理論專業水平的思想政治隊伍建設者,主動掌握信息網絡通信的發展趨勢,加強網絡紅色陣地的社會主義方針、理論、政策的宣傳,在信息領域思想政治工作中,一方面,使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影響范圍,體現國家意志;另一方面,傳播到西方社會的我國主流意識形態,也可以削弱互聯網的負面影響,保障了主流思想的貫徹和落實。使互聯網成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深入人心,使更多干部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科學性的認識,并轉化為改造實踐的物質力量。

(二)從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胡錦濤在十四屆六中全會上講話指出:“意識形態領域是敵對勢力同我們激烈爭奪的重要陣地,如果這個陣地出了問題,就可能導致社會動亂甚至喪失政權。敵對勢力要搞亂一個社會,顛覆一個政權,總是先從意識形態領域打開缺口,先從搞亂人們的意識下手?!睔v史經驗表明,意識形態的主陣地,如果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各種反動思潮就必然會去占領。目前,互聯網的信息傳播的交互性已然成為各種輿論的陣地。正如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在《權力的轉移》一書中所指出的:“世界已經離開了暴力與金錢控制的時代,而未來世界政治的魔方將控制在擁有信息強權的人的手里,他們會使用手中掌握的網絡控制權、信息發布權,利用英語這種強大的文化語言優勢,達到暴力、金錢無法征服的目的?!盵8]因此,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為主流意識形態的發展和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引領整合各種思潮增強主流意識話語權。網絡等新媒體中各種思潮的滋長蔓延,其目的都是與馬克思主義爭奪思想的主導權。隨著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面對西方文化的強勢滲透,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需要不斷增強體系話語權。習近平同志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比绾握_處理馬克思主義與其他社會思潮的關系,這就要弄清楚各種社會思潮背后的歷史背景,利益訴求,目的趨向。一方面,要尊重差異,引領整合兼容各種思想意識;另一方面,要旗幟鮮明地批判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思潮,亮出底線,強調劃界批駁,凝聚共識,齊心協力。

2. 將“利益訴求”與“感性表達”相結合。人的信仰總是與需要、利益、訴求相關聯的, “關懷”到什么程度,就會“喚起了”多少“熱情”?!八枷搿币坏╇x開“利益”,[9]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耙环N意識形態,如果它不符合人們的利益和經驗,就決不會成為這些人的意識形態?!盵10]因此,大數據時代下,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不能僅停留在政治層面,我們要和群眾打成一片,分析日常生活中群眾的心理期待和利益訴求,處理好網絡政治主義生態和政治邏輯語言,給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才能從根本上形成廣泛的道德文化感染力和認同力。

3.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為了實現我國兩個“一百年”的目標,我們要學會通過網絡網上網下走群眾路線,要形成社會大家庭的同心圓,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和“整合”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興國之魂,安國之器,回答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用什么樣的精神旗幟帶領全體人民開拓前進。我們必須堅持用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來鼓舞人民的斗志,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礎的,網絡文化控制力和引導力,牢牢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和創造性,共同在網絡信息時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繼續前進。

(三)從被動接受到積極自覺

通過網絡渠道獲得信息,面對各種非主流意識形態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行為和思維方式以及價值體系,而且對國家、社會、工作也產生新的看法。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更多的是呈現出了自發性和非理性的特點。但經過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歷史進程,人們逐漸由原先不自覺的“自在”狀態轉變為今天有意識的“自為”狀態。

1. 主動增強網絡宣傳工作的滲透力。當下,我們在網絡虛擬空間下不僅要鞏固和發展黨報雜志在內的傳統媒體,而且要積極搶占包括互聯網和移動設備在內的各大新興媒體,加快建立一批特色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宣傳的網絡紅色主流網站,并積極鼓勵國內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工作者創建個人主頁,主動宣傳國家重大思想并建立統一的網絡輿情監控和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并跟蹤不同社會群體的思想狀態及其價值取向,做好引導工作,防止“信息暴動”式消極思想蔓延。

2.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引導民眾認同。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悠久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維護我國的安定團結有著重大意義。但凡出現違背傳統文化的事件,無論是普通的網民,還是官方的媒體都要一致對外,積極維護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氣節。因此,我們要借助傳播媒介,唱響傳統文化主旋律,用更符合民眾易于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協調好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讓人們感受、理解傳統文化的實踐性和生動性,努力建設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

3. 積極發揮大數據應用和分析專家的作用。信息化時代大數據在意識形態輿情監測方面發揮了重大的實踐作用。大數據應用和分析專家的技術監控和數據分析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弘揚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智庫”專家們往往起著“領頭羊”的作用。專家們通過海量的數據預測和分析解讀國家的大政方針,使黨的決策被人民理解和接受,明確了意識形態安全是“為什么人”, 增強了認同感和合法性,弘揚了民主和科學的精神。

(四)從網絡立法到凈化網絡空間

2016年4月19日,在京召開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總書記強調要加快網絡立法,完善網絡監管,化解網絡中存在的風險。立法是凈化網絡空間的必經之路,網絡世界也要受法律約束。如何在尊重各種多元意識形態傳播的規律下,化解網絡風險,成為當下面臨的重要課題。許多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監管缺失和民眾法律意識淡泊,盜竊或出售對一些涉及國家重大安全和有關的數據,實施一些違反黨紀國法的網絡犯罪和網絡詐騙行為,對執法部門的傳統執法方式和執法思路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依法加大對互聯網的數據管理,加強對互聯網的監管力度,提升網上執法力,構建網絡空間意識形態的新秩序就顯得更為急迫。

1. 加強科技的投入,提高網絡技術。面對網絡時代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態勢,我們要采取硬件和軟件雙管齊下的戰略。優化網絡的數據化的方向、寬帶化的方向和智能化的方向,研制高端核心技術,研發各種抵制反動、有害信息的技術軟件,努力提高集思想性與娛樂性為一體的中文信息軟件比率,打破西方網絡文化壟斷網絡世界的神話。

2. 加強互聯網領域的立法,規范網絡行為。網絡的輿情監管需要法律法規,由于信息技術剛興起時,沒有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得消極的意識形態傳播泛濫。近年來,我國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規范了網絡信息傳播機制,構建了網絡信息管理的基本架構,健全了網絡審查制度及網絡管理的法律體系,凈化了網絡空間。在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和網民自由言論的基礎上,為控制意識形態的傳播提供了法律依據,強化了網絡法制宣傳教育,提升了民眾自覺自愿遵守信息網絡法律意識,真正做到了信息網絡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 創新網絡文化構建,培育理性傳播環境。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的地位,鼓勵和發展更多有時代特征的網絡新文化。我們要以健康的網絡思想文化為基礎創新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馬克思的新文化語境創新中國化成果,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網絡文化。在制定法規的同時尊重網民的言論權利,滿足人民群眾的心理需求和道德精神需求,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引導人民群眾,力爭講好中國好故事,傳播中國正能量,樹立中國好形象,以此吸引世界各地的網民瀏覽并訪問我們的網站。

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高屋建瓴,強調要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的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道路。信息化背景下,意識形態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僅要正確處理大數據與意識形態安全之間的關系,建構一整套嚴謹細致的意識形態安全防范體系;而且要利用國家、政府、個人的數據搜集、存儲、分析能力擴大網絡宣傳的陣地,維護好主流意識形態在多種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蕩中保持主導作用和輻射功能,打造融通中西方的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改變國際話語單方面的格局。這不僅是推進國家安全治理體系和安全治理能力的政治手段,而且也是全面奪取小康社會勝利的社會目的。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法〕塞奇·莫斯科維奇.群氓的時代[M].許列民,等譯.南京:江

蘇人民出版社,2003.

[4]〔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下) [M].董國良,譯.北京:商務印

書館,1988.

[5]〔美〕約瑟夫·奈.美國定能領導世界嗎? [M].北京:軍事譯文出

版社,1992.

[6]毛澤東一九六二年九月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講話[EB/OL].

360doc個人圖書館,(2016-02-19)[2016-09-10]. http://www.

360doc.com/content/16/0219/10/8018013_535671008.shtml.

[7]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8]〔美〕阿而溫·托夫勒.權利的轉移[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1.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0]〔捷克〕奧塔·???第三條道路——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

現代工業社會[M].張斌,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責任編輯、校對:楊栓保]

猜你喜歡
意識形態安全大數據時代建構
多元建構,讓研究深度發生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建構游戲玩不夠
當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現狀及對策研究
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的服務創新與發展
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知識管理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激活紅色基因在意識形態安全建設中的生命力
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主要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