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的途徑探索

2017-01-17 19:27劉江南
武昌理工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紅色文化校園文化高職

劉江南

摘 要:紅色文化為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開拓了空間,同時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只有把紅色文化納入校園文化整體布局中,紅色文化才能與當今的主流文化有機結合,紅色資源也才能有效地進校園、進課堂,凸顯中國特色的文化內涵,在整體提升校園文化和課堂文化品質的同時,實現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校園文化與課堂文化有機融合并協調發展,提升文化教育力和創造力。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職;校園文化;融入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紅色文化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積極、健康、向上的作用,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對培養高職大學生肩負重大歷史使命和責任起著重要作用。

一、紅色文化的導向功能

(一)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紅色文化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行艱辛探索、結束了“三座大山”奴役中國勞動人民的歷史文化,取得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勝利,開辟了民族發展的新紀元,為繼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指明方向,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它是共產黨帶領群眾不斷艱苦奮斗、向前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使祖國走向富強繁榮和人民幸福,彰顯共產黨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紅色文化對培養高職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和覺悟,堅定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崇高的共產主義科學信仰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二)加快中國夢步伐

紅色文化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進的精神動力,集中體現一個民族艱苦奮斗的精神,這種精神使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動力,能主導大學生思想觀念,激勵大學生在共產主義理想的指引下不畏困難、奮發有為,積極進取,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成長成才,為將來踏入社會對國家和民族繁榮作出應有貢獻,推進現代化建設,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步伐。

(三)培養大學生德育素質

中國之所以能夠在曲折的惡劣環境中不避艱險、不屈不撓、艱難嘗試,為的就是民族繁榮和昌盛,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不惜一切,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靠的就是精神,包括井岡山精神、愛國精神、雷鋒精神、奧運精神等。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高職要努力在校園內弘揚紅色文化中的這些精神,紅讓色精神轉化為大學生行為,在校園內形成正能量。

二、新時期高職校園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校園文化主導作用減弱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快速的發展,文化傳播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文化交流便捷,各國尤其是美國,憑借自己的強國優勢、科技優勢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網絡文化等錯綜不良信息,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負面影響;大眾文化帶來的金錢至上、唯利是圖等影響大學生艱苦奮斗,減弱了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損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制約著校園文化“三育人”功能的發揮。

(二)校園文化中紅色文化缺失

當今高等教育特別是高職教育的一些領導只注重專業課程建設;思政教師缺乏紅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校園文化建設中,只注重學生的興趣和操作能力培養,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大學生更只注重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無視或輕視紅色文化接受與傳承,導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認識模糊,在置身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缺乏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奮力前進的精神。

(三)校園文化價值取向低俗

從實際情況看,中國是一些國家進行文化滲透的重要目標,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和發展正受到各種各樣的威脅和挑戰,低俗、“非主流”文化,特別網上一些組織惡意傳播精神上的鴉片,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在這樣背景下,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與新時期社會風尚不相適應,許多大學生存在著金錢至上、見利忘義、誠信缺失、奢侈浪費等低俗價值取向,導致大學生缺乏責任感,迷失精神方向,校園暴力事件頻繁出現。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學習上,缺乏刻苦鉆研的毅力;在生活上奢侈浪費;在工作上遇到問題和困難選擇逃避。一些大學生課桌文化、寢室文化低俗,甚至道德敗壞,文化價值取向功利、低俗。

三、紅色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相融合的途徑

將紅色文化融入校園,除契合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外,還需結合高職優勢,弘揚紅色文化,強化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特殊價值的理解。推動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有五大途徑:

(一)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主體優化

高職領導要高度重視紅色文化教育的價值,將紅色文化納入校園建設、思政教育中,要制定紅色文化教育發展計劃、方案等。同時,要組建紅色文化教育保障機構,由校黨委副書記負責,配備紅色文化教育專門組織機構,如學院宣傳部、大學生活動中心、思政課部、團委、學生科等,明確相關部門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在學院逐漸形成領導、思政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的三級主體隊伍,讓紅色文化在校園內真正傳播開來。

(二)培養教師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課程資源的能力

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只有進入課堂,進入師生活動過程,與學生發生互動,才能最終體現課程資源的價值。思政教師必須具備開發紅色資源的能力,像本土著名戰爭、革命事件、名人故居、紀念館等。同時,對已開發的紅色資源讓其發揮應有的作用,利用起來,進入課堂,才能發揮課程資源為教學服務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進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紅色文化融入校園。因此,應培養思政教師形成以下幾種能力:第一,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第二,創新教學手段;第三,創新教學方法。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

為了增強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除思想政治教育課外,還必須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學??梢匝埣t色文化研究者來校宣講愛國英雄和革命歷程;在全校開展紅色文化征文并設獎項,鼓勵學生領悟紅色文化精神實質;利用學校宣傳欄板報弘揚紅愛國主義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讓師生感受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以校園廣播臺為基礎,在校園內傳播紅歌;開展紅色文化知識競賽、紅色文化演講比賽、紅歌比賽、小品表演等寓教于樂,讓學生學、思、講、唱,在校園內普及紅色文化;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到紀念館、烈士碑,緬懷先烈的革命斗爭歷程;學??梢岳脟鴳c節、抗戰勝利紀念日在校園舉辦紅色人物、事跡展覽會,或邀請抗戰紀念館來校展覽紅色文化精神等讓紅色文化深入每個學生,使愛國主義和艱苦奮斗精神在校園內發揚光大,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發揮校園網絡傳播紅色文化主陣地作用

當前,許多大學生對本校的網站關注密切。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網,借助校園網傳播和交流的便捷性幫助學生理解紅色文化的精神實質,要規劃建設好校園紅色網站,建設紅色文化論壇、QQ群、飛信、微信、微博等紅色文化交流平臺,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建設網絡紅色文化教育隊伍,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分層指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教學目的;建設紅色電影欄目、革命先進典型人物和事跡專欄等結合大學生的特點,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陣地;定期更新紅色文化內容,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完善德育教育的途徑。此外,學校還必須加強對網站的監督和管理,加強紅色文化宣傳力度,明確網站建設的目標和方向,使紅色文化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五)整合區域紅色文化教育資源

學校要與本區域紅色文化教育單位協商,讓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基地免費對學生開放。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觀本土紅色景區,進行紅色旅游,并在參觀后提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寓教于游的深入有效吸收紅色文化,提高對紅色文化的進一步了解。學院將本土紅色資源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需視野開闊,不能只停留在參觀紀念館、

紀念碑、聽講座等形式,要發揮高職思政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要挖掘本土紅色資源的時代價值和現代意義,進行課題研究;高職紅色資源協會如鄧小平協會和延安精神協會,要掌握扎實的本土紅色文化知識。這兩個校園團體(思政教師和協會)學習積極性高,自主學習能力強,能團結協作,紅色文化功底強,是高職紅色文化的教育者和傳播者,應經常組織師生到校園、紅色教育基地、企業等宣講紅色精神,使學校成為當地紅色文化的傳播中心,成為當地紅色精神的高地。

參考文獻:

[1] 黃光文,朱龍鳳.紅色旅游資源開發中的紅色文化傳承[J]. 求實,2008(06).

[2] 渠長根,翟佼.思想政治教育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經驗的另一視角[J].學習論壇,2009(4).

[3] 李建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今社會思潮——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研討會述要[J].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9(5).

[4] 周玉清,王少安.試析社會主義大愛精神[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

(本文審稿 蔣后國)

猜你喜歡
紅色文化校園文化高職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高職數學教學和創新設計的滲透
wolframalpha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