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收錄上海中醫藥大學論文的計量分析

2017-01-17 19:11孫舒雯許吉施毅
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文獻計量分析

孫舒雯+許吉+施毅

摘要:目的 通過對2005-2014年上海中醫藥大學科研人員在《科學引文索引》(SCI)來源期刊發文情況的分析,深入了解我??蒲蟹较?、科研實力和科技影響力。方法 以SCI為數據源,從文獻年代、類型、語種、基金資助、來源期刊等多個角度,對上海中醫藥大學發表的論文進行分析和評價。 結果 2005-2014年SCI共收錄作者單位為上海中醫藥大學的論文2103篇,其中2012-2014年的發文量達1287篇,占論文總數的61.20%;研究論文為數量最多的論文類型;載文量最多的期刊為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循證補充替代醫學》),共141篇;以第一作者發文,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為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臨床腫瘤學雜志》,2010年影響因子為18.97);發文最多的基金資助來源是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結論 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都有顯著提高,但所發表期刊影響因子普遍較低,研究內容多以中藥學科為主,應加強對中醫內科理論和針灸學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上海中醫藥大學;《科學引文索引》;文獻計量分析

中圖分類號:R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16)06-0013-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research strength and research influence by analyzing the publication situation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from 2005 to 2014. Methods SCI was set as data source, and the papers published b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nalyzed and asse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literature time, types, languages, funding and source journals. Results A total of 2103 SCI papers were published b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2005 to 2014, and 1287 papers were published from 2012 to 2014 which accounted for 61.20% of the total. Most papers belonged to the type of research papers. Most published journal was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the highest impact factor of the Journal by the first author wa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IF:18.97 in 2010); the fund with the most papers wa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Conclusion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apers gradually improve over time. However, the impact factors of journals are generally low and the contents foucs on TCM subjects. At the same time, research on TCM intermal medicine theory an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bibliometric analysis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科技成果及科研人員的評價迫切需要科學性和公正性。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SCIE)作為國際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之一,具備嚴格的選刊、選文標準及專家評審制度,所收錄的期刊均是國際上各學科的高質量期刊,發表的研究成果代表著世界自然科學尤其是基礎科學研究的最高水準[1]。因此,將SCI/SCIE作為一項科學的學術評價工具,引入科研評價體系??蒲兴绞窃u價一所大學實力的重要標準與基本出發點,其實質是指社會對該校培養的人才和創造的科研成果為社會所做貢獻的認可程度。很多高校用載文期刊被SCI收錄情況間接地評價論文的水平和質量,發表的學術論文被SCI收錄或引用的數量,被作為評價高校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2]。本文檢索2005-2014年SCI中上海中醫藥大學(含各個附屬醫院)的論文收錄情況,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我??蒲鞋F狀、學術水平發展進行全面、客觀地描述,并為今后的科研評價及科研工作管理提供參考[3]。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以ISI Web Knowledge SM平臺上的ISI Web of Science中的SCI-E數據庫為數據源。

1.2 檢索策略

檢索詞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和各個附屬醫院名稱:AD=(Shanghai Univ Tradit Chinese Med OR Shanghai Univ Tcm OR Shanghai Tcm Univ OR Shanghai Acad Tradit Chinese Med OR Shanghai Acad Tradit Chinese Med OR Shanghai Inst Acupuncture Moxibust Meridians OR Longhua hosp OR Long Hua hosp OR Yueyang hosp OR Yue Yang hosp OR Shuguang hosp OR Shu Guang hosp OR longhua Affiliated Hosp OR Yueyang Affiliated Hosp OR shouguang Affiliated Hosp)。檢索日期為2016年3月8日。

1.3 納入標準

2005-2014年上海中醫藥大學(含各附屬醫院)發表的論文,包含第一作者及所有合作者。

1.4 排除標準

⑴重復文獻;⑵錯誤信息;⑶征訂啟事、目錄索引、書訊、聲明、通知、文摘等非學術論文。

1.5 統計與分析方法

統計方法主要運用Web of Science的分析功能及Excel 2013和手工篩選計算。

2 結果

2005-2014年SCI來源期刊共收錄作者單位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及各個附屬醫院的論文2103篇,以下針對文獻的發表年代、研究類型、基金資助、來源出版物及影響因子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分析。

2.1 文獻總量及年代分布

在2103篇論文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單位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及各個附屬醫院的論文共1022篇,占48.60%,說明我校原創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還有待提高,具體年代分布見圖1。

圖1說明從2005年開始,發文量總體呈遞增趨勢,但是增幅并不顯著,直至2013年文獻增量達456篇,發文量是2007年的5倍,在2012-2014年的3年間發文量為1287篇,占總發文量的61.20%。以上文獻量的年代變化表明,隨著國家科技的發展,國內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及科研環境的日益改善,國內外學術交流日益繁榮,我校的科研人員也緊隨國家科技發展的態勢,不斷地在國際性學術期刊上發表優秀的中醫藥科研論文,一方面體現出國內學者不斷將中醫推向國際,并期待科研成果獲得業界權威領域的認知與認同;另一方面也表明國際學術界對中醫藥的關注及肯定,為更多的中醫藥學者提供了國際同行間的學術交流,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推廣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2.2 文獻類型和語種

2005-2014年SCI收錄上海中醫藥大學論文的文獻類型主要包括研究論文、會議摘要、綜述、通訊、編輯材料、會議論文、書評、修訂,文獻類型綜合性強,涵蓋領域廣,詳見表1。其中研究論文的發文量達1815篇,占86.31%,說明我校學者和專家在中醫藥研究領域不斷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會議摘要為145篇,占6.89%,主要是指研究者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提交的論文摘要;綜述文獻為101篇,占4.80%,綜述文獻在SCI論文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屬期刊的邀稿形式,期刊會給國際上某一領域的權威專家發信,邀請其就這一領域的發展進行一個概括或是對未來發展進行預期[4],由此可知,我校學者不僅重視學科發展,更加重視國際間的學術交流,更多的中醫藥領域內的專家將優秀成果展示在國際舞臺,為中醫藥發展搭建更寬廣的平臺。以上3種文獻類型占總文獻類型的98.00%,是我校學者發文的主要形式。語種為英語或漢語,并以英語為主要形式,為2080篇,占98.91%。

2.3 論文資助來源分布

目前,基金資助也是評價論文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基金資助的課題是通過同行專家評議產生的,根據此類課題研究結果而撰寫出的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5]。被SCI收錄的2103篇論文中,有部分論文有基金資助,其中資助來源居首位的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78篇,占總數的37.00%,位居第二、三位的均是來源于上海市的基金,具體見 表2。

2.4 來源出版物及影響因子

對來源出版物進行統計分析,2005-2014年上海中醫藥大學發表的2103篇SCI論文分別被收錄在655種期刊中,載文≥20篇的期刊有13種,共載文528篇,占總數的25.11%。在這些期刊中,有10種期刊是來源于歐美國家,3種是國內出版物,影響因子普遍偏低,詳見表3。要提高我校在全國中醫藥院校的實力,還應該就如何在高水平高影響因子的期刊上發表文章進行探討和學習。

來源期刊影響因子≥5,且JCR(《期刊引用報告》)分區在Q1的論文有184篇,其中載文量≥4篇的期刊共收錄論文42篇。載文量最多的是《Drug Metabolism Reviews》(《藥物新陳代謝》),有15篇,詳見表4。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人員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的論文有110篇,其中期刊影響因子≥10,以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共有9篇,1篇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臨床腫瘤學雜志》)的影響因子最高,為18.97(2010年),詳見表5。期刊的JCR分區能更突出地體現科研學術水平。將本次研究結果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及成都中醫藥大學對比可得出,上海中醫藥大學高水平的期刊論文及其所占論文總數的百分比都具有絕對優勢[2]。

3 討論

通過以上統計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上海中醫藥大學在SCI的發文量一直處于穩步增長的趨勢,從2012年起,增長幅度不斷增加,說明我校師生和科研人員越來越重視研究成果在國際性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也在不斷提高。我校的中藥學科作為國家一級學科,其科研水平、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一直領先于國內其他中醫藥院校。近年來,各大中醫藥院校將發表SCI論文作為科研評價的重要一環,出臺了許多獎勵措施,鼓勵在校教師、學生和臨床醫生發表SCI論文,使中醫藥類論文在SCI收錄期刊中占有一席之地,為推進中醫藥在國際醫學上的影響力而不斷努力。我校研究人員也致力于在高影響因子期刊上發表論文。但是,目前收錄我校論文的期刊影響因子普遍較低,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較低,為不斷提高我??蒲袑嵙?,提高國際影響力,筆者提出以下3點建議。

3.1 重視優勢學科發展

我校在SCI期刊的發文多以中藥學科、藥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臨床學科為主,而有關中醫內科理論、針灸學科的研究論文比例很小。而國醫大家和名醫傳人的臨床經驗及研究是中醫藥領域最寶貴的部分,應該讓更多熱愛中醫的研究者看到他們的學術精華和優秀成果。因此,我們要繼續保持現有的中藥學科優勢,在更高影響力的期刊上有所突破,加強團隊合作,打造科研核心團隊,推進科研成果的發表,用中藥學科的發展經驗帶動其他學科的發展。重視國際間的交流,通過與各個國家間的學術交流,使中醫藥被更多的研究者認識,提高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

3.2 優化論文評價方法

各大院校重視SCI論文的發表,將其作為評價科研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目前多數院校將發文數、影響因子和單篇論文被引頻次作為評價的主要方法,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其一,許多院校只追求發文數,造成科研論文質量下降,只能刊載在低影響力的SCI期刊上,影響了學校學術、科研的發展。其二,將期刊的影響因子作為主要參考,但是期刊影響因子主要取決于期刊刊載的高頻被引論文,其中部分論文的過度他引、不當自引及有意漏引等也會對論文的真實使用情況產生影響,并且同一種期刊在不同年份的影響因子的變化也非常大,說明即使同一學科期刊的學術水平差距也是非常明顯[1]。因此,用期刊的影響因子直接評價單篇論文的影響力難免有失公允。應該以期刊的影響因子為主要依據,結合該學科的影響度,將各學科進行劃分,按照分區對SCI論文進行評價,平衡各學科SCI期刊影響因子的差異[6]。在此基礎上,可以引用目前國際上常用的引用率和H指數來評價論文、作者及科研團隊的科研實力。H指數中H代表“高引用頻次”,一個人或一個團隊的H指數是指這個人或這個科研團隊有H篇論文被引用了至少H次。H指數越高,影響力越大。將H指數引進科研評價體系,并參照不同學科領域進行評價,對于衡量研究者及研究團隊的影響力是比較客觀的。其三,單篇論文的被引頻次也作為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但是由于SCI收錄論文的被引頻次總是滯后數月至1年,因此,近一兩年的被引頻次不能反映出論文的全部影響力,這時又可以參考期刊的影響因子。

所以,不應只將發表論文的篇數、期刊影響因子、H指數及論文被引頻次中的某一項作為唯一評價指標,應綜合各項指標,并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科、科研人員的不同層次等多方面進行評價。有了客觀全面的評價體系,也能鼓勵更多的科研人員進行投稿。

3.3 培養論文的寫作及閱讀能力

在培養SCI寫作能力的過程中,首先要讓作者認識到,并不是只有高精尖的研究成果才能發表,一些有關經驗總結和調查性質的論文也很常見,根據自身需求,找到合適的期刊和欄目,一樣可以發表高質量的論文??砂l表論文類型不只局限于研究論文、綜述、會議摘要,SCI期刊欄目種類繁多,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蘭醫學雜志》)、The Lancet(《柳葉刀》)、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國醫學會雜志》)、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國醫學雜志》)最為人熟知,而很少有人知道這4種期刊每種都有20個以上的欄目,即有20多種不同風格和類型的文章可以發表,有些欄目的門檻很低[7]。這對于青年學生初次進行SCI論文的發表降低了難度,也容易樹立自信心,培養SCI寫作興趣。

近年來,中醫藥學的交叉學科興起,中醫藥與現代醫學、藥物學和自然科學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研究者們趨向于用更加科學的方法對中醫藥進行研究及論證。但由于一些基礎學科的研究人員長時間從事中醫理論研究,并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英語培訓,導致多數文獻只能是中文發表,國外的學者及同行不能獲取這些優秀的文章和成果。我們不能只注重實驗和臨床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英語能力的培養,從長遠計,容易滯后中醫藥走出國門、邁向世界的步伐。因此,建議我校加大對教師和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高英文撰寫能力,使更多優秀的研究成果能夠展示在國際醫學舞臺上,也為我??蒲兴降陌l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張雪艷.SCI/SCIE在我國高??蒲性u價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22(8):25-27.

[2] 房玉玲,曾莉,李文林,等.我國5所中醫藥大學SCI收錄科研論文文獻計量學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5,28(11):65-67.

[3] 許吉,王廣東.SCI收錄上海中醫藥大學論文的計量分析[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1,20(4):67-68,77.

[4] 丁香園.SCI期刊接受文章的五大類型[EB/OL].[2012-12-14]. http://paper.dxy.cn/article/42459.

[5] 趙靜,接雅俐,杜志波.基金資助論文與無基金資助論文被引情況分析:以部分高水平醫學期刊為例[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6):499-501.

[6] 徐曉芹.基于SCI定量評價科研人員成果的幾種方法及其適用性[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27(7):66-69.

[7] 張從昕,余黨會.SCI收錄醫學院校和醫院論文的理性分析[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1,20(7):18-20.

猜你喜歡
文獻計量分析
我國職業教育師資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中日“過勞”問題研究發展歷程及特點比較
我國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2002—2014)
我國圖書館大流通服務研究述評
文獻計量分析視域下的中國苗族姓名研究現狀
基于文獻計量分析的國內翻轉課堂研究綜述
1979—2012年我國外國檔案學理論和思想研究論文文獻計量分析
基于WebofScience的我國高等體育院??萍颊撐膶W術影響力分析
我國高校圖書館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研究評述
基于文獻計量學分析我國家庭農場研究的現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