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制度倫理的構建研究

2017-01-13 20:33陳雯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6年6期

陳雯

摘 要:工程倫理學需要制度的支持。引入制度倫理,透過價值引導和制度安排使倫理成為工程共同體集體行動的強制性結構,有利于協調好工程活動中的“德”與“得”的關系,引導善的工程目標也帶來善的工程產品和工程影響。制度與倫理互動視域下的工程制度倫理構建,就工程倫理制度化建設而言,應加強工程道德立法、發揮工程職業社團與工程倫理章程的作用、建立工程倫理委員會;就工程的制度倫理化建設而言,應包括注冊工程師制度中倫理維度的加入,工程項目評價制度中倫理維度的納入以及完善工程倫理監督機制。

關鍵詞:工程倫理學;制度倫理;工程的倫理制度化;工程的制度倫理化;工程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B82-0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254(2016)06-0015-07

Abstract:Engineering ethics needs institutional supports. The introduction of institution ethics, the value guidance and institution arrangement will make ethics a mandatory structure for engineering communitys collective ac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and “profit” i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enabling good engineering goals to bring about good engineering products and engineering eff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institutional eth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stitutions and ethics is discussed. As for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we should strengthen legislations on engineering ethics, promote the role of engineering occupation associations and engineering ethical codes, and establish engineering ethics committee. As for the institutional ethics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wha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s the addition of ethics to the engineer registration system, the engineer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gineering ethical supervision mechanisms.

Keywords:engineering ethics; institutional ethics;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ethics of engineering institution; engineering community

當今時代,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各類工程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工程倫理學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之一。德國當代技術哲學家羅波爾認為,“工程倫理學需要制度的支持”,否則將會“導致倫理協調發生困難以致無效”[1]。當代工程是“工程人”——工程共同體“集體行動的智慧”和“集體智慧的結晶”,集體行動要達到和諧、有序,僅依靠個體道德自律還遠遠不夠。制度倫理是以他律性的外在手段引導工程共同體遵守和踐行工程倫理原則,以達到集體行動合倫理性的方式。制度倫理好比一種潛在的契約裝置,目的是使行為主體達成共同的善。依托于工程制度倫理,工程共同體中“每一個人的善就包含于一種多邊利益結構之中,同時,對每一個人的努力在各種社會機構中的公開肯定,也支持著人們的自我尊嚴”[2]52。本文將從“構建工程制度倫理”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如何構建工程制度倫理三個方面展開探討。

一、構建工程制度倫理的必要性

制度是人們創建以維護社會秩序的行為規則或活動規范,社會成員透過制度凝聚起來,制度是連接個體與類的中介性存在。由眾多人參與的工程活動是集體行動,它離不開制度的制約,制度是工程活動走出集體行動倫理困境的一劑良方。

工程活動中的制度安排何以必要?第一,為工程倫理的實現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制度環境是指“滲透于社會生活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用以調控生產生活和利益關系的規則體系及其結構”[3]。工程活動具有社會屬性,工程的運行和實現需要社會制度系統的推動和保障,比如工程活動需要市場的支持,而市場的正常秩序需要制度化的保障。制度環境決定了人的活動在實踐層面的有效性及其范圍,能夠使人們對工程共同體的行為作出正確預期,并促進良好的工程倫理秩序的形成。第二,制度是實現個體與社會、單一物與普遍物相統一的“中介”,工程活動中的制度安排是工程共同體倫理實體形成的重要前提。工程共同體中的成員透過制度凝聚和升華為倫理實體和作為“整個的個體”的道德主體。第三,制度安排是“工程應然”轉化為“工程實然”的中介?,F代工程系統中“應然”層面的工程倫理原則和道德規范不會自動地轉化為“實然”層面的工程行為,二者之間存在著復雜的轉化關系。通過制度安排的中介作用,可以使工程倫理的“應然”要求落實為工程共同體實踐性的行動力量,從而實現從“工程應然”到“工程實然”的轉換。第四,制度安排有利于工程共同體形成有序的利益結構。工程共同體組織通過縝密、細致的制度安排,明確資源的分配原則,規定不同工程主體之間(比如工程共同體組織與其成員之間、工程共同體與工程共同體之間)利益交換的方式,并通過有力的監督和獎懲機制促進多元化的利益主體之間形成有序的利益結構,進而使主體在實現自身利益的同時顯示出道德性。有效的激勵機制可以抑制“搭便車”現象,以驅使、激勵個人為集團做貢獻。奧爾森的集體行動理論表明,個人利益與集團利益間的一致性有賴于一系列宏觀的制度性安排。

制度具有普遍性、穩定性、調控性、高效性、中介性等特征。正因為制度具有這些特征,它才可以揚棄工程活動個體的有限性,抑制人的行為中可能出現的機會主義傾向和不可預測性,通過對包含差別的工程共同體的秩序安排,使工程共同體倫理實體得以確立。而具有穩定性和調控性特征的倫理實體才有可能成為道德主體。

西季威克認為:“在一個組織良好的社會中,最重要、最必要的社會行為規則通常是由法律強制實行的,那些在重要程度上稍輕的規則是由實證道德來維系的。法律仿佛構成社會秩序的骨架,道德則給了它血與肉?!盵4]羅爾斯指出,善的社會是“一個由權利、自由、責任所構成的框架”,是“由法律支配的社會”[2]106。沒有外在于文化的制度,制度無不蘊含著道德維度和倫理基礎,只有以倫理道德為基礎的制度規則才具有現實的執行力和效力,并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引入工程制度倫理,透過價值引導和制度安排使倫理成為工程共同體集體行動的強制性結構,能夠在工程的決策、評價、運行、監督、問責等各個環節中發揮其應有的效能,協調好工程活動中的“德”與“得”的關系,引導善的工程目標也帶來善的工程產品和工程影響,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工程共同體集體行動倫理困境的產生。

二、構建工程制度倫理的合理性

首先,倫理是制度的靈魂和核心,制度是倫理的外在規范性呈現,二者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其一,從發生學角度看,制度與倫理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在傳統社會中,人們遵循一定的風俗、習慣進行交往,長此以往,這些習俗逐漸固定下來成為規則和慣例,即“對倫理事物的習慣,成為取代最初自然意志的第二天性”[5]170。這些社會道德規范和倫理準則約束和調節著人們的行為。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重要的習俗和道德準則轉化為具有強制力的法律或制度條約形式。于是,在現代社會中,基于倫理原則的道德自律和基于法律制度的外在他律二者共同調節和約束著社會活動,二者互相依存、彼此滲透,有著緊密的關聯。其二,制度本身具有道德功能。古語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反過來說,只有在規則(即制度)的引導和約束下,人們的行為和整個社會才能和諧有序,遠離盲目性、隨意性。若是沒有制度的約束,我們只能生存在霍布斯所說的“叢林”之中。恰如愛爾維修曾指出的那樣,當人們處于從惡能得到好處的制度之下,要勸人向善是徒勞的。以往道德建設的實踐也表明:合理、良好的制度不僅為個體提供了有力的外部引導與制約,而且有利于推進社會道德建設,促進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而壞的制度會污染社會的道德風氣。制度作為一種普遍有效的外在約束力量,是形成秩序、實現自由的保障?,F代社會的開放性、流動性帶來了人們價值取向的多元化,道德領域也呈現難以調和的“諸神之爭”。制度作為公共生活的自我組織方式,也是實現社會整合最為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因而,要扭轉工程領域價值迷失、道德失范的現狀,重建工程倫理道德體系,必須從制度入手。其三,制度的作用過程,需要道德原則的擔保。制度既具有外在的工具性和形式化的特征,又離不開人的參與和道德的在場。道德是制度有效運作的保證,正義原則是制度落實的內在必然性要求,仁道原則有利于制度的人性化。

其次,構建工程制度倫理是現代工業社會的必然要求。傳統社會是建立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上的農業社會,社會生產和交換方式簡單,勞動中只有簡單的分工與合作,勞動的影響范圍有限。傳統社會倫理建設的目標是通過個體的自律和修養以達到個體至善。以社會化大生產為表征的現代工業社會,是由無數項工程共同體集體行動匯聚、鏈接而成的,個體之間通過分工與合作形成緊密的勞動體系,個體行為的后果和影響不僅局限于個體自身,而是更為深遠和廣泛。在這樣的情形下,僅靠傳統的以自律為機制(路徑)的倫理規范體系已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形勢、調節人們的道德行為,而必須建立一種具有強制力的社會化結構體系,這就是制度倫理。如果說倫理自律是個體的自我控制,那么結構倫理可以視為群體的自我調控[6]。

三、如何構建工程制度倫理

這里從制度與倫理互動的視角討論工程制度倫理構建問題。制度與倫理的整合,就其邏輯而言有三種方式,即“倫理中心論”“制度中心論”和“雙向互動說”,它們也可視為制度倫理建構的三種路徑?!皞惱碇行恼摗睆娬{對制度的反思批判及倫理精神的拯救,是從倫理出發,通過制度的倫理建設來解決現代社會的道德問題;“制度中心論”則主張從制度出發,從倫理制度化入手來解決現代社會的道德問題?!半p向互動說”則融合了前二者的優勢,更加全面與合理,從而達到柔性的道德制約與剛性的制度約束的整合——筆者也以此作為工程制度倫理構建討論的基點。

(一)工程倫理制度化建設

美國學者丹尼爾·貝爾曾指出:“價值體系通常是松散而不完善的。當它被納入特定的法規,構成一套宗教教條、一種明確的契約或一種意識形態,它就會變成動員社團成員、強化紀律和維護社會控制的手段?!盵7]僅靠傳統道德的柔性約束己很難滿足當今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加之現代社會道德建設的制度化程度低,因而迫切需要進行倫理的制度化建設。倫理制度化是“將一種負反饋機制引入倫理體系之中,迫使行為主體調整其行為”[8],通過反饋系統和制裁機制將倫理規范轉變為一種強制性結構,將法律的一些功能向倫理延展,以實現對行為主體的倫理約束。工程倫理制度化就是使工程倫理原則和工程倫理精神,通過制度滲透在工程共同體的現實運作及發展戰略之中,并實現工程倫理精神的結構化和實體化。具體而言,工程倫理制度化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 加強工程道德立法。道德規范是一種弱強制力,社會成員對于道德規范有一種自由處置的可能。道德自律要求人具有較高的道德境界,做到自省,而法律則是一種底線設計,是“最低限度的倫理”?,F代道德建設和道德精神的確立不能沒有法律維度的支持與引導。制定和完善與工程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將工程倫理的軟性要求轉化成具有法律強制力且可以實踐的規則,將“道德的應當”轉變為“道德的必需”,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和規范工程共同體集體行動,并實現對工程共同體的倫理他律控制。

其一,工程道德法典是工程倫理要求和國家權力意志的結合,它以社會“允許”或“禁止”來表明在一定時期社會對工程活動的態度,進而實現對工程共同體集體行動的引導、規范、調節和控制作用?,F代工程所塑造的社會存在著不和諧音符,行為失控、倫理失序和道德失范的現象長期存在。解決或遏制此類問題,僅靠工程共同體成員內在道德的“自律”收效不明顯,還需要將內心的道德信念外化為國家的意志要求,實現法律對工程共同體集體行動的“外約束”。工程倫理的法律化意味著對違反工程倫理規范和原則的行為的處罰公開化,不僅提高了制裁力和約束力,而且使工程倫理規范的內容與對象更加清晰、范圍更加明確,增強了可操作性。

其二,現代工程技術具有風險的客觀性和后果的復雜性,僅靠對工程共同體的倫理教化是難以有效實現工程倫理目標的。貝克曾指出,倫理因素在化解技術風險中發揮不了作用,“倫理是拴在洲際飛行器上的一個自行車鈴。人們可以說走,也可以按鈴說停,但這絲毫影響不了技術的‘自行飛行”[9]。因此,還需要實現倫理制度規約向法律調節的轉向。美國學者Susan L Cutter認為,在風險管理系統的眾多方法中,“不管是在地區還是國家層面上,立法都是最久負盛名的風險管理方法”[10]。通過立法將某些工程倫理原則和道德規范變為法律法規,借助國家強制力對工程共同體集體行動中的“越軌”行為進行有效控制,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工程風險演化為現實災難的機率和可能造成的損失。例如,考慮到基因工程的倫理影響和倫理風險,各國對基因工程都采取審慎的態度,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的條文中包含著倫理原則和道德規范。1976年6月,美國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實驗室基因工程應用法規——《重組DNA分子實驗準則》,一些規定涉及倫理原則,有利于將可能的有害影響限制在最低程度。此后,有30多個國家相繼制定了同類準則,其中大多數都以美國的《重組DNA分子實驗準則》為藍本。

2. 發揮工程職業社團與工程倫理章程的作用。工程倫理的制度化實際上就是構建工程倫理轉化為工程共同體的自覺意識和工程倫理影響工程實踐的平臺。在當代德國技術哲學家關于工程技術倫理的討論中,技術倫理的建制化備受重視,即通過技術倫理與機構的結合,將弱制度提升為強制度。G. 羅波爾教授和C. 胡比希教授都看到了傳統的建立在個體倫理學基礎上的技術倫理學的缺陷,指出技術時代的倫理學應該是制度倫理學,機構制度作為價值的載體,也必須成為責任的主體;若想發揮技術倫理學對現實技術與工程活動的引導和規約作用,就必須實現工程技術倫理的制度化[11]。如果說工程共同體是由不同個體組成的松散的實體,那么制度機構則進一步擁有工程共同體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而組織(工程職業社團)是在制度機構的基礎上形成的穩定的組織結構。因此,工程職業社團、工程職業倫理規范與工程倫理章程也是工程倫理的制度化建設的重要方面。

杜爾凱姆在尋找實現社會整合的途徑和方法時,提出了職業群體“將變成國家與個人之間的協調者,創造出有機團結”——相比于其他的社會群體,現代職業共同體在實現社會整合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在職業共同體(職業社團)中,“個體屬于集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觀念傾向在數量和強度上都超過了成員自身的觀念和傾向”[12]。黑格爾從客觀唯心主義出發,認為:“共同體或共體,是指與個體相對立的各種范圍、各種性質的‘社團,以至整個社會?!盵13]“人作為倫理性的實體,除了他私人目的之外,有必要讓其參加普遍活動。這種普遍物……他可以在同業公會中找到?!盵5]251現代的職業共同體與黑格爾市民社會中的同業公會具有相似性,個人可以在其中“達到他的對普遍物來說是現實的和有生氣的生命”[5]326。 由于不同職業的組織化程度不盡相同,職業共同體(職業社團)的形態和規模大相徑庭。例如,在美國,醫師和律師都有全國統一的職業共同體(如律師協會、醫師協會),幾乎所有的醫師和律師都是該職業共同體的會員。而工程所涉及的領域相當寬泛,于是工程師職業社團組織非常分散——不僅各個學科專業(如土木建筑、機械、化學、電氣電子、計算機等)各有自己的組織,即使是同一學科內部也有著高度的組織分化。

工程職業社團就是一種工程倫理的建制,“就是通過建立有效的機構和組織,將工程技術倫理的理念和研究成果有效地貫徹和應用到工程活動中去”[11]。目前,許多國家都有工程師職業社團,它們基本都是工程師自愿參加的民間組織,已在工程實踐活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國大陸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工程職業組織,而是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下設立幾十個專業工科學會,例如,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水利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建筑學會、中國航空學會、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等。國外的經驗對推進我國工程職業社團建設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倫理制度建設的重點應當是職業道德領域內的倫理制度建設。工程職業倫理原則和倫理規范的制度化呈現便是工程倫理章程。工程倫理章程首先是工程職業倫理規范的直觀呈現和具體表述,它由工程職業社團編制,表達了工程職業社團對社會公眾的集體承諾;其次是一種指導方針,幫助工程師理解其職業工作的倫理內涵。已有研究表明,目前中國大陸工程師社團還沒有專門的工程職業倫理規范,在大多數工程社團的章程中間接反映出來的工程師職業倫理意識,對社會福祉、自然環境等重要性的認識尚有缺失[14]。因此,我國亟需推進工程職業倫理規范和工程倫理章程建設。

3. 建立工程倫理委員會。如果說工程職業社團是從事相同職業的工程師共同體,其成員是同質性的工程師,那么工程倫理委員會則是由與工程相關的不同職業人員構成的工程倫理的組織建制形式。倫理委員會最先在生命倫理學領域(特別是基因與生殖技術)中誕生,它是應用倫理學的實踐平臺,是人們通過民主對話與商談應對和解決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倫理悖論與道德沖突,從而形成道德共識的重要場所,也是保障倫理決策的有效載體?!爸挥性谶@樣一種使專業知識與理智得到運用的微型的機構中,才有可能進行直接的論據交流,通過主體間的互動和理解,達到理性論證基礎上的共識?!盵15]

工程倫理委員會是工程倫理制度化的組織形式,是道德共識的一種形成機制,其主要功能是咨詢建議、監督審查、協商促進等。為了保障工程倫理委員會工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組成倫理委員會的成員不僅應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和經驗知識,還要能夠代表不同的價值立場和利益訴求,更需要具備一定的道德素養,比如無偏私、高度的責任心、規則意識。在成員構成方面,除了工程師之外,還應有政府部門代表、法學家、社會學家、倫理學家、生態與環保專家、利益相關各方代表(受益方和受損方)、公眾代表等,這些人員以一個適當的比例組成。通過工程倫理委員會中不同成員的意見表達,實現其協商促進的功能,為工程決策、工程設計等提供有益的參考。

(二)工程的制度倫理化建設

工程的制度倫理化,就是將倫理道德維度融入工程的相關制度中,以保證制度具有倫理合理性。這里從注冊工程師制度中倫理維度的加入,工程項目評價制度中倫理維度的納入及完善工程倫理監督機制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1. 注冊工程師制度中倫理維度的加入。 注冊工程師制度,即工程師職業準入制度,是在國家范圍內對各個工程專業領域內的工程師設立統一標準,對符合標準的人員給予認證和注冊,并頒發證書,使其具有執業資格,準許其在從事本領域工程師工作時擁有規定的權限,同時也承擔相應的責任[16]。英美兩國對申請者的注冊要求涉及三個方面:教育要求(從指定認證機構認證通過的工程專業畢業)、工程領域工作經驗要求和考核要求。歐洲工程師協會聯盟(FEANI)制定的“歐洲工程師”注冊制度規定,所有成員國理工科院校的畢業生完成7 年的工程師的“總形成”(total formation),并在16項素質要求達標后,就可注冊為“歐洲工程師”[17]。我國已于1995年在全國推行了注冊建筑師制度;2000年,我國出臺了《注冊工程師制度實施計劃》,計劃到2010年全面實行注冊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在實行執業競爭和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注冊工程師制度提高了工程師對自身角色以及社會對于工程師職業的認同,并較好地解決了人才的社會評價問題。許多國家的注冊工程師制度中都納入了工程師職業倫理維度。我國在注冊工程師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中也不能忽視倫理的維度,應使工程倫理學成為相關考試的內容,形成有中國特色并能與國際接軌的工程職業注冊制度。

2. 工程項目評價制度的改進:從工程項目評價到工程項目倫理評價。工程項目評價制度是對工程活動實施外部控制的最有效和直接的方法,其目標是盡可能地減少工程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工程結果與其規劃目標相符合,并更好地進行工程項目管理。評價涉及工程目標的實現、工程實施情況、工程所產生的效益和影響等方面,分析得失成敗,及時進行信息反饋,并對以后的工程項目決策提出意見。工程項目評價需成立專門機構,全面總結工程項目的質量、收益、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以評價報告的形式提交有關部門,并把結果反饋工程共同體以便在今后的工程實踐中改進和提高。胡比希的權宜道德思想對工程項目評價具有啟發意義,其要義在于保留主體對自己行為的反思和判斷能力,以“中道”實現行為的可持續性。權宜的具體含義是指預測、預防和可修正性,并逐漸趨向更好的解決方案。對可預知的消極后果應竭力避免;對于不可預知的后果應認真地進行評估,再向處于上游的工程施工、設計、研發等環節反饋,達到對整個過程的協調控制,促進工程的良性推進。

就工程制度的倫理化而言,需把倫理維度納入工程項目評價制度,使之更完善。將“以人為本”的理念、生態的原則融入工程項目評價制度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開展專門的工程項目倫理評價。前瞻性、預見性的項目前評價更具有積極意義,如果評價結果是工程實施的弊大于利,就應該在決策時慎重考慮。針對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的工程建設和開發活動, 必須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這其中就蘊含著環境倫理評價的維度。

3. 完善工程倫理監督機制。監督機制是一個由若干構成要素之間通過合理配置、相互配合和互動調節,為實現既定監督目標而設計的工作系統和制度化體系。法律和專門的質量監督部門承擔著監督的使命,不僅要運用法律、行政手段開展監督,倫理監督也是不可忽略的方面,并構成工程共同體集體行動的制度倫理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工程倫理監督是對工程共同體行為是否符合有關工程倫理道德原則與規范所進行的監察和督導。工程共同體集體道德行動的實施、優質工程的誕生、工程倫理秩序的形成和維持,不僅需要相關制度的保障,而且離不開倫理監督機制的發揮。工程與倫理是互相建構的,倫理監督并非局限于事后(工程完成后)的道德獎懲或“亡羊補牢”,而是貫穿工程共同體集體行動的始終。全過程、全方位的立體式倫理監督體系的建設有利于從源頭上規避和減弱工程風險,提高工程共同體集體行動的質量和效率。工程倫理監督的主體,除了政府相關部門(質量監督單位),還應包括工程共同體的全體成員、工程倫理委員會、工程行業協會、工程使用者、公眾、媒體等。

工程倫理監督,不僅是在工程實施和運營階段進行的,而且應該是貫穿于工程活動的全過程;不僅是工程完成之后的“事后監督”,而且應該從工程活動的起點——決策階段開始監督,是一種全程跟蹤和監督。工程論證、決策時的倫理監督需發揮公眾和媒體的作用,對于政府權力主導、長官意志主導的工程決策要敢于發表不同意見、表達公眾的心聲,不讓不利于民生福祉的工程啟動。就建設工程而言,在工程設計環節審查工程設計圖紙、方案,跟蹤設計人員是否按照規范進行設計;在施工環節,審查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的資質與投標書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掛靠、轉包、違法分包和其他非法取得相應資質的行為,嚴格檢查材料、設備的合格證和出廠信息,建立材料取樣送檢和設備驗收制度,嚴把質量關。應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是否開展了全方位質量檢測進行監督,以增強他們的質量意識。工程良心是實施工程倫理監督的助推器。一旦通過工程倫理監督發現工程共同體集體行動不符合倫理規范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就必須及時叫停、整改,讓相關工程共同體承擔相應的責任。當倫理監督比上級剛性檢查更早地發現問題時,倫理監督就顯示了它的優越性——企業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整改、免于留下不良記錄,否則,等到專門監督部門檢查再發現問題,就直接被記錄在案,影響相關工程企業的聲譽和今后的發展。

對工程企業進行倫理評價,建立工程企業道德檔案。以往對工程企業的評價看重企業資質、業務能力等,忽視對于企業誠信等倫理方面的要求。對工程企業的倫理評價,有助于促進工程企業的道德建設,減少敗德行為的發生。道德檔案的內容應該包括工程企業的道德行為記錄、道德失范記錄、獎懲狀況等。由專門的監督機構定期采集本行業內部各個企業的監督記錄,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化,使業內人士、社會公眾都能夠方便地進行查詢和評價,將工程企業道德檔案作為選擇工程承包人、合作伙伴等的重要依據。建立基于集體榮譽的正面激勵評價和基于集體批評的負面鞭策機制,提升工程共同體的榮辱感,是增強倫理監督成效的有益途徑。

參考文獻:

[1] 羅波爾.工程倫理學需要制度的支持[C]//王國豫,劉則淵.科學技術倫理的跨文化對話.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57-158.

[2] 喬德蘭·庫卡塔斯,菲利普·佩迪特.羅爾斯[M].姚建宗,高申春,譯.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9.

[3] 魯鵬.制度與發展關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7-188.

[4] 西季威克.倫理學方法[M].廖申白,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469.

[5]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6] 程現昆.科技倫理研究論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2.

[7] 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M].趙一凡,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107.

[8] 劉大椿,段偉文.科技時代倫理問題的新向度[J].新視野,2000(1):36.

[9] 烏爾里?!へ惪?,約翰內斯·威爾姆斯.自由與資本主義[M].路國林,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218.

[10]CUTTER S L.Living with risk:The Geography of Technological Hazards[M].London:Edward Arnold,1993:72.

[11] 王國豫.德國工程技術倫理的建制[J].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10 (2):168-175.

[12] 埃米爾·涂爾干.社會分工論[M].渠東,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90.

[13]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下卷[M].賀麟,王玖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7.

[14] 蘇俊斌,曹南燕.中國注冊工程師制度和工程社團章程的倫理意識考察[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95-100.

[15] 甘紹平.論應用倫理學[J].哲學研究,2001(12):66.

[16] 李茂國,張彥通,張志英.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注冊工程師認證制度的基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15-19.

[17] 何放勛.工程師倫理責任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3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