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源CT診斷腸系膜靜脈硬化性結腸炎一例并文獻復習

2017-01-16 08:09郭元星羅正益張莉李汝銳
放射學實踐 2016年11期
關鍵詞:硬化性腸壁腸系膜

郭元星,羅正益,張莉,李汝銳

·病例報道·

雙源CT診斷腸系膜靜脈硬化性結腸炎一例并文獻復習

郭元星,羅正益,張莉,李汝銳

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靜脈硬化性結腸炎;診斷

病例資料患者,女,51歲,因腹痛、嘔吐伴停止排氣2周入院?;颊哂趦芍芮盁o明顯誘因出現全腹陣發性疼痛,伴肩背脹痛感,惡心、嘔吐、腹瀉,無發熱。既往患者于1998年開始自覺腹痛,后則為右下腹痛并出現便秘,此后自行配制中藥服用。當地醫院結腸鏡檢查,發現結腸呈“黑色糜爛”。自訴對脂肪乳過敏。體格檢查:貧血面容,腹部未見異常。實驗室檢查:糞便隱血試驗陽性,血常規示:血小板計數375×109/L、血紅蛋白76 g/L、紅細胞計數2.23×1012/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81.8%、白細胞計數5.60×109/L。腸鏡檢查:全大腸黏膜廣泛充血、水腫,管腔擴張、固定,部分腸腔紫藍色改變,伴散在糜爛,鏡下未見腸道蠕動,回盲部、升結腸、橫結腸、直腸見多發潰瘍形成,潰瘍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印象:缺血壞死性腸炎伴潰瘍?;孛げ炕顧z:回盲部大腸黏膜顯示急性炎癥,并見炎性滲出肉芽組織,符合多發潰瘍(圖1),腸黏膜下及其靜脈壁纖維化致靜脈壁增厚、管腔狹窄。腹部平片檢查:左中下腹沿腸系膜血管線性鈣化(圖2)。腹部CT掃描: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雙源CT,平掃見升結腸起始部至直腸的所有大腸壁不均勻環形增厚,相應管腔可見擴張積氣,邊緣見多發小龕影形成;腸系膜靜脈多發條狀、線狀、串珠狀高密度鈣化影,腸系膜間隙混濁(圖3)。肝動脈和門靜脈期冠狀面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組圖像清晰顯示腸系膜上靜脈各分支鈣化的形態及范圍,腸系膜上動靜脈主干顯示良好,未見明顯狹窄、阻塞和充盈缺損(圖4)。全腹增強掃描+腸系膜血管CTA檢查,提示升結腸、橫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腸壁增厚,腸系膜靜脈血管壁鈣化,未見明顯充盈缺損等血栓形成征象(圖5)。

圖1 鏡下見回盲部大腸黏膜呈急性炎癥改變,并見炎性滲出肉芽組織,符合多發潰瘍。 圖2 腹部平片示左中下腹沿腸系膜血管多發條狀、線狀、串珠狀鈣化。圖3 雙源CT橫軸面平掃示升結腸、橫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腸壁不均勻環形增厚,腸系膜靜脈多發條狀、線狀、串珠狀高密度鈣化影。 圖4 門靜脈期冠狀面MIP示腸系膜上靜脈各分支及腸壁靜脈鈣化。圖5 增強掃描橫軸面示腸系膜動靜脈無明顯充盈缺損等血栓形成征象。

討論靜脈硬化性結腸炎又稱腸系膜靜脈硬化病或特發性腸系膜靜脈硬化?。╥diopathic mesenteric phlebosclerotic colitis,IMP),是以腸系膜上靜脈的分支及結腸壁靜脈管壁廣泛鈣化并結腸壁增厚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罕見的缺血性結腸炎[1],是缺血性結腸炎的罕見原因,臨床上以腹痛、腹瀉為主要表現,可伴有惡心、嘔吐、糞便潛血試驗陽性等非特異性癥狀。本病多見于老年人,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無家族遺傳史。全球報道僅百余例,大多來自日本。2003年日本學者首次提出腸系膜靜脈硬化性結腸炎的概念[2],并陸續報道了7例IMP,其病理學改變為結腸外觀呈褐色,結腸壁增厚,黏膜下層纖維化變性顯著,靜脈壁增厚、纖維變性和鈣化。IMP可基于影像上腸系膜線狀特征性鈣化和獨特的組織學上腸系膜靜脈壁鈣化確診。

影像特征:本病雖然罕見,但其影像表現有一定特征[2],尤其是CT表現具有典型特征[3]。CT掃描可較全面準確地反映特發性靜脈硬化性結腸炎的影像特征,顯示靜脈硬化的部位、增厚腸壁內靜脈鈣化的分布范圍和形成的血管側支情況。IMP影像學主要表現為:①腹部平片顯示腹部沿結腸分別存在線性鈣化灶。②腹部CT平掃表現為腸壁增厚伴鈣化,亦可見周圍血管鈣化,尤其用強大的MIP后處理功能更能顯示腸系膜靜脈鈣化的范圍及程度,直觀而準確。腹部CT增強掃描在各項檢查中最具特征性,更有助于IMP的診斷,表現為結腸腸壁增厚,腸壁周圍見線狀鈣化灶,腸系膜動脈末端直小血管聚集增多,并見鈣化。③腹部CT掃描前腸道準備口服對比劑后病變結腸充盈觀察表現為結腸壁增厚,延展性減弱,結腸袋消失和結腸蠕動功能下降,腸黏膜可見小龕影等潰瘍征象。④門靜脈CT一般無特異性變化,其價值在于可排除門靜脈高壓引起的繼發性腸系膜靜脈回流不暢導致的靜脈硬化性改變。⑤關于結腸受累范圍,筆者復習文獻報道[1-3],靜脈硬化主要發生在腸系膜上靜脈各分支,亦可發生在門靜脈主干及門靜脈屬支,或兩者均發生,腸系膜下靜脈亦可受累,主要累及的右側分支包括回結腸靜脈、右結腸靜脈、中結腸靜脈,結腸壁靜脈鈣化以右半結腸最顯著,而本例發生于左半結腸,累及升結腸起始部、橫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腸壁,范圍較廣泛,而門靜脈及腸系膜上靜脈主干未見鈣化。

總之,筆者認為,IMP臨床表現不典型,且發病率較低,易在日常臨床工作中漏診、誤診。但IMP有典型的內鏡、影像學及病理改變,這些都可以協助診斷IMP。影像診斷醫師及臨床醫師需加強對該疾病的認識,提高對該疾病的診斷符合率,減少患者反復就診的經濟負擔及病情延誤所導致的嚴重的并發癥。診斷需要綜合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影像學、內鏡及病理的檢查結果。CT在各項檢查中最具特征,即腸系膜上靜脈分支管壁的廣泛鈣化及結腸壁靜脈的廣泛鈣化,伴有結腸壁的廣泛增厚,其特異的CT表現值得學習和研究。

[1] Wang KC,Huang XY.Phlebosclerotic colitis:a rare disease in the Asian population[J].Chin Med J,2013,126(15):2998.

[2] 陳利軍,蘭延宏,許華,等.計算機斷層掃描診斷靜脈硬化性結腸炎一例[J].中華消化雜志,2013,33(5):353-354.

[3] 陳利軍,陳士新,馬寧,等.二例靜脈硬化性結腸炎的CT特征[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4,48(8):700-701.

R814.42;R574.62

D

1000-0313(2016)11-1110-02

10.13609/j.cnki.1000-0313.2016.11.021

2016-01-04)

510010 廣州,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放射線科

郭元星(1964-),男,甘肅天水市人,博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腹部疾病的CT影像診斷。

郭元星,E-mail:guoyuanxing@163.com

猜你喜歡
硬化性腸壁腸系膜
CT小腸造影在鑒別克羅恩病活動分期中的應用價值
超聲檢查對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手術決策的意義探討
APOE基因多態性與老年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嚴重程度及預后相關性分析
腸壁增厚分層并定量分析對小腸壞死的診斷價值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行非心臟手術術后心力衰竭1例
克羅恩病與腸系膜脂肪
腹腔鏡與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對比研究
腹腔鏡下橫結腸癌全結腸系膜切除術的臨床應用
以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為軸心的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16例報道
64排CT診斷腸壁缺血性病變的診斷價值及臨床意義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