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感病表證辨治方法探析

2017-01-16 05:21胡嚴勻武新一陳文慧云南中醫學院云南昆明650500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7年6期
關鍵詞:外邪溫病外感

胡嚴勻 左 雁 武新一 陳文慧云南中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外感病表證辨治方法探析

胡嚴勻 左 雁 武新一 陳文慧*
云南中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外感病表證作為臨床常見證候,雖皆由感受外邪引起,但因外邪性質、地域氣候特征以及病人體質等差異,可引起不同的證候表現,臨床辨治除考慮外邪性質外,應重視病人體質,并結合地域氣候特征,做到“天人合一”。筆者就外感病表證的臨床辨證治療進行淺析。

外感??;表證;體質差異;氣候特征;辨證論治

外感病是因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以發熱惡寒為主要證候的一類疾病。這些證候具有季節性、發病急、病程短等共同特征。外感病表證是外感病初期階段,由于外邪性質、地域氣候特征以及病人體質等差異,可引起不同的證候表現,臨床辨治除考慮外邪性質外,應重視病人體質、地域氣候特征,這在辨治中應引起重視。

1 《傷寒》、《溫病》對外感病表證的辨治特點

六經辨證之法為仲景《傷寒論》所創[1]。六經之為病,可以出現相應經脈或者所屬臟腑的病理變化,既有表證又有里證。依據六經所屬經脈、臟腑的生理特點,其表證、里證各有側重。太陽經夾督脈行于背部,為諸陽主氣,故能總六經、統營衛而主表,因此太陽病多屬表證,其他五經病變多影響相關臟腑的生理功能,但是由于其經脈是循行于肌表的,故其他五經雖以里證為主,但亦有表證[2]。然六經病雖有表里之別,但表證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和其他證候相兼出現,如兼里熱、兼水飲等,例如《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第38條大青龍湯證,“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币约啊秱摗け嫣柌∶}證并治》第40條小青龍湯證,“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本且员碜C為主的兼挾證。不僅如此,表證和其他經病亦可相兼出現,如柴胡桂枝湯證,是太陽中風和少陽病的兼挾證;麻黃細辛附子湯證為太陽傷寒和少陰病的兼挾證等。同時,在《傷寒論》中,疾病的發病,六經的傳變、治療及轉歸都將患者體質作為重要的參考因素,如《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第7條“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p>

溫病是由溫邪引起的多種急性外感熱病的總稱,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是溫病獨特的辨證綱領,兩者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和補充。就溫邪傳變而言,衛氣營血傳變是橫向的傳變,為溫病由外至內的四個傳變階段,病情由輕到重,層次由淺至深;三焦傳變則是由上至下的縱向傳變。溫病初起多見表證, 臨床以發熱與惡寒并見為基本特征,這與“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是一致的[3],從衛氣營血辨證來說,衛分證是溫病初起,屬表,病情較輕[4];就三焦辨證而言,邪在上焦為溫病初起,病變主要在肺,屬衛分或氣分范圍。溫病雖由感受四時溫邪所引起,但因體質不同則包含不同病變的傾向性,故體質狀況與溫病的發生、發展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溫病辨治過程中體質的重視亦有體現,如《臨證指南醫案》中云:“六氣傷人,因人而化。陰虛者火旺,邪歸營分為多;陽虛者濕勝,邪傷氣分為多?!倍谂R床中,大量的事實顯示,人體感邪相同,癥狀卻因人而異。

傷寒與溫病對外感病表證的辨證及治療均有各自的特點,但其都將體質作為辨證論治一項不可缺少的參考因素,并且貫穿于疾病的發病、傳變、治療及轉歸之中??梢?,重視人體質的差異性,體現了中醫學的整體觀,更是對辨證論治的特色的體現。

2 重視體質及地域氣候,以求“天人合一”

以傷寒和溫病為例,各家對于外感病表證的辨證皆有特色,筆者認為,臨床上辨證還應將地域氣候特征與病人體質特征相結合。每個人的體質狀況不同,四方地域不同,臨床治療時,應該根據病人的體質狀況以及當地的地域氣候情況,選擇用藥,把握用藥量,斟酌更適合患者病情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

由于年齡因素、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的不同,每個人的體質狀況是不同的。臨床治療時,應該根據病人的體質狀況選擇用藥。如小兒與老人外感表證的治療,女性外感表證在經期和非經期時的治療就不可一概而論。在考慮病人體質的同時還應因地制宜。四方水土各異,在其環境下生活,人們所生疾病各有特點。以昆明為例,昆明素有春城之美譽, 一年之中雖有寒暑之別, 但冬季并無嚴寒, 夏季并無酷暑。其地處高原,海拔高,夜間時常有風,晝夜溫差大。因此,晨涼、午溫、夜寒、遇雨易冷,便是昆明氣候特征。稍不留意則易外感表證,且發病普遍而證型較復雜,一般情況表證的春溫、夏濕、秋涼、冬寒之間的差別在昆明雖不及其他地區表現明顯,但依據四季變化依舊有一定的特征,尤其是春季時溫燥和秋季時涼燥。而臨床表現及治療也應與寒冷的西北地區, 溫熱濕潤的東南地區加以區別[5]。

因此,外感病表證的辨證應注重患者體質和地域氣候特征,做到“天人合一”,使患者得到更適合的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3 外感病表證的辨治體會

3.1 氣候對外感表證辨治的影響 昆明地區氣候有“四季無寒暑, 一雨便成冬”的特征,雖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但是四時亦有其特征,春冬兩季風大,晝夜溫差大;春季和秋季白天溫熱干燥,夜間清涼;夏季多陣雨,晴時溫熱,雨時涼。

春、秋兩季由于風大,雨水少,晝夜溫差大,常見頭痛、身痛、咽干癢、發熱、咳嗽、惡風寒等癥狀。但由于昆明春季干燥、風大,晝夜溫差大,清晨夜晚寒冷,中午風大,則溫燥所致,癥狀多見舌紅苔黃, 煩躁, 口苦咽干或腫痛等熱都于內之象。故治療風寒感冒時要注意寒包熱癥。臨床多用九味羌活湯或荊防敗毒散加減,并常加玄參、麥冬、桔梗、射干、銀花、連翹、板蘭根之類清熱養陰解毒之藥,使之既可解表寒,亦可清郁熱。昆明秋季白天溫熱,干燥,夜間清涼的天氣特征,則秋季相對多見。涼燥所致,癥狀以發熱惡寒, 咽喉腫痛, 口渴汗出, 舌紅, 脈浮數,或兼見咳嗽、痰稠等外感燥邪之象,同時多兼有惡風,畏涼,頸項肩臂或關節酸痛等寒邪郁表之象。治療除用辛涼解表之外要兼用辛溫散寒藥。輕則選用銀翹散、桑菊飲加減。如熱勢重則選用柴葛解肌湯、麻杏石甘湯、蘇防二陳湯等加減。咽喉腫痛可用玄參、麥冬、桔梗、射干、板蘭根等治之。昆明地區夏季多陣雨,再加之晝夜溫差大,感冒多外感寒或風熱兼挾濕邪。寒濕之邪或暑濕之邪除有表寒或暑熱之邪外, 常見濕濁中阻, 氣機不暢, 升降失常之象。多以風寒、暑熱兼見胸腔痞悶, 泛惡欲嘔,納谷不馨, 大便稀溏, 苔白或膩, 脈浮緩,欲稱胃腸型感冒。如其濕濁重可用藿香正氣散加減治療;如其濕熱較重, 苔黃膩可用三仁湯加減;如苔黃膩, 嘔惡甚, 表寒不解可用小柴胡湯和三仁湯或半夏瀉心湯加蘇葉、荊芥、藿香等治之, 往往有效。冬季則由于風大,雨水少,晝夜溫差大,易感受風寒之邪,常見頭痛、身痛、項強痛、無汗、發熱、惡風寒等癥狀。故應以祛風散寒為主,應用麻黃湯加減,并常加桔梗、射干、銀花、連翹之類清熱養陰解毒之藥以防燥邪傷陰。

3.2 老年人或久病體虛外感表證的治療 老年人或久病體虛人外感表證, 除頭痛身痛咳嗽外常伴面色蒼白, 短氣無力, 舌質胖淡, 治宜益氣解表。外感風寒較輕者,可選用參蘇湯加減;如外感風熱可用玉屏風合桑菊飲加減;如表寒衛外不固, 寒邪束表, 可用玉屏風散合敗毒散加減;如太少兩感, 宜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以助陽解表。

3.3 小兒外感表證的治療 小兒脾胃薄弱易于損傷,外感六淫邪氣,內傷飲食,且均能損傷脾胃。脾胃既傷,則氣血生化不足,機體抗病能力減弱,又容易招致外邪。當外邪侵犯脾胃, 傷其功能,只要祛除外邪,功能自復。素來脾胃虛弱或脾胃功能損傷較甚,則運化水谷的功能發生障礙,體內容易生濕、生痰、生積、生寒、生熱等。一旦外感六淫邪氣,往往表里同病,虛實夾雜。治療上采用表里同治、虛實兼顧,調理脾胃與祛邪并重,往往能取得較好的療效。臨床多用麻杏石甘湯或補中益氣湯加桂枝、防風等,加山楂、雞內金、炒麥芽等健脾消食之品,或北沙參、麥冬、扁豆、淮山之甘涼養脾益胃之品,或薄荷葉、荊芥、葛根之屬,辛涼疏散風熱,解表養陰并用。

3.4 女性經期外感表證的治療 女性經期外感在昆明地區俗稱血傷風,指婦女每值經行前后或行經期間出現的外感表證,是經期常見病之一[6]。如偶然發生一次經期感冒者不屬于本病范疇。臨床以經行時或經行前后見頭痛身痛,鼻阻流涕,噴嚏,咽干或痛,惡寒發熱,經量或多或少,或質稀色淡,或色暗有塊,少腹隱痛或空墜,倦怠腰酸等為基本癥狀。其病因病機多由素體虛弱,氣血不足、營衛失調,或肝腎陰虛、肝郁脾虛,經期外邪乘虛而入所致。婦女以血為本,經行耗血,陰血偏虛,治療應標本兼顧,以調理氣血、營衛為主,輔以祛邪。臨床多用八珍湯加味或小柴胡湯加減。

3.5 素有舊疾患者外感表證的治療 素有舊疾者外感表證,由于長期患病導致體質虛弱,易外感受邪。在治療時不可祛邪太過,傷其正氣,又不可補益太過,使外邪久留不去,應祛邪不傷正。以素有支飲伏肺的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或肺心病患者為例, 由于表氣、肺氣虛極易感受外邪, 往往痰飲盛,喘咳劇。寒邪郁閉、痰濁阻遏極易化熱,除一般辨證外,還要特別注意痰質的變化,痰粘稠即是化熱之征兆,如黃稠則是痰熱無疑。此類患者外感初期, 除表寒征象外,如咳喘胸悶加劇但濁尚清稀,應及早使用小青龍加石膏湯加減;如痰濁粘稠而黃則應改用生脈散加葛根、防風、蒲公英、炙桑白皮、魚腥草、蘇子之類以治之。

3.6 典型病例 李某,男,40歲,就診時間:2016年3月18日?;颊哂?日前外出受風寒后,開始咳嗽,隨后伴有咽紅咽癢,痰中帶血,未自行服藥處理,前來就診??淘\:咳嗽,夜間為甚,痰粘難咯帶血絲,咽癢疼痛,鼻鳴干燥,頭疼不適,大便正常,舌干紅苔稍黃,脈浮微數。診斷:感冒;辨證:風寒燥束表,陰虛肺燥。治以:疏風宣表,清熱潤燥。方藥:桑杏湯加減,處方:荊芥15g,防風15g,桑葉15g,桔梗15g,射干15g,枳殼15g,僵蠶10g,白鮮皮10g,炒芩15g,浙貝15g,杏仁15g,炙冬花10g,仙鶴草9g,竹茹6g,蘆根6g。3劑。一周后復診,患者訴,咳嗽明顯好轉,但痰粘色白仍難咯,咽喉癢痛改善,舌干紅少苔。治以:養陰潤肺止咳。方藥:玄麥甘桔湯加味。玄參15g,麥冬10克,桔梗15g,射干15g,枳殼15g,桑葉15g,炒芩15g,浙貝15g,杏仁15g,炙冬花10g,木蝴蝶10g,法夏15g,百部10克。3劑痊愈。

按語:春季陽氣生發,風熱盛行,昆明地處高原,氣候干燥,風易夾燥;雖氣溫漸升,但晝夜溫差大?;颊哂惺芎∈?,故風寒燥三邪同感,風寒燥之邪從口鼻、皮毛而入,外束皮毛,則發頭痛不適,肺開竅于鼻,則鼻鳴干燥。邪傷于肺系,肺氣閉阻,失于宣降,故咳嗽,燥邪灼津生痰,痰粘難咯,風寒束于肺系,故咽癢疼痛;燥邪傷陰,則夜間咳甚,痰粘帶血絲。藥用荊芥、防風、桑葉疏風清熱,佐于辛散宣表散寒;桔梗、射干、板藍根清熱消咽喉腫痛;僵蠶、白鮮皮疏風利咽;浙貝、杏仁、炙冬花宣肺止咳,枳殼寬胸理氣;炒芩、仙鶴草清宣肺熱;竹茹6g,蘆根6g清熱潤燥。3劑后患者風寒外散,肺氣得宣,咳嗽好轉,用玄麥甘桔湯養陰潤肺,化痰止咳善后而愈。

綜上所述,外感病表證在臨床辨證及治療時應依據病人體質,同時重視地域氣候特征,做到“天人合一”。依據每個人體質狀況的不同,四方地域不同,臨床治療時,應該根據病人的體質狀況以及當地的地域氣候情況,選擇用藥,把握用藥量,以利于得到更適合患者病情的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1]闞湘苓.淺議六經表證的辨證論治[J].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5(2):142-144.

[2]趙玉雪.淺析六經皆有表證及臨床應用[J]. 國醫論壇,2012,27(5):1-3.

[3]陸乃器.溫病表證辨治[J]. 廣州中醫學院學報,1984,1(2):8-9.

[4]張雪亮.溫熱病“衛氣同治”法探析[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6,22(1):28-29.

[5]洪秀明.論昆明地區感冒的臨床特點與治療[J].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0,21(2):12-13.

[6]陳林蔚.淺淡經期感冒[J].云南中醫雜志,1989,10(3):22-23.

更正證明

我刊2017年1月上半月刊(總第294期)第67至69頁發表的《李穎教授治療輸卵管炎性不孕癥的臨床經驗總結》一文,層級標題“2 病因病機-血瘀為根本”應為“2 病因病機-腎虛血瘀為根本”。

特此更正。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社編輯部

2017年2月27日

胡嚴勻(1990-),女,漢族,碩士研究生。E-mail:1426642338@qq.com

陳文慧(1963-),女,漢族,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西醫結合防治疾病機制研究、中醫藥基礎理論的現代基礎研究。E-mail:cwh6581908@126.com

R22

A

1007-8517(2017)06-0008-03

2017-01-07 編輯:穆麗華)

猜你喜歡
外邪溫病外感
基于計算機仿真探討外邪襲表的影響因素
干眼環境病因及中醫外邪屬性的理論探討
基于溫病古籍的寒疫辨治規律分析
穴位貼敷聯合布洛芬混懸液治療小兒外感發熱
從“外邪”探析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中醫藥防治
論傷寒春變溫病夏變熱病
經驗方治療急慢性咳嗽理論初探
宣肺止咳湯治療外感咳嗽臨床觀察
溫病瘥后調理淺探
金碧清熱湯治療外感高熱48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